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家》的语言描写对比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红楼梦 语言描写及评析

《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
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
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
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
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成功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
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
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
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
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个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
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
时不忘!”
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
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
了。
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祖宗叫贾母心里高兴,我们看
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标致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
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标致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标致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
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开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标致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
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气派,然而
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
的欢心。
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须讨老祖宗的喜
欢。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别注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
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
知道自己对她的爱抚关心,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
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
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
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
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此处写的是宝玉来看宝钗,黛玉随后过来,此时黛玉心里因为宝钗的“金”而对宝玉和宝钗的交往特别在意,所以来的时候才会说上那样一句话来给宝玉听。而宝钗当然也听出来了,她故意追问,其实是想反将黛玉一军,意思就是听你这话宝玉就不该来我这了?黛玉的回答可谓既于情于理又巧妙地回复了宝钗。

  下面一段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这和上面同是一回里面的,写的是薜姨妈留黛玉和宝玉吃饭,其间宝钗和薜姨妈多次言语上设下“陷阱”,但黛玉都巧妙地答复,并且出了自己心中的闷气,让宝玉听得是“无回复之词”。
  个人觉得这里一回,把黛玉的灵动和机警聪慧表现的很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你这个题目范围太大,异同太多了,书名和内容都不同……
  你应该指定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才会有人给你答,要不然你让人怎么说呢?
  江西省乐平中学 汪尚钦

  巴金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三代为官、五房合屋的封建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从小就生活在这些人中间,亲眼看到了封建家族制的罪恶合礼教的虚伪,亲耳听到过被污辱被损害者的痛苦呻吟,也亲身体会到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身心的折磨与摧残。这些经历在巴金心灵中播下了憎恨和反抗的种子,为巴金的《家》的问世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这正与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有相似之处。
  曹雪芹也生于名门旺族,康熙朝,已是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到其祖父曹寅已是家族鼎盛时期,但后来家族经历两次祸变,家庭被抄生活一败涂地。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及衰的过程。他从宫廷贵族下降到“举家食粥”的不平常经历,使他对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罪恶认识比别人更全面深刻,对封建没落命运的感受更深切。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接受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同样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由此可见,巴金和曹雪芹都是把自己的不寻常经历渗透进小说里,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家》和《红楼梦》是在不同时期反封建的现实主义典型小说,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首先,巴金和曹雪芹由于处于不同时代,因此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具有不同的表现:对巴金的思想和生活道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五四时代的精神。他反封建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及《少年中国》等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受到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第二年终于冲破家庭的阻挠进入成都外专读书,从中又读到许多外国进步书籍。为了进一步探索实现万人享乐的人间乐园的道路,巴金毅然冲出家庭的樊笼,先后到上海南京求学。巴金还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并把它作为反封建专制揭露现实黑暗追求光明未来的思想武器。
  而曹雪芹只是由于自己经历的变故,从而对封建社会表示厌恶和怀疑,体会到作为平民百姓的疾苦,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生活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地更促使它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傲岸不屈的态度。下面记录了曹雪芹的一件轶事: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佩刀质酒歌》题下小注在敦诚的诗中还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见他性格之一斑。
  其次,《家》与《红楼梦》的成书背景是不同的:《家》的问世虽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过去十年之后,但是封建势力,依然盘踞着中国的城镇与农村,其幽灵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游荡,继续摧残吞噬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为了“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去了青春的青年”,“为了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巴金完成了这部现实主义的名著。作者怀着对封建主义的满腔义愤,通过封建大家庭高公馆的率亡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和礼教的虚伪、野蛮、残酷的本质,愤怒控诉了它们血淋淋的吃人罪行,并预示它们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作者又满怀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歌颂了高公馆中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五四科学民主精神熏陶下的觉醒和成长,表现他们意识的不断增长及其不可战胜的力量。而《红楼梦》成书于“乾隆盛世”时期,表面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小说中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对腐朽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小说对叛逆者的歌颂,表现了朦胧的理想。小说中主要是展现了封建叛逆者的进步力量同封建家长的封建势力的冲突,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两部小说虽然均取材于封建贵族家庭兴衰之事,但由于社会时代差异,他们思想内容也有所不同。比较看来,《家》的思想内容比《红楼梦》更进步,家的思想内容是对《红楼梦》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两部小说虽然都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叛逆人物形象,但叛逆的道路和思想追求又是有所不同的。《家》中,觉慧是高公馆中第一个觉醒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觉醒主要是由于五四科学民主思想的启发和熏陶。五四运动爆发给正在学校读书的觉慧带来了新的精神食粮。《新青年》、《新潮》等刊物传播的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以及平等自由等新观念,“带有一种不可抗据的力量”征服了他,成为他的精神主宰。这时候,他开始觉得这个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是个“狭的笼”。是“埋葬青年人的青春和幸福的坟墓”。生活在里面的人“就跟在监牢里的囚犯一样”。对于高公馆中的精神主宰封建礼教,他认为“不过是教人怎样做奴隶罢了”。对于高公馆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觉慧第一个表示了怀疑,并对其旨意进行抵制,表现了他的自觉的叛逆性。
  民主意识的觉醒激起了觉慧的满腔的反封建的怒火,使他从“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态度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他公然地违抗高老太爷的禁令加入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并主办《黎明周报》批判封建思想。他公开谴责封建包办婚姻制造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的罪行,控诉了高家残害鸣凤和婉儿的无耻行径,并为自己无力救助他们而深感内疚。高公馆中青年一代的一幕幕悲剧深深地教育了觉慧,使他反封建意识不断增强。他敢于公开向高老太爷宣战,支持觉民抗婚,使觉民避免了重蹈觉新悲剧的覆辙。这可见觉慧对封建的被判是强烈的不妥协性。
  觉慧不仅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同时又是新生活的执着追求者。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他把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话“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不仅自己起来,而且同情和支持其他青年的反迫害斗争。他同情和怜悯高公馆里被压迫被损害者,甚至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同丫鬟鸣凤相爱。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他逐步懂得了:新生活的获得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为此必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对贵族内部勾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感到厌恶,他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抱有同情。他住的大观园又恰恰是一个封建礼法统治比较松弛的地方。在一群被压迫的女孩的影响下,发展了他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性格上很显著的特点是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身上。他认为“天地间的灵淑之气只衷于女子,而男儿们不过是渣滓浊物而已”。这表示他对“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大胆的挑战。宝玉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对封建贵族生活的厌弃上。他恨自己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认为“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家政要她刻苦攻读结交官场人物,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偏偏看不起科举仕官,认为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
  比较看来,贾宝玉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他的叛逆性只是盲目的自发的。而觉慧则是受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主动自觉的与封建势力斗争。
  两个叛逆者虽各有特点,但终摆脱不了阶级意识的束缚,最终难免失败。
  《家》中觉慧在关键时刻放弃了鸣凤以及在高老太爷弥留之际的痛惜怜悯之情,都说明他与那个旧阶级在感情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他心目中新生活的理想仍是很抽象渺茫的。要走上光明的道路,觉慧还要艰难跋涉。而宝玉更凄惨。他对君权、亲权一定程度的尊重,对封建势力反抗偏于消极,不敢和它正面对抗。除了要求真挚的爱情外,还不能提出更新更明确的理想。因此每次同封建势力尖锐冲突时由于找不到有力的反抗之路,产生想死,“化烟化灰”等虚无主义思想,最后出家为僧。
  第四,在艺术成就上,《家》稍逊于《红楼梦》,但也有它自己的长处。
  《家》中鲜明而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浓郁的抒情色彩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巴金在《<家>重印后记》中说过:“书中那些人物都是我爱过和恨过的,书中有些场面还是我亲眼看见或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受苦,一起在魔中挣扎。”爱憎感情在《红楼梦》中也得到体现,贾宝玉就是巴金爱的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家》的主要艺术成就,《家》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生动突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品将一组组性格上有某些相似点的人物进行对比描写,是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对照映衬中表象的更为鲜明突出。如觉慧、觉民、觉新式同胞兄弟,有许多共同的遭遇。然而作品通过这三兄弟对学生运动、鸣凤悲剧、觉民抗婚等事件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便将三人各不相同的独特个性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而曹雪芹描写人物时,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地位,分别采取不同手法。对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镂刻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如宝玉对女孩的同情与热爱;黛玉的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对人物其他方面的特征则采取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写的方法,从而使这些形象表现得十分深刻饱满,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巴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多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最突出一点就是注重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家》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日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如觉慧的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鸣凤的纯洁和刚直的性格用内心独白来揭示------这些方面是《红楼梦》中所没有的。
  《家》的语言明快流畅、朴素自然;许多章节用排比句来增强语势,感情充沛、音调委婉,像一首首抒情诗。而《红楼梦》中则以典雅优美的诗词见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红楼梦

