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贼横行霸道,为何不敢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在古代历史上,土匪为何不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呢?

中国古代,土匪也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王朝末年,更是横行无忌,他们一般都会做打家劫舍等犯罪活动,但是也不排除有少数的侠盗,会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坦白来说,大多数还是悍匪,顽固不化,为非作歹,欺压乡邻,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便是就算是再心狠手辣的土匪,基本上很少对进京赶考的考生下手,这些考生一般都不会被抢,那么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如果是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想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唯一方式便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功名,然后做官,从此改变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也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但是在农民家庭,干活和读书两者却是相当矛盾的,如果是想读书,那么就干不了活,最后就必须靠家人才能养活,而且科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当的复杂,必须首先通过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等,最后才能谋取做官的资本。
然而会试和殿试一般都是需要考生进京赶考的,有些偏远地区的考生,距离京城十万八千里,想顺利入京,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彼此之间有个照应,一般举人们都会三五成群的接班通行,古代中央政府也了解到考生的不易,在沿途都设置了免费的驿站和驿马供考生免费食宿和骑行。特别是清朝时期,更是给予每名进京赶考考生20两白银的路费,由于路途遥远,为了避免突发疾病,药箱也是不可少的。
土匪之所以不愿意向这些进京赶考的考生下手,主要是出于三个考虑。第一,中央政府对土匪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一律都是从严治罪,刑罚之重,土匪有所忌惮。第二,一般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上所带的盘缠都不算多,土匪所获其实也不多。第三,当时的考生上京的时候,都会在书箱上插一面黄布,沿途官府都会提前肃清周边土匪。其实这也说明了土匪还有一部分经济意识,既然代价如此沉重,但是收益较少,自然是不肯下手的。
笔者认为,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这些土匪大部分都是大老粗,打心里对文化人是比较尊重的,当年东北王张作霖权势熏天,但是对文化人却是毕恭毕敬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当时进京赶考的考生寄托的是全家的希望,十年寒窗无人问,土匪自然也是知道这个的,也不愿意做如此不仁不义的事情。除此之外,不得不说,即使是科举制度,古代中央政府还是相当重视的,清朝时期更是直接给予路费,为了就是选拔人才,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和普通平民百姓不同,这些古代进京赶考的考通过了层层选拔,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已经是国家人才库中宝贵财富,山贼抢劫他们那就是在对朝廷挑衅。就是在动用武力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古代的山贼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厉害,很多人都是走投无路才走上了这条道路,山贼有可能只是他们兼职,他们只是一些平民百姓,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没有对王朝造成威胁,最多也就是治安问题,所以很多地方官员并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默许了他们抢劫行为。

三五成群的山贼他们只抢劫平民百姓,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走上了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这些被抢劫的平民百姓,他们去了当地官府报案,当地官府非常清楚这些山寨的所作所为,只要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当地官员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山贼他们绝对不敢和官府对抗,所以对抢劫的目标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绝对不会抢劫那些和官府有关系的人,这些进京赶考的考生已经通过了乡试和会试,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功名,就是国家的人,抢劫考生就是在和朝廷进行公开对抗。

进京赶考的考生苦读寒窗数十年,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他们在不断消耗社会财富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当他们功成名就的时候就是开始回馈社会的时候,封建王朝从寒门士子当中培养大量人才是为了给国家行政提供帮助。

这些读书人是封建王朝最稀缺的资源,是国家最急需的人才,所以对他们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古代绿林也有自身的江湖规矩,他们也非常敬重读书人,从来不去触碰底线。

在一些历史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群这样的人物,他们占山为王,靠欺压附近百姓,打劫过往的路人为生,被称为山贼或者土匪。山贼横行霸道,甚至是为所欲为,几乎没有什么都够阻挡他们打家劫舍的脚步,就连当地的官府也要畏惧三分。

古代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利禄,以达到光宗耀祖。在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时候,所有考生都要历经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赶到京城,路上肯定会经过很多山贼出没的地方。令人意外的是,不管山贼多么猖狂,他们都不敢打劫那些进京赶考的考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五个原因。

