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强蜀弱,那为什么蜀国屡屡伐魏,而魏国却很少攻蜀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30
吴国和蜀国明明有不共戴天之仇,为何诸葛亮却选择伐魏呢?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伐魏,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魏国比较动荡。在曹丕死后,魏明帝接手魏国。在帝王的更迭当中,魏国的局势肯定会动荡。魏文帝对他的父亲曹丕可没有一点爱,可以说是恨的牙齿痒,对于他的爪牙肯定会清除。朝堂之上,只要是他父亲的亲信肯定会被打压,对于魏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诸葛亮才选择魏国是他的讨伐对象。

第二,魏国有各种资源。魏国是三国当中人最多的一个国家。很多人才都是郁郁不得志的,这些人很好策反。
第三,魏国有着丰厚的土地资源。四川那边不是山就是陡坡,开垦土地特别不容易,用锄禾日当午这首诗来形容当时的蜀地农民一点都没有错,而魏国都是肥沃的平原。

第四,匡扶汉室。这是刘备建立蜀汉最初的意愿,也是天下其他诸侯人所期盼的。如果不是打的这个旗号,蜀国很多大将会提前离开。蜀国也靠着这个来招贤纳士。无论是诸葛亮真的是当成政治口号,还是一个幌子都必须这样说,只有这样才会师出有名。
最后一点,魏国地处平原,相对于吴国的长江要好讨伐。虽然魏国的骑兵比较厉害,但是蜀国的步兵也不差,并且诸葛亮改善了弓箭,对于骑兵的杀伤力很大。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可能先攻击吴国。刘备伐吴国情有可原,是为了给荆州一个交代,给自己的兄弟关于一个交代。如果诸葛亮伐吴国肯定会遭到众将士的反对,这也不是诸葛亮所希望看到的。

诸葛亮后半生的精力基本上都花在了北伐事业上,可是就算诸葛亮再怎么努力,每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以至于病死五丈原。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一昧的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北伐,是完全不可取的,不仅加重了蜀汉百姓的负担,而且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要是能够闭关息民休养生息,呆在蜀国好好当他的丞相的话,或许蜀国的命运就会不一样了。那么对于北伐这件事情,诸葛亮真的是没有考虑清楚吗?


当然不是,以诸葛亮的智慧不可能不知道北伐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他心里清楚的知道蜀弱魏强,那他为何偏要以弱伐强呢?而且当北伐遭遇多次失败之后,诸葛亮仍强行兴兵伐魏,他这又是图个啥?兴复汉室还是自取灭亡?


或许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此举完全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满足自己建功立业的欲望,丝毫没有顾及到蜀地百姓的感受,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还坑了百姓坑了蜀国。当然,不可否认诸葛亮采取的北伐行动确实给蜀国上下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耗费了蜀国很多的物力财力。但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北伐是愚蠢的行为,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举动。为何这般说呢?


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蜀国太弱小了,以至于诸葛亮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北伐这条路可以走。我们知道蜀国不仅地小资源少,而且人口也是远远少于魏国的。有人认为蜀国要是选择闭关休养,好好的发展几年,等到实力强大的时候再和魏国一决高下,或许胜算更大。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与此同时魏国也在发展。而且魏国的体量与基础,在同样的时间内,魏国的发展速度是绝对要快过蜀国的。


也就是说,看似蜀国也发展起来了,但是与此同时再对比魏国,那么他们之间的差距不会缩小只会拉得更大。诸葛亮正是看到这一点,因此他才不断的发动北伐,要想缩小与魏国的差距,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通过征伐魏国进行土地和资源的掠夺,来强大蜀国。而对于魏强蜀弱这一现实,诸葛亮自然再清楚不过,可是打仗并不意味着兵精粮多就一定能赢,毕竟打仗还要靠智慧谋略。


