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糖尿病到尿毒症,会经历五个阶段,远离尿毒症,少吃这四种食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当代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资更加丰富,人们在饮食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部分人的饮食方式不 健康 ,而且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老,一些老年病就会随之出现。 像糖尿病这种病症,在老年人群当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若不积极调整生活状态,甚至会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包括该并症引发的相关疾病,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尿毒症,一般被认为是肾脏方面问题所引发的,比如肾功能衰竭,但实际上,该病症与糖尿病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糖尿病患者忽视了这一点,没有积极治疗和预防,未来是有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肾病的。那么,糖尿病究竟是如何发展成尿毒症的呢?若想预防肾脏方面发生病变,生活中又该做些什么呢?

无论人体患上了何种病症,都不是一下子就爆发出来的。 以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来说,感冒发作也会经历一个进程。感冒的前提是接触了病菌,受到感染,或者是之前着凉或受风,若没有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感冒的相关症状会逐步爆发出来。其实尿毒症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进程,而患者的忽视,恰恰是加大肾脏方面损伤的诱因。

1、 早期阶段不易察觉

该阶段人体表面上是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的,不过在进行肾小球过滤率检查时,会发现数值明显上升的情况。 这其实是肾脏方面功能发生改变的初期表现,但身体并没有异常的感受,所以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2、 继续发展病情加重

该阶段人体依然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反应,但是进入二期后,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水平会发生变化。 休息状态下,人体运作所承受的负荷较轻,尿蛋白排泄率会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如果患者运动,或者身体机能受某些因素影响,出现了应激反应,尿蛋白排泄率就会升高,这也意味着,肾脏功能出现了异常。

3、 进入早期肾病阶段

该阶段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也是糖尿病向尿毒症转化的第三期。该阶段内,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存在异常,尤其是做尿液化验时,会发现尿液中含有微量的尿蛋白,但由于含量达不到一定水平,所以常规检查结果依旧会呈现出阴性。 不过,患者要注意的是,一旦跨越第一期、第二期,进入第三期阶段,肾脏受损就变得不可逆了。

4、 临床肾病期症状明显

进入该阶段,也就是糖尿病肾病的第四期阶段,患者身体各方面的临床异常表现就比较明显了。 首先是尿液当中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的日排泄量能达到3.5g甚至更多,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其次是大小便带泡沫,且泡沫长时间不能自行消散,有些患者甚至会呈现出高血压以及全身浮肿的状态。

5、 终末期肾病威胁生命

该阶段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五阶段,也是整个病程当中病症最为严重的阶段。 确诊尿毒症的患者,身体上最为显著的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引发的机体状态异常、血压水平偏高,以及严重的浮肿现象。 进入该阶段后患者的情况就比较危险了,肾脏功能异常,使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同时会引发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需要通过透析治疗。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发展中的肾病患者,都应该积极调整饮食,病程进展被放慢,病情才有可能得到控制,继而减少肾脏方面病变的可能性。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若想避免肾脏病变,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 不要吃太甜的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早点戒糖就早点戒糖,这样可以避免糖分过量摄入给身体造成负担,加重病症。 像冰激凌、各类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甜食,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糖,无论是蔗糖还是糖类添加剂,摄入后都会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会对患者控糖造成不利。

另外,日常饮食当中,也应该控制住糖分的摄入。 比如说喝粥、喝汤、喝豆浆、喝牛奶,有些人觉得这些食物的口味太过清淡,吃起来没滋没味,为了调节口味,就会加入少量的白糖进去,殊不知,这一点糖的加入,也会使血糖升高的风险增加,对控糖造成阻碍。

建议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觉得自己控制了糖分的摄入,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食物都会引发升糖现象,尤其是碳水含量丰富的食物。 如果碳水摄入量超过了人体需求,那么血糖水平就会出现异常,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含有糖分的食物最好不要碰。

2、 不要吃太油的食物

我们不能否认,油炸过的食物确实更香、更好吃。比如传统早餐炸油条、炸菜角,逢年过节吃的炸酥肉、炸带鱼,还有小孩子比较钟爱的薯条汉堡等。经过油炸后食物表皮金黄酥脆,不仅更容易勾起人们的食欲,吃起来也非常过瘾。 只不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食物再好吃,也是不能碰的禁忌。

油炸食物需要用到大量的油才能将食物炸得酥脆可口,但油炸过程中,食物也吸附了大量的油脂。 如果经常吃这类食物,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必然会有所升高,非常不利于对血脂的控制。 一旦血脂水平超过了一定的标准,血管负担增加,还有可能造成高血压。

除了油炸食物外,本身含有丰富油脂的食物也不能吃,比如动物内脏。 有些人认为“吃哪补哪”,肾脏存在异常,就要用动物的肾脏来补。 殊不知,动物的肾脏不仅含有较高的脂肪,会影响血脂平衡,嘌呤含量也相对丰富,容易升高尿酸,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动物内脏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3、 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吃得太咸容易引发高血压”这种说法,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一些。 盐分虽然是人体正常运作的必要物质,但超过摄入标准,就会对血压造成影响,而这对正在控制病情发展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如果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在持续的高压环境下,肾血管的负担也会增加,继而呈现出血管硬化的状态。 一旦肾血管硬化,肾脏发生病变,导致功能异常,那么患者与尿毒症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已经检查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都应该做到控制盐分摄入。 在不额外摄入任何含盐食物的理想状态下,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4g以内,这样才能避免盐分过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4、 不接触酒精,尤其是白酒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饮酒的习惯,尤其是对于经常交际应酬的男性,在饭桌上喝酒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已经查出患有糖尿病,那么在日后的生活中,就要彻底远离酒精了。

