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有人认为也有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酒精能使人解除疲劳对此你是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用酒来助兴,中国人

你是找这篇文章吗????

中国人喝酒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用酒来助兴。中国人对酒的偏爱,成就了酒类消费市场的火暴,尤其每年春节,更是达到高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有多少人是在酒桌上度过的?近日公布的“全国酒量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全国26个省市区的数万名受访网友每天都在喝酒。有人拼命劝酒,有人玩命喝酒,中国传统的“小酒怡情”文化,早有了异化的苗头。而这背后隐藏的严重问题是,人们为此透支的健康成本。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60种疾病因不健康饮酒造成,酒精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率均高于吸烟。然而在我国,“禁烟”已经开始行动,“限酒”却迟迟未见效果。虽然**提倡节俭,也颁布了“禁酒令”,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人对酒的依赖仍然很强,甚至超过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我国将成为全球酒类消费的增长“引擎”
2012年,白酒行业风波不断。从本内容可能是违规内容,已修改。提出“三公经费瘦身”、“塑化剂事件”,到**下发“禁酒令”,白酒市场一度遭到冷遇,但这些并没影响人们对白酒的钟爱。调查共有28.5万名网友参与,其中74%的人仍将白酒视为第一选择,其次是啤酒和红酒,分别占21.5%和8.8%。
中国人喝酒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其中,72%的山东网友年夜饭喝了超过三两以上的白酒,35%的人喝了半斤以上。江苏紧随其后,有68%的人喝了三两以上的白酒,喝半斤以上的占33%。排名第三的河北也不甘示弱,67%的人喝了三两以上,31%的人喝了半斤以上。在饮酒量方面,山东人依然拔得头筹,日均饮酒中所含酒精为83.1毫升,相当于3.8两45度白酒或4瓶500毫升的瓶装啤酒,酒精完全被人体分解需要5小时54分钟。
调查还显示,今年春节喝白酒的人群中,30—50岁的中青年人成为主力军,占到73%,18—29岁的消费者占18%,50岁以上的人仅占0.9%。另外,有26个省市区的数万名网友春节假期里每天都在喝酒。
虽然春节长假里喝酒仍是主旋律,但与2012年调查结果相比,每人日均饮酒量下降了30%,未成年人喝酒人数也减少了一半。
尽管如此,我国酒业市场仍然繁荣。尽管去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对高档白酒市场冲击不小,一些高档酒水的销售额也明显下降,但中低档白酒依然很畅销。本次调查显示,价位在三五百元的白酒最受欢迎,红酒销量也是一路飘红。
根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2011—2016年预测报告,未来5年,中国的酒精饮料增长率将达到63.2%,成为全球酒类消费增长的“引擎”。
另据商务部监测,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为5390亿元,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酒类消费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觑。深圳酒类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人每年光喝酒就喝掉了100亿元。由此看来,我国的酒类消费潜力真的很大。
过量饮酒,全身遭殃
人们在饭桌上喝得酣畅淋漓,却很少有人关注随着酒杯流走的健康。北京急救中心宣传中心主任李坚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与春节前相比,因喝酒引起的急救出车次数有所增加,7天长假中,共有207人醉酒或酒精中毒,年龄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济南急救中心因醉酒出车就达64次,这还不包括因喝酒导致的疾病突发、外伤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郑康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他都会遇到因醉酒引发的悲剧。“今年大年初一晚上,一名30多岁的男性喝醉了,晚上7点多倒头就睡,到了9点多,家人发现叫不醒他,送到医院时呼吸、心跳都没有了,因为醉酒呕吐窒息,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洪昭光教授把喝酒形象地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君子,适量喝酒有益健康、心情愉快,这是最佳状态;如果继续喝,超过了自己的酒量,那就变成了孔雀,喜欢炫耀自己;再喝就变成了狮子,乱发脾气、目中无人;如果不控制还继续喝,就变成了猴子,失去了自控能力,最容易误事;最后一个阶段,被洪昭光毫不客气地形容为“蠢猪”,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东倒西歪,出现昏迷甚至**。“如果经常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超乎想象。”洪昭光说。此外,美国研究也发现,长期喝酒,全身器官都跟着遭殃。
