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儒教三家哪家讲的道理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佛儒道,这三家的思想揭示了哪些人生真谛?

所谓“大道至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本质上并不高高在上,而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密切相关。
有人说: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换个角度,如果把我们的人生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不妨用佛家的心境去看待过去、用道家的智慧立足当下,用儒家的精神对待未来。

跟佛家,学会放下过去佛家教会我们的内心修炼,最重要的是一种自在的心性。如果用三个词概述佛家所倡导的人生主旨,那便是:看破,放下,自在。人生,由看破开始,在放下中前行,于自在中成就。“放下”是“看破”与“自在”的桥梁。如何能看破?什么是自在?只有懂得放下的真谛,才能了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在河边看到一位过不了河的年轻女子。小和尚自己蹚水到了河对岸,老和尚却背起女子帮助她过了河。小和尚问道:“师父,我们僧人是不能近女色的,您为什么要背那名女子过河?”老和尚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呢?”我们的人生之道,不也是如此吗?
刚过去的2020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挫折悲欢,是否还要继续背着?那些我们一直背着的东西,就叫做“放不下”。
何为看破?看破什么?便是我们所背的事情之虚妄;何为自在?便是放下这虚妄的包袱后的轻松安宁。
我们活得纠结,在于那些早已过去的事儿还放在心里;我们活得太累,在于我们背了太多本该放下的包袱。这就是人生太累与痛苦的真相。要懂得适时放下,适时清零。
《六祖坛经》中问:“道须通流,何以却滞?”
"道"原本非常通流顺畅,没有阻碍,所谓的“却滞”又从何而来呢?
《金刚经》中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一切的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闪电,瞬息即逝。我们平时所看到事物的形与相,都不是真实的形与相,事物真实的形与相是“无相”。只有这样的觉悟,才能真正做到不纠结、不执着,达到“远离一切众相”而“无所住”,如此方能得到真正修行的解脱。站在新的一年的开端,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往,往事清零,轻松上阵!

跟道家,学会变通当下道家文化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通达的思维。道家文化讲天道人德,顺应自然。什么是天道?
《道德经》有言:“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世间万物的生死轮回、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周易》中讲的也是此番道理:“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变化前进不已,就是“易”;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上述内容,说的正是大道的规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什么是人德?
依天道而行,合天道之理,乃最高人德。天道运行形成一种势,依天道而行便是顺应这种势,这便是顺势而为。如何顺势而为?对于为人,老子讲究顺其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于做事,《周易》讲究灵活变通: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如此,人生方能从容,从容做人,从容行事,从容自然的成长。
古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放下过往、轻松上阵,在形势变化之时懂得从容转身,以柔克刚,方能不断向前,以不变应生活之万变!

跟儒家,学会奋进未来儒家文化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奋发进取的行动力。有人说:“人生的最高境界,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当我们拥有了佛家的自在心性、道家的通达思维,便有了出世之心,之后就是进取有为、建功立业了。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一个人入世的本质,是担当,“穷”就为自己与家人担当,“达”就为国家与天下人担当,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儒家奋进者的气质,便在于此。回头看过往,皆为荒凉;立足当下,乐观的向前看,才是希望所在。眼里有火,心里有光,付诸奋斗,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语已经过去的,学佛家的放下过往,轻松上阵;当下经历的,学道家的灵活变通,以柔克刚;着眼未来的,学儒家的自强不息,拼搏进取。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深内蕴,也是我们人生的至真味道。

佛教的千经万论都是在阐明一切万事万物之本体,本性。
高级修学直接归于法性的参究,很专一。比如禅宗,不立文字,离言说相,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的禅宗,如同专业的研究所。佛教其他法门,或是儒家,道家,也不错,但是都如同大学,跟禅宗比专业性稍逊一筹,如同大学跟研究所没法比一般。
阿弥陀佛!!!

你好,三家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一样的事物怎么有谁高谁低呢?

宇宙人生的真理就如同一座大山,不同的圣者都会给我们讲述不同的登山方法和线路,也会描述路上不同的风景。而一旦登顶,也许会发现,诸多的真理也只是同一座大山。

佛教的根本是以佛性来表述,儒家的根本是以心性来表达,道家的核心是以道来阐述。

在不了解教义的人看来,佛、道、心性所指的要么就是个有相的神、要么就是未知的事物。其实,它们的意思是指的宇宙一切的本体、本性、法性、心性。

对他们性质的描述基本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能生万法而如如不动。”

不要因为不同的名词让我们产生分别执着。比如中国人看到“苹果”都知道是说什么,但看到“Apple”,有些人就不知道了。但只要你学过英文,自然就知道它就是指“苹果”。那么同样,在日语、法语、德语等等不同的语种中,名词叫法不同,但都是指同一个事物。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希望朋友们能够抛开内心中障碍自己意识的宗教情节、知识框框,能够透过文字去看本质!



