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什么方法对果树进行营养诊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果树营养诊断的途径有哪些?

1.果树缺素外部形态诊断法
在果树营养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最原始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果树外部症状的鉴定,也称为树相诊断。具体做法是通过生产上外部营养失调症状的观察或田间试验、培养试验中果树某种或某些营养元素盈亏而表现出来的特殊病态,来诊断树体营养元素供求状况。营养失调是引起树相(外部形态)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可以从果树的根系、枝梢、叶片、花芽、果实及种子等器官上加以鉴别。新梢的长度和粗细、叶片的大小与厚薄或皱缩与畸形、叶色的深浅、叶肉失绿程度、落花落果率、果实形状与品质等均可作为营养失调症的指标。如诊断果树缺素症时,察看症状出现部位。若症状先在老组织上(尤其是老叶)出现,说明是缺乏氮、磷、钾、镁(锌)等。因为这些元素在树体内具有被再度利用的特点,当树体内缺乏时,这些移动性大的元素就会从老组织转移到新生组织而被再度利用,缺素症首先从下部老组织上显现出来。若症状先在新生组织上出现,说明是缺乏钙、硫、硼、铁等。因为这些元素在树体内被再度利用能力很差,移动性很低,缺乏时,症状易在上部新生组织(如幼芽、幼叶)上表现出来。
虽然外部形态诊断简单易行,但是较粗放,精确度不够,诊断者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只能在出现典型症状的情况下应用。因为潜在营养失调症极易误诊,故此法只做参考。
2.田间施肥诊断法
田间肥效试验又称为施肥诊断,是用于诊断果树需肥规律与配方施肥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校验其他果树诊断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土壤营养诊断指标的可靠依据,特别是长期的肥效定位试验,更能表示果树对肥料的实际反应。果树田间肥效试验可以通过土壤施肥,也可以通过根外追肥。
田间肥效试验的不足之处是费力、费时、费事,而且在一个地区肥效试验点过少时,代表性差,其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3.培养试验诊断法
培养试验又称为盆栽试验,按其培养介质可分为水培试验、沙培试验和土培试验。由于试验条件能通过人为严格调控,故可得到相当准确的数据,常用于探索未知或印证野外调查及田间试验结果。此方法对于探索各种营养元素的功能、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一些关于果树施肥原理的研究特别有效,也适用进行各种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
培养试验要求条件严格,方法复杂,费用大,其研究结果只能作为理论探讨,不能在果树生产上直接广泛应用。
4.生物化学诊断法
当树体某些营养元素失调时,将影响某些生化过程的速度和方向及其某些生化产物的积累与消耗,同时也明显影响某些酶活性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由于这种内在的变化较之外部症状能更早地表现出来,因此,生物化学诊断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方法。但是树体内的生化过程是受许多内在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影响,所以需要进行更复杂更深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情况的生化变化是由营养失调所造成的。
5.原子示踪诊断法
原子示踪法适用于研究树体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分配规律,有助于探讨树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对于研究失调树体营养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肥料结构、组分、性状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进入树体的过程与利用率等都十分方便。但这只是一种提高果树营养平衡理论的有效手段,而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果园的施肥实践。
6.指示植物诊断法
利用某些植物对某些营养元素较栽培果树等更敏感的特点,在果园中种植某种敏感性植物,用来预测或验证土壤某种或某些元素失调与否,此法称为指示植物诊断法,应用范围较窄。
7.植物显微化学鉴定法
把果树的某些组织制成切片加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种生化产物的存在与否或其数量多少,也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因营养元素失调而诱发的叶片或果实等器官的超微结构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显微镜化学鉴定法,它可以作为营养诊断的辅助方法。
8.土壤营养诊断法
在采用无机分析化学方法来诊断果树营养的研究过程中,用浸提液提取出各种可给态养分进行定量分析,以此来估计土壤的肥力,认为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能间接地表示果树营养的盈亏状况。然而通过多年的探索以后,果树营养学家都认识到单以土壤分析来指导果树施肥,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结果。因为,土壤分析只能表示养分的供应状况,不能反映树体的营养需求状况,这说明树体营养状况未必与土壤营养是一致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土壤营养诊断不可取,对于成龄果园而言,它是制订果园管理和配方施肥的依据。一是它能表示出土壤营养诊断土壤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有助于验证树体营养诊断的结果;二是果树的外部营养失调症状观察和叶分析的结果,只能显示果树现实的营养状况,不能预报当调整了实际营养失调以后,可能出现的限制因子是什么,而土壤诊断可提供一些提示和线索;三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树体营养失调的诱因,树体外部症状与土壤营养诊断可相互补充,二者综合起来一起应用才有最大的实用价值。
9.树体组织营养诊断法
以树体组织中营养元素含量和产量的相关性为理论依据,最高产量和最优质量的最适营养水平为标准,借助分析仪器,对果树根系、枝梢等组织进行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量分析,与预先拟定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比较,判断果树营养丰缺状况。目前,组织营养诊断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组织快速诊断法。组织速测是以简易方法测定果树某一新鲜组织的养分含量来反映树体需肥状况。一般测定树体内尚未被同化的或大分子的游离态养分,通常以叶柄或叶鞘为速测样本,这种方法常用于果园实地营养诊断,只限于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的测定,测定方法有压汁法和浸提法两种。
(2)叶片分析诊断法。叶分析法是借用仪器分析法对叶片的全量分析,其中,包括树体汁液中的可溶态组分和全量成分,依此来判断树体营养元素的盈亏。其特点是:叶片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时,能在叶片营养元素组成上及时反映出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这种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叶片测定结果与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及外部形态有明显的相关性;叶片取样只是树体的很小部分,不致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因而可在生产上可直接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使用各种自动化精密分析仪器,所以,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取样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测试技术以及确定营养诊断指标等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大量数据的数理统计,肯定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明确了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叶片分析已经成为指导果树配方施肥的营养诊断方法。

