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的历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的历史

 高沙镇古称高沙市,地处湖南省邵阳市西部,距洞口县城16公里,蓼水河(又名高沙河,为资江重要支流)自西向东流过,上瑞高速公路(又称沪昆高速公路G60)、洞新高速公路(为规划的张家界至桂林旅游高速公路的一段)和竹城高等级公路(竹市至城步)穿境而过,交通位置十分优越。高沙是洞口县除县城外最大城镇,名列全国1887个重点中心镇(湖南省98个,邵阳市10个:城步县儒林镇,洞口县洞口镇、高沙镇、隆回县桃洪镇、六都寨镇,邵东县两市镇,邵阳县塘渡口镇,绥宁县长铺镇,新宁县金石镇,新邵县酿溪镇)。高沙处于张家界——怀化——崀山——桂林这一西南旅游圈的中心位置,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8年被正式授予“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有抗日烈士纪念碑、太平桥公局、湘乡公馆、乾元宫、城隍庙、 双荣祠、樾荫亭、云峰塔、曾氏宗祠、黄埔军校培训基地遗址、牛江明代古村落等古迹名胜。  高沙历史悠久,汉代始成集镇,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历为湘西南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南京”美称。改革开放以来,高沙镇的工业、农业、城镇建设和其它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工业形成了以奶糖生产,肉食加工、水泥建材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盛产稻谷、生猪、柑桔、鲜鱼。  高沙城区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二十强。

高沙历史悠久,秦汉时建街,唐宋时称市,明清时臻于鼎盛,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武冈州衙署“置分州署(全名为武冈高沙分州署),于高沙市”。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高沙更成为军事要塞。1951年6月武冈县第三次调整行政区划时才正式将洞口境内的高沙、洞口、石江划为建制镇,从而结束了洞口境内有镇而无镇建制的历史。高沙历为湘西南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南京”美称。

高沙镇简介

  ●名称来历
  地处雪峰山麓蓼水冲积平原之上,古时蓼水溢洪改道,去雪峰山向北8公里处地势趋于平缓,四野开阔,泥砂堆积,地势增高,山环水抱,天然形胜之区,物产丰富,遂成膏腴之地,高沙因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地处湘中偏西南,邵阳市西部,东接本县黄桥镇、石江镇、武冈市马坪乡,北邻本县竹市镇、洞口镇、花古乡,南与武冈市的荆竹镇、湾头桥镇接壤,西至本县又兰镇、花园镇,与县城洞口镇相距16公里。高沙镇人民政府驻高沙镇蓼湄社区。电话区号:0739,邮政编码:422312。

  ●政区沿革
  在秦汉有集墟,唐代立市,宋、元、明、清时代日益繁华,清乾隆25年(1760年)武冈州在高沙设分州衙门,管辖今洞口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成为军事要塞。1952年2月2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武冈县北部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1日建立洞口县,高沙区归洞口县管辖,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高沙区所辖高沙镇、茶铺乡、南泥乡、马鞍乡、洪茂乡合并成新高沙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4个社区63个行政村,共936村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流动人口0.3万人。总人口中,男性6.6万人,占52%;女性6万人,占4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7‰。总面积1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3人。

●地形地貌
  属丘陵地形,平均海拔280米,最高点的黄茅岭海拔452.8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5℃,年降水量 1400毫米,无霜期30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347.3-1615.3小时,年总辐射量98.69-107.9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有1000-30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1.1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5月最多。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冻、干旱等。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7月。冰冻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对工农业生产及交通、通讯等都造成了较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由于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带,2011年发大旱,损失达1.5亿元。

  ● 水文
  境内河道蓼水河属资江水系,发源于绥宁县七坡山,流经武阳、李熙桥、红岩,洞口县花园、高沙镇等乡镇。在洞口县高沙镇双丰村双江口汇入赧水(左岸)。蓼水河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141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32‰。

百度百科里有,在百度输入洞口县高沙镇即可

  •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的历史
    答:高沙历史悠久,汉代始成集镇,迄今有1300余年历史,历为湘西南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南京”美称。改革开放以来,高沙镇的工业、农业、
  • 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的历史
    答:在秦汉有集墟,唐代立市,宋、元、明、清时代日益繁华,清乾隆25年(1760年)武冈州在高沙设分州衙门,管辖今洞口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成为军事要塞。1952年2月2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原武冈县北部的七、八、九、十、十一区及三区的一部分划出,于同年4月...
  • 高沙镇的建制沿革
    答:高沙镇旧属武冈。在西汉时期,刘遂为都梁候,高沙属都梁国,后改名为都梁县。到三国时候,都梁县改名武冈县,高沙属武冈县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辛亥革命改元,武冈设州同驻高沙曰分州衙门,管辖今洞口县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设千总驻军于此,高沙遂成为武冈州乃至宝庆府的政治、军...
  • 湖南邵阳高沙古镇景点介绍
    答:高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在此居住,秦汉时建街,唐宋时称市,明清臻于鼎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的高沙镇,不仅是洞口县南大门,还是面积最大、人文历史传承保护得最好的乡镇之一。这里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宜居小镇,同时又经历了多次战火,特别...
  • 高沙镇的介绍
    答:高沙镇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邵阳市西部,距县城13公里,为洞口县南大门,是湖南省总人口最多的建制镇,先后成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建设部“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1998年)、“湖南省二十强乡镇”(2000年)、全国重点(中心)镇(2004年、2014年)、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
  • 高沙镇的其他资料
    答:曾八支祠——湖南规模最大的宗祠文化博物馆 曾八支祠位于洞口县高沙镇东郊1公里的红鹅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同治七年(1868)至十三年(1873)复修。平面为长方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前后五进,依次为门楼、阁楼、前厅、过廊、中(礼)堂、寝堂、宗圣阁,两侧分别为钟鼓楼、笃亲堂、守约...
  • 观澜书院高沙观澜书院
    答: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云峰村的观澜书院,坐落在距离县城18公里的宁静之地。据历史记载,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例贡生袁敏和乡亲们共同出资,着手创建此地。然而,初期的资金投入使得工程一度受阻。袁敏再次慷慨解囊,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田产,还发动乡亲们共同出资,最终于十五年夏开始施工,直至...
  • 湖南洞口高沙大路村历史人物
    答:湖南洞口高沙大路村历史人物是刘奇玉。刘奇玉生日:1920年生,籍贯:湖南洞口,现住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大路村冲塘组。1940年入伍,被编入中华民国财政部第4总团直属特务连,1944年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90师直属特务营,守卫岳麓山炮兵阵地,阵地失守后,随部队退往江西吉安,负责在当地的劳改农场看管犯人...
  • 刘德华09年10月份到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茶铺茶场拍广告???
    答:回答:笑,洞口县一年GDP都没超过5个太阳(即5亿),请华仔少则也要500W+++,1/10的财政收入, 这是其一 二则航线未通只能到长沙黄花机场,而湖南怀花芷江是军用机杨,没有开通至深圳宝安机杨直达线。
  • 湖南省洞口县哪个镇最富裕
    答:高沙。1、高沙位于湖南西南部,是洞口县经济最发达的镇,是洞口南大门,高沙在汉时就已经形成集镇,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高沙自古才人辈出,境内观澜书院、青云书院、蓼湄中学等为社会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2、2022年,高沙镇成功创建湖南省经济发达镇,为高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翻开了发展新篇章,全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