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孙子戴孝布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布有没有啥说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重孙子戴孝已经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有没有说法?

有说法的,拆了后再去墓地也要原样一样去,不能白孝啊

在传统丧事风俗中,披麻戴孝是最讲究的。孝衣如何穿,孝帽如何戴,不能乱了辈分,更不能失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风俗。 在老人过世后,用来制作孝衣的白布,俗称“孝布”,缝制时衣帽的缝一律毛茬向外,而且一律不用钮扣,按血缘亲疏和辈分高低分别穿戴,叫“戴孝”。 对不同辈分,戴孝不能弄错,轻的被人看笑话,重则惹祸,很可能闹出家族矛盾。

没有什么说法的,这都是迷信的思想,在作怪,我们还是应该百善孝为先生

这个没有关系,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般是到七七或者百日之后,上坟的时候把孝和纸钱一起烧的,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意见仅供参考。

不要太过多的解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能 脑壳上包了孝帕的孝子(孝男孝女的统称)是不能走进别人家的大门,即便有当紧的事要办,必须进到别人家的屋里,就得从脑壳上取下孝帕,放到自己家里,才能像一般人,而不是作为孝子,到别人的家里才不受到阻碍和责问,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孝子们尊崇这个规矩,没有孝子故意打破这一界律,那是越不得的雷池。戴孝帕的孝子是自己的父母去世办丧事包裹在头上的一种非常明显的标志,孝子中间除了逝者的儿女、媳妇、女婿,还有逝者的侄儿侄女、侄儿媳妇、侄女婿,还有逝者的外甥儿外甥女、外甥媳妇、外甥女婿,还有逝者的表侄儿表侄女、表侄儿妇、表侄女婿,还有逝者的继儿继女、继儿媳妇、继女婿。办丧事是一家人的悲痛欲绝,还在伤心至极,还在泪流满面,还在哭哭泣泣的时候,突然间进到屋团屋转别人家的屋里,那是一种不好的举动,就算别人不说什么,但心里总是不那么愉快,会郁积一个疙瘩,特别是家里有患病的老人,总认为那是一种不好的预兆。百福司有“人动三方”的说法,意思是这个廊场有一个老人去世了,会接连去世两个老人,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父母去世,自己的父母去世是病入膏肓到医院治不好了的绝症,无法避免的事实,自己的父母真正离开了这个世界儿女们一点也不好受,但在办丧事时会恪守这个规定,不会轻易进到别人的家里,只能隔门喊人,只能隔门说事,只能隔门借物,有了这样的风俗,办丧事的孝子们谨记得清清楚楚,当成了一件十分慎重的事情。 现在百福司人的父母去世了,孝帕只开儿女这一辈,不再开到孙子辈和重孙辈,往天开孝帕开的是百人孝,沾点瓜鼻子亲的晚辈要开,认亲的晚辈要开,干亲的晚辈要开,在灵堂里常常看见几十岁的老人和抱在手上的崽崽伢只要包裹着孝帕,就是来戴孝的孝子,年纪大不等于般辈大,辈份小于逝者又沾亲带故的人就得理所当然的戴上孝帕。现在好了,沾点瓜鼻子亲的晚辈、认亲的晚辈、干亲的晚辈免除了戴孝帕的程序,也就免除了孙子辈和重孙辈戴孝帕这约定俗成的规矩,孝帕只开儿女这一辈,再延伸到直系亲戚的侄儿侄女,外甥儿外甥女,不再胡子眉毛笼统到一起,有了这样的界定,也就减免了孝子们过于繁杂的程序,好让看坐夜的人看到孝子就清楚他们和去世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不再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猜测。百福司的人父母去世了,发给孝子们的孝帕是最好的细白布,以白布的布幅作为宽度,统一撕成一米五长,每个孝子把细白布对折后,从中间蒙在头上,再整整齐齐地缠紧缠好,就是包裹在头上的孝帕,把头发全部包在孝帕里。