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技能目标?什么是过程性目标?并请分析附件中的两个教学案例,谈谈在教学中怎样体现这些目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什么是教学三维目标?请用简洁的语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 。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现象一]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由此深感困惑:我在教学中如此尽力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何在教学质量上事与愿违?

[现象二] 课程改革在我县正式实施已近两年,但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反思]

产生以上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三是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现象一”暴露出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忽视,导致教学只有热闹的过程,学生没有掌握后继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种华而不实、无果而终的教学;“现象二”则反映出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受限。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正常轨道,若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策]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1、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述语言上都有变化。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细读《标准》可知,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如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多次出现“经历……..过程”,即在某一个方面的目标中,蕴含了其他方面的目标。

2、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技能目标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过程性目标)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现以实例说明: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前面确立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 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 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

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 动手实践,完成转化。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 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S=ah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完成的。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的首要前提。作为构成教学诸多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样的课堂学生往往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有一种现象,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的倾向。看其教学设计,难见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诸方面的目标表述;观其课堂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模式,学生主要通过听讲或简单的问答去接受知识。一节课下来,除了被动接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其他方面鲜有收获。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了当前参与式教学中数学教学出现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偏离了参与式的正常轨道,要纠正这些现象,除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外,还应: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十二册)教材中《圆柱的体积》一节中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因素,即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如果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能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切割、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1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住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这两个具体的目标。第2、3条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

显然,此教学目标避免了前面所述两种现象中目标缺失不全的弊端,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以上所确立的《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以复习长方体体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的体积的求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剪、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圆柱体到长方体的转化。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延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切割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教师要根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此,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教学进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体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过程完全围绕预先设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V=sh这个公式,而且对切割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主体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激励性”原则,也正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
(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社会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班级风气、心智发展水平等都要有所了解;对学生预备技能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新的学习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分析;
(3)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别和掌握层次;
(4)列出综合性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运用行为观的描述方法、内外结合的描述方法等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扩展资料:
教学目标功能:
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学的方向。其导向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状态,而有助于使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二是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有意义的方向,而避开无意义或者不符合预定方向的事物,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2、激励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对师生产生激励作用。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教学目标是清晰而具体的,所以教师每一次教学工作之后,都能够及时地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不断进步,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肯定自我,增强前进的信心。
3、标准功能,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等,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4、调控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教学目标是具体的,能够对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做出描述,用教学目标可以检测教学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的成因,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取得实际的成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维目标 百度百科-教学目标

案例1
教学目标
1.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把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师:口算下面两组题。
第一组:4+3+5+6;8+2+6;7+8+5。
第二组:4+4+4;5+5+5+5;2+2+2。
师: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两组题都是加法,不同点是第一组题加数不相同,第二组加数都相同。
师:像第二组那样的加法叫“求相同加数的和”。(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
师:请同学们看熊猫图(每幅图上画2只熊猫,有3幅这样的图)。一共有多少只熊猫,请你列出加数算式。
生:2+2+2=6。
师: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老师刚才教你们可以怎样说?
生:求相同加数的和。
师:求相同加数的和过去我们用加法计算,今天老师教给同学们一种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在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后面添上“用乘法计算”)。……(接着教学乘号、乘数、积等)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有8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出加法算式?
生:3+3+3+3+3+3+3+3=24。
师: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还可以怎样算?
生: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师:你回答的真好,用上了我们刚学的知识。怎样列出乘法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相同加数是3,相同加数的个数是8,所以写成3×8=24。
师: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个更简便?(学生齐答:简洁简便。教师在板书“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后面添上“比较简便”)
……

案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活动,使学生发现几个几个地数,用加法计算起来很马烦,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数一数、列一列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3.通过找一找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数一数
1.小组活动(每组有方格纸一张,每行有10个格子,有8行;有糖块一版,每行有6块有4行;苹果图,有6盘,每盘3个)。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数一数这张方格纸有多少格,这版糖有多少块,这幅图上有多少个苹果?说说你可以怎样数,分别列出算式。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数方格时,我们组的同学有的横着数:1个10,2个10,……,8个10,列式是10+10+10+10+10+10+10+10=80;有的竖着数:1个8,2个8,……,10个8,列式是8+8+8+8+8+8+8+8+8+8=80。
生2:数糖块时,我们组的同学有的横着数:每行6块,有4行,列式是:6+6+6+6=24;有的竖着数:每竖有4块,有6竖,列式是:4+4+4+4+4+4=24。
生3:数苹果时,我们组的同学3个3个地数,列式是:3+3+3+3+3+3=18。
2.教师提出:如果要给我们班每个同学发2本练习本,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该怎样列式?先由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列,然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列式过程中的感觉。
3.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同学们都觉得用连加来计算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活动二:数一数,列一列
出示图(见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面)。

  •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
    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所谓的三维目标,从包含的内容来看,就是指: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目标。
  • 三维目标是什么?
    答: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
  • 什么是教学三维目标?
    答:(1)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3)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教育学中的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技能型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制度指的是...
    答:过程就是社会经验、工作经验,重在经验二字,没有哪方面的经验就干不了哪行。技能就是专业技能,包括知识方面的技能和动手方面的技能,比如一个电工,就有知识方面的和动手方面的技能,直接和实操挂钩。情感,顾名思义,亲情友情爱情,这个指的是交际、情商。这样就好理解了,后面再加个目标 ...
  • 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2,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3,情感...
  •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答:1、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 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答:1、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 课程三维目标里面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1、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3、...
  • “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
  • 什么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答: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2,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