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建立之后几次北伐为何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5
晋朝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存在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一百多年,而在这一百年里,晋朝还分成了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西晋还好点,毕竟继承了东汉的版图,但是到了东晋,晋朝的疆域就一再缩水,国力也变得衰弱无比。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弱小的王朝,也有一个北伐的梦,在东晋建立之后,先后有祖逖、桓温还有刘裕等人发动过北伐战争,但是这几次北伐无一例外全部都以失败告终,难道说真的是东晋实力太弱导致的北伐无法成功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三位东晋将领的北伐事迹。闻鸡起舞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但实际上祖逖并不是寒门之人,他的家族曾经是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不过虽然出身很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和武功,永嘉之乱以后,祖逖率领自己的族人迁徙到了京口。早在东晋建立之前,他就已经向司马睿提出北伐了,司马睿也算是司马家族中为数不多的明白人,因此他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让祖逖主持北伐。
就在公元313年,祖逖带领着自己的族人还有军队一起北伐中原,此时的中原因为连年的战乱早已变得残破不堪,为了在这块残破的土地上生存下去,百姓们就只能够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坞壁中。祖逖利用自己军队灵活多变的特点,屡次击败石勒,将黄河以南的土地都收复了。北伐截止到这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毕竟已经收复了一大半中原了,如果让祖逖继续这样打下去一定可以收复整个中原的。祖逖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在攻取了黄河以南的疆域之后,就开始积极练兵,准备一举收复河北。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司马睿却突然临阵换帅,他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总督北方六州军政。司马睿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开始猜忌祖逖了,司马睿这个皇帝是士族选举出来的,所以在百姓心中他的分量并不重,而祖逖则是帮助百姓收复了家园,他在百姓的心中地位极高,司马睿觉得祖逖立下了战功,并且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一定就会自立,于是他就不再让祖逖领兵了。祖逖自知北伐无望,最终忧愤而死,北方的石勒趁着祖逖刚死,立马就反扑中原,将祖逖好不容易收复的疆域又夺了回去。
综上所诉,祖逖这次北伐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说东晋有多么弱小,毕竟当时祖逖还收复了大部分中原呢,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上位者身上,司马睿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皇帝,他不相信祖逖对东晋的忠心,所以他就把祖逖给撤掉了,结果就导致了这次北伐的失败。
说完祖逖,我们再来说说桓温,桓温的北伐次数要比祖逖多多了,他先后共发动了三次北伐,在公元354年,桓温亲自率领军队北伐,但是这一次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粮草供应不上。两年以后,桓温又进行了第二次北伐,这一次北伐颇见成效,甚至连洛阳都收复了。攻占了洛阳之后,桓温就向请求皇帝迁都,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都不愿意迁都到洛阳,结果前燕看准时机又把洛阳给夺了回去,桓温的第二次北伐还是失败了。
第三次北伐失败了原因和第一次差不多,前秦的军队将桓温的粮道截断,大军没有了粮草,桓温就只好退兵了。从桓温的这三次北伐我们就可以看出,东晋的国力确实是影响北伐的一个原因,两军交战拼的就是粮草和兵力,东晋在兵力上并不弱于敌军,但是最终却因为粮草的问题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如果东晋的粮草充足,桓温绝对有机会北伐成功。而且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当时桓温请求皇帝迁都洛阳,结果朝中大臣为了此事吵得不可开交,这说他们这些人并不是上下一心的,在这种情况下,桓温很容易受到某些人的掣肘,北伐自然是无法胜利了。
刘裕的北伐成果应该算是三个人中好的一个了,他不但消灭了谯蜀,攻破了南燕,灭亡了后秦,而且连长安都打下来了,可以说只要刘裕继续这么打下去,就可以彻底恢复晋朝原来的疆域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坐镇朝廷的刘穆之病逝了,刘穆之是刘裕的亲信,刘穆之一死,刘裕对于朝廷的掌控就算是断了,为了防止自己的权力被剥夺,所以刘裕干脆直接就走了。刘裕一走,好不容易收复的长安就又丢掉了,虽然中原保住了,但是依旧没有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刘裕的这次北伐不能算作失败,但也绝对不能说是成功,毕竟他完全有机会收复整个天下,可就是因为刘裕自己出于私心,害怕权力被他人夺走,所以他直接舍弃了自己的北伐成果。有次我们可以得知,东晋时期的数次北伐之所以会失败并不只是东晋国力太弱的原因,上位者对北伐主帅的猜忌,以及北伐主帅私心太重都是原因之一。
东晋的猛将确实不少,但是有这些因素的存在,肯定是没有办法北伐成功的,而且东晋不但没有收复中原,还把当时的政局搅得越来远乱,最后刘裕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干脆一脚把司马氏踢开,自己当了皇帝。

  • 东晋名将辈出,多次北伐为何总是功败垂成,是胡人太强吗?