  • 《红楼梦》与《家》的语言描写对比
    答:比较看来,《家》的思想内容比《红楼梦》更进步,家的思想内容是对《红楼梦》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两部小说虽然都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叛逆人物形象,但叛逆的道路和思想追求又是有所不同的。《家》中,觉慧是高公馆中第一个觉醒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觉醒主要是由于五四科学民主思想的启发和...
  • 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都指哪些作品?
    答:《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整本书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
  • 论文资料!巴金《家》的语言特色
    答:《家》的情节结沟,就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甚至带有模仿的痕迹。当然,时代不同,作家笔下的人物不同,巴金的写法也是大异于前人的,他是有才能的作家,对于古人仅仅是学习,而不是生吞活剥。 其次,人物刻画上,巴金的主要方式是叙述。作者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展开人物,描写人物。在《家》里,作者也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
  • 巴金《家》
    答:1,文笔很干净。看《家》,虽然仅仅看了几页,但是一个简洁、明快、大气的笔触已经跃然纸上了,景物的描写,对于月光的注释,令我耳目一新。没有家长里短的叙述,有一种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较脱俗,当然,老舍的“俗”也不是不好。2,中心人物的描写牵动着我的眼光。你可能不喜欢觉新,但是你不能...
  • 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
    答:故事一开篇熙熙攘攘的描绘了一大家子娶亲闹洞房的热闹场面,七大姑八大姨的盘根错节,直观的就觉得像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越发的读下去,越觉得类似,通过描写觉慧、明轩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映照封建宗法制度的...
  • 巴金《 家》的10篇 读书笔记 。
    答:《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家》是现代版本的《红楼梦》,因为两都都是记录封建阶级没落史的杰作。 《家》描写了高家三代人,即高老太爷一辈、克字辈和觉字辈。这三代人和鸣凤等...
  • 求巴金作品《家》中的经典语段与赏析
    答:《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情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构思的能力。《家》基本上仍然属于“...
  • 《家》的艺术成就
    答:这种写法,在反映同类主题的作品中比较罕见,《红楼梦》算得上是典范之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时隔近两个世纪,《家》的出现,可说是对《红楼梦》的较好的继承。 《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中长篇小说的天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几位著名的作家:茅盾、老舍、沈从文、...
  • 关于巴金的《家》、《春》、《秋》。
    答: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艺术上,这三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
  • ...复活》《子夜》《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
    答:《家》《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复活》《子夜》《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拜托能人帮忙归纳[或者网上查找]一下那些名著的情节纲要拜托了!... 《家》《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复活》《子夜》《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三国演义》---拜托能人帮忙归纳[或者网上查找]一下那些名著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