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方面家园合作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过活动的表象,深层次的思索,我们总觉得离《纲要》提倡的平等、合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幼儿园用大量的精力筹备活动,家长忙碌的参加,表面上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是多了,实质上,从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家园合作的意义也消失了,就更谈不上什么互动了。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真正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家长活动,具体工作如下:一、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积极合作的态度。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1)当好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教师只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因此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做精心地准备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彼此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双方也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2)尊重家长,获取家长的信任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与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新生入园是博取家长信任的关键期。孩子初入园,家长们由于对教师缺乏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防卫心理。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教师交流,从老师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机会“以微笑面对家长,用抚摸迎接孩子”,每天对每一个家长送上一个甜美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抚摸,蹲下来和孩子问声好,让家长接收到这样的讯息: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欢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长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础,家长朋友们也就愿意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了。(3)为家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农村许多家庭成员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园安排老师值早晚班;有的家长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弄早饭给孩子吃,就上街买两个包子打发孩子,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还特意为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安排早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质上想家长之想,解决家长之困难外,我们的教师还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善于运用每一个家长的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经验调节,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运用到家长工作领域中,我们觉得:“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影响沟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已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只有了解了家长的经验,老师才能谈家长想谈,解家长所需,有共同的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育儿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一个班,几十个家长,实际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经验介绍书,这些经验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一个家长的经验,还要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例子充分引用和开发,把成功的经验推广,用失败的教训反思。同时,根据育儿观、子女情况、文化素质等情况,将家长有机结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沟通中,让他们发现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子观,避免了教师直接指出时因对立性而带来的磨擦和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中班幼儿牛牛吃饭磨蹭,东张西望,有的时候还借口跑来跑去,玩一会儿吃一口甚至还要人喂的不良习惯,但他思维敏捷,发言大胆,想像力极为丰富;而文文小朋友能安静吃饭,上课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她胆子很小,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和家长曾多方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彼此束手无策。后来,在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后就相互取经,以子女带动子女,家长感染家长,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1)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一直以来,环境布置都是老师们的事,为了环境的优美、舒适,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这些都只能作为观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墙饰逐步走向由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的模式,环境摆设也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结合幼儿实际,有了动的空间,改变了墙饰纯装饰的功能和环境纯摆设的弊端,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焕发了新的生机。由此,我们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环境布置中引入家长资源,以达到促进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a、活动区的布置 我们幼儿园很重视活动区的布置,每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大的框架有了,小的玩具材料总是远远不够幼儿玩耍。为此,每学期在创设班级各活动区时,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策划和准备。家长们带着孩子,为植物角种上了葱、蒜、芋艿、土豆、秧草等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植物;在动物角饲养了泥鳅、鱼、鸡、鸭、兔等;在“娃娃家”,投入了家里用完的空瓶,如洗发精、沐浴乳、洗面奶、护肤品、爽身粉、花露水等等;而职业是医生的家长则为角色游戏“医院”的创设出力不少,像一次性医疗用品:帽子、口罩、针筒、点滴管、棉花、棉签,还亲自为孩子们作示范,其他的家长又从家中搜集各种空药盒、药瓶,丰富了“医院”的操作材料,为孩子们充分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准备的局限,同时,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节假日时,动植物没人照顾,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将它们搬回家照看;“娃娃家”、“医院”的材料坏了、少了,家长会很自然的去修理、补充,就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样。 b、节日装饰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和教学往往需要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因此,每到过节,幼儿园都会进行环境布置。特别是“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有情可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总是热闹又鲜艳,但教师们往往布置了幼儿园大环境,忽略了教室小环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请家长来园,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由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一起准备操作材料,制作装饰品,把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其间,家长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亲手操作,把教室装扮得隆重而又热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形于色,套用家长的话:“今年的儿童节,不光是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快乐。”教室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专有的,也是爸爸妈妈的。环境的创设不同于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提供材料方面,家长比教师更有优势,也能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保护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环境创设中引入家长资源是可行的,它打破了班级工作的封闭性,打开了家长心防,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开辟了家园合作新途径。 (2)参与活动准备 在以上活动的铺垫下,由于教师亲切、诚恳的态度和几次轻松自如的活动,家长的顾虑少了,合作的愿望和热情高了,态度积极了。于是,我们进一步将家长的参与深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活动做准备。 a、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孩子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获得感性知识。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活动很容易机械和说教。因此,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是很重要的。如认识“春天”,单凭一个教学活动,或者系列活动在幼儿园都有局限性,而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整理、提升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范畴。再如“中秋节”系列活动之一“月亮的变化”,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能真正接触和观察到月亮的变化,教学也就没有了经验依托。b、材料上的准备 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要让儿童、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 [

发挥家园互动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透过活动的表象,深层次的思索,我们总觉得离《纲要》提倡的平等、合作,还有很大的距离。幼儿园用大量的精力筹备活动,家长忙碌的参加,表面上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是多了,实质上,从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立,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只是整个家园合作活动的旁观者、配合者,家园合作的意义也消失了,就更谈不上什么互动了。