历史上以弱胜强例子有很多,像春秋战国时期的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人击败了50万秦军。而诸葛亮北伐强大的魏国,也是自信用兵之道超于常人。他相信既然能帮刘备建国立业,也一定可以带领蜀汉的将士们再度开疆辟土,扩大蜀国的版图,这是唯一兴复汉室的途径。只是不幸遇到了司马懿这样强劲的对手,虽然诸葛亮也很厉害,但最终还是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以说,司马懿的出现完全阻碍了诸葛亮理想的实现,若是魏国没有司马懿这号人物的话,那么诸葛亮的北伐一定会进展得很顺利,不可能次次都是无功而返。
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势在必行,这是蜀国唯一的出路。因此就算北伐屡次失败,也仍要咬牙坚持,因为只要出兵就有机会,只是没想到对手太过强悍,太沉得住气。以至于没给诸葛亮半点机会,造成了北伐的败局。

公元234年,武乡侯、汉丞相诸葛亮在病逝在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去世之时,蜀军秘不发丧,缓缓撤回汉中。从此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魏蜀之间再也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

在天下十三州之中,魏国独占九州半,吴国占据两州半,蜀国仅占一州,而魏之人口也数倍于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魏之国力也远胜西蜀。可诸葛亮去世之后,强大的魏国并没有主动进攻,而是与蜀国继续保持相持的态势。直到十余年后蜀汉大将军费?遇刺身亡,姜维独揽大权,才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北伐。可以说,蜀国一直都是魏国的心腹大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魏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不动干戈,直到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才派军队讨伐蜀国呢?笔者以为魏国之所以不伐西蜀,其因有三。

其一,魏国对待蜀国的基本方针是守。从魏军在西北的防御体系中就可以看出,魏国在长安以西的雍凉之地屯有重兵,他们各自把守边关要塞,凭借天险抵抗蜀军。在魏明帝时期曹?痹?山??抡崖噬倭勘?Π咽爻虏值揽凇J窬?霉ゲ幌拢??媳?#??壕???吹剑?窆?缓贸繁?K?裕?汗?恢鞫?ゴ蚴窆??馐怯善涑ぞ靡岳吹淖髡椒秸胨?龆ǖ摹?/p>

其二,魏国内部明争暗斗,权利斗争激烈。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魏国军政大权落于司马氏之手。而此时魏国尚有不少忠义之士,他们不甘心让司马氏谋朝篡位,便相继起兵讨伐司马氏。王凌、??鸺蟆⒅罡鸬?嗉唐鸨???枪唇嵛夤??诨茨系厍?破鸶筛辏?运韭硎系耐持蔚匚辉斐闪司薮蟮某寤鳎?烦啤被茨先?叛”。对于司马师、司马昭而言,这些叛乱者身处腹地,他们的势力一旦发展壮大,忠于魏氏的门生故吏便会蜂拥而起,对他们的威胁显然更大。而蜀军只能在边塞的崇山峻岭中逡巡,充其量只能算是外患,是以魏国的统治者并不十分重视。

其三,魏吴两国频繁交兵。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把战略重心放在了东线。公元252年,孙权病故,魏国趁此机会入侵吴国,吴将丁奉在东兴大败魏军。次年,吴太傅诸葛恪久攻新城不下,被司马师抓住机会,大败而回。之后在孙峻孙琳掌权期间,魏吴之间也多次爆发战争,魏国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找蜀国的麻烦。

蜀国连年征战,穷兵黩武的政策终于酿成恶果。公元263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钟会步步为营,攻占汉中;邓艾神兵天降,袭取成都,蜀国灭亡。两年后,司马炎终于按捺不住,取而代之,魏亦亡。魏蜀两国长达数十年的相爱相杀,终究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三国之中,没有哪一方是真正的胜利者。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究竟谁才能算是真正的笑到最后呢?