也可以用孝帕的一头缠绞在头上,另一头从后面吊在背板上,有点披孝的寓意,缠紧的孝帕不会轻易地从头上散落下来,有它的饰样,也有它的纹路,一旦包裹在脑壳上,就不会取下来,就是取了下来,但到了灵堂,又得重新包裹在头上,孝子们都集中在灵堂,围坐在去世父母的棺材周围,或者和道士先生一起从事丧葬活动,也会在灵堂前接待前来看坐夜的亲朋好友。 往天百福司人的父母去世后,棺材要在灵堂摆两天三夜,四天五夜,六天七夜,还要根据逝者的儿女多少来决定,儿女多的摆的天数更多,一个儿女占用一天一夜才不亏到那儿那女,才把去世的父母抬到山上去安葬。现在百福司人丧葬习俗进行了改进,对去世的父母采用的是“压三凶”的急葬方式,在灵堂摆两天两夜,第三天清晨就把去世的父母安葬了,父母哪怕是晚上的九点、十点、十一点去世,也要算一天一夜,父母如果是零点交节时去世,就得从第二天算起,安葬去世的父母的第三天是初七、十七、二十七,初八、十八、二十八,就要往后顺延一天一夜,百福司人有“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风俗,要过了七、要过了八才把去世的父母抬到山上去安葬。如果父母去世在腊月二十九、月小腊月二十八,就要往后顺延两天,到了新年的正月初三才安葬去世的父母,好让去世的父母在道士先生的祭祀中和家人团年后才到山上去长眠。百福司人的丧葬风俗尽管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最传统的还是保留了下来,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丧葬习俗,原来的披麻戴孝取消了,改用了轻巧便当的孝帕,原来的百人孝取消了,改用了直系亲戚的孝帕,原来的瓜鼻子亲孝、认亲孝、干亲孝取消了,改用了儿女孝、侄儿侄女孝、外甥儿外甥女孝,不再把孝路扯得太宽,好让瓜鼻子亲、认亲和干亲的人加入到丧事的具体事务中,他们来帮忙做事其实也是尽的一种孝道,招待好前来看坐夜的人,百福司人的丧葬风俗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戴孝帕是每个百福司人曾经经历过和必将经历的生离别的事情,父母去世了,作为儿女就要在办丧事的时候当好孝子,和道士先生一起过去世父亲的“奈何桥”,喝去世母亲的“血糊水”,在灵堂里和道士先生一起跳“穿花舞”,轮流抱灵牌子守灵,好让去世的父母在家里的最后日子得到最好的孝心,孝子们哭得撕心裂肺,哭得头昏脑胀,哭得喉咙沙哑,眼睛哭得红肿,脸上哭起泪湿,父母的时候哭,给父母洗丧澡的时候哭,父母入殓的时候哭,父母闭殓的时候哭,给父母发丧的时候哭,整个丧事都贯穿在哭泣中,一想到父母的生命之恩,一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想到父母的抚爱之恩就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是在灵堂里为父母悲伤,一个劲地哭才能表达自己对去世父母的情,这样的离别太悲痛了,孝子哭累了会有人来搀扶,孝子哭伤心了会有人来安慰,孝子哭病了会有人去找药,尽管这样都不会离开灵堂走到隔里隔壁的别人家里,就是要活动可以到街上走动一下,可以到灵堂外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可以甩甩手扭动一下筋骨,就算别人家不忌讳孝子进屋,对于孝子来讲还是不破这个规矩为好。当孝子就得戴孝帕,就得到灵堂守灵,就得熬两天两夜的瞌睡,等把去世父母的丧事办完,儿女们已累得精疲力竭,把一身洗得干干净净后扎扎实实睡一天一夜的瞌睡,才缓得过神来,才好把后续的事情做完,孝子给去世的父母办理丧事,一心围绕着“丧”而动,别的不用操心,已经交给管事的人,由他分摊到帮忙的人的头上。 给去世的父母办丧事时,孝子们不能吃肉,不能吃猪油炒的菜,不能和看坐夜的人到丧宴上就座,要在自家的灶屋里另设一个饭局,不能吃甑子饭,要吃鼎罐煮的饭,吃的是清油炒的蔬菜,喝的是清油打的油茶汤,父母去世了办丧事时孝子们吃得非常清淡,如果吃了肉那是吃父母身上的肉,证明自己没有尽到孝道,做了自己违背良心的事,也是对去世父母的不尊重,照百福司人的说法那是伤天害理,没有孝顺去世的父母,百福司人铭记了这个道理,在父母去世后不仅不吃肉不更不沾猪油味,只有把去世父母的丧事办完了才可以吃肉,才可以吃猪油炒的菜,才可以喝猪油打的油菜汤,就算平时最喜欢吃肉也要下忙忍受,时间又不长就两天两夜,一挨就过去了。