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虹鳟列入三文鱼引消费者哪些质疑 ?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5-19
虹鳟鱼变刺身对刺身销售有影响吗?

三文鱼和虹鳟鱼是不是同一种鱼?可不可以生吃?近日一则新闻又将这个话题搁到了台面上。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三文鱼分会成员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单位共同起草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声称,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鱼、银鲑等。
青海虹鳟
进入核心刺身市场
按这个公布的标准,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国产虹鳟鱼不仅可以称之为“三文鱼”,还可以进入之前被大西洋鲑为主的进口三文鱼统治的刺身市场,这也是目前进口三文鱼销售的核心市场。
据了解,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海龙羊峡镇“承包了”。不过这种所谓的“三文鱼”并非大西洋鲑,而是虹鳟鱼,一种外来物种。不关注新闻的三文鱼刺身爱好者,估计很难想象每年消费的9000余吨“三文鱼”,并非来自遥远的深海,而是黄河的一个水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虹鳟鱼究竟算不算“生食三文鱼”中的李鬼,一度成为舆情热点。
中国目前每年的虹鳟鱼产量在4万吨左右,达到该标准合格生食虹鳟鱼的量不到三分之一,近万吨的生食虹鳟产量,对10万吨级的国内三文鱼刺身市场,影响暂时有限。

虹鳟鱼和三文鱼,活着的时候,单凭虹鳟鱼身上那条显眼的彩虹带,就轻松可以把两者分开。但做成刺身之后,两者又非常接近。
很难区别
但价格相差近一倍
据了解,国内的三倍体虹鳟养殖成本低的已不到40元/公斤,在终端市场的卖相上已与大西洋鲑难分高下,且可以实现本地供应,供应链更加稳定。而进口三文鱼(大西洋鲑)批发价目前要到200元/公斤以上。足够的利差,在成本高度敏感的餐饮渠道,进口三文鱼市场或将面临挑战,进而直接影响到大量国外三文鱼出口企业、国内进口商的利益。
“虹鳟鱼和三文鱼的价格每天有波动。”某日料店的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在批发市场拿货,进口三文鱼一斤批发价格在百元左右,虹鳟鱼则是50-60元左右,两者利差最大时接近一倍。
陈先生透露,我们日料店,全部提供正宗的挪威或者丹麦三文鱼,绝对不会出现用虹鳟鱼替代三文鱼的现象,但是管理混乱的小店,就说不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虹鳟鱼和三文鱼,活着的时候,区别非常大,单凭虹鳟鱼身上那条显眼的彩虹带,就轻松可以把两者分开。但做成刺身之后,两者又很接近。包括口味,只要足够新鲜,放到桌上,一般人很难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虹鳟鱼是不是三文鱼,只是一个概念问题。”陈先生表示,说虹鳟鱼也可以生吃,也OK。但毕竟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要卖同一个价,问题就出来了。
一场争论
刺身销量明显下滑
这场虹鳟是不是三文鱼的舆论风波源自今年5月。
2018年5月中旬,在一则水产养殖虹鳟鱼的科技新闻报道播发后,各种声音涌现,有科普知识的,有质疑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市面上虹鳟鱼假冒三文鱼”以及“生吃淡水生长的虹鳟鱼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一时间,“虹鳟”成争议焦点。
国内很多三文鱼养殖企业,养殖的种类都不是或不只是大西洋鲑鱼,还包括虹鳟鱼等品种。而市面销售上,也确实有商家利用虹鳟鱼与大西洋鲑肉质相近的实际情况误导甚至欺瞒消费者,所以民泽渔业作为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不断发酵,中国渔业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5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中国市场上,“三文鱼”并非单指某一种鱼;“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并强调相比较而言野生三文鱼很容易存在寄生虫。
由此,一系列有关三文鱼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整个行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对整个国产三文鱼行业而言,影响颇为明显,国内主要大城市的三文鱼销量明显下滑。
浑水摸鱼
蹭着热度高价出售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文规定,虹鳟鱼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参考国际惯例,我国虹鳟鱼的包装标识也应有所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鲑鱼)和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着天壤之别。把淡水鱼卖出深海鱼的价格,就市场定价而言,存在虚高嫌疑。少数销售方只字不提虹鳟鱼的科属,蹭着三文鱼的热度、卖着三文鱼的价格。
业内专家坦言,即便虹鳟鱼同属三文鱼大家族,备注虹鳟鱼学名、向消费者告知基本信息,也是负责任企业的基本底线。一个是淡水鱼,一个是深海鱼,前者偏要“美颜”成后者高价出售,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无异于“浑水摸鱼”。在不能明确溯源、标明产地,区分天然与养殖的前提下,售卖方若不提示生食风险,就会造成规模越大、隐患就越大的局面。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虽然初心可嘉,但最大的问题是,标准由售卖虹鳟鱼的厂家参与制定,并把虹鳟鱼纳入了“生食三文鱼”,这种瓜田李下的操作,会否让人产生误解?当然,这个团体标准既不是国标,也不是权威定论,但如果市场销售以此为范,甚至将之作为对抗消费质疑的圭臬,误解就更大了。
来自哪里
标签必须标注种名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以及“三文鱼分会”执行会长王小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团体标准起草者是三文鱼产业链上的公司负责人,是因为三文鱼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他们起草是情理之中的,但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都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专家把关,由他们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批准发布。