  • 魏强蜀弱,那为什么蜀国屡屡伐魏,而魏国却很少攻蜀呢?
    答:此即孔明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之因,魏国在雍凉有兵二十余万,蜀国全国兵力只有十万,如直取长安重镇,魏国必发倾国之兵攻之,魏蜀决战,蜀必先亡,而凉州地处边陲,得失对魏国本无大碍,不会引起魏国君臣恐慌,也不会引起魏国全力反扑。因此说孔明,姜维只欲夺取得凉州,绝非欲灭魏国。当时魏国的防卫重点...
  • 魏强蜀弱,那为什么蜀国屡屡伐魏,而魏国却很少攻蜀呢?
    答:在天下十三州之中,魏国独占九州半,吴国占据两州半,蜀国仅占一州,而魏之人口也数倍于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魏之国力也远胜西蜀。可诸葛亮去世之后,强大的魏国并没有主动进攻,而是与蜀国继续保持相持的态势。直到十余年后蜀汉大将军费?遇刺身亡,姜维独揽大权,才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北伐。可以...
  • 国力那么弱,诸葛亮为什么还敢连年北伐
    答:这是颇有见解的论断.因为魏大而 强,蜀小而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魏,蜀两国的力量差距将越来越大。时间对魏国是越来越有利,对蜀国是越来越不利.诸葛亮说:“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赃”。虽先帝“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特亡,孰与伐之?是故托...
  • 《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兵力不足。虽然诸葛亮的兵法韬略非常厉害,但是魏强蜀弱这是社会现实,所以诸葛亮心里明白,要想伐魏必须要智取。但是蜀国兵力远远少于魏国,导致北伐数次失败。2、地敌方将领。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这个人好战,所以他只用了一招,就是以退为进...
  • 诸葛亮伐魏为什么不能成功
    答:而对于伐蜀劳民伤财之说,虽有一定道理,但应该看到都是境外作战,消耗的主要是粮食军械等物资,对蜀汉生产生活本身并未造成破坏,未见到有记载伐魏时期,蜀中大饥等。其次从战略上看。三国鼎立,魏强蜀弱,曹魏伐蜀也是必然之举,与其被动等魏伐蜀,不如主动出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在时机...
  •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
    答:一出祁山是诸葛亮北伐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诸葛亮作 为一个足智多谋、精通兵法,熟娴韬略的军事家,他非常清楚 的知道,“魏强蜀弱,蜀国要打败魏国,只能采取‘攻其不备’、 咄其不意’、‘避实击虚,的战术,并且计谋要保密,攻敌要快. ‘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否则,就会失 败”。可以...
  • 诸葛亮北伐的三个理由
    答:同年冬十一月,魏国大举进军东吴,魏将曹休为吴将陆逊所败,张郃东下,关中极为虚弱。诸葛亮认为进攻时机已到,准备全师出兵伐魏。但是,蜀中不少大臣,安于逸乐,对进军一事心怀疑虑,并且产生了不少非议。为此,诸葛亮再次上表,苦心孤诣,申明讨伐的决心;义正辞严,批驳非议的错误。因为这次上表...
  • 以诸葛亮的智慧,难道看不出强行伐魏会失败吗?
    答:也就是说,看似蜀国也发展起来了,但是与此同时再对比魏国,那么他们之间的差距不会缩小只会拉得更大。诸葛亮正是看到这一点,因此他才不断的发动北伐,要想缩小与魏国的差距,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通过征伐魏国进行土地和资源的掠夺,来强大蜀国。而对于魏强蜀弱这一现实,诸葛亮自然再清楚...
  • 蜀汉不能统一天下,和诸葛亮犯下的哪些错误有关?
    答:第三个错误:六出祁山,九出祁山;劳民伤财,蜀国积贫 在司马懿被曹魏皇帝重用之前,如果按照魏延的计谋径出子午谷奇兵之计,早已经袭破许昌夺取天下了,可是,由于诸葛亮本身的性格原因,过于谨慎,不敢冒险,失去伐魏最好时机。在后期蜀魏战争中,魏强蜀弱,以弱击强必须用奇谋走险棋,四平八稳,绝...
  • 诸葛亮出师伐魏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虑?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答:诸葛亮伐魏的主要目的是以攻为守,牵制曹魏。伐魏之前首先平定后方,即《后出师表》中所写的“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过说实话,以蜀之人力物力和曹魏拼消耗,并不是明智之举。诸葛亮北伐从战略上看,基本上打的都是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