糖尿病患者为了控糖,必然会吃一些降糖药,如果生活中有饮酒的习惯,那么酒精就会阻碍降糖药发挥作用,降低药物的药效。 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角度上来讲,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摄入酒精会升高血糖,而白酒的酒精浓度普遍要高于其他种类的酒,对于糖尿病患者,饮用后极有可能加重病症。 所以从控制病情发展的角度,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酒。

1、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可以提升骨骼强度、保持肌肉力量,同时能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提高心肺功能,当然了,对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人体内肌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越强,患者的血糖就越容易保持稳定,而增强肌肉系统,必然需要长期且合理的锻炼才能做到。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加强锻炼,除了日常做家务、走路这些低耗能的运动外,最好再增加一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瑜伽、健身操等,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体能即可获得提升。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能变强之后,对血糖的控制能力有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合理的运动锻炼,对于控制血糖起到了关键作用。

2、 调整作息

作息规律不仅是指人的睡眠时间,同时还牵扯到一日三餐的安排。 如果作息不能保持规律,比如经常熬夜、昼夜颠倒,同时不按时、按量吃饭,营养摄入得不到保证,那么人体状态逐渐变差,就无法保证血糖的平稳。

建议糖尿病患者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将吃饭、睡觉的时间固定在同一时间段内。 比如说早上起床后7点至8点吃早餐,12点前后吃午餐,下午5点至6点吃晚餐,然后适当进行一些活动,在9点至11点入睡,而睡眠时间至少要保证睡够6至8小时。长期保持这样一种作息,身体内部各项机能才会正常运作,血糖也会得到控制。

3、 监测血糖

监测血糖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家需要有规律地对血糖进行监测,建立对应的数据对比,以减小测量误差,尤其是对于一些血糖值不达标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以避免血糖异常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无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应控制在4.4至7.0毫摩尔每升,而进食后的血糖值,需控制在低于10毫摩尔每升的区域内。 患者可以针对测量的不同时间段,对血糖进行记录,如果存在血糖波动异常,需尽快就医做详细检查,以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患者若想控制血糖,避免病情加重,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饮食上要做到少盐、少油、少糖,同时不能喝酒,而生活中要注意调整作息、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改善糖尿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一场持久战,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会经历五个阶段,远离尿毒症,少吃这四种食物-
    答:该阶段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五阶段,也是整个病程当中病症最为严重的阶段。 确诊尿毒症的患者,身体上最为显著的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引发的机体状态异常、血压水平偏高,以及严重的浮肿现象。 进入该阶段后患者的情况就比较危险了,肾脏功能异常,使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同时会引发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需要通过透析治疗。 无...
  • 糖尿病透析是什么
    答: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就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分为5期,①一期,代偿性的肾脏功能亢进,肾脏还没有什么病理改变,有的病人肾脏体积有所增加。②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
  •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体现有哪些?
    答:根据分期会有不同的症状的,在第一阶段,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在第二阶段,可以看出尿蛋白的排泄率。第三阶段,即糖尿病肾病早期,此时尿蛋白不断出现,但量不大。第四期为大量蛋白尿期,第五期为肾终末期,即尿毒症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和尿中泡沫增多。
  • 糖尿病腿肿会消吗?手也会肿吗?糖尿病 肾炎 和尿毒症的症状的症状都是...
    答:只有长期治疗才能逆转。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水肿及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出现低蛋白血症。多数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此期的治疗:抗凝和...
  • 糖尿病肾病会转为尿毒症吗?
    答:从出现蛋白尿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年,而对于尿蛋白排泄量超过3.0克/天的患者,多数人在6年内死亡。4. 不良的糖尿病管理,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蛋白饮食,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5. 糖尿病肾病的预后还与肾脏病理改变的性质有关。例如,弥漫型小结型糖尿病肾病更容易进展为尿毒症。
  • 糖尿病肾病3期可以不发展成尿毒症吗?为什么呢?
    答:在这个阶段,需要积极控制蛋白尿、血压和血糖,调节血脂,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积极预防感染,降低尿酸,避免肾积水和尿石梗阻。但这一过程会导致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浮肿、贫血等,必须由医生积极治疗,否则最快5年内就会发展成尿毒症。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会出现明显的白蛋白尿,患者可...
  • 慢性肾脏病第二期:轻度慢性肾脏病,须控制血糖、血压与饮食
    答:糖尿病造成的肾脏病变,可以分为五期:一、高过滤期。二、寂静期。三、初发期。四、显著期。五、尿毒症。前面一到三期,肾功能仍正常,但在尿液中会持续出现蛋白尿,只要能控制好血糖及血压,就能延缓恶化的时间。进入第四期后,患者肾功能就会开始变差,必须积极的控制血压,与医生配合并定期回诊按时服药,适当的饮食控制...
  • 尿毒症是憋尿造成的吗?为什么?
    答:但憋尿是个坏习惯(我有两次亲身经历)! 首先,尿毒症是我们对终末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俗称,在我国,肾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与憋尿没有关系。 话说回来,一般人也不会刻意去憋尿,偶尔一次两次也没关系,但凡事都有个度,经常憋尿对膀胱...
  • 因糖尿病死亡的人,大多栽在哪几个并发症上,糖友们需注意?
    答:糖尿病肾病是并发症的一种,大部分患者都是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患者病龄长达十年以上,也很容易患上肾病。糖尿病是有五个阶段的,如果发展到了第五期,那么出现尿毒症的时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高血糖是损害神经的,所以眼部是无法逃过的,况且在患者当中出现眼病的人数是非常多的,最典型的症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