进行果树营养诊断时,必须注意树体中各种营养元素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调,某种营养元素打破或失去了生理平衡,即将表现出盈亏的外部症状,并影响生长量或产量。Dumenil用多重曲线回归测定了叶子各种营养元素的临界水平及其相互平衡关系,并指出,氮或磷的临界浓度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既决定于氮或磷营养本身的浓度,也决定于叶子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水平。在最高产量(或接近最高产量)时,才是氮、磷的平衡临界点。如果有一种营养元素的浓度变低,那么其他元素生理平衡的临界点也将有所降低。Shear等认为,植物的生长量是叶子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强度和它们之间的平衡这两个变数的函数。所谓营养强度,指的是叶子中所有有生理功能的营养元素的总当量浓度。在不同的营养强度下,各元素间将有复杂的比率,但是,只有在最适强度和最好平衡条件下,才能获得最高的生长量或产量。当任何元素的浓度发生变化,高于或低于最适强度时,其他元素浓度也随之改变,使各种营养元素达到新的平衡,此时,才能得到新水平下的最高产量。如果运用正确的取样方法(取样时间与叶位),并考虑了影响叶中营养积累的各种因素,那么叶子组成就是表示植物营养状况的唯一有效指标。

1.形态诊断也称为树相诊断,是根据树体生长表现来诊断果树体营养状况的方法。新梢的长度与粗度,叶片的大小与厚薄,叶片的扭曲与皱缩,叶色的深浅,是否黄化,落花落果,果实的形状、大小与品质等,都可以作为树相诊断的指标。营养失调是引起树相(形态)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果树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特有的症状,即所谓的缺素症,如失绿、斑块、斑点、畸形等。由于营养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由于元素在果树体内移动有难有易,失绿开始的部位不同,一些容易移动的元素如氮、磷、钾及镁等,当果树体内呈现不足时,就会从老组织移向新生组织,因此缺乏症最初总是在老组织上先出现。

2.组织分析诊断以植物组织中营养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关系为理论依据,以生产最高产量和品质的最适营养水平为标准,借助分析仪器,对果树叶片等组织进行各种营养元素的全量分析,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判断果树营养丰缺。组织分析诊断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叶片分析诊断;以叶片的常规(全量)分析结果为依据判断营养元素的丰缺。

(2)组织速测诊断;组织速测诊断是以简易方法测定果树某一组织鲜样的成分含量来反映养分状况,属于半定量性质的分析测定。被测定的一般是尚未被同化的或大分子的游离养分,叶柄(叶鞘)常成为组织速测的样本,这一方法常用于田间现场诊断。从果树营养诊断技术体系运用于生产实践来看,目前一般限于氮、磷、钾三要素范围内。

3.土壤分析诊断土壤分析结果与果树营养状况一般也有密切的关系,但土壤分析诊断与果树营养状况的相关程度没有植株分析诊断结果更好直接判断。开展果园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指导果园培肥地力和科学施肥提供重要依据。