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真正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探求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开展家长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一、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的意识,激发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缠身时,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了。

(1)当好教师角色,促进幼儿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


教师只是家园合作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因此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做精心地准备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合作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让彼此不会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威胁”,双方也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2)尊重家长,获取家长的信任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与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新生入园是博取家长信任的关键期。孩子初入园,家长们由于对教师缺乏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防卫心理。在接送孩子时,家长会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教师交流,从老师的言行中,暗暗分析老师是否喜欢、关心自己的孩子。为此,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家长的接触机会“以微笑面对家长,用抚摸迎接孩子”,每天对每一个家长送上一个甜美的微笑,给每一个孩子亲切的抚摸,蹲下来和孩子问声好,让家长接收到这样的讯息:老师是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欢迎自己的。由此,取得家长信任,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基础,家长朋友们也就愿意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了。

(3)为家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真正解决后顾之忧,这是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前提。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在班级家长工作中,我们也要“以人为本”,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农村许多家庭成员早出晚归,外出打工、上班,接送孩子的时间不固定,因此,我园安排老师值早晚班;有的家长早上赶着上班来不及弄早饭给孩子吃,就上街买两个包子打发孩子,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我园还特意为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孩子安排早点,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工作。除了在生活物质上想家长之想,解决家长之困难外,我们的教师还努力地提升自己,掌握全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善于运用每一个家长的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经验调节,树立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运用到家长工作领域中,我们觉得:“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影响沟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已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只有了解了家长的经验,老师才能谈家长想谈,解家长所需,有共同的交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素质越来越高,他们也在时刻关注着育儿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一个班,几十个家长,实际上就是一部很好的经验介绍书,这些经验有正有反,寓意深刻。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一个家长的经验,还要将这些活生生的实践例子充分引用和开发,把成功的经验推广,用失败的教训反思。同时,根据育儿观、子女情况、文化素质等情况,将家长有机结合和搭配,在交流和沟通中,让他们发现自身的成功和不足,自觉的调整自己的教子观,避免了


教师直接指出时因对立性而带来的磨擦和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中班幼儿牛牛吃饭磨蹭,东张西望,有的时候还借口跑来跑去,玩一会儿吃一口甚至还要人喂的不良习惯,但他思维敏捷,发言大胆,想像力极为丰富;而文文小朋友能安静吃饭,上课注意力集中,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她胆子很小,上课不敢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和家长曾多方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彼此束手无策。后来,在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双方家长互相认识后就相互取经,以子女带动子女,家长感染家长,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家园的互动作用。

(1)参与班级环境布置

幼儿园的环境充满了童趣。一直以来,环境布置都是老师们的事,为了环境的优美、舒适,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这些都只能作为观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墙饰逐步走向由教师指导、幼儿操作的模式,环境摆设也融入了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结合幼儿实际,有了动的空间,改变了墙饰纯装饰的功能和环境纯摆设的弊端,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环境焕发了新的生机。由此,我们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在环境布置中引入家长资源,以达到促进家长参与班级工作主动性的目的。

a、活动区的布置

我们幼儿园很重视活动区的布置,每次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可是大的框架有了,小的玩具材料总是远远不够幼儿玩耍。为此,每学期在创设班级各活动区时,我们邀请家长一起策划和准备。家长们带着孩子,为植物角种上了葱、蒜、芋艿、土豆、秧草等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植物;在动物角饲养了泥鳅、鱼、鸡、鸭、兔等;在“娃娃家”,投入了家里用完的空瓶,如洗发精、沐浴乳、洗面奶、护肤品、爽身粉、花露水等等;而职业是医生的家长则为角色游戏“医院”的创设出力不少,像一次性医疗用品:帽子、口罩、针筒、点滴管、棉花、棉签,还亲自为孩子们作示范,其他的家长又从家中搜集各种空药盒、药瓶,丰富了“医院”的操作材料,为孩子们充分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举措,弥补了教师准备的局限,同时,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节假日时,动植物没人照顾,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将它们搬回家照看;“娃娃家”、“医院”的材料坏了、少了,家长会很自然的去修理、补充,就像料理自己的家一样。

b、节日装饰

对孩子进行节日教育和教学往往需要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因此,每到过节,幼儿园都会进行环境布置。特别是“六一


”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有情可感,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总是热闹又鲜艳,但教师们往往布置了幼儿园大环境,忽略了教室小环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请家长来园,一起布置教室环境。由爸爸妈妈和孩子、老师一起准备操作材料,制作装饰品,把教室打扮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的气氛。其间,家长们出谋划策,孩子们亲手操作,把教室装扮得隆重而又热闹,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喜形于色,套用家长的话:“今年的儿童节,不光是孩子开心,我们也很快乐。”教室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专有的,也是爸爸妈妈的。