一、考生的身份特征

能够进京参加会试的考生,全都是举人出身,也许举人不能马上做官,但他们已经算是地方的“干部”编制。也就是说,从身份上来讲,举人已经不是普通百姓,山贼若对他们实施抢劫,当地官府一定会严查,绝不会姑息,到时候山贼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二、盗亦有道

古代的山贼,基本都是出身于贫困家庭,被迫落草为寇,只为能有口饭吃。大多数的山贼并不是无恶不作,他们有着相当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做事的底线:“节妇孝不抢;先生郎中不抢;清官还乡步枪;考生苦力不抢等。”,也即是所谓的“盗亦有道”。

三、考生大多都是穷人,不值得抢

一般进京赶考的举人,大多都是穷人出身,除了随身携带的换洗衣服及干粮,身上的盘缠很少。在山贼的心目中,他们抢劫的目的就是为了钱,既然进京赶考的考生都很穷,就没有抢劫的价值。

四、对文化人的一种尊敬

山贼和土匪基本都是大老粗,没有读过书,他们对那些满腹经纶的考生相当尊敬。这种尊敬并不只是表面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崇拜,谁也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人下手。

五、害怕被报复

那些进京赶考的考生,都可以说是潜力股,说不定就会金榜题名,从此踏入仕途,甚至成为手握大权的重臣。假如山贼打劫了一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被赐进士及第,甚至成为驸马,这些曾经打劫他的山贼就惨了。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要小看任何人。”

所以,综合以上五点也原因,就可以理解为何古代的山贼不敢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了。



  • [高分]水浒传的点评
    答:宋江要杀他,他“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第七十一回)李逵尽管独服宋江,但他也偶尔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反对招安便发作起来,也不管宋江爱不爱听,但是他又毫无修养,因此才会打打闹闹,同样是反招安,武松就只提意见不动手。第二个地方是李逵误信人言,以为宋江强抢...
  • 秦时明月人物介绍
    答:非常横行霸道,传说得罪过他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连高渐离也被他的手下绝影揍过。垂涎雪女并送给雪女一对手镯,意欲逼迫其嫁给自己。最后死于雪女的“凌波飞燕”。 晏懿 燕国将领。奸诈狡猾,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欺压善民。性格轻佻傲慢。欺软怕硬。 绝影 雁春君的手下,专门帮雁春君杀对自己不利的人,...
  • 追梦之旅作文
    答: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在她们居住的地方来了一群山贼,这群山贼在村里横行霸道,生气了就杀人放火,高兴便见啥抢啥,让村里的居民生不如死,而且还自称“冰雪使者”,说是什么无底洞里来的。所以想请我们帮忙。 经过一翻商议后,我们决定让雪容融去敌人的巢里察探敌情,而我去村里帮大家杀死那些山赋,然后再...
  • 国小而地无所取的文言文
    答: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 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
  • 谁介绍几本好看的小说
    答:内容简介:谁规定古代女子,就得穿上小鞋,乖乖地绣花弹琴,我偏不,梳起长发,丢下红衣,摇身一变,我就是天下第一女状师!本人做事只有一条原则,但求无愧于心。没有大智慧,仅凭一点小奸诈,我一样哼着小曲像螃蟹横着走路………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弃红装,束长发,百媚千娇,无心插柳柳已成荫。个人观点:本文虽然...
  • 《水浒传》的10篇读书笔记
    答:打抱不平是鲁智深的个性,他帮助了受难人家并且打退了可恶的山贼,我们应当学习他的这种助人为乐、打抱不平的精神,更要学习他这种为了他人安全敢于与山贼拼命的勇气,这个勇气很重要,因为一个人有这种要学习精神的愿望也有决心,但缺少勇气,就像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你明明知道山上有老虎,但你拥有上山的勇气,就肯...
  • 刘强为何拒绝称帝?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郭皇后非但不能母仪天下,连做个普通母亲都不配。她既无法抚慰自己的五子一女,更无德无能抚育教诲阴丽华所生之五子(言下之意:一旦自己驾崩,郭皇后绝不会善待阴丽华母子)。“宫闱之内,若见鹰鹯( zhān)。”郭皇后在后宫一手遮天,横行霸道,手段毒辣,导致含阴贵人在内的妃嫔媵嫱见她...
  • 《水浒传》的简短介绍资料
    答: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闹闹★不乖22c34c2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