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并未透露具体由哪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具体有哪些教授、专家把关。
然而,对于养殖的虹鳟,很多人都担心寄生虫问题,生吃不安全。对此,崔和称,相较于陆生动物,水生动物中能够与人感染的寄生虫很少,但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上市前都必须经过检验,都要求不得检出。
很多人还担心三文鱼概念扩大化后,一些不法商贩更可以理直气壮地用低价虹鳟冒充大西洋鲑(三文鱼)。崔和称,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新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了明确要求——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如三文鱼(大西洋鲑)、三文鱼(虹鳟)等,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上海日式餐饮发达,生食三文鱼受到消费者喜爱。该团体标准将淡水虹鳟鱼列入三文鱼引发社会关切和消费者质疑,上海市消保委对此表示关切,将于近期组织专题讨论会,向社会公开。
好吃。近期有影响,长远没有。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8月14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维权新闻栏目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部分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该标准将淡水虹鳟列入三文鱼类别,引发社会关切和消费者质疑。上海日式餐饮发达,生食三文鱼受到消费者喜爱。上海市消保委对将虹鳟鱼列入三文鱼类别表示高度关注,并将于近期就此事专门召开专家讨论会。

今年5月以来,青海龙羊峡虹鳟养殖争议持续发酵。8月1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制定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将淡水养殖的虹鳟也定义为三文鱼的一种,在国内引发舆论哗然。国内消费者普遍表达困惑和质疑。多家国外媒体也刊发报道,对标准文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BBC还在文章中表示,在国内媒体报道揭露出虹鳟长期在国内被标示为“三文鱼”之后,相关部门没有禁止这一行为,而行业内的解决办法竟是合法化。

值得注意的是,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公开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显示,该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四家单位起草。其中,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是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但澎湃新闻记者发现,该团体标准在参考依据、制定流程等方面都存在漏洞。

首先,该团体标准称,其对生食三文鱼的定义,分别参考了维基百科、Marine Harvest公司2018年的三文鱼养殖手册以及Kontali Analyze AS公司2007年的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但澎湃新闻记者查阅了该团体标准所引用依据的原出处之后发现,这些依据恰恰不能支撑虹鳟鱼划入三文鱼。其中,维基百科明确提到虹鳟不是Salmon(鲑鱼,粤语音译“三文鱼”),而长达113页的Marine Harvest公司三文鱼养殖手册中,仅1处用到了“虹鳟”字样,还是讲到已出鱼病防治时带到的。而在Kontali Analyze AS公司网站上,关于2007年的报告的公开资料中,只字未提“虹鳟”。

从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出台的程序看,也存在诸多自相矛盾之处。其中的核心包括:一、团体标准的实际公示时间为3天,远低于规定的15天;二、起草单位根本不涉及科研院所。上述操作流程不合符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015年公布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文件。此外,通常公示都附有邮箱和传真,而此次团体标准的对外公示,只公布了联系人及办公电话。

与此同时,出台这一团体标准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还在近日悄然删除了数年之前发布的《市面上低价三文鱼 有可能是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等文章链接。澎湃新闻记者8月14日晚间在协会官网搜索“虹鳟”二字时,发现其网站上仅留存了《西班牙虹鳟养殖场获得ASC生态认证》、《美国虹鳟鱼将“游”上哈尔滨市民餐桌》、《农业部:北京市虹鳟鱼抽检全部合格》等关于虹鳟的“正面”新闻。但当记者在该网站使用高级搜索检索“低价三文鱼”时,在链接快照中看到了已删除的文章全文。其中有一篇文章指出,“挪威三文鱼主要是大西洋鲑鱼……正宗挪威三文鱼,鱼腩销售价格一般要去到百元。差价太大的,很可能是其他产地的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

“上世纪90年代挪威三文鱼引进到中国,中国人就把它叫三文鱼。到现在为止,中文的三文鱼是狭义的,英文的salmon是广义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鲑科鱼里包括大西洋鲑鱼、虹鳟、王鲑等,而消费者认知里的三文鱼就是大西洋鲑。但《团体标准》把三文鱼的定义扩展到鲑科鱼,定义扩大后“三文鱼这个名字就被偷换了”。陈舜胜称, 《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适用于海水鱼。

