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异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文学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1、中国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
2、文学巨匠
古希腊诗人荷马; 意大利诗人但丁;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1,钱锺书 《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2,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巴金 《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家》中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4,余华《活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5,林海音《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你这个题目范围太大,异同太多了,书名和内容都不同……
  你应该指定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才会有人给你答,要不然你让人怎么说呢?
  江西省乐平中学 汪尚钦

  巴金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三代为官、五房合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从小就生活在这些人中间,亲眼看到了封建家族制的罪恶合礼教的虚伪,亲耳听到过被污辱被损害者的痛苦呻吟,也亲身体会到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身心的折磨与摧残。这些经历在巴金心灵中播下了憎恨和反抗的种子,为巴金的《家》的问世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这正与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有相似之处。
  曹雪芹也生于名门旺族,康熙朝,已是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到其祖父曹寅已是家族鼎盛时期,但后来家族经历两次祸变,家庭被抄生活一败涂地。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及衰的过程。他从宫廷贵族下降到“举家食粥”的不平常经历,使他对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罪恶认识比别人更全面深刻,对封建没落命运的感受更深切。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接受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同样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由此可见,巴金和曹雪芹都是把自己的不寻常经历渗透进小说里,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家》和《红楼梦》是在不同时期反封建的现实主义典型小说,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首先,巴金和曹雪芹由于处于不同时代,因此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具有不同的表现:对巴金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五四时代的精神。他反封建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及《少年中国》等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受到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第二年终于冲破家庭的阻挠进入成都外专读书,从中又读到许多外国进步书籍。为了进一步探索实现万人享乐的人间乐园的道路,巴金毅然冲出家庭的樊笼,先后到上海南京求学。巴金还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并把它作为反封建专制揭露现实黑暗追求光明未来的思想武器。
  而曹雪芹只是由于自己经历的变故,从而对封建社会表示厌恶和怀疑,体会到作为平民百姓的疾苦,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生活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地更促使它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傲岸不屈的态度。下面记录了曹雪芹的一件轶事: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佩刀质酒歌》题下小注在敦诚的诗中还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见他性格之一斑。
  其次,《家》与《红楼梦》的成书背景是不同的:《家》的问世虽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过去十年之后,但是封建势力,依然盘踞着中国的城镇与农村,其幽灵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游荡,继续摧残吞噬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为了“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去了青春的青年”,“为了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巴金完成了这部现实主义的名著。作者怀着对封建主义的满腔义愤,通过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率亡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和礼教的虚伪、野蛮、残酷的本质,愤怒控诉了它们血淋淋的吃人罪行,并预示它们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歌颂了高公馆中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五四科学民主精神熏陶下的觉醒和成长,表现他们意识的不断增长及其不可战胜的力量。而《红楼梦》成书于“乾隆盛世”时期,表面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小说中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对腐朽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小说对叛逆者的歌颂,表现了朦胧的理想。小说中主要是展现了封建叛逆者的进步力量同封建家长的封建势力的冲突,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两部小说虽然均取材于封建贵族家庭兴衰之事,但由于社会时代差异,他们思想内容也有所不同。比较看来,《家》的思想内容比《红楼梦》更进步,家的思想内容是对《红楼梦》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两部小说虽然都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叛逆人物形象,但叛逆的道路和思想追求又是有所不同的。《家》中,觉慧是高公馆中第一个觉醒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觉醒主要是由于五四科学民主思想的启发和熏陶。五四运动爆发给正在学校读书的觉慧带来了新的精神食粮。《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传播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以及平等自由等新观念,“带有一种不可抗据的力量”征服了他,成为他的精神主宰。这时候,他开始觉得这个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是个“狭的笼”。是“埋葬青年人的青春和幸福的坟墓”。生活在里面的人“就跟在监牢里的囚犯一样”。对于高公馆中的精神主宰封建礼教,他认为“不过是教人怎样做奴隶罢了”。对于高公馆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觉慧第一个表示了怀疑,并对其旨意进行抵制,表现了他的自觉的叛逆性。
