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5
浅谈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问题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胡锦涛同志强调“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许多法规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不力。”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而且把它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从“工作”到“建设”,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义深远,这既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又是对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的重要提升。这些年来,我们党制定了许许多多的反腐倡廉制度,但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往往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现象。这既有制度本身的缺陷问题,更有制度的执行力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问题作如下浅析。一、当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弱的原因(一)一些制度执行者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完成税收工作视为硬指标,把抓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工作视为软指标。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执行中重形式、轻效果的局面。个别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对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或措施置若罔闻、束之高阁。通常只用来装潢门面,写在文件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或汇编成册,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不去认真贯彻执行。有些是合自己意就执行,不合意就不执行。(二)一些制度设置上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目前,国税系统现有的一些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制度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原因。有的制度存在内容空洞、要求笼统、表面性、大道理的东西太多,制度难于操作。有的把制度当作“花花衣”和“做秀工程”,制度的制定脱离实际、变简为繁、故弄玄虚,制度的初衷被忽视,制度的执行变繁琐,制度的效力打折扣。从某个角度种上说,制度就是规矩。既然是规矩,就要有内容、主体、程序、监督等实质性要求。制度难于操作是当前国税系统各个单位和部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度建设在内容上的空洞化,使制度看似健全,实质无从执行。(三)一些制度监督问责机制还不够健全。制度执行得怎样,制度落实得如何,监督检查十分重要。从监督主体看,有的干部或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薄弱,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强,业务不熟,不会监督;有的自身建设不够过硬,过分注重自我保护,不敢监督;有的“老好人”思想作祟,加之对监督者保护措施不力,不愿监督。从监督客体看,有的干部自我监督缺位,认为自己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不会出差错,不需要监督;有的权力观错位,怕监督失去权力“吃不开”,不愿意接受监督;有的干部认识模糊,认为监督是组织上对他不信任,甚至认为是某某人和他过不去,不让监督;有的干部为税不廉,甚至本身就存在以税谋私现象,因而害怕监督。对思想不重视、执行不严格、甚至违反制度的行为,有时没有从严查处。有的睁只眼闭只眼,对不违反大原则、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的“小毛病”,认为是人之常情,“小节无害”,多抱观望的态度,造成部分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能瞒则瞒,能捂则捂,瞒不住、捂不了,就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有的因人而异,不一视同仁,搞区别对待,双重标准,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当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当惩不惩、该严不严,有亲有疏、有严有松时,制度已然荡然无存,形同虚设,何谈执行!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几点建议(一)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自律性和示范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在制度执行上,领导干部是重点,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上的典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同样,领导干部违反制度,其造成的反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制度意识,不仅难以制定出好的制度,即使有了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领导干部制度意识强,制度执行就有力,腐败现象就少,即使发生了腐败现象也比较容易遏制;相反,缺乏执行意识,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腐败分子就会肆无忌惮,腐败行为就会不断出现。有些领导干部,在他们眼中制度是约束别人的,以为自己是“大领导”,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常常将自己游离于制度之外、凌驾于制度之上,这就严重破坏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从实际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人治”观念和特权思想始终挥之不去,还没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有的言在法中,行在法外,我行我素,随意变通,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扭转,就是制定再多的制度也无济于事。只有通过广泛宣传制度,深入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带头消除权高于法、情大于法、威盛于法等特权思想,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二)必须抓好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腐倡廉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是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问题,宣传教育是建设思想防线的治本之策。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制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让这些制度真正深入到领导干部的思想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制度的宣传教育,同时更加注重教育的效果,既要让被监督者知晓制度,又要让监督者知晓制度;要旗帜鲜明地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要结合国税的实际,进行长计划、短安排,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反腐倡廉教育上进行总体部署,分阶段抓重点来开展教育活动。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掌握国税干部的思想动态,以座谈会的方式,来提高干部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认识。三是选准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如观看警示片、演讲、座谈、参观等形式,使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利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四是教育上要分清层次,有重点。目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正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领导干部因各种原因受教育的面不大,而参与教育的领导干部受到教育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很多教育别人的领导干部在腐败的路上走得更远。因此,领导干部接受教育和领导干部受教育的效果,应该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五是教育要轻形式、重效果。能产生实际效果的形式都是好形式。