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避免孩子“蛋壳心理”,3个正确教养方式父母要学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8

在妈妈群里聊天时,看到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家孩子的事情:

由于家里经营一个超市,平时比较忙,孩子生下来就送到老家爷爷奶奶带着,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才接回来,孩子回来了跟父母也不亲近,这让父母感到很愧疚,于是为了弥补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几年下来,孩子由刚来时的“小绵羊”变成了“小霸王”,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

虽然父母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想想孩子在老家几年受的委屈,就忍气吞声了,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变本加厉的向父母索取更多的物质需求,父母也没有办法管束,只好由着孩子无理取闹......

所谓溺爱,即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毫无原则的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星星恨不得连月亮一起给。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现这样的疑问:“孩子怎么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怎么还是不懂事呢?”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失败的,除了给孩子物质关怀,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香甜的 “心灵鸡汤”。

很多时候,当你把别人的好当做了一种习惯,也许就像这位小男孩一样,连谢谢两个字都懒得说,甚至把别人的好做为理所应当的付出。而这个 “甜饼的故事 ”最容易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

在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走极端—— 溺爱教育 ,很多现代家庭的孩子从出生以来,就享受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无尽的爱与关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上下几口人都围绕着这一个宝贝转,小孩子就是家中“大爷”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孩子从小到大没一件事需要自己操心,大人全部帮忙打理的妥妥当当。在他们的眼里,这世上的每件事都应该有人为自己安排。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已经看到无数因溺爱导致的 悲剧事故 ,所以教育家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棍棒教育伤害孩子的途径是从肉体到心灵,而溺爱伤害的途径是从心灵到肉体。”

正如卢梭所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能使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应该 坚决拒绝 ,父母必须保持理智的头脑,找出适当的方法,走出溺爱的 误区

1,对于原则问题不让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教育更是如此,没有原则,父母就会在爱的蒙蔽下对孩子处处让步,孩子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教育,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 不要妥协退让 ,要斩钉截铁的给予回绝。

曾在网上看过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分享的 育儿 之道。

有一天,李教授女儿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购物需求,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

冷静的她,任凭女儿怎么哭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女儿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陪着女儿待在房间里,对她的哭闹依旧不予理睬。

最多递给女儿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脸。

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她跟前,看着她哭,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尽。

孩子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见妈妈的态度丝毫不放松,便也作罢。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礼的要求。

李玫瑾教授的做法,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无理要求,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有着任何的改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无条件爱着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 原则, 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你的孩子将来才能 有规矩

2, 鼓励孩子做家务

杜绝溺爱的最有效做法,就是鼓励孩子 养成劳动 的习惯,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明白生活的不容易。

我家从女儿两岁左右就鼓励她参与到日常家务中:既是真实的陪伴,又能促进孩子精细动作和多感官发育,还能帮助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做菜的时候会让女儿参与进来,让她帮忙摘菜洗菜,虽然有些笨拙,可能还会弄湿衣服,但是我们却能一边做菜一边看着孩子,有时候让她把菜递过来,甚至还能帮不少忙呢!

有时不小心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要求女儿自己收拾后续的工作,自己擦地板、清洗抹布,让她知道这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下次就会知道再拿牛奶就小心一点。

让孩子参与做家务,会好处多多。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奉献,要让孩在爱中 学会劳动、学会理解 父母与他人。

如今很多的父母工作忙、应酬多,越来越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看着孤独的孩子,父母心里自然不好受,因此在经济物质上会给予孩子最好的条件,认为这样就可以弥补与孩子在 情感 上沟通的缺失,弥补内心对孩子的 愧疚

然而这种 物质之爱 ,真的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吗?真的是孩子想要的爱吗?

物质上的爱是一种虚无的爱,是一种“溺爱”,因为,你永远走进不了孩子的心里。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条件,但是最重要的是与父母 心灵上 的亲近,这种需要是物质代替不了的。

对于繁忙的父母,应该如何摆脱“物质溺爱”的教育方式呢?

1,物质与 情感 的相结合

物质之爱,只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 情感 之爱,这才是爱孩子的 核心 。所以,只有物质与 情感 相结合,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完美的父母之爱。

这种物质和 情感 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父母善于利用 外物 ,自然就能与孩子搭建起 交流 的平台。

2,睡前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虽然父母平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但是在孩子晚上睡前,可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 阅读习惯 ,还增进了 亲子关系 ,倘若父母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那么孩子一定会抱着遗憾的心情入睡,时间久之,孩子的 情感 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对父母有 芥蒂之心

所以哪怕再忙,父母也要在孩子临睡之前,跟孩子读上一本他喜欢的绘本故事,抱着孩子 亲昵 一番,让孩子枕着甜甜的梦入睡,孩子自然会 健康 快乐的成长。

看到“蛋壳心理”四个字,很多父母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蛋壳心理?它非常严重吗?

