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里发展趋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这种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比如,头几个月孩子是不会认人的,1岁半以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逐渐出现思维和想象。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 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简单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婴儿的情绪最初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之后逐渐分化出愉快,喜爱,惊奇,厌恶等各种情绪。

2、 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怎么具体形象化,比如他们认为儿子总是小孩子,不理解“长胡子的叔叔”怎么会是儿子?成人典型的思维模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开始萌芽,发展。
3、 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主动性逐渐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
(1) 从无意到有意发展。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自己能意识到,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进行和过程。
(2)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随着生理的成熟,儿童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增长。比如:两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生理上的不成熟,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在发展,四五岁的孩子在某些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某些活动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的主动选择和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心理活动特别容易出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一、从简单到复杂
人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
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这种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不齐全到齐全
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备,
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二)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
无论是认知活动还是情绪态度,
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
也可以说,心理活动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
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
以后越来越概括化。
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感觉过程,
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的知觉和想象过程,
在发展到产生思维。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
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无意到有意发展
(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
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易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
有了系统性和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一)心理发展的高速性

变化迅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成人的心理的变化相对比较缓慢,相差几岁的成人,心理特点差别不那么明显。比如说,一周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迈步,两周岁的孩子,步子已经走得相当稳,3周岁的孩子走路总是连蹦带跳。

(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虽然在速度上是不均衡的,发展有先有后,但是,从横的方面来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以思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

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四)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虽然个体的心理发展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以思维发展为例,发展的定向性决定着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动作思维开始,然后发展形象思维,最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五)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六)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教师要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2、 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怎么具体形象化,比如他们认为儿子总是小孩子,不理解“长胡子的叔叔”怎么会是儿子?成人典型的思维模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开始萌芽,发展。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感觉朝向:从出生到2岁左右,婴幼儿主要发展感觉感受和动作反应,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依赖于感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基本情感的表达和行为反应的形成。2、物象朝向:在2-7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逐渐形成对客体物象的定位和抽象及语言思维的发展。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5. 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学前儿童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和决策能力。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出自己的决策。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包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社会化意识逐渐形成、个性特征开始显现、情感体验逐渐丰富和...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主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发展。在这个阶段,幼儿多为视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的结合,喜欢询问、探究事物的原因,通过学习游戏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学前儿童通常指3-6岁的幼儿,此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重要的年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
  • 简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一般规律
    答: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
  •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趋势
    答:(四)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虽然个体的心理发展有时会出现一些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但并不影响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以思维发展为例,发展的定向性决定着...
  •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方向是
    答:从认识过程看,从最初的感觉,到以后出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再发展到产生思维。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三:到3岁时,少年儿童早已是娴熟的发言者了,到学前期完毕时,少年儿童早已可以应用和了解数不胜数的语句,可以开展沟通交流,并对书面语言也有一定的掌握。3~4岁儿童心理发展趋势特性 3岁起,儿童才刚开始离去爸爸妈妈进到幼稚园,过起了社会生活,对儿童而言,需要有一个融入全过程,她们非常容易受...
  • 学前教育心理学中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趋势
    答:一、从简单到复杂 刚出生的孩子只有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