肝脏。经常饮酒过量对肝脏的危害最大,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会让肝脏组织因缺氧而坏死。长期大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等。
胃。酒精能使胃黏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大量喝酒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诱发黏膜水肿、出血,甚至溃疡、糜烂,导致胃出血。
胰腺。酒精可通过多条途径诱发急性胰腺炎。
大脑。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饮酒6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受到破坏,长期喝酒记忆力会变差。
心脏。酒精不仅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更会造成心梗、脑梗突发。
骨骼。过量饮酒会加速体内钙质的流失,更易骨质疏松和骨折。
耳朵和眼睛。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指出,喝酒会损害视网膜,发生“酒弱视”。酒精对人体咽喉部黏膜表面也会产生刺激,因此喝酒的人更容易患上咽炎,从而引起咽鼓管阻塞,产生耳鸣,导致听力下降。
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引发癌症。”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补充说,研究发现,食道癌、胃癌等癌症最容易盯上爱喝酒的人。
酒精除了摧残身体健康,对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也会带来伤害。与“二手烟”一样,国外早已有了“二手酒”这一说法。醉酒后打架斗殴,因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喝了酒对家人、朋友乱发脾气,影响了亲朋关系;父母经常喝酒对孩子影响更大,孩子会因此自卑、孤僻,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间接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改变不良酒风,倡导健康饮酒
既然酒对健康危害这么大,为何国人还是如此钟爱喝酒呢?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看来,中国人喜欢喝酒与内敛、含蓄的传统性格有关。几杯酒下肚,人的精神放松,半醒半醉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可以“酒后吐真言”。正因为酒的这种特殊作用,人们才赋予了它“情感纽带”、“社交工具”的角色。我国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过去消遣、养老、敬老都用酒来表达,让人们从内心对酒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然而,当传统的酒文化遭遇“无酒不成礼、酒桌上好谈事、以酒量论英雄”的现代环境时,喝酒就不仅仅是怡情那么简单了,劝酒、敬酒也变为一种交际手段。
“劝酒、敬酒是中国人喝酒独有的特色,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背后隐藏的是关系文化。”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酒桌上谈事,很多时候是为了达成谈判目的。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说:“当喝酒喝到失去自控能力时,不该说的话也说了,不该办的事也敢办了,不该签的字拿起笔就签……酒杯一干,政策放宽。”因此,不少人才会乐此不疲地劝酒。另外,喝酒和劝酒的习惯也有地域性特色,北方相对于南方更严重些。于海说:“我在内蒙古就遇到过跪在地上劝酒的,你不喝他就不起来,让人很难接受。”
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中国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饮酒带来的问题,但国外几乎不劝酒,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另外,洪昭光和于海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国人偏爱酒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酒精的危害认识不足。“中国人饮酒状况调查”显示,赞同“喝酒会上瘾,应尽量少喝或不喝”这种健康观念的人只有30%。