    答: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衣冠过江,晋室南渡。司马氏在建康别开分店,是为东晋。东晋很弱,皇帝更是一个白痴接着一个弱智轮番登场,可这不妨碍人家有远大梦想。司马氏的东晋梦就是出师北伐,驱逐五胡,打回老家去,解放全中国,拯救在匈奴、鲜卑、羯、氐、羌铁蹄蹂躏下,生不如死、灾难深重的汉族...
  • 东晋北伐为何每次都功败垂成?
    答:通过北伐建立功业,又是东晋门阀格局下,某一门阀强权人物建立功业、提升声望、扩大自身影响的捷径。以此来看东晋王朝的几次北伐,庾亮、桓温等人都有想要通过北伐建功,以扩大自身影响的目的。但是,任何门阀的发展都是处在东晋特殊的门阀格局之中,如果某个门阀想要不断地通过北伐等行动,逐渐压制其他门阀,...
  • 东晋时期,屡屡北伐为何每次都功败垂成?
    答:又有长江天险,完全可以在此苟安,于是旧贵族和新贵族的矛盾就此激化,新型的贵族在前方组织北伐,旧贵族就在后方拖后腿,有那么几次,北方差点收复,但是国内矛盾却使大好形势付之东流。经过几次北伐和国内矛盾之后,加上东晋带有的西晋奢侈之风,东晋就再无北伐和收复失地的能力了。重要的北伐将领有祖逖...
  • 东晋桓温堪称文韬武略,为何数次北伐尽都失败?
    答:但是在成功剿灭了成汉之后,桓温的成就似乎就止步于此了,三次北伐仅第二次有所收获。其实这不能单纯归结于是桓温能力问题,当时的北方已经沦陷了将近四十年了,政权早已稳固,而且对晋朝早就没有什么归属感了,所以桓温即便是再文韬武略,也实在难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十六国时期,东晋各路豪杰、枭雄频繁...
  • 东晋为何要不断北伐
    答:那些留在了北方的汉人其实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因为在以前西晋的民族就有着很严重的歧视,这个时候就全部都发泄在了这些平民百姓的身上。他们非常期盼晋朝能够回归,如果东晋他不提出北伐,那么这些留在了北方的人就毫无希望,只要还有这个旗号,不管是谁来当政,都会想着南方才是正统,他们就不可能让...
  • 几次北伐都能取到洛阳,东晋为何不收复河山?
    答:所以每次都是取到洛阳便无疾而终了。即使没有如秦始皇般一统天下,但也成功的收复了几个州,无奈与北方势力过于零散,对于这几支力量来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自身条件也较弱的情况下,所以三次进攻都是以北伐未遂告终。二、 东晋朝廷没有完全收复北方的实力或许这样说过于直白,但这确实是...
  • 桓温为何要三次北伐?其最终结果如何?
    答:桓温认为对于当时的东晋王朝来说,不世之功,只有一件能算得上:北伐复山河,桓温前后三次北伐,均无功而返。
  •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和南宋组织的北伐行动为何失败了?
    答:这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南宋也曾有过几次北伐,也只是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屡屡铩羽而归,再后来形式出兵也没有,只能坐在家里喊喊口号。东晋政权是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联合建立的,权利都在少数几个家族手里,内部矛盾不断,有南方世族与北方世族之间的矛盾,也有世族与寒族之间的矛盾。北伐还没...
  • 盘点中国历史上历次以失败告终的北伐战争
    答: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向晋穆帝建议还都洛阳;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败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最后导致北伐以失败而告终。3、东晋刘裕北伐 东...
  • 东晋的哪三次北伐都是为了阻止桓温专权?
    答:昨天说了东晋北伐的三大隐患,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桓温之前的三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在外戚褚裒的率领下进行的。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称他为“冬烘老朽”,因为这位老兄率军深入中原之后,连一场正儿八经的仗都没打,就丧师辱国地退回了江南。面对这种失败,褚裒又羞又愧,一病不起。在病中,他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