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隋朝大运河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扩展资料:隋的开河,只是将若干自然河或旧沟连城一气,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在地方性运河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地方性运河的开凿,要想开隋朝大运河是缺乏基础的。
分裂时期,地方政权为大都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这些运河,从客观上讲为隋开大运河做了准备。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以后,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
《齐民要术》中所反映的生产技术是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具体表现。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西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但今人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开,仅古邗沟、江南运河有重合。
编辑本段举国兴建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隋朝大运河

编辑本段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编辑本段运河情源
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 隋朝大运河
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运河开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巩固统治,方便交通和南粮北运,看花是指传说。)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运河景观景点和文化遗存。作为中国最早提出运河申遗的城市,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六景区之一。运河沿线17市(区)负责人表示,运河文明的伟大之处仍在于它对南北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因此,运河沿线联合申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亁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杭州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邗沟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和极盛。隋代大运河基础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调整,立刻结出好果,无意中为辩证法的胜利增添了辉煌的一例。

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但今人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开,仅古邗沟、江南运河有重合。
编辑本段举国兴建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隋朝大运河

编辑本段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编辑本段运河情源
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 隋朝大运河
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运河开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巩固统治,方便交通和南粮北运,看花是指传说。)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运河景观景点和文化遗存。作为中国最早提出运河申遗的城市,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六景区之一。运河沿线17市(区)负责人表示,运河文明的伟大之处仍在于它对南北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因此,运河沿线联合申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亁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杭州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邗沟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和极盛。隋代大运河基础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调整,立刻结出好果,无意中为辩证法的胜利增添了辉煌的一例。





  •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答: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
  • 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
    答:隋朝大运河开凿时间公元605年。开凿于公元605年,完工于公元610年。隋朝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公有以下三个历史阶段。隋朝大运河的前身是由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它从如今的.扬州附近的邗沟将长江水引流向北,经高邮、淮安等地进入淮河,进而成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江河。隋朝大运河由于公元7世纪初定...
  • 京杭大运河在隋朝被分为四段分别为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和什么
    答:正确答案:永济渠 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邗沟上接通济渠,下接江南运河。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江南运河从苏州的北门起,向西北穿过漕湖,经太伯渎与江南运河而上,再经阳湖北行,入古芙蓉湖,然后由利港...
  • 隋朝大运河
    答: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
  •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答:隋朝大运河共分为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士兵、民夫,开始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北起东都洛阳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进入黄河后,利用黄河的一段河道,到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从板渚再引黄河水南流,使河水进入睢水...
  • 隋朝大运河的起点?
    答:隋唐大运河,南面起点是余杭(今杭州),北面起点是涿郡(今北京)。 后人通过浙东运河将隋唐大运河南端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隋唐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的一项大工程,公元605年开凿、费时六年完工,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向南到余杭(杭州),通过通济渠、永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
  • 隋朝的大运河大概修建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
  • 隋朝大运河有多长
    答: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
  •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分别有哪些呢?
    答:隋炀帝将这些小运河连接起来,最终建成了隋朝大运河,主要分为四段。通济渠、汉渠、永济渠和江南渠。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派一百多万人马到河南各县开凿吉运河。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从东都洛阳西苑起,谷水、洛水、东阳渠经古道从洛水入黄河;中段从洛口至板渚,是利用黄河的天然河道;东段...
  • 隋朝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分别指什么?
    答: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