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1949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强维持季节通航,现江苏北段的400多公里河道千吨级驳船可畅驶长江、淮河。1981年4月,我国新开辟的古运河无锡至扬州、无锡至杭州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国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比较早的运河。
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前苏联土库曼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运河开凿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其后,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

应该说开凿运河是杨广的历史功绩之一。当时开凿运河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当成主要原因。

但这是劳动人们付出极大代价换来的。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此外杨广还派出五万大汉作为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运河的最后阶段是在元朝时期结束的,明清又加以完善。

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

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 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

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

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由泒河经过平虏渠,而入漳水,又由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

入淯水,由堉水入汉水,由汉水入杨口渠,由杨口渠道而入长江,由长江入洞庭湖,由洞庭湖入湘水,由湘水入漓水,由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时,为了巩固政权和统一的局面而开通的。其开凿的原因有:

第一,政治上,为进一步控制新统一的东南地区,加强对南方人民的镇压,需要沟通南北交通。

第二,军事上,在东北部涿郡(今北京)建立军事据点,把军需物资送到北方,也需要打通南北交通。

第三,经济上,隋朝在长安和洛阳等地集中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需要充足的粮食供应。如何解决粮北运,转运江南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是隋王朝亟待解决的问题。

陆路运输费用太大,加以运输工具简单,运量有限。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将横贯诸水连成贯通南北的运河,是当时解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因此,运河的开通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第四,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逐渐向南方转移,而隋王朝的政治、军事重心却仍旧在北方。中国的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国的长江大河也大都由西向东流人大海,南北的交通。

从来没有很好地整顿文隋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必须把南方日益重要的经济地位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统一的整体。沟通南北的运河大工程,就是在这种新的客观形势下进行的。所以,运河的开凿,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第五,大运河的开凿还与隋炀帝怀恋江都(今江苏扬州)的繁华,向往江都的风光,想去巡游享乐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市),南达余杭(今杭州市) 就是 涿郡到余杭 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市),南达余杭(今杭州市)
就是 涿郡到余杭
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1、隋朝大运河开挖的大运河有称京杭运河。
2、起源北京通县到浙江杭州结束。
3、大体流向由北向东。
4、你只问隋朝大运河的流向所以别的我不都讲了。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 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答: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答: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
  •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答: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和统一局面而开通的。大运河分为四段,分别是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和江南河。通济渠起始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注入黄河;中段利用黄河自然河流;东段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经...
  • .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
    答: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两千我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 隋朝大运河从哪到哪?
    答:其后,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应该说开凿运河是杨广的历史功绩...
  • 隋朝大运河的走向是什么
    答:大运河是南北走向。
  • 隋朝大运河的流向
    答:大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共分为四段。通济渠是从洛阳的西苑引觳、洛两水达于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入淮河,直达淮河两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再从山阳起,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在江都(今江苏杨州)附近长江。这一段施工里程...
  • 隋朝大运河沟通那几条水系
    答: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
  • 隋朝的大运河北到哪里南到哪里中心又是什么?
    答: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运河共分为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路线
    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