4.施肥诊断:(1)根外施肥法;采用叶面喷、涂、切口浸渍、枝干注射等方法,有针对性地使用某种元素,通过果树吸收后观察其反应,看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再做出确切判断。这类方法主要用于微量元素缺乏症的应急诊断。

(2)抽减试验法;在验证或预测土壤缺乏某种或几种元素时可采用此法。

5.指示植物诊断利用某些植物对某种元素比栽培果树等更敏感的特点,在果园中种植这种些植物,用于预测或验证土壤某种元素是否缺乏。此法应用得不多。



果树的营养分析之植物外观诊断法



  • 葡萄树是怎么进行营养失调诊断与补救措施的?
    答:在应用叶分析技术进行营养诊断时,叶内各元素含量的标准值是判断待测叶片中各元素含量是否盈亏、元素之间是否平衡的基础。标准值是指一个树种或品种的果树处于不同营养生理状态时叶内的矿质元素含量,包括它的正常值、低值、缺值、过高等浓度范围,作为营养诊断对比之用。葡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适宜值见表10...
  • 苹果树如何进行营养诊断和科学施肥?
    答:营养诊断是通过对苹果树的叶片、土壤、组织器官的形态解剖或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合树木的外观现象和修复处理,来主观和客观地判断其营养状况。这种技术有助于指导果园的科学施肥和管理。以下是苹果树营养诊断和科学施肥的几个步骤:1. 外观诊断:果农可通过肉眼观察来评估苹果树的营养状况。了解健康苹...
  • 怎样对果树进行营养诊断?
    答:进行果树营养诊断时,必须注意树体中各种营养元素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调,某种营养元素打破或失去了生理平衡,即将表现出盈亏的外部症状,并影响生长量或产量。Dumenil用多重曲线回归测定了叶子各种营养元素的临界水平及其相互平衡关系,并指出,氮或磷的临界浓度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这个...
  • 杏树怎样进行营养失调诊断?
    答:幼龄杏树与成龄杏树叶内营养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有的元素含量差别很大。各地区的土壤、气候环境、栽培管理措施都影响杏树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与积累水平。杏树叶片中的矿质元素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吸收,因此土壤的营养元素水平直接影响树体的营养水平。杏树营养诊断的取样方法:在盛花后8~12周或结果树新梢...
  • 果树叶片营养状况的分析要怎样测定?
    答:如为了得出采果肥的需求量,可在水果作物果品采摘收获后至第一次施肥(有的地区称为采果肥)前采集叶片样品,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③采样方法:采集果树叶片样品要随机进行,通常要采集果树树冠外围中部发育中等的5~7月龄的春梢营养枝,从基部数起,第四片以上的叶片作为叶样。...
  • 怎么给果树进行营养诊断?
    答:所谓果树的营养诊断,是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方法,揭示果树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养分变化的规律,对果树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即通过诊断,判断果树在生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营养元素的缺乏、适量、过剩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果园施肥或改进其他管理措施的一项技术。
  • 果树养分的化学诊断法有哪些优点?
    答:以化学方法测定分析果树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判断果树营养元素丰缺的方法,称为果树养分的化学诊断法。根据分析技术的不同,又分植株(树体)分析和组织测定。植株(树体)分析是指实验室内进行的植株全量或某一部位(如叶片、叶柄等)的分析,它是评价果树营养的主要技术;组 织测定是指分析...
  • 果树的叶片分析结果的评价方法分为哪几种?
    答:有研究者认为,临界浓度法的着眼点是矫治果树缺素症状,以果树生长不受到明显抑制为出发点。应以果树正常生长叶片内养分含量的适宜值为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的评价,因此,提出了养分含量标准值或正常浓度的诊断方法。叶分析标准值一般通过对当地高产优质果园果树叶片养分含量的分析获得。苹果叶片营养诊断指标 中华...
  • 果树缺镁的植株要怎样诊断?
    答:植株化学诊断:一般测定叶片全镁量作为诊断指标。不同果树镁素营养诊断标准如下。柑橘:当4~10个月叶龄的结果枝叶片全镁量(Mg,下同)0.16%为缺乏,0.26%~0.60%为适量。枇杷:当6~8个月叶龄的夏梢结果枝叶片全镁量(Mg,下同)0.14%为缺乏,0.22%~0.38%为适量,0.42%为过量。梨树...
  • 苹果树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
    答:果树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与施肥效果关系最密切。营养临界期是指果树在某一个生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虽然数量不多,但如果缺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作物生长发育生成显着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对大多数作物来说,临界期一般出现在生长初期,磷的临界期出现较早,氮次之,钾较晚。所以在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