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回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回事?

疾病简介  广义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包括感染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有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血管性病变分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硬化(累及主干及分支)和肾小动脉硬化(累及人球和出球小动脉)。微血管病变是指肾小球硬化,分结节性、渗出性和弥漫性三种,三者可单独可合并存在,上述改变中,最典型的是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肾病是肾小球硬化。

发病率和自然病史  目前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是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在美国每年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中,约50%为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均可发生糖尿病肾病,T1DM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30%%–40%%。在T2DM患者中约有20%%发生糖尿病肾病。少数患者尽管病程已达20–25年,仍不发生糖尿病肾病,其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与家族或遗传因素有关,与血糖控制和血压水平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早期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现象是尿白蛋白排出量稍高于正常人,称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出量为20–200μg//分钟或30–300mg//24h或尿Alb/Cr30-300mg/g。

  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肾小球功能呈进行性不可逆转地下降。美国Joslin临床报告发生蛋白尿的平均病程为17年,出现蛋白尿后平均生存期为10年左右,6年内约25%%,10年内约50%%,15年内约75%%的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衰。

发病机理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如同其它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样尚未完全阐明,前面也已提到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因此,人们主要寻找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简述如下。

  1. 肾血液动力学异常,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肾血液动力学异常起着关键的作用,甚至可能是始动因素。另外,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压会明显地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糖化终产物形成,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化终产物生成增多,糖化终产物能引起细胞外基质,如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玻璃体结合蛋白,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基质产生过多。在肾脏能使肾小球合成Ⅳ型胶原,内皮、系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

  3. 遗传因素,有人发现患糖尿病肾病的T1DM同胞一旦患糖尿病,则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性增大,有人发现高三倍,显示糖尿病肾病家族聚集发病现象。而有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很长也不出现糖尿病肾病,这也提示糖尿病肾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综上所述,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较为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

病理改变  在糖尿病早期,肾脏体积增大,用超声波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肾脏体积比正常人大30%%左右,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增大。功能性改变主要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比正常人高20%%-40%%,肾血浆流量和滤过分数也大多增加。在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多。大约在患病2-5年后用电镜观察可见到肾小球毛细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有基底膜基质沉积,出现毛细管襻折叠和融合,毛细血管阻塞。在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早期改变在糖代谢正常后可防止或逆转。在人类已有证据提示,血糖控制不良是发生糖尿病肾脏损害和临床蛋白尿的重要原因。

  在晚期,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不断增厚,出现肾小球透明变,肾小球硬化,一部分残余有功能的肾小球代偿性增大,随着肾单位的不断破坏逐渐出现肾功不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Kimmelstiel-Wilson s yndrome),结节呈圆形、椭圆形或锥形,直径为20-200mμm,内含透明物质,PAS染色阳性。结节可累及数个肾小球。有时在某些肾小球可见到多个结节,肾小球塌陷。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程度一般较轻,出现较早,较常见,病程超过10年者,可见于90%%以上患者。病变范围广泛,血管系膜以至整个肾小球基底膜增厚,PAS染色阳性。电镜检查可发现血管系膜中有基膜样物质,可以与结节性硬化同时存在,属非特征性改变,亦可见于其它类型肾病。渗出性肾小球硬化有二种表现,一种为囊内小滴,由球蛋白、粘多糖和白蛋白等物质积蓄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形成新月体,同时也可积蓄在球囊内,使囊腔呈纺锤状,毛细血管襻陷闭。另一种为纤维蛋白样帽,发生在肾小球血管襻的外周,染色呈强嗜伊红性,呈半月状或团块状。[1]
临床表现  1.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为最早出现的功能性改变。在新发病的T1DM和动物实验证明,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在确诊糖尿病时即已存在,并且一直持续到出现蛋白尿。对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研究较少,近来一些文献报道在诊断和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我院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T2DM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比正常对照者高24.5%%%,分别为123.8ml//min//1.73M2和99.4ml//min1.73M2。

  2. 蛋白尿,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主要的表现。用放射免疫等敏感技术测定的正常人尿中白蛋白排出量为1.1-21.9μg//min。在糖尿病肾病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尿蛋白排出量在20-200μg//min(30-300mg//24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点,可预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并且与预后也有一定关系。随着病情的发展,尿白蛋白排量逐渐增多,当尿白蛋白排出量超过200μg//min时,此时尿总蛋白排出量约为0.5g//24h,这时称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大多数患者尿蛋白排出量<1g//24h,很少超过5g//24h。开始尿蛋白排出为间歇性,以后变为持续性。尿蛋白排出量越多,病情越严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度越快。多数患者在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5-20年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后不久可检出尿蛋白,实际上这些患者确诊糖尿病时已有较长病程。

  3. 肾病综合征,约10%%糖尿病肾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g//24h,血清白蛋白降低,浮肿,高胆固醇血症。多数患者在较短期内进人肾功能不全,预后不良。