效果决定一切。当前在反腐倡廉教育中,一些单位本末倒置,为了所谓的出成果、树典型,在形式上挖空心思,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让人眼花缭乱,而实际效果上却是一般,甚至在一些树为典型的单位出现重大腐败案件。所以,没有实际效果的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创新,那只是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是害死人的形式主义。(三)必须抓好制度的健全完善,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近年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条例规章,但仍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有的往往是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有的应急措施多,长效配套少;有的口号要求多,操作规程少。比如,“从严处理”、“严肃处理”、“严厉打击”之类,在诸多文件和领导讲话中随处可见,但如何“从严”,如何“严肃”,如何“严厉”,并无具体规定,给有些人可乘之机。有的制度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零敲碎打,应急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法规制度不全,存在盲点或缺项;法规制度之间关联性不强,衔接不好;制度多而不精,层次低,效力差,使制度难以产生应有的实效。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规章制度落实的实际效果。为此,要切实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不断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反腐倡廉各项法规制度。一是“实用”。“实用”就是“需要”,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既是监督管理的依据,又是党员领导遵守的法规,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形式和空泛的内容,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二是“管用”。“管用”就是有效,如税务系统的“税务人员十五不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权。三是“好用”。“好用”就是简单、明了,易记易行,不繁琐,好监督。四是“可用”,“可用”就是“可行”,既有实体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规定,可操作,可执行。这样的制度才有质、有形、有效。(四)必须抓好制度的监督检查,维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个好的制度,其本身应包括制度执行中的责任追究内容。对于因违反制度而被追究的一方来说,接受追究是其不可回避的义务。但对于行使监督权的一方和行使责任追究权的另一方来说,这确是他们不可回避的责任。而责任追究不到位,则往往是后两者没有尽到责任,这也是一项制度的执行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最主要原因。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建立起制度执行者、执行监督者和责任追究者三方的利益制约机制,使三方的利益处于“零和”状态,才能消除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中老好人的现象,使监督和追究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明确并切实追究监督者和责任追究者的责任,是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从近几年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责任不明,追究不力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责任制将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在责任追究上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对追究的主体,受追究的行为进行明确化、具体化、规范化,制订出客观、公正的制度和办法,做到追究责任人人平等。二是在追究过程中要严格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以及领导责任和非领导责任,合理掌握追究“度”。三是要把责任追究与对干部的考核、提拔、使用等制度结合起来,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的整合功能。 总之,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关键在于全体党员,更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还是执行制度的监督者。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和推动作用。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带头学习制度、执行制度,有助于推动崇尚制度氛围的形成,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制度、贯彻制度、维护制度;反之,则会大大影响制度的公信力、执行力,其效果甚至比没有制度还更槽。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当前,在制度执行力问题逐渐凸显的背景下,认真研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破解制度执行难题,对于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和部门抓制度落实的自觉性、紧迫感和实际效果有待提高。与制度设计相比,制度执行是块“短板”,重制度制定、轻制度落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尽管都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看,抓制度落实的思路还不够开阔,措施还不够得力,效果不够理想,工作离中央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制度执行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执行制度搞形式主义,以文件贯彻文件,表面上热闹而实际收效甚微;有的搞功利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执行、不利的则不执行;有的执行制度不够严格规范,敷衍塞责,变通规避,附加不正确、不合理的内容,或者在贯彻落实中以配套规定替代上位法规制度,将制度的硬性规定软化为弹性要求;有的执行制度“宽严不济”,制度之上有特权、制度面前有例外,不能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执行力呈递减态势。中央一级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相对较好,层级较低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中央机关和部门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到位,基层单位执行情况相对较差。有的地区和部门抓制度执行时紧时松,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
当前制度执行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传统文化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教名分、主张“德主刑辅”,忽略了法律规范的约束作用,造成人们的公民意识、法治观念较为缺失,法规制度缺乏外在的监督力量,制约了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同时,一些封建思想文化残余,诸如官本位思想、特权意识、人治观念等仍有市场,以权乱法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作用的发挥。二是“熟人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看重关系而轻视契约,很多人办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循制度,而是找门路、托关系。当前,这种社会“潜规则”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较为盛行,大大抵消了正式制度的施行效果。受此影响,社会对制度的认同感有所下降,对消极腐败现象的容忍度逐渐提高。三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催生制度工具主义思想。个别地方和部门将法规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需要时捡起用之,不需要时放下弃之,这一趋利性执行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违反制度的成本较低。一方面,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措施不严厉。个别地区和部门对一些违规行为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在制度设计上,以停职、调离等组织处理或者责令公开道歉、引咎辞职等问责措施替代党纪政纪处分,或者以纪律责任替代法律责任等,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责任追究不严格。