  民主意识的觉醒激起了觉慧的满腔的反封建的怒火,使他从“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态度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他公然地违抗高老太爷的禁令加入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并主办《黎明周报》批判封建思想。他公开谴责封建包办婚姻制造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的罪行,控诉了高家残害鸣凤和婉儿的无耻行径,并为自己无力救助他们而深感内疚。高公馆中青年一代的一幕幕悲剧深深地教育了觉慧,使他反封建意识不断增强。他敢于公开向高老太爷宣战,支持觉民抗婚,使觉民避免了重蹈觉新悲剧的覆辙。这可见觉慧对封建的被判是强烈的不妥协性。
  觉慧不仅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同时又是新生活的执着追求者。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他把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话“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仅自己起来,而且同情和支持其他青年的反迫害斗争。他同情和怜悯高公馆里被压迫被损害者,甚至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同丫鬟鸣凤相爱。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他逐步懂得了:新生活的获得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为此必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对贵族内部勾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感到厌恶,他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他住的大观园又恰恰是一个封建礼法统治比较松弛的地方。在一群被压迫的女孩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性格上很显著的特点是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身上。他认为“天地间的灵淑之气只衷于女子,而男儿们不过是渣滓浊物而已”。这表示他对“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大胆的挑战。宝玉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对封建贵族生活的厌弃上。他恨自己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认为“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家政要她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官,认为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
  比较看来,贾宝玉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他的叛逆性只是盲目的自发的。而觉慧则是受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主动自觉的与封建势力斗争。
  两个叛逆者虽各有特点,但终摆脱不了阶级意识的束缚,最终难免失败。
  《家》中觉慧在关键时刻放弃了鸣凤以及在高老太爷弥留之际的痛惜怜悯之情,都说明他与那个旧阶级在感情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他心目中新生活的理想仍是很抽象渺茫的。要走上光明的道路,觉慧还要艰难跋涉。而宝玉更凄惨。他对君权、亲权一定程度的尊重,对封建势力反抗偏于消极,不敢和它正面对抗。除了要求真挚的爱情外,还不能提出更新更明确的理想。因此每次同封建势力尖锐冲突时由于找不到有力的反抗之路,产生想死,“化烟化灰”等虚无主义思想,最后出家为僧。
  第四,在艺术成就上,《家》稍逊于《红楼梦》,但也有它自己的长处。
  《家》中鲜明而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浓郁的抒情色彩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巴金在《<家>重印后记》中说过:“书中那些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我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受苦,一起在魔中挣扎。”爱憎感情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体现,贾宝玉就是巴金爱的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家》的主要艺术成就,《家》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生动突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品将一组组性格上有某些相似点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是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对照映衬中表象的更为鲜明突出。如觉慧、觉民、觉新式同胞兄弟,有许多共同的遭遇。然而作品通过这三兄弟对学生运动、鸣凤悲剧、觉民抗婚等事件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便将三人各不相同的独特个性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而曹雪芹描写人物时,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取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如宝玉对女孩的同情与热爱;黛玉的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取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巴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多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最突出一点就是注重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家》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日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如觉慧的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鸣凤的纯洁和刚直的性格用内心独白来揭示------这些方面是《红楼梦》中所没有的。
  《家》的语言明快流畅、朴素自然;许多章节用排比句来增强语势,感情充沛、音调委婉,像一首首抒情诗。而《红楼梦》中则以典雅优美的诗词见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个不是我的原创,是他的原创,你看看吧

