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哈尼族文化是最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就是哈尼族梯田了,梯田代表着哈尼族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个独具天工的伟大杰作。处在高原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哈尼族人们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还开创了新事物,不得不说,哈尼族是一个智慧勇敢的民族,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吧。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以游牧为生。1300多年前,气候和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迁移,最后在哀牢山脉定居下来,由原来的游牧民族演变为一个依靠梯田生存的农耕民族。
哈尼人的生活用具也逐渐由鞭具、鞍具变为了谷船、酿酒锅等农耕用品,哈尼族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他们都有对水的祭祀,鱼成为哈尼族的食物,同时也成为哈尼族的装饰品,甚至在他们的传说中,天、地、人都是鱼的产物,曾经用来驱赶羊群的鞭子被祖先丢在了迁徙的路上,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为了适应哀牢山气候及整体的自然环境,哈尼人的村寨多建于海拔1400~1800米的半山向阳坡地,既避开了低海拔河谷地带气候炎热潮湿和瘴疠流行的威胁,又躲开了高海拔地带常年云雾蒸腾和阴冷潮湿的弊端。那些建在半山向阳坡地上的哈尼村寨,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全年日照1630小时,降雨约1000毫米,气候温和、阳光和煦、降水充沛,最适宜人居。
他们在靠近森林的地方挖筑大沟,把下泻之水悉数截流,然后在大沟下安寨、开田,将截流之水用于梯田的灌溉。哈尼人在大山上挖筑了4653条骨干沟渠和无数小沟渠,单是能灌溉面积50亩以上的骨干沟渠就达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腰带缠绕在大山之间,保证了水稻种植的用水之需。
哈尼族的祖先在漫长的迁徙之路上,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从海拔100多米到海拔近3000米,如何灌溉好每一块梯田,对于今天的水利学、工程学、管理学来说,都是一项难题。哈尼梯田灌溉的秘密是自然分水法。这种方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避免了因为水的利用而产生的纠纷。哈尼人根据具体情况,还制定了20多条规则,这种关于合理管理水资源的准则,使得每家的梯田都能够及时、适量、均等地得到滋养。

  • 我国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哈尼族文化是最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就是哈尼族梯田了,梯田代表着哈尼族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个独具天工的伟大杰作。处在高原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哈尼族人们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还开创了新事物,不得不说,哈尼族是一个智慧勇敢的民族,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
  • 民族习俗
    答:这正是哈尼族梯田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昂玛突"(通常被译作"寨神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其主题是祭祀自然。哈尼族每个寨子上面都有一片树林,称为"昂玛玛丛"(意为寨神林),其中有一棵标直 的叫做"昂玛阿波"(即寨察神树)的树,每年被寨人祭拜,那...
  •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答:哈尼族大都居住在海拔8 0 0 至2 5 0 0 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梯田。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创造了高达上百级的“梯田文化”。哈尼族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
  • 哈尼梯田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哈尼族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哈尼族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
  •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核心四素
    答:山顶森林涵养水源、山腰村寨生产生活、层层梯田净水产粮、“木刻分水”为代表的水利分配灌溉体系;方方面面充分展现出千年传承的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中所蕴含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关系,其中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传统和社会科学。基本情况 元阳哈尼梯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 哈尼族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梯田有何历史
    答:哈尼梯田奇观形成的人文因素 1.历史上的修田和种植习俗 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有耕种梯田的传统,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后为躲战乱,唐代定居元江南岸...
  • 元阳梯田关于哈尼族
    答: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哈尼族是一个拥有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家庭,总数达到132.52万人。他们以耕种梯田闻名,梯田文化深深烙印在哈尼族的血脉中。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已在四川省大渡河等地开创梯田,进行水稻种植,这一传统在唐朝初期的哀牢山区得到延续和发扬。哈尼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和...
  • 哈尼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答: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梯田稻作文化尤为发达。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西双版纳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饮誉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地之一。逶迤连绵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许多受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红河自治州个旧市,是闻名我国的...
  • 很多人在说哈尼族人的梯田提醒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你能说说其生产特色...
    答:也是补充生存资源的绿色宝库。 (二)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与自然 和谐的产物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顺应自然、遵 从自然,又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创造, 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 一方面,哈尼族梯田是哀牢山地貌环 境下因地制宜的巧妙创设。哀牢山为云岭 山脉的一个分支,苍苍茫茫,绵亘千里, 和与之...
  • 哈尼族梯田的特点有哪些
    答:由于居住在山高坡陡、阡陌交错的地方,梯田与梯田间的落差较大,浇水成为了一大难题。如果长时间缺水再注水,极易造成田埂倒塌。但是梯田离不开水,有了水,田里的一切生命才得以滋润成长,也才会催生出令人惊叹的哈尼文化。为了解决这一大难题,哈尼族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木刻分水”,就诞生了。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