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豁达的人生的诗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1. 关于超脱的诗句
关于超脱的诗句 1. 平淡超脱的古诗
瘁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野芳虽晚不需嗟

长伴梅花不记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 形容人超脱的词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餐云卧石 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出处: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诗:“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超然不群 超脱于世俗之外。

不与众人合群。出处:《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超然物外 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引申为置身事外。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超然远举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出处: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超然远引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出处:清·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

超然自得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 超脱世事,安闲快乐。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超然自引 指超脱世事,自动引退。出处: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

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

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出凡入胜 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

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出处:《雍熙乐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后指僧道。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风流跌宕 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风流潇洒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离世绝俗 犹言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离世异俗 指超脱世俗。

出处:《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羚羊挂角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翩翩风度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飘飘欲仙 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萧然物外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

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出处:《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潇洒风流 气度超脱,风度大方。亦作“风流潇洒”。

遗世拔俗 超脱世俗。同“遗世越俗”。

出处: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遗世越俗 指超脱世俗。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遗俗绝尘 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出处: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遗形藏志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遗形忘性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同“遗形藏志”。出处: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苦海无边,回。

  • 表达人生潇洒的诗句
    答:贺铸 北宋哲宗元祐三年秋。当时西夏屡犯边界,贺铸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一首豪放名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10.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 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表达了词人超脱的襟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 品尝人生百味经典诗句
    答:境界四:超脱‖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无名氏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从小到大,从学习到工作,我们的生活似乎都是匆匆忙忙,回头看看来时的我们,才发现不小心间走了很远很远,每个人的...
  • 从苏轼的哪首词体现了他对人生思考独到的洒脱超然?
    答: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的诗词不仅清新、率直、豪放,而且字里行间还渗透着一份独特的豁达与通透。这份豁达与通透或许与他素喜与禅师交好参禅悟道的雅趣有关吧。渔父.渔父醒 宋.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仅仅25个字,却写出了他对人生思考独到的洒脱...
  •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仿写句子
    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苏东波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人生的一种启迪,不管人生有什么困难,都要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苏轼的豁达贯穿着他的一生,他从不想达官贵人谄媚,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坦荡的生活。从苏东坡诗中可以看出来对人生豁达的态度,苏东坡在自己的仕途上...
  • 王维关于人生大起大落后十分淡然的诗句
    答: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思是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出自——唐代王维《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译文: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
  • 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谁写的
    答: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是钱德苍写的。出自:出自《解人颐》作者:清代作家。意思:一生风月且随缘,穷的悠然,达的悠然.释义:一剪梅小门深巷巧安排,没有尘埃,却有莓苔。自然潇洒胜蓬莱,山也幽哉,水也幽哉。东风昨夜送春来,才见梅开,又见桃开。十分相称主人怀,诗是生涯,酒是...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开落;去留无意,望窗外...
    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女人是什么性格
    答:洒脱、豁达和超脱凡俗。“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诗句,表达了苏轼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这句话中的“蓑”字,要理解为“身”字,更深刻的理解,是以身为蓑衣。一身烟雨任平生。所以,这句话所表达的性格是洒脱、豁达、超脱凡俗。
  • 赤壁赋中那些诗句是体现苏轼的豁达
    答:赤壁赋中以下诗句是体现苏轼的豁达: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