百福司人把父母去世说成是父母倒地了,不能直接说父母了,来看坐夜的人也只说“你们的父母走了”,“你们的父母去了”,“你们的父母到阎王爷那里去了”,不会把说得明明白白,要说得含蓄一点,让孝子们听了顺耳一点,好受一点,心情舒坦一点,更没有人把去世父母的躯体说成尸体,把去世的父母说成在睡瞌睡,这一睡就再也不会醒来,他们睡到棺材里,睡到群山上,就成了永远别离的亲人。父母去世后,孝帕由同父母辈份相等有资历的老年女人掌管和分发,是在伯娘、满娘(叔母)、娘娘(姑姑)、舅娘和姨娘中选的能干女人,由她按照尺寸把一匹白布撕成孝帕,按孝子的人数撕成多少条,再发到孝子们的手上,并由她督促孝子们包裹在头上。 孝子们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头上戴着孝帕,是他们的眼睛里滚动着泪水,是他们的脸上残留着泪痕,是他们说话的声音非常沙哑,是他们哭泣的样子让人见了就感到难过,在给去世的父母办丧事的两天两夜,孝子们一般不离开灵堂,就算十分疲倦和困顿,就算非常伤心和劳神,也坚守在灵堂陪去世的父母两天两夜,要把这场丧事办好,让前来看坐夜的人得到很好的接待,让他们白天吃好正餐,让他们晚上霄好夜,酒让他们喝过够,菜让他们吃过好,饭让他们吃过饱,让他们抽好烟,让他们饮好茶,才好有精力陪孝子们坐夜,父母去世的丧宴不按轮,来一桌子客人开一次席,开的是流水席,有专人上酒,有专人上菜,有专人打饭,有专人拆席,有专人清洗碗筷,酒喝了再上,菜吃了再打,饭吃了再添,要让客人们吃饱喝足,才让坐夜的人到了晚上精力充沛不打瞌睡,看坐夜的人除了亲戚朋友,还有玩得好的同事、同学、邻居,这些人平时都是爱到家里来玩的人,聊起天来没完没了,到了父母去世后,他们要送老人一程,好好坐两夜,也算作最后的告别,像这种坐夜的人情的被孝子们记在心里,这些坐夜的人中今后父母去世了,也会主动地去看坐夜,像还人情一定要还,这就形成了百福司人看坐夜的风俗,父母去世了,看坐夜的人越多越好,才显得孝子们人缘关系好,才显得孝子们会为人处事,才显得孝子们肯帮别人的忙,把去世父母的丧事办得热闹,办得排场,办得体面,顺顺利利地把父母安埋到山上。 孝子不进别家门,是百福司人的父母去世后必须尊崇的丧德底线,才不会自找麻烦,才不会让别家人不愉快,才不会落下没完没了的纠缠,有了这个界定,孝子们才聚集在父母去世设置的灵堂,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把去世父母的丧事办好,父母最后得到儿女们的孝顺完全体现在丧事上。父母去世了,儿女沉庆在悲痛中,也没有时间到别家去图个清闲,要坐一起坐,要哭一起哭,和道士先生一起从事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父母去世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心里非常地酸楚,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想到其它事情,仅丧事活动就忙得不可开交,还有繁杂细琐的应酬,不能得罪每一个前来看坐夜的人,他们是孝子们的亲戚朋友,是相好的同事同学和相交已久的街坊邻居,只有把他们安排好了,到了晚上才留得往更多的人看坐夜。百福司办丧事的人家整夜都灯火通明,安排的牌局让看坐夜的人打麻将、斗地主、扫之花,这样的牌桌安排在灵堂内外,也可以安排在左邻右舍的家里,尽管孝子们不能进到别家,但看坐夜的人可以在邻居家里娱乐,为办丧事的人家增添一种白会喜气色彩,丧事当的大事来办,除了孝子们的哀痛,看坐夜的人却是一种愉快的心情,白会也是一种喜事,虽不表现在大张旗鼓的娱乐项目中,表现在牌桌上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场合用悲喜交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了这样的场景,才证明办丧事的人家把丧事办得非常周到和细致,孝子们只要铭记不进别家屋门的规矩就行了,就执行了百福司的丧葬风俗。

  • 重孙子戴孝布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布有没有啥说法?
