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如何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双减背景下,家校如何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

家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可以从下边几点入手:(一)转变观念,多元评价。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只有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才能以多元的评价角度为孩子搭建更全面的成长平台。(二)修炼自身,共同成长。“双减”不是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躺平”,而是要求家长更好地承担责任,与孩子一同成长。只有家长自己在各方面努力修行,才能深入理解正确的成才观、懂得“五育”并举的内涵,从而全方位提升育儿能力,达到与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成效。(三)改进方式,提高效能。“双减”之后,更多的家长需要自己投入到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中,这时,增加沟通频次将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学习。(四)矫正理念,减少误区。当前,家长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一些零散经验和自身成长的总结,容易产生观念不当,从而缺少指导性。如许多家长将考进名校当成孩子教育的终点,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努力、不能失败,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损、挫败感提升,不仅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校共育的方法如下:“开展家校互动,让家校共育有成效。学校要针对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策划家长开放日、接待日、家长会等活动,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可以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认识学校,知晓学校管理及实施要求。建立并完善家访活动机制,多途径开展个性化指导。教师团队每年与学生家长至少有1次面对面的交流,校级领导每学年至少和全校5%的家长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家访每学期不少于1次。

家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可以从下边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多元评价。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只有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才能以多元的评价角度为孩子搭建更全面的成长平台。
(二)修炼自身,共同成长。“双减”不是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躺平”,而是要求家长更好地承担责任,与孩子一同成长。只有家长自己在各方面努力修行,才能深入理解正确的成才观、懂得“五育”并举的内涵,从而全方位提升育儿能力,达到与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成效。
(三)改进方式,提高效能。“双减”之后,更多的家长需要自己投入到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中,这时,增加沟通频次将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学习。
(四)矫正理念,减少误区。当前,家长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一些零散经验和自身成长的总结,容易产生观念不当,从而缺少指导性。如许多家长将考进名校当成孩子教育的终点,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努力、不能失败,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损、挫败感提升,不仅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双减背景下,家校如何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底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升华,是学生成长的“主色调”。“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育人,更加需要双方各取所长、各司其职。

从目前来看,家校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困境。首先,家校双方权责还不明晰,缺乏制度化保障。家长希望学校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教师则期待家长给予更多支持,双方教育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家长教育能力不足也是制约家校合作的因素之一。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然而,很多家长家庭教育概念模糊,认为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辅导,而家庭辅导就是给孩子多报一些补习班,对于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能做什么或者如何做了解甚少。那么,如何提升家校合作的时效性?

第一,准确定位家校协同育人功能,明晰双方权责边界,健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处于引领地位,要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家庭则是重要主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对于家校合作中的自身责任存在认知误区,过度“甩手”,认为与教师手机沟通了几次孩子成绩问题,便是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很大工作。所以,明晰家校双方权责边界尤为必要。

2022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概念、责任等,而且对学校教育权责也做了表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建议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强化家校双方主体角色定位及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教育生态系统。


第二,进一步强化家长责任意识,更新育人理念,切实提升家庭育人能力。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需要帮助的父母。”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部分家长责任意识不够,在孩子教育方面甘当“甩手掌柜”。所以,首先要加强家长的责任意识,这是提升家长育人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更新家长育人理念,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孩子道德认知、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建议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平台推进家长培训工作,更新家长育人理念,包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建立合理化的教育期待,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等。同时,通过优化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家长育人能力。

家庭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家长的经济收入等物质资源,还包括父母的养育观念、时间付出、情感投入等非物质资源,这些资源尤其是非物质资源的投入,会明显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要引导家长充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尤其是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另外,还要引导家长建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做。

家校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逐步完善、提升和推广的过程。



  • 双减后教育如何做好加法
    答:双减后教育做好加法的方法如下:1、改变家长(社会)的认识误区与“剧场效应”的影响。政府、学校和社会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逐步纠正家长极端强化性养育的认识误区。2、转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要规范校外机构的健康发展,就要下大力气扭转这种教育模式。3、家校共同开展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
  • 双减政策落地学校措施
    答:6.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导他们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组织学习讲座、开展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
  • 双减 政策
    答:11.提高课堂效率。深入推进有序、有趣、有效,具有笑声、掌声、辩论声的“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效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腾出时间。(五)强化家校协同合力 12.推进家长学校建设。统筹推进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建设,倡导家长学校实施学分制、毕业制,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
  • 推进双减工作的认识
    答: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
  • 镇海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答:镇海区教育局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若干措施一、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措施优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小学:1.保障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工作日每天下午课后开展托管服务,结束时间一般为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后15分钟。对个别家庭确有接送困难的,可通过学校集中照护等形式适当延长服务时间。2.提升服务质量。以“五育...
  • 双减落地-家长应该怎么样做好家庭教育?
    答:02做好指导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开导和指导,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03做好督促 “双减”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们通常...
  • 家长对学校“双减”想法和建议简短怎么写?
    答:家长对学校“双减”想法和建议简短怎么写如下:一、家校沟通方面 1. 家长授课活动:学校组织的两次家长授课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建议增加此类活动,让家长更深入理解学校教育。2. 家长反馈:通过视频了解学校的特色活动,家长反响良好。建议保持这种方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3. 家长委员会:建议学校...
  • 2022年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新举措
    答:比如,江苏省提出组建联合教研共同体,要求各地成立由一名小学教研员和一名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定期组织有效衔接专题教研和现场教研活动。 又如,北京市朝阳区构建区、片、园校三级双向联动教研机制,分层开展联合调研、教研、培训、研究、家园校共育等活动。在区域层面,朝阳区教科院学前教育教研部和小学...
  • 双减工作试点
    答: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第四条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
  • 双减政策
    答: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第三条 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