无数儿童心理学家们也常常警告父母:“蛋壳孩子越来越多,跟父母的 养育方式 脱不了关系。”直白地说,蛋壳孩子背后的根源,除了小部分是天生性格使然外,大部分原因,是如今父母们 过度地保护孩子 ,把孩子养在了一个安全又无聊的环境中。

有的父母因为吃过太多的苦,受过太多的累,因此绝不让孩子经历一点点磨难,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舍得批评和管教,还有过分 娇纵 和百般 溺爱 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的“蛋壳心理”,我们必须杜绝溺爱,并从这几个方面锻炼孩子:

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父母要利用这个机会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时,要尊重孩子为 有能力 的个体,需要孩子自己动手的,不要越俎代庖,需要孩子决定的,不要包办,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样既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还能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2,让孩子体验挫折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加州大学心理学马丁.沙里曼曾说:“预测一个人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越挫越勇。”

而越挫越勇的先决条件就是: 输得起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挫折无处不在,每一个挫折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我们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孩子输得起, 越挫越勇 ,这样孩子才能泰然自若地面对以后生活中的挑战,享受努力之后战胜挫折的喜悦!

3,为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榜样

榜样 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的故事,比如张海迪的故事,让孩子进一步感受榜样的力量。

也可以给孩子多看 励志 的动画片,比如我女儿看过 《狮子王》, 可以让孩子学习里面主人公敢于挑战的精神,并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坚强面对。

总之,只有 不溺爱 ,孩子才能 敲碎 那层脆弱的“蛋壳”。在杜绝溺爱的同时,让孩子学着 坚强, 那么自然不会染上所谓的“蛋壳心理”。

要温柔爱孩子,但一定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我们不会一辈子都守护着孩子,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不溺爱不娇惯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精彩的人生。



  • 男女生教育差异
    答:有教育心理学家曾对30个家庭的孩子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观察,其中男女各半。专家发现,一些经历过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的孩子会因为家庭环境不和谐而逐渐堕落,其中大多数是女孩。这是因为女孩对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较男孩更高,当她感觉不到家庭温馨时,很可能下意识地向外界、别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极端、暴戾...
  • 内修男孩24-4男孩也脆弱[边做边爱]下
    答:作为父母有五大职责,那么还需要在孩子父母之外找到一个人生导师,才可以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心态。 让男孩子怎么样能够保持非脆弱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我在这里呢,给每一个男孩子提出以下的方式:刚才我们说了,男孩子要打破他的蛋壳脆弱心理。那么打破之后怎么样就能拥有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调查发现,...
  •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演讲大全
    答:现代的小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人生的道路很长,遇到挫折是避免不了的,有些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如亲人生病、去世,家里遇到变故等;...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
  • 人生要学会放弃的七种负担
    答:吸入气流中的小颗粒或化学刺激物可刺激鼻腔内的三叉神经,引起喷嚏反射,排出异物,防止鼻腔被化学刺激物损伤。此外,鼻腔还有一个重要的嗅觉功能,就是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气味,有利于人类避开危险的环境。蛋壳效应蛋壳效应是由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于1965年首次提出并命名的一种生理心理疾病。指的是孩子脆弱的心理,...
  • 对于成长,我该怎样让自己治⑿
    答:困难和挫折是必然的经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挫折,有效的战胜困难.这也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口。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得到过多的关注,造成过多的依赖性,糖罐里泡大的孩子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
  • 百家讲坛讲解教育孩子的方式?
    答:3.家庭和睦不孤僻有教育心理学家曾对30个家庭的孩子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观察,其中男女各半。专家发现,一些经历过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的孩子会因为家庭环境不和谐而逐渐堕落,其中大多数是女孩。这是因为女孩对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较男孩更高,当她感觉不到家庭温馨时,很可能下意识地向外界、别人去索取,...
  • 简述正确的教养方式?
    答:第二种,骄纵型。家长不给孩子制定任何的规则,不给孩子任何的限制,完全放纵孩子自己选择。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私自利、肆意妄为,毫无规矩可言。第三种,正面管教。家庭规则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完成的,遇到问题时,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出对双方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家长需要独自作出判断...
  • 家长要改变哪些教育方式除去孩子的蛋壳心理呢?
    答:受到了一点挫折,就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和难过,甚至陷入一种崩溃的状态, 孩子就会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脆弱现象,"蛋壳心理"。孩子动不动就哭鼻子,孩子有"蛋壳心理",家长千万不能忽视1965年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首次提出并命名了一种生理性心理疾病叫"蛋壳心理",意思就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就像但可一...
  • 孩子动不动就哭鼻子,孩子有“蛋壳心理”,家长要转变教养方式
    答:许多家长其实本质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坚强坚韧不拔的孩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哭鼻子。受到了一点挫折,就会让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和难过,甚至陷入一种崩溃的状态, 孩子就会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脆弱现象,"蛋壳心理"。1965年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首次提出并命名了一...
  • 为什么孩子自尊心过高会发展成“玻璃心”?
    答:1965年英国儿童心理学家西蒙安妮首次提出并命名了一种生理性心理疾病“蛋壳心理”,就是指心理脆弱不健全的一种心态。孩子的玻璃心,实际上就是这种“蛋壳心理”在作怪。拥有“蛋壳心理”的孩子在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就会感到敏感、沮丧、易怒、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这种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孩子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