古代的山贼劫匪为什么从来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古代土匪打家劫舍,为何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

土匪是古代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一伙不法武装团伙。这些土匪穷凶极恶,见财起意,杀人越货,富商官员、地主绅商,不管什么人都抢。但有一种人土匪一般不会抢,那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1.首先,他们觉得这些去赶考的人是文曲星,如果抢他们,必会受报应。可以说他们因迷信而敬畏读书人。解放前,东北的土匪很多,可是他们如果碰到读书人,都是恭恭敬敬的。如果有读书人前来投靠,还将他们当做上宾招待。
2.古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一般都比较清贫,没什么油水。穷秀才虽然没钱但社会地位可不低,动手抢不到几个钱,却要被骂一辈子甚至几代人,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所以土匪一般都不愿意抢读书人!
3.进京赶考的人,至少也得是个举人,这些人都有可能中上进士,甚至状元,以后都可能会当大官的。土匪们万一真的抢到将来的官老爷,以后被来个秋后算账,整个土匪窝就被一窝端。这样对于土匪来说,实在是不划算。

中国人,在古代要是生于农民之家,怎么办,永远当农民?如果农民生活不错,那就当,当下去,其乐也融融。要是生活不好呢?比如,年年青黄不接时,吃不饱,怎么办?一般人都是逃荒要饭等救济。那时,还有一条路,就是读书当官。
读书当官,说起容易,干起难。首先读书要花钱,同时也干不成农活了。得别人先养活你。如果这一点也作不到,那就认命吧!万一有这个读书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当上官,那一路的关,多着呢,过五关,斩六将,是正常的。
话说书生得先参加预选赛的童生试,童生试是在家乡举行的,要经过县、府、院三重考核,方能中个秀才,中了秀才(就是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过了,就叫中举。中了举,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举就是要在秀才堆里的省大考拿名次,一般都是前一百名才有可能被录取。中了举,就可以上京赶考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看到了一点官毛。
但是那时候土匪横行,而书生却很少遭遇打劫,这是为什么呢?
一、考生的身份特征
能够进京参加会试的考生,全都是举人出身,也许举人不能马上做官,但他们已经算是地方的“干部”编制。也就是说,从身份上来讲,举人已经不是普通百姓,山贼若对他们实施抢劫,当地官府一定会严查,绝不会姑息,到时候山贼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二、盗亦有道
古代的山贼,基本都是出身于贫困家庭,被迫落草为寇,只为能有口饭吃。大多数的山贼并不是无恶不作,他们有着相当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做事的底线:“节妇孝不抢;先生郎中不抢;清官还乡步枪;考生苦力不抢等。”,也即是所谓的“盗亦有道”。
三、考生大多都是穷人,不值得抢
一般进京赶考的举人,大多都是穷人出身,除了随身携带的换洗衣服及干粮,身上的盘缠很少。在山贼的心目中,他们抢劫的目的就是为了钱,既然进京赶考的考生都很穷,就没有抢劫的价值。
三:官府判刑很重
举人上京赶考所带路费都不太多,而官府对抢劫举子的土匪追查很严,且判刑很重,土匪犯不着冒很大的风险,去干获利不多的事。另外,土匪也不会抢错,因为上京赶考的举子大多用黄布做成旗帜,其上大书“奉旨会试”等,结伴招?e上路,识别很容易。

说起山贼劫匪之类,很多人第一想起的就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但是真实历史中的劫匪们往往比书中写的要残暴血腥的多,也没有那么多的劫富济贫和见义勇为,毕竟劫匪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群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武装不法团伙,而且真实的劫匪往往并不富裕,规模也不会很大,所以像《水浒传》里描写的梁山好汉在真实的历史中世很难出现并且生存下去的。

由于劫匪通常并不富裕,他们劫掠的对象往往并不限于富庶人家,只要在他们面前路过的行人,无论老幼贫富都会被抢劫一空,但是有一类人劫匪们往往都不会动,那就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首先不抢书生并不是因为书生们穷,能进京赶考的身上的盘缠即使再少也不会比一般行人还少的,像小说中那些空手进京赶考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古代人口密度极低,经常会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如果你在古代穷游,那么饿死都会是一个比较舒服的死法了。

之所以不抢书生主要是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古代人迷信,在古代人的眼中,能中举进京的书生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得罪不得的。《儒林外史》中记载过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说的就是中举后范进在乡间的地位一步登天的故事,而穷凶极恶的劫匪们自然不会因为一点迷信的原因就放弃过路肥羊的。

其实是因为古代劫匪拜的是关二爷,而文曲星比干和关羽同为财神爷,劫匪们怕得罪了文曲星会得罪自己庇护神关羽,古代凡是上山落草为寇的,头目为了让手下人忠心耿耿就编造了各种谎言恐吓众人,其中就有如果得罪了关二爷就会被视为不义之人而死于非命,时间长了投鼠忌器的劫匪们自然不敢得罪这些关二爷的同僚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江湖规矩,在古代绿林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赶考举子、红白喜事是有着特殊地位的,江湖上规定凡是遇到这些人过路都不能抢,认为抢这些人是犯了大忌,否则会被各路豪杰们一起鄙视,看不起。至于这个规矩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又是什么人制定的已经不可考了。