对违反制度的一般性问题,时常采取“下不为例”的处理方式;对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查处率低、惩处不严。违规的经济、政治代价较小,客观上促使一些人面对制度规定“铤而走险”。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路径思考 提高制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可执行性。一是提高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坚持从“最坏”情形出发设计制度,限定权力范围及其运行方式,明确和细化违规处理罚则,减少制度执行自由裁量空间。防止和消除不同制度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制度的集合效应和整体功能。二是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治腐败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展趋势,努力使制度设计体现反腐倡廉工作内在要求,防止制度“朝令夕改”。密切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适时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三是提高制度设计的社会开放度和参与度。防止部门利益法定化,试行“委托立法”,增强制度的公正性。规范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意见采纳反馈等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社会认可度。
改善制度执行的社会环境,为制度落实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强化制度意识,形成全社会尊崇制度的浓厚氛围。强化干部群众的制度观念,引导干部群众尊重规范、敬仰制度,切实将反腐倡廉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破潜规则,破除关系网,冲破制度执行的阻力和干扰,形成全社会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二是督促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执行制度,形成抓制度落实的带动效应和推动力量。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切实担负起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及时纠正和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社会监督。着力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工作,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畅通和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制度落实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提高制度执行效果。一是用技术抓执行。推进权力网上透明运行,以信息技术固化制度执行流程,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电子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同步开发运行电子监察系统,依托权力网上透明运行平台,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提高对制度执行管理的能力和效果。二是以公开促落实。坚持把公开作为推进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作为深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办事公开的重要内容,让制度执行主体切实感受到压力。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开的原则,逐步公开制度执行情况,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工作的透明度。三是抓重点增成效。充分考虑腐败分布的时空因素,科学调配抓制度落实的力量,特别要针对重要节假日、干部选拔、工程建设、土地审批等腐败易发多发的时间和领域,集中工作力量,强化制度落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努力以制度执行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规范制度执行过程管理,有效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是加强和规范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和改进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实施对制度落实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并使之与工作考核、投诉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督检查的综合效果。二是强化和规范制度执行的考核评价和责任约束。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执行力评价标准和方法,结合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情况,定期评估各地区、各部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状况。坚持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年度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点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范围。三是强化和规范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理。对发现违反制度的问题,及时启动查处程序,提高违反制度的风险和成本。完善法纪适用机制,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有效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当前,在制度执行力问题逐渐凸显的背景下,认真研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破解制度执行难题,对于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制度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和部门抓制度落实的自觉性、紧迫感和实际效果有待提高。与制度设计相比,制度执行是块“短板”,重制度制定、轻制度落实的问题普遍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尽管都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上看,抓制度落实的思路还不够开阔,措施还不够得力,效果不够理想,工作离中央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制度执行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执行制度搞形式主义,以文件贯彻文件,表面上热闹而实际收效甚微;有的搞功利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执行、不利的则不执行;有的执行制度不够严格规范,敷衍塞责,变通规避,附加不正确、不合理的内容,或者在贯彻落实中以配套规定替代上位法规制度,将制度的硬性规定软化为弹性要求;有的执行制度“宽严不济”,制度之上有特权、制度面前有例外,不能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执行力呈递减态势。中央一级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相对较好,层级较低的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中央机关和部门执行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到位,基层单位执行情况相对较差。有的地区和部门抓制度执行时紧时松,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有待形成。