巴金的家很明显地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和风格,毕竟都是大家族,只不过有大小和高低之分罢了,中国作家写长篇小说,很多都有红楼梦的影子,从立意到技法都有所借鉴,巴金的家也是如此,他写抗争,贾宝玉也抗争,但宝玉是没办法被动非自觉地抗争,家里面觉慧也就是巴金本人,是主动选择了离开这个大家族去了上海,当然,他其实也不是主动抛开一切主动跑去上海跟自己大家族决裂了,他是因为读书,就比较自然地离开了家族的影响,当然了,他可以选择不读书,就在家族安排的生意里工作,但起码在当时的环境下,觉慧又有这个能力,出去读书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从这点上,又跟贾宝玉更相似了些…所以,无论是贾宝玉还是觉慧,他们的抗争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自然的抗争,不是那种非常决绝的抛家舍业什么都不要了以死抗争的类型,就是说,他们只是选择了一条原本也在选项中的路而已…这也使得无论是家还是红楼梦,其实都不是革命文学,都是改革提倡者,巴金和曹雪芹都不是革命家,只不过是玩世不恭的改革派罢了…

中国不存在真正的革命文学,四大名著都是改革文学,即便三国演义,也是要续汉室统治而已,中国文化不排斥造反改朝换代,但是绝不提倡,更不会去宣传,所以,文学正如毛所说,是有阶级属性的,不存在超越阶级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中国改朝换代历代不绝,二十四史都在改朝换代,但是文学和文化却提倡和谐统一,绝不去提倡彻底的革命,从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可以看出,暴力是革命的基础,绝对不可或缺,但是和谐统一是最高目的和念兹在兹的理想,暴力革命是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和谐稳定和统一,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矛盾论,中国文化就是对立统一的文化,中国文化有着天生的矛盾和二元属性

巴金的风格比较哀婉,基本属于才子佳人类型的作家,不够犀利,也不厚重,比较善于描写感情和细节,受红楼梦影响比较深

百度里的百科

可以求住其他办法呀!

  •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创作曾受到谁的影响?
    答: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创作,曾受到左拉的长篇小说《卢贡家族的命运》及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影响,它旨在讲述一个溃败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当巴金的《家》以“激流”的篇名在《时报》出现时,却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时代的赐予和作家的生活感知,使他把艺术的视点集中在对封建家族制度的解剖上。家,...
  • 巴金的《家》在哪些当面模仿了《红楼梦》?
    答:巴金在创作《激流三部曲》时,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和场景描写等方面,都对《红楼梦》进行了借鉴,不少研究者都指出了《家》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吴定宇先生总结说:“巴金创作与《红楼梦》的关系,实质上是《红楼梦》怎样为后来的家庭题材创作起典范作用,以及现代作家又如何从古典文学遗产中吸取营养、继承和发...
  • 《红楼梦》与《家》的语言描写对比
    答:由此可见,巴金和曹雪芹都是把自己的不寻常经历渗透进小说里,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家》和《红楼梦》是在不同时期反封建的现实主义典型小说,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首先,巴金和曹雪芹由于处于不同时代,因此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具有不同的表现:对巴金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五四时代的精神。他反封建具...
  • 《家》《春》《秋》为什么被称为现代《红楼梦》?
    答:巴金先生和老舍先生等著名文人都是当时文坛大家,而巴金先生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则被称为现代红楼梦,红楼梦大家也知道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激流三部曲能够被称为现代红楼梦,个人认为是因为它的情节相似,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含义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想表达的含义一致。一、相似的内容巴金先生的这三...
  • 红楼梦和巴金的<<家>>的对比@!!
    答:《红楼梦》和《家》虽然都是描写大家族的衰落,但曹雪芹和巴金所处的时代毕竟不同,《红》只有宝黛二人有反叛精神,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他们的反叛只是含蓄的表达出来,且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以失败告终,《家》则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大的冲击,他们有支持的...
  • 《家》&《红楼梦》的读后感800字!!急~~~各4篇··
    答: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不是说我天生...
  • 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异同
    答: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异同 100 尽可能的弄成原创,5000字左右!多送分!!!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在结构方式上的异同、或人物形象的异同、主题的异同... 尽可能的弄成原创,5000字左右!多送分!!!巴金的《家》与曹雪芹的《红楼梦》在结构方式上的异同、或人物形象的异同、主题的异同 ...
  • 大家庭的有关著作
    答:曹雪芹的《红楼梦》描述的就是有关封建豪门大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就是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 关于巴金的三部曲
    答: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表现巴金是有革命精神的人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表现巴金是感情丰富的人 3、《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
  • 为什么把《家》《春》《秋》称为现代《红楼梦》?
    答:这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出走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称之为现代《红楼梦》是很贴切的。 巴金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充满激情的作家。 长篇小说《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现代的《红楼梦》 。因为小说通过对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 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