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评价王阳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曾国藩和王阳明相比,谁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他们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人,曾国藩是个官员,王阳明是个读书人,二者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贡献,如果二者作比较,我觉得王阳明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王阳明的才华不同于普通人,他是一个百年难出的天才。另一方面,曾国藩以中等的资源、苦涩的食物和耐心在夹缝中打开了一个世界。后人高度评价这两个巨人。但相对而言,王阳明被公认为真正的三仙,曾国藩是两个半完美的人中的一半。与曾国藩相比,王阳明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曾国藩的为官思想,始终是他思考的核心问题。他的思想为人民服务,对国王忠诚。然而,王阳明不同。王阳明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对个人、国家、历史和社会的看法。他的高级职位符合他的理想。当一名官员与这一理想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此,从本质上说,王阳明是学者,曾国藩是官员。曾国藩和王阳明都镇压农民起义,都是忠诚的行为。然而,王阳明的举动更多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而不是安抚皇帝的长子。这与曾国藩抱着青帝的大腿大不相同。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是聪明人,但他们很不一样。曾国藩可以说是个狡猾的官员。直到关键时刻,他才会采取行动。然而,这只是官方圈子里的诡计,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智慧和机智。

可能是两个人走的路是不同的,毕竟一个主要是思想,一个主要是政治。总的来说,王阳明的成就是大于曾国藩的。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是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国藩事功本於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左宗棠给曾国藩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曾国藩识人之鉴越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行迹之表,确然许为导才。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蔡锷:曾、胡俩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章太炎: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函功名,善变人(虚伪)也。……金陵之举(屠城、杀忠王)……所志不过封御侯,图光紫……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也。(《检论》,卷八,杂志)

就我看到的内容来说。我感受到的曾国藩对王阳明是中立偏贬义的。
对王阳明的事功——办事能力是肯定的;对王阳明的心学——是贬意的。 这对心学的贬意当然也不是曾国藩一个人的认知,这是王阳明过世后,世俗出于不同角度、不同层别的不同的利益,而发展形成的的一个『定论』。王阳明的观点是站在朱熹对立面的,动摇了一些儒家根基,外加心学后来的学生们又演义变化,心学,也就慢慢走样,慢慢消失了。所以心学是『短命』的,和陈朱理学比较来看。当然心学的价值,是针对王阳明当时明后期环境下的儒学某些方向出现了过偏而出来纠正罢了(又扯远了)。曾国藩是儒学大家,所以这两个『道门』不大同,而且心学到清末也比较小众或约0了,所以学派上曾是不会对心学点赞的,因此评价不会太高。

第二曾国藩是桐城派大家,文章用词造句很讲究。而王阳明的文章词句处处流露着宁波腔调(我也挺喜欢的),但好像和曾的也不大搭调。你读他们俩的作品这点感受就会比较浓。曾的幽默和王的幽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有点像,『北派相声』和『海派相声』,路数不同,受众不同,要求不同,但应该不是曾喜欢和推崇的吧;
第三,就当事人的事功与当时环境的和谐共处的情况来看,曾也是远高于王的。自古来,能人很多。能人有好结果的不多。王是劳累s在半途的,想请假回去都不批,可见他的领导或组织,不说是和他对着干吧,也可以说是没怎么支持他。曾看高的是郭子仪、韩愈(我看不懂)、欧阳修。曾是能人善终的。这个『善』还不光是自然死,还是在活着的时候能享受到自己的荣誉,然后自然病s,古往今来,这样的高官是不多的。
所以基于以上3方面,我认为曾对王的评价并不高

  • 曾国藩如何评价王阳明
    答:就我看到的内容来说。我感受到的曾国藩对王阳明是中立偏贬义的。对王阳明的事功——办事能力是肯定的;对王阳明的心学——是贬意的。 这对心学的贬意当然也不是曾国藩一个人的认知,这是王阳明过世后,世俗出于不同角度、不同层别的不同的利益,而发展形成的的一个『定论』。王阳明的观点是站在朱熹...
  • 曾国藩如何评价王阳明
    答: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
  • 王阳明到底有多牛,如何评价王阳明?
    答: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孙中山为探索救国之路曾潜心研究王阳明的心学。还有人说王阳明是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人物,他不仅是哲学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作为思想家,他开创了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立言为后人留下思想学识。他的心学思想融合...
  • 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宗师?
    答: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
  • 心光明亦复何言出处
    答: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无不从中受益。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
  • 慎思笃行静养动察
    答:曾国藩评价道:“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明穆宗朱载评价他: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宋代大学者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这话来形容王阳明亦不为过。几个世纪以来,王阳明思想影响了国内外无数人,...
  •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答: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
  • 明代大儒王阳明是怎样从失魂落魄变成一代宗师的?
    答: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
  • 王阳明的10句话,写下来反复读
    答: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经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
  •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这个评价是否客观?
    答: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学问家中,蒋介石最敬佩王守仁(阳明)和曾国藩二人。蒋经国从苏俄回国后,蒋介石要他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蒋介石尊崇王阳明的哲学“立诚”和“知行合一”的观点,教育蒋经国将学习的心得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求得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在蒋介石的训导下,蒋经国对王阳明也非常崇敬。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