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到底用的是汉文还是日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7
日语中的“变体汉文”是什么?有哪些文章或书籍使用“变体汉文”写的?

日本的汉文,专家称为:变体汉文。是指在汉籍、汉字传到日本的初期,日本人学习汉籍、并渐渐摹仿着用汉字写汉文的文章,进而又尝试着用汉字、汉语词语来记录日语、写日语文章,于是形成了一种不太符合汉语习惯的“汉文”文体。表现在写汉文而露出日语的痕迹,或在写日文而脱离不开汉语的影响。具体说来,存在着或在语法上有悖于汉语规律、或在用词上有偏于汉语词义等现象。日本的学者将此类文体称之为“变体汉文”。日本的《日本书纪》和《古事记》,就是上述两种类型变体汉文的早期代表性文献。

为什么日语里会有那么多汉字呢?
这是因为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了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就是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
日本奈良时期的《日本书纪》《古事记》用的是汉式和文,平安时期连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汉式和文写的。
后来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 ;而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

有研究指出,日本如果都用假名书写的话,除非有忍耐力,否则没有人能读下去,而且阅读速度会大大下降,一年平均读完5.3册书,是完全不可能的。
汉字本质上是形声义三位一体的文字,日本的假名抛弃了汉字的精髓。
形,汉字本身的形体,它是怎么写的;音,这个字形体标示的音节,它念什么音;义,这个读能表达出来的意义,它当什么讲。
虽然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但是汉字的基本性质没变,现代汉字仍然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源源不绝的根本。
2011年,日本文部省进行了一项有关汉字意识的调查,其中在”你对日本汉字抱有什么样的看法?"
一问下,72.4的人表示"汉字是书写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其次有60.1%的人认为"汉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于阅读",还有52.5%的人认为"虽然有文字处理机,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学好汉字"。
日本人在各个阶段应该掌握多少汉字合适呢?
二战后,日本很多学者,甚至主张废除汉字,公开发表文章称“日本用汉字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日本要推广民主,必须考虑废除汉字这种恶魔的文字。”
庆幸的是,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普通老百姓对汉字有很高的熟知度,废除汉字的方案最终没有实行。
因为废掉一个字,不只是废掉一个字而已,你是摒弃了这个字所承载的文化,丢掉了这个字后面一连串的珠宝,那珠宝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日本前贤所思所悟而得的学问,也是用汉字留存的,废弃了汉字,等于割断了历史,前人经验以及学问的传承。如果废除了汉字,两三代人后就看不懂了,还谈什么继承历史遗产?
在当今日本,能认识很多汉字的人,能引起周围人群的尊重。
在日本说到汉字,以及一些基本汉字文化,日本人都毫不犹豫地承认是从中国传承过来的。他们也为能写很多汉字的中国人感到钦佩。
在日本不少大学、高中将是否拥有“汉检”资格证书,作为入学选拔标准之一,甚至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会不时来上一段《列子•汤问》或者王安石变法一类的古文题目。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日本人不服都不行。

  《古事记》是日本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典籍。全书用汉字写成,是借汉字、汉语词及汉文语句来记录日本语言的一部尝试之作。其中日语和汉语交织,或以汉字记日本语音,或以汉语词表日本语义,于语序上虽以汉语的主谓宾框架为主,但日语的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也时而出现,体现了日本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本文通过对其语言特点进行举例分析,可窥见汉字、汉文植根于日本语的初貌,同时也可看出由于属孤立语的汉语和属粘着语的日语二者语言系统的迥异,在借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据《日本书纪》关于太子菟道稚郎子“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的记载,及1978年(昭和53年)9月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士的铁剑上的115个汉字的推测,汉字传入日本的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此后的200年间,各个时期从中国直接移居、或经朝鲜半岛辗转移居日本的移民及日本的贵族学者们,尝试着用汉字来记录日语、记录日本的传说和历史等等,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到了8世纪初,就出现了《古事纪》这样的由天皇敕命编修的典籍了。

  《古事纪》成书于712年,是现存日本最早的一部以记载神话和历史传说为主的史书,也被看作是一部口头传承的古代文学作品,全书用清一色汉字写成,古代汉语和古代日语交织成文,体现了日本上古时代的语言风格,即变体汉文的初期特征。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法系统。那么如何用借来的汉字来记录日本语呢?如果汉字是象拉丁字母的纯表音符号系统,那就极为简单了。但事实上,汉字不仅每字本身都是具有形、音、义(甚至于多音、多义)的表意符号,而且日本先民在接受汉字时,也并非只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来来认读的。汉字是作为汉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国的古代典籍一起传入日本,而日本的王公贵族以“习诸典籍于王仁”的方式,在学习汉籍的同时熟悉了汉字。因此在他们用以记述日语时,便将汉字、汉语词、以至于汉籍语句全面调动,以应其需。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才产生了《古事纪》中那种汉语和日语交融的变体汉文文体。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非常佩服你这种研究精神。
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你这种执着认真科学的精神是我辈的榜样。
答案是什么并不太重要。
最后......向你学习。