  4. 高血压,明显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表现。然而纵向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肾病之前,血压已有升高的趋势。高血压又可加速肾病的发展,合并高血压者常在更短时间内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有效的降血压治疗可延缓肾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

  5. 肾功能不全,临床糖尿病肾病多发生在糖尿病病程15年之后,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就逐步而恒定地下降,平均每月下降约lml//min。5-20年后进入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年轻患者多死于尿毒症。老年患者主要死于冠心病,心肌梗塞,死于尿毒症者只占1//4左右。

  6. 其他,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表示糖尿病已发展到晚期,此时其它糖尿病并发症也很常见。如9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部分患者因此而失明。心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也较严重。[2]
疾病分期  临床上一般把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和临床糖尿病肾病二期。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尿白蛋白排出量多少,早期就是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糖尿病肾病为明显白蛋白尿期。近年来根据对T1DM患者的长期研究和随访观察,对T1DM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肾病做了详细的分期,各期的特点见下述。对T2DM患者,由于常常不能确定发病时间,以及缺乏长期随访资料,没有细的分期,现在也参考T1DM的分期法。

  I期,为T1DM确诊时肾小球高滤过和肥厚增大。肾小球和肾脏体积增大是突出的表现。有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用胰岛素治疗后可以消失。肾小球滤过率是高的,治疗后可以降低,但往往不能恢复正常,如果T1DM发病在青春期前,则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Ⅱ期,有肾脏损害,但无临床征象。此期出现在糖尿病发病后二年,有些患者在这一阶段持续很多年,甚至终身。肾小球基底膜通常增厚,系膜区常常增生。糖尿病控制不佳(常为酮症)和运动时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系可逆性。肾小球滤过率依然明显增加。血压正常。

  Ⅲ期,是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典型者是在患糖尿病10-15年以后。微量白蛋白尿不断加重。肾小球滤过率仍然是增高的。血压开始增高。纵向研究显示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这一阶段用胰岛素泵治疗或作强化治疗可在血糖明显改善后,尿白蛋白排出量减少或稳定不变。而常规治疗者易发展到明显的肾病阶段。

  Ⅳ期,病程在15-25年以上,约40%%的T1DM患者发展到这一阶段。病理上出现典型的改变,而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尿蛋白排出量增多(>0.5g//24h),大多数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可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

  V期,为终末期肾衰,特点是普遍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闭塞,伴有肾小球玻璃样变,肾小球滤过率已很低,氮质潴留,高血压明显。

  并不是每个T1DM 患者均会经过上述5个阶段,相反有大多数患者只停留在开始二个阶段,病程20-30年后仍无明显肾脏损害。但是一旦发展到Ⅲ期即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则很有可能继续向Ⅳ期发展,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表现。治疗上应力图使病情停留在Ⅲ期,一旦到了Ⅳ期,病程呈不可逆,绝大多数患者会进入终末期肾衰。[3]
诊断鉴别  诊断临床糖尿病肾病(即Ⅳ期)的主要依据是蛋白尿,如能除外泌尿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等因素,基本上可以诊断糖尿病肾病。

  在年轻患者,病程10年以上,24小时尿蛋白>0.5g,则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很大。在典型患者,蛋白尿的发展是缓慢的。开始是间歇性的,然后逐步变为持续性,排出量不断增加。如果同时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上可以除外其它原因的蛋白尿。有人研究发现T1DM同时伴有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则94%%是糖尿病肾病。而肾活检只在不典型者施行,例如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速度呈快速发展,T1DM病程不到10年,或病史、实验室检查提示还有其它疾病的可能性。但在T2DM,尤其是不伴有视网膜病变者,则其它肾脏疾病的可能性在25%%以上,此时,肾脏活检成为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

  临床糖尿病肾病已是晚期表现,病情已不可逆。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注意检出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白蛋白尿,在这一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甚至逆转,避免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方法不能检出,需用放射免疫、酶联分析等敏感技术。收集休息时尿的数据比较可靠。6个月内做3次,如果有2次数值在20-200μg//min则可确定。收集晨次尿测定白蛋白/肌酐比值更为方便实用,正常范围为300mg/g为大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控制不良,运动量大,伴有高血压,泌尿系感染,其它肾脏疾病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需注意除外。

疾病治疗  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疗法。处理原则为:①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发生糖尿病肾病;②延缓肾功能减退的速率;③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1. 严格控制血糖,在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之前,也就是在糖尿病早期,用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保持基本正常,可以延缓甚至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对其他并发症也有益处。据DCCT的研究,T1DM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性减少35%%-55%%。已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蛋白尿,控制血糖对其病情的发展帮助较小。出现临床糖尿病肾病后降糖药物一般应改用胰岛素。

  2.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会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展,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率,减少尿白蛋白排出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其它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也有效。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30//80mmHg就应该用降压药,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用降压药物治疗时,相对健康的肾小球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下降而继续存活,而已经破坏的肾小球很快完全阻塞,水分不能滤过,蛋白也不能漏出。有人观察到血压从160//95mmHg降到135//85-mmHg时,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从lml//min·月降到0.35ml//min·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期也明显延长,降压治疗前10年累计死亡率为50%%-70%%,治疗后降到18%%。降压治疗对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也有益处。