各有侧重!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人。
严格的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儒释道合一的文化,古人有云,“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就是这个意思。根据南怀瑾老师的阐述,共同形成了类似于金字塔的文化结构:
1、儒家文化是塔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化用到生活当中,就是听几乎所有父母说的那一句话:“孩子啊,你要好好念书,将来找份好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儒家思想类似于食品和饮料,不吃不喝是会死人的。
2、道家文化是塔身,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这个“无为”,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讲究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所以道家思想类似于医院,有了病就要上医院,不仅要找出生病的原因,还要找到药方整治。
3、佛教文化是塔顶,核心思想是“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吃饱喝足了,该考虑精神上的事情了”;或者叫“满足了物质需求的人,必然会产生对精神上的需求”,当今社会为何信仰的趋势又进入到新的热潮,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发现吃饱喝足了但还是感觉不幸福,所以才开始从精神层面找原因呢!所以佛教类似于超市,没钱进去逛逛,蹭蹭空调,看看产品,心情愉悦,有小钱就买点小东西,有大钱就买大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因此,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影响最大的首推孔子!

老子所说的道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将道阐发为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总规律,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老子宇宙观的核心,道法自然是老子宇宙观的基础。

文章图片1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有时指道是物质实体,有时指道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老子道的物质属性及运行法则都属于自然的范畴,故老子哲学体系道的本性是自然。

老子之道的含义在保留道的多种多样的同时。他更把道作为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实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除了自然之道外,老子之道有时又在社会人生之道、致知之道的意义上使用,即分析人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道法自然

庄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这是同老子思想中的道相吻合的部分。但是庄子认为道不可定义。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知北游》

道无形: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无论是佛教道教儒教,三家讲的道理都是挺高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各有优势,谁也胜不了谁。

如果以海拔高度论的话。儒家算是6千米的山峰。道家算是7千米的山峰,佛家算是8千米的山峰。

  • 佛教道教儒教三家哪家讲的道理高?
    答:你好,三家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一样的事物怎么有谁高谁低呢?宇宙人生的真理就如同一座大山,不同的圣者都会给我们讲述不同的登山方法和线路,也会描述路上不同的风景。而一旦登顶,也许会发现,诸多的真理也只是同一座大山。佛教的根本是以佛性来表述,儒家的根本是以心性来表达,道家的核心是以道...
  •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三教哪九流
    答:1. 儒教:由孔子所创立,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教倡导人际和谐与道德修养,对社会秩序和教育给予高度重视。2. 佛教:起源于印度,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佛教倡导慈悲为怀,鼓励人们放下欲望,通过禅定和修行达到觉悟。3.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生活的谦和。道教在治疗...
  • 儒释道三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老子主要讲的是心道,孔子主要讲的是人道,释家主要讲的是天道。儒释道,“儒“指的是儒家,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等地区。“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悉达多又被称为...
  • 三教九流的三教是指哪三教
    答:1、儒教:以“仁”为最高信仰,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印度佛教、中国道教并称为三教。2、佛教:释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指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佛,意思是“...
  • 道教,佛教,儒教道教,佛教和儒教的区别
    答:儒释道三家之别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宣化上人语。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先生语。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儒家弃小人、道家弃...
  • 据实际观察,佛教,和道教,儒教,谁对中国贡献最大,说明什麼..
    答:儒家是塔基,占60%,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犹如饮食和饮水,不吃喝会死;道家是塔身,占30%,告诉人们天人合一,太上感应,犹如医院,有病就得找医院来治;而佛教思想是塔尖,占10%,代表了当人们跨越了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以后,开始寻求灵性的超越和灵魂的超脱,犹如超市,有实力就大消费,没...
  • 佛教追求什么?道教呢?儒教又是什么?
    答:佛教教人解脱,脱离轮回,明心见性。道教跟佛教差不多,相当于小乘佛教。儒教就是追求做人入世的最高境界,讲的是世间法 。而佛教跟道教是出世间法 ,但是儒释道三家都是教人行善的,利益他人才是生命的真谛所在
  • 中国三大教是哪三教
    答:儒教的简介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在中国古代,儒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佛教的简介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
  • 道教和佛教哪个比较好?
    答:第三、佛教道教的各自特征 1.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2.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
  • 儒教(家)、道教(家)、佛教的思想精髓分别是什么?
    答:就出现了佛性。儒教把传统文化看成一处沼泽上的植物群落。其中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有生命力极强的水葫芦,还有野生的稻谷和藤蔓。荷花,在道教中又成为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手中的法器。亦僧亦道的朱耷,选择的居住环境也是“竹外茅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题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