7月以来,澎湃新闻曾实地探访青海省龙羊峡水库并多次发稿澄清“虹鳟鱼并非三文鱼”,将淡水鱼虹鳟当成三文鱼生吃的风险极大,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7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对龙羊峡水库的虹鳟鱼仍以“三文鱼”之名活跃在电商平台上的行为进行曝光后,天猫上的龙羊峡旗舰店曾被下架,京东上的龙羊峡官方旗舰店内,所有产品名称上都增加了“(虹鳟)”字样,但在宣传页中仍推荐刺身、沙拉等生食方式。

此前,青岛市消保委专家委员隋思玉在接受央视网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商家拿出虹鳟鱼切片并向消费者声称是三文鱼,这就涉嫌欺诈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此时经营者或应承担数倍于消费价格的处罚。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责任编辑:韩佳鹏



  • 上海消保委虹鳟列入三文鱼引消费者哪些质疑 ?
    答:8月14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维权新闻栏目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同部分三文鱼分会成员单位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该标准将淡水虹鳟列入三文鱼类别,引发社会关切和消费者质疑。上海日式餐饮发达,生食三文鱼受到消费者喜爱。上海市消保委对将虹鳟鱼列入三文鱼类别表示高度关...
  • 淡水虹鳟成功打入海水三文鱼,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答:在中国,人们买的三文鱼一般都指大西洋鲑。而虹鳟的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所以虹鳟不属于“Salmon”通用名的概念中。二、这个团体标准有什么影响?在《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里,标注了“明确要求产品标签,标注原料鱼产地、种名”等于产品标签上需要注明这个三文鱼是三文鱼(虹鳟)...
  • 虹鳟为何被归为三文鱼了?
    答:在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看来,此举并不妥当。陈舜胜表示,虹鳟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虹鳟是淡水鱼,形态和太平洋鲑接近。两者有亲缘关系,但虹鳟鱼并不是三文鱼。“中国人对三文鱼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主要是大西洋鲑。”“三文鱼是一个俗称,不是一个学名。我们现在把标准突然之间扩大了。学名可以公布,但...
  • 网友为何反对虹鳟强入三文鱼?
    答:98%网友不同意虹鳟被归于三文鱼 既然标准还在公示期,那么消费者的意见如何呢?昨日,NDX实验室上线热点站站队,虹鳟被归于三文鱼,你同意吗?截至8月16日14时,共有17094人参与站队,其中16753(98.00%)人不同意《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仅有341人(2%)同意。如果你也想表达意见,扫描二维码一起来站...
  • 虹鳟鱼变刺身对刺身销售有影响吗?
    答:、三文鱼(虹鳟)等,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上海日式餐饮发达,生食三文鱼受到消费者喜爱。该团体标准将淡水虹鳟鱼列入三文鱼引发社会关切和消费者质疑,上海市消保委对此表示关切,将于近期组织专题讨论会,向社会公开。好吃。近期有影响,长远没有。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 虹鳟出标准后为什么会滞销?
    答:(大西洋鲑)。有报道提到,有消费者购买荷裕产品被误导,且维权受阻,电商客服在回复时,正是援引《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后来争议升级,迫于压力,几家公司才在产品上注明了虹鳟的字样。虹鳟与三文鱼的外观差距很小,如果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标注,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来。但民众的日常认知不应该被扭曲。
  • 真假三文鱼价格悬殊非常大,你知道假的三文鱼肉是什么吗?
    答:对比产自深海的三文鱼,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着不同的寄生虫种类,是否适宜生吃、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引发了广泛讨论。上海消费者保护协会甚至为此召开了“三文鱼定义”讨论会。因为养殖水体不同含盐量而造成对食用者的不同影响,还是不要混淆为好!现在需要了解,这个团体标准产生的目的是什么?最...
  • 虹鳟鱼是三文鱼吗?能生吃吗?虹鳟鱼与三文鱼有什么区别
    答:以及微博上一位认证为水产专家的大V“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转发了该报道,并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实际上是淡水虹鳟鱼,寄生虫可直接寄生人体,生吃存在很高的风险。下面具体来看正方与反方的说法。支持方称:在中国市场上,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统称,并不是一种...
  • 虹鳟鱼冒充三文鱼可以索赔吗
    答:可以。根据查询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得知,虹鳟鱼冒充三文鱼并将销售给消费者,这涉及虚假宣和欺诈行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来依靠产品的宣传和标签信息,产品的实际与所宣传或标注的不符,消费者会受到经济损失和误导,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索赔和寻求别的救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