  • 有关于天照,须左之男和八歧大蛇的传说
    答:天照,须左之男都是日本神话中最后一代创世之神伊邪那歧伊邪那美兄妹二人的后代。日本的神化时代,主要记载于以汉字拼写和音的《古事记》和纯粹汉文的《日本书记》这两本书中。书上说,“天地始分之时,有诸神生于高天原”——所谓高天原即天界,在此先后产生(莫明其妙不知道是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 天照大神长什么样
    答:详情要看日本现代语版古事记,有全汉文的。天照的爸爸和妈妈因为妈妈被火烧死了进入了黄泉,然后爸爸去找她的时候发现成了骷髅加一层皮,并且周围还有很多怪物,于是逃跑了,结果发现身上很多污垢就去河边洗,洗出了三个孩子,把日本交给三个孩子来管理。天照大神就是太阳之神,神当然会变了,变个狗踩...
  • 宁乐时代的文学作品分为哪两类?
    答:除了上述日本人原创的文学外,还有一种文学叫模仿式文学。《日本书纪》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前面,笔者已经讲过《日本书纪》是用汉文写的最早的日本历史书。笔者要介绍的第二本书是《续日本纪》。《续日本纪》虽然是在平安时代编修的,但作为反映宁乐时代的情况的书籍是可以采用的。上述的《风土记...
  • 日本文化中的大唐情结——鉴真东渡
    答:日本最早的史书是由官方修撰的《古事记》,完成于712年,也就是我国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登基那年。此书共3卷,内容上至开天辟地,下至推古天皇。720年 日本舍人亲王等,又模仿了中国的正史本纪体,用汉文的方式写成了《日本书纪》30卷。在那个平安的年代里,日本又陆续编成了《续日本纪》、《日本后纪》...
  • 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日语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答:远古之时,日本人虽有自身的语言,却没有记录的方法,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据日本《古事记》记载,285年,百济的汉人博士王仁把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孝经》等带往日本。三国时代以后,汉字、汉文化正式传入日本,而由于两国存在文化差异,那时的日本学者使用汉字来给日语表音,称为“...
  • 王仁的汉文典籍和儒教
    答:朝鲜半岛方面的记载中找不到与王仁对应的人物,有关王仁的记述只存在于日本方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和续日本纪这三本书。三书的记载各如下: 根据《古事记》王仁是由百济进贡给日本的贤者。文:“百济国 若有贤人者贡上 故 受命以贡上人名 和迩吉师 即论语十卷 千字文一卷 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
  • 上古日语古籍文本/文字介绍:奈良时代及更早的日本文字体系
    答:7世纪中期的木简见证了汉字混合表音和表意的创新,如“乃”以汉字发音表示日语的/no2/,而“之”直接用汉字表达意涵。9世纪后半的木简,平假名的前身——“崩字”书写方式开始出现,汉字与现代假名的融合日益明显。古籍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汉文与万叶假名交错,前者用于序言,后者在主体和...
  • 日本书纪文言文
    答:古事记,这个成书和日本书纪差不多同时期的古代文典,内容依然是变体汉文。 也就是说,在当时来讲,至少皇家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等等基本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日本书纪是由舍人亲王完成,古事记是一名僧人献给皇室的书。具体真伪我们不必去探究,至少11区的历史书上这么记录的。当然,这些东西的实质还是加强自身的统治,...
  • 日文的汉字是怎么来的。?
    答:日本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只有读音。日本的文字是由中国传入的。汉字传入日本后,促进了日文文字的形成,在这之前,日本并没有文字语言。据日本最古老的史书《日本书记》和《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一般认为,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汉字正式传入日本。到6世纪,已开始正式学习汉文...
  • 王仁汉文典籍和儒教
    答:在朝鲜半岛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关于王仁的具体描述,有关他的事迹主要记载在日本的古文献中,如《古事记》、《日本书纪》和《续日本纪》。《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时期,百济国被命令如果发现贤人,应立即进贡,其中贡献的贤者名为“和迩吉师”,并献上了《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总计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