  3. 限制蛋白质摄人,适当减少饮食中蛋白质数量(0.8//kg·d)可以减低肾小球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相反,给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组织学病变。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更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并应食用含必需氨基酸高的蛋白质。

  4. 透析治疗和肾移植,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肾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尿毒症最好的办法,优于透析治疗。年龄>65岁的患者移植效果差。[4]

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 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

糖尿病肾病怎么回事啊?回答者:tianyuank你好,你的情况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对糖尿病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 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适合血糖长期高居不下,产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消除、缓解各种并发症,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希望你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糖尿病肾病输血浆后发烧是怎么回事?回答者:shuankk您好!发烧是输血后身体的正常免疫反映,现在患者脚部浮肿考虑是糖尿病肾病,建议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治疗建议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也就是严格控制血糖,又不能让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另外需要中药汤剂和灌肠疗法,当然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所以治疗上必须个体化。说到底,糖尿病就是损害全身大血管会并发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微血管会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一旦并发症出现,说明病情已经很严重.我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潜移默化,慢慢发展而来.慢性并发症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正规治疗,就会得到良好的控制,建议您到糖尿病专科医院综合治疗,不要认为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控制病情.祝您早日康复! 糖尿病肾病要怎么治疗呢?回答者:hugangk您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1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无异常。2到3期,早期肾病期,尿微量蛋白升高。4期,尿蛋白出现阳性。5期,肌酐、尿素氮升高,有发展为肾衰的可能。您的尿蛋白一个到三个加号,您这种情况属于三到四期肾病,临床上您这种情况较多,只要积极治疗,尿蛋白消失的可能较大。建议1、积极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2、严格控制饮食,尽最大可能减少蛋白质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特别是豆腐;3、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自己;4、积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加重肾脏损害;5、加用保肾的药物,如怡开、百令胶囊,这两种药对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首选用药;6、定期复查尿蛋白及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肾病怎么办回答者:whaik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是延缓肾功能的损害,饮食上应当注意:食盐摄入应有限制,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对血糖的控制,易食杂粮,低脂肪摄入,适当运动。糖尿病肾病容易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最好应用ACEI类,能够延缓尿蛋白的发展。调整好血糖,从饮食注意,平时应用对肾脏损伤轻的药物,相信您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缓解。 祝您康复!

  • 得了糖尿病就会出现肾衰吗?3个原因是关键,早期发现很重要-
    答: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肾功能,因为长期控制不好的血糖很容易导致肾功能受损。糖尿病肾病就是由于长期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1、高血压可以导致和加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都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
  •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肾病?
    答:糖尿病之所以会引起肾脏疾病,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影响到全身的微小血管而导致血管的硬化,影响血流。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就是因为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血管出现了硬化,影响血流,从而导致肾脏缺血及神经病变等等,就会引起肾脏出现问题。早期会出现微量蛋白尿;随着...
  • 爸爸昨天去做尿检,出现了糖尿病肾病早期阿。这是怎么回事阿?具体有哪些...
    答: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累及肾脏,主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不可轻视,严重可致肾衰竭。早期要控制饮食,限制蛋白摄入,严格控制血糖,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胰岛素治疗。抗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可以用ACEI类联合CCB类药物。
  • 什么是糖尿病性肾病?
    答:糖尿病肾病是指肾脏本来没有疾病,是由于糖尿病而导致的肾脏发生了损伤,称之为糖尿病肾病。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一,肾小球高滤过期。二,间歇性微量蛋白尿。三,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四,尿常规出现尿蛋白。五,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期。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时已经到了肾病的三期到四期左右,这...
  • 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回事
    答:糖尿病肾病怎么回事啊?回答者:tianyuank你好,你的情况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对糖尿病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
  • 什么是糖尿病合并肾病?
    答:糖尿病合并肾病是指糖尿病并发各种不同性质的肾损害的总称。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合并肾病。蛋白尿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的特征,严重的肾病多并发高血压,而高血压更加速了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恶化,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并非肾病表现,但却常常与糖尿病合并肾病同时存在。糖尿病合并肾病早期可无症状,很...
  • 糖尿病会引起肾炎吗?原因是什么?
    答: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和体内葡萄糖强化终产物的增加,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损伤。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
  • 糖尿病肾病的4个病因及6个症状和饮食指导
    答: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具体有哪些?1、 遗传因素 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可出现糖尿病肾病。其发生还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庭史的患者。2、 高血压 高血压或病程中...
  • 高血糖为什么可以引发糖尿病和肾病?
    答: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答:总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早期规范治疗中对于延缓疾病进展、保护患者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发现并且干预DKD的发生和发展。素材取自网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朱学敏主任提出:糖尿病出现什么症状时提示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①夜尿增多或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