当前制度执行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传统文化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礼教名分、主张“德主刑辅”,忽略了法律规范的约束作用,造成人们的公民意识、法治观念较为缺失,法规制度缺乏外在的监督力量,制约了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同时,一些封建思想文化残余,诸如官本位思想、特权意识、人治观念等仍有市场,以权乱法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作用的发挥。二是“熟人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看重关系而轻视契约,很多人办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循制度,而是找门路、托关系。当前,这种社会“潜规则”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较为盛行,大大抵消了正式制度的施行效果。受此影响,社会对制度的认同感有所下降,对消极腐败现象的容忍度逐渐提高。三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催生制度工具主义思想。个别地方和部门将法规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需要时捡起用之,不需要时放下弃之,这一趋利性执行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违反制度的成本较低。一方面,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惩处措施不严厉。个别地区和部门对一些违规行为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在制度设计上,以停职、调离等组织处理或者责令公开道歉、引咎辞职等问责措施替代党纪政纪处分,或者以纪律责任替代法律责任等,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责任追究不严格。对违反制度的一般性问题,时常采取“下不为例”的处理方式;对严重违反制度的行为查处率低、惩处不严。违规的经济、政治代价较小,客观上促使一些人面对制度规定“铤而走险”。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路径思考 提高制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可执行性。一是提高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坚持从“最坏”情形出发设计制度,限定权力范围及其运行方式,明确和细化违规处理罚则,减少制度执行自由裁量空间。防止和消除不同制度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制度的集合效应和整体功能。二是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治腐败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展趋势,努力使制度设计体现反腐倡廉工作内在要求,防止制度“朝令夕改”。密切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适时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三是提高制度设计的社会开放度和参与度。防止部门利益法定化,试行“委托立法”,增强制度的公正性。规范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意见采纳反馈等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社会认可度。
改善制度执行的社会环境,为制度落实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强化制度意识,形成全社会尊崇制度的浓厚氛围。强化干部群众的制度观念,引导干部群众尊重规范、敬仰制度,切实将反腐倡廉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破潜规则,破除关系网,冲破制度执行的阻力和干扰,形成全社会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二是督促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执行制度,形成抓制度落实的带动效应和推动力量。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切实担负起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及时纠正和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社会监督。着力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工作,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畅通和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制度落实的积极性。

  •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答:密切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适时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三是提高制度设计的社会开放度和参与度。防止部门利益法定化,试行“委托立法”,增强制度的公正性。规范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和意见采纳反馈等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社会认可度。改善...
  • 如何加强制度的执行力
    答:通过强化督查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把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如何加强基层单位的反腐倡廉工作
    答:加强拒腐防变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工作。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正确政治...
  •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求解
    答:要推行反腐倡廉制度问责制,充分发挥官员问责这一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有力抓手作用,问责既要对事,更要对人,要“问”到具体干部头上,对那些不执行、不认真执行或者不正确执行各项相关制度,不履行、不认真履行相应职责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严肃对待,并根据违纪责任,及时采取谈话教育、责成书面检查、...
  • 浅谈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答:制度的执行力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综合体现。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在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同时,必须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执行力,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充分认识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腐倡廉...
  • 对如何抓好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几点思考
    答:2005年,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头脑里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作为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该说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
  • 对如何抓好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几点思考
    答:2005年,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头脑里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作为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该说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广大党员干部...
  • 反腐倡廉建设心得体会3篇
    答: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改革的推动力 一是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拓展工作领域,着力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动态、创新”全方位的反腐倡廉建设惩防体系,努力形成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增强改革的推动力。二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寻求治本办法,注重...
  • 党员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范文
    答:实践证明,制度越完善、执行越有力,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问题或产生腐败的机率就越少。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就是坚持从腐败现象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原因入手,从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方面制度紧密配合、综合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反腐倡...
  • 如何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反腐倡廉良好氛围
    答:■一、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廉洁文化的执行力 一是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委的工作大局之中。党委要亲自抓廉洁文化建设,成立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列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双文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