环境的创设不同于教学活动,需要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特别是在提供材料方面,家长比教师更有优势,也能在此类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在保护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环境创设中引入家长资源是可行的,它打破了班级工作的封闭性,打开了家长心防,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开辟了家园合作新途径。

(2)参与活动准备

在以上活动的铺垫下,由于教师亲切、诚恳的态度和几次轻松自如的活动,家长的顾虑少了,合作的愿望和热情高了,态度积极了。于是,我们进一步将家长的参与深入,引导家长为孩子的活动做准备。

a、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因此,需要家长带孩子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获得感性知识。在班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幼儿没有感性经验,活动很容易机械和说教。因此,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的铺垫是很重要的。如认识“春天”,单凭一个教学活动,或者系列活动在幼儿园都有局限性,而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整理、提升下,孩子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系统的经验范畴。再如“中秋节”系列活动之一“月亮的变化”,如果没有家长的


配合,幼儿园的孩子就不能真正接触和观察到月亮的变化,教学也就没有了经验依托。

b、材料上的准备

新的教育观念告诉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学习,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去探索、去发现。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必须准备充分的操作材料。而大量操作材料单靠老师去准备显然是势单力薄的,此刻,我们想到了家长,为何不去挖掘家长的资源,请家长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这一措施在宣布的时候,家长们都很高兴,他们都觉得:又多了一条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参与孩子生活,参与班级工作的途径,没有一位家长认为:老师把责任推给了家长。于是班上出现了良性循环:家长尽心尽责的准备材料,老师努力的组织教学、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推动了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参与活动的准备,显性的看,弥补了教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不足;隐性的看,则开辟了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新途径,加强了家园合作的动力,促进了家园地真正互动。

要让儿童、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农村幼儿教育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通过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为幼儿教育的改革创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此平台上精心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优质幼儿教育来。

随着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家园共育的思想逐渐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认可,家园合作更加彰显其重要性。 


一.家园合作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经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认识世界,在家长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家长的脾气性格、文化修养、道德观念、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善于模仿,模仿产生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他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所以作为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们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儿童教育的主体,自己有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利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是教育有方,有的则是无计可施;有的是灵活多变,有的则是呆板教条;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则是步步监督。也正是如此,所以不一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孩子。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个严重的问题”。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认识是垂直的、纵向的,而教师的认识则是水平的,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正好在认知上得到了互补,在教育上达成相互的合作、支持。毕竟教师有着处理孩子各种问题的经验,有着一些专业的见解,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家园合作有利于开发幼儿教育资源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都是来源于这两个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幼儿园教师要将家长视为合作的伙伴和幼儿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真诚合作。例如: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则可以指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社区环境的教育价值,学会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教育幼儿。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四.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家园合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两个同样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建立起家、园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相互间经常交流有关孩子的资讯,这种双向信息反馈便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创造力、经验是有限制的,家长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五.家园合作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保教管理 
搞好幼儿园的管理,必须有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幼儿园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每一项保教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相对而言,家长们都会关心幼儿在园生活一点一滴,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深入了解,由于不了解,也就无法理解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些内容,造成有的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形成和幼儿园的活动对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态度。扭转这种情况的方法主要就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亲子游园、跟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幼儿园的错误认识;让家长参与布置区角、节日活动,使家长感觉到他们为孩子成长和教育做出的贡献,继而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家长思想转变,逐渐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理睬到主动询问,从不闻不问到积极参与,使其产生质的变化,这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幼儿园自身信誉度的提高。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幼儿园与家长作为教育者,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发展的教育主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在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沟通中相互切磋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家园目标的一致、环境的一致、方法的一致,从而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 幼儿园方面家园合作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幼儿园与家长作为教育者,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发展的教育主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在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沟通中相互切磋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家园目标的一致、环境的一致、方法的一致,从而使幼儿健康快乐...
  • 论述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意义
    答:1、家园合作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经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认识世界,在家长的行为中潜移默化。2、家园合作有利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是教育有方,有的则...
  • 浅谈幼儿园家庭家园合作意义
    答:4 家园合作的研究意义 4.1家园合作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落实 幼儿园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是贯彻学前教育法规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搞好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999年,上海市...
  • 家园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园合作的意义:1、家园合作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会受到这两种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更好的运用。幼儿家长的性格类型,教育观念和方法,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的习惯等情况的不同会培养出不同性格...
  • 家园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园合作的意义是:1、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一种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有目的的活动,通过幼儿园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的身体生长、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以及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让幼儿获得关于体智德美方面的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如果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 家长和幼儿园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园合作的意义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在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双方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1、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并...
  • 家园合作的意义是哪本书的内容
    答:新家庭教育论纲。新家庭教育论纲的作者陈建翔,家园合作的意义是新家庭教育论纲的内容。家园合作的意义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一种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有目的的活动,通过幼儿园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 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答: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