    答:没有什么说法的,这都是迷信的思想,在作怪,我们还是应该百善孝为先生
  • 重孙子戴孝已经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有没有说法?
    答:有说法的,拆了后再去墓地也要原样一样去,不能白孝啊
  • 重孙子戴孝布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布有没有啥说法?
    答:1. 重孙子戴孝布拆了后又去墓地戴了白孝布,这种情况并没有特定的说法或规定。2. 通常,戴孝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尊重的方式,而重孙子戴孝则是对家族长辈的缅怀。3. 如果孝布在哀悼期间被拆卸,之后再次前往墓地,这是个人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文化习俗来决定是否重新戴上孝布。4. 在一些...
  • 如何为死者戴孝?
    答:其中长子、长媳也可各用14尺白色孝布做成孝袍守孝均可。平辈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孝牌是近年新型殡葬用品,孙子辈和重孙子辈分别是红色、黄色镶边,也都是男于左手臂、女于右手臂佩戴。孝布的佩戴时间是出殡后,即可摘下,烧七日、烧百日时仍需佩戴上,过...
  • 老人出殡时小辈的孝都怎么戴
    答:老人去逝后,祭奠方式各地不同,出殡时小辈披麻戴孝,表示小辈罪孽深重,出殡完后小辈要回单位上班,为了纪念常常在胳膊上戴上"孝"字,如果父亲去逝孝字戴在左胳博上,如果母亲去逝孝字戴在右胳博上,这是几千年留下的风俗,男左女右,也给人们留下他的父亲或母亲去逝了。
  • 下葬当天用带孝布吗
    答:用。穿戴讲究下葬仪式中为逝者送葬时的穿戴很有讲究。直系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其他亲属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下葬是对于死者丧礼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代表着葬礼已经结束,同时死者也要开始进入冥界世界,而亲人们要做的就是让灵柩入土。
  • 白孝布尺寸
    答:戴孝白布的尺寸一般是这样的:孝布的尺寸是用白布,长七尺,宽一尺二至一尺三寸五不等。孝子、孝女可将孝布直接系于腰间,孝女也可以对折后,缝成孝帽子带于头顶,女儿孝帽子右半边长,儿 媳孝帽子左半边长。其中长子、长媳也可各用14尺白色孝布做成孝袍守孝均可。先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
  • 为什吗家里的老人去世要穿白孝鞋
    答:儿女们要穿的孝鞋是在正在穿的鞋上糊上一层白布,这就叫新逝糊,这种糊的鞋要穿100天。等到了100天去上坟墓时,要带着毛口的孝鞋,祭奠完,要把那双糊的孝鞋丢在坟墓上,然后换上毛口的孝鞋穿着回家,一直穿到一周年上坟墓时。在山西各地,如沁县、祁县等地都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
  • 参加丧宴后的白孝布可以扔吗?
    答:可以在门口就扔了。还有和逝者是舅甥这种关系的,孝布必须要留到过了百天才可以进行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不是同一个姓的带孝情况。和死者是叔侄关系的,孝布更是到三周年之后才可以处理,也就是说的一样的姓的带孝的情况。在三周年的时候,直接将孝布与纸钱一块焚化即可。
  • 儿子戴孝的帽子怎么戴
    答:谓之重孝。孝布长短均有定规,如五服以外都是一个普通孝巾或者只是头上一个白箍。但个别地方也有披麻穿孝衫的。女婿孝只是一根白腰带(有的地方只是一个孝帽)。孙子孙女辈的孝,都是一条白带箍,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缀一块红布,如果是重孙子辈,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缀上一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