第三种则是凡是中举进京的书生,都是在京城挂了号的,并且在古代能中举的书生很多都是官宦子弟,抢了这些人很有可能会有大麻烦,为自己惹来灭顶之灾。而且有钱人家进京多半会花钱雇佣护卫甚至镖师随行,山贼作为非正规武装很少有能打得过经过正规训练的镖师或者护卫的。没有钱的书生多半也会结伴而行,虽然有可趁之机但是结伴而行的本就没有多少油水还有可能给自己惹来一身麻烦,索性不如直接放他们过去。



  • 古代的山贼什么都抢,为什么唯独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
    答:第一,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矩,山贼这样行业也是一样的。山贼不能够抢那些孤儿寡母、娼妓,还有就是进京赶考的考生。这些都是属于弱势群体,如果连这些人都抢,那真是会被大家看不起,还会被人唾弃。虽然山贼不是什么正经的工作,但是有句话说“盗亦有道&rdq...
  • 古代土匪山贼,为何很少会抢劫,进京赶考的举人?
    答:因为一方面抢劫进京赶考的举人会容易被官府追查,举人虽然不能说马上做官,但是还是受到重视的。另一方面也是尊重文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古代的土匪为何不敢抢进京赶考的举子?
    答:可能大家真的是电视看多了,土匪一般不会去打劫官员的,占山为王做得好好的,不惹官府反而山高皇帝远。除非这帮土匪山贼真的已经发展到足够大的规模,并且已经想要和朝廷抗争了,才会真的去主动招惹过路的官员。土匪最喜欢抢劫的实际上就是富商了,原因很简单,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比较低,而且口碑也不怎...
  • 为什么在古代山贼很少打劫进京赶考的书生呢?
    答:原因有三:一、尊师重儒在我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儒家学派在掌控着社会,而且被皇室当做了正统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地位是很崇高的,而读书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相当于都是孔子学说的践行者。所以在古代各阶层都很尊重读书人。而且大部分的土匪因没有田地,不得已落草为...
  • 古代的山贼连官家都敢抢,为何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
    答:山贼们的行业规则也一样,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他们也有了不抢进京赶考书生的规则。还有喜车、丧车、行医、僧侣、道人等他们也是不抢的。如果有山贼抢了这些人,便会被别的山贼嘲讽讥笑,在山贼行业中站不稳脚跟。风险大 进京赶考的书生都会有朝廷发的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奉旨会试。如若出生出了什么状况...
  • 古代进京赶考的人,随身携带盘缠,为啥山贼不抢劫他们?
    答:一、古代能够进京赶考的人都是举人,举人已经是预备官员,山贼抢了他们会遭到官府报复。古代的时候科举非常严格,只有在乡试中举才能进京赶考,中举成为举人已经是预备官员,如果抢劫他们,等同于抢劫官员,自然会受到官府的打击。山贼抢劫也是为了能赚点钱,过得好一些,抢劫举人会受到官府打击,他们承受不起,...
  • 古代的山贼土匪抢天抢地,为什么不抢进京赶考的学子呢?
    答:一般而言,进京的举子不会太穷,都会带很多盘缠。因为进京赶考的不是穷酸的秀才,是举人(举子)。那么举人们都有钱,可为什么不抢他们呢?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古代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老百姓又非常迷信,认为他们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土匪还是老百姓,他们对读书人从骨子里有一种深深的...
  •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带着盘缠,为什么山贼却不劫他们的?
    答:古代社会对读书人普遍十分尊重,很多地主官绅对有成就的学子都会给予钱财资助,加上家族募集和政府专项补贴,进京赶考的学子并不缺钱。这些考生都是从各省优中选优的人才,虽然路途遥远,环境险恶,但沿途也受到了政府的重点保护,走的也多是官道驿站,因此山贼很少对他们进行抢劫。
  • 古代山贼横行霸道,为何不敢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
    答:古代的山贼,基本都是出身于贫困家庭,被迫落草为寇,只为能有口饭吃。大多数的山贼并不是无恶不作,他们有着相当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做事的底线:“节妇孝不抢;先生郎中不抢;清官还乡步枪;考生苦力不抢等。”,也即是所谓的“盗亦有道”。三、考生大多都是穷人,不值得抢 一般进京赶考的举人,大多...
  • 古代那么多进京赶考的考生,为什么山贼不抢他们?
    答:一、不敢挑衅国家每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虽然未必会中举,但一定是当地的人才,也是国家的储备人才。因此,抢劫这些书生就是抢劫国家的人才,作为一个国家是不允许有这中挑衅国家的行为发生的。一旦发生,国家就会派大量的军队来剿灭山贼,山贼虽然能在地方上横行,但是面对国家的力量是没法比的,国家一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