(原标题:内地酒量排行榜山东居首 东北三省无一进前三)关于酒和健康之间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早已下了正式结论,就五个字:“酒,越少越好。”世卫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女性应更少一些,用“饮酒量×酒精浓度×0.8”这个公式就能算出酒精摄入量。如果喝酒不能避免,专家建议,最好不要空腹喝酒,喝前吃一些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如点心、面包等。如果醉酒严重,家人朋友要及时帮忙,首先让醉酒者静卧休息,把衣领解开;呕吐时,使醉酒者屈身侧卧,切勿俯卧或仰卧,以免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如果醉酒者出现昏睡不醒、皮肤湿冷、抽搐、昏迷等症状,应马上送医院急救。

人们普遍认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在工作之余小酌一两杯,既舒筋活血又解除疲劳,何乐而不为?此外,亲人团圆、朋友相聚,“无酒不成席”,有酒助兴,既添加了热闹的气氛又增进了亲情和友情。“赌钱把人情推远了,喝酒把朋友拉近了”。小量饮酒无可非议,何况许多研究还证明,每天小量的喝些红葡萄酒对身体还有益处,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的硬化呢。确实,“饮酒能消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酒精入肚之后,很快就被胃肠吸收,由血液进入大脑,对大脑立刻产生一种犹如麻醉剂似的抑制作用。它首先抑制高级的神经中枢。我们知道,大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起控制作用。一旦高级神经中枢的这种控制作用减弱,饮酒者的精神活动范围就大为缩小,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主导了他们的行为。他们常举止轻率随便,没有顾忌;缺乏任何现实根据地愈加自信;疲乏感消失,感到精力充沛,加上在理智和道德方面责任感的束缚解除,他们很容易感到莫名其妙的喜悦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平时的烦恼、紧张、羞愧等情绪自然也就统统烟消云散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醉汉都是兴高采烈的。有些人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减弱,那些平时被压抑的、潜藏在内心的个人情绪特点在酒精的诱发下就可能显露出来。于是,他们就可能陷入到狂喜、暴怒、悲痛、绝望等情绪中。这时,他们很容易被区区小事激怒甚至痛哭流涕。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借酒消愁的人,从情绪上可以得到暂时的宽解。但是,饮酒却不能自制,导致酒精依赖,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了,长久下去必将坠入疾病的深渊。酒精依赖者们嗜酒如命,“见了酒就走不动道”。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会逐渐发生变化:工作不负责 任,玩忽职守;自尊心丧失殆尽(原先正直淳朴的人也可能为了杯中之物而撒谎、偷窃、欺诈);自私自利,不顾他人,连家庭也不顾;好自我吹嘘,自鸣得意;情绪不稳定,动辄与人争吵不休。同时,他们的记忆力大大减退,刚刚发生过的事情转眼就能忘得干干净净。为了填补记忆中的空白,他们会编造出一套“事实”,说得有鼻子有眼,给人以“撒谎”的印象。其实,他们真的确信自己所说之事为真。这是记忆力明显被损害的表现。酒精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尤以幻听、幻视为多见。病人会听到有人说他的坏话,会看见生动逼真的幻象。有时,他们见到的幻象十分可怕,比如见到满地的毒蛇蠕动,满墙的蜈蚣爬行,满屋的狐狸乱窜……为此,病人极度恐惧、呼喊躁闹。有的病人还出现触幻觉,感到身上被通了电,电流在体里窜来窜去,麻酥酥地,十分难受,并由此而推断有人加害于他……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性功能减退,而酒后又性欲亢进,加上此时缺乏温情,行为鲁莽,使妻子感到憎恶。妻子若对酒醉丈夫的要求略微表示勉强,就会招来一场醋海风波。醉汉那无法遏制的、毫不自省的愤怒、猜疑、嫉妒会一起发泄出来,演出一场不顾后果的野蛮剧。次日清醒后,他又会不断地请求妻子宽恕,但猜疑未去,且与日俱增。最终,在未饮酒时猜疑和嫉妒也不消失,导致病人产生病态型的嫉妒妄想,时常跟踪监视、威胁殴打妻子。除了精神症状外,长期嗜酒还会损害中毒者的心脏、肝脏、肾脏,造成慢性胃炎,并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等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的病损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劝酒”似乎成了我国的文化。不喝不行,喝少了也不行,非要把对方灌醉,吐得昏天黑地,他(她)才肯罢休。其实,“劝酒”出于这两种动机:其一,出于一片热情,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其二,故意使坏,恶作剧,非看对方出洋相不可,或者平时两人有过节,趁“劝酒”之机“报仇”。据调查,不少人染上嗜酒如命的癖好,可能源于其家庭不睦、婚姻不幸、事业不顺、人事不和等,在现实生活中受挫,于是他们躲进杯中以求解脱。

少量饮酒是否有益健康

  过量饮酒造成的危害,看来就像1+1=2一样那么简单易懂。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甚至国内外一些研究者都坚持“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观点,并努力寻找各种支持证据。然而,《自然》杂志最近一篇报告却明确宣称“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健康”。

传统看法: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虽说无酒不成席,但酒也是穿肠毒药。
  元朝医学家胡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饮酒的利弊总括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是有益的:
  少量饮酒能提高智商 日本爱知县国家生命科学协会研究发现,男性每日饮少于 540 毫升的日本清酒或葡萄酒,平均智商比不饮酒的男性高 3.3 %。女性饮酒者智商比禁酒者高 2.5 %。
  少量饮酒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伊恩·怀特博士称:每天饮一杯酒,可以减少 40 岁以上的男人和停经后的女人患心脏病的机会。另外,酒精还能增加体内的保护性胆固醇。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年龄,男性从 35 岁开始,女性要到 55 岁。这项最新研究表明,酒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才会有帮助。
  无独有偶,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显示,适当饮酒可保护心脏,可避免20%~30%的冠心病发作。他们认为酒精可长期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酒精具有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应,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均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死亡率。
  少量饮酒能降低痴呆症的患病概率 荷兰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对5395位年龄在55岁以上(含55 岁)的、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每天喝1~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概率要低42%。
  
《自然》观点:
  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于健康
  《自然》杂志一篇报告指出: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于健康。研究者列举了他的支持论据:35岁以下的人,只要喝酒就会增加患多种疾病的危险;35~65岁的男性,每周喝5杯以上,女性喝8杯以上,患病的风险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与《自然》杂志相似的结论:
  少量饮酒会增加60种疾病的患病概率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研究都证明,少量饮酒(每天1~2杯),可以降低老年男性和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约20%~30%,但即使少量酒精也增加造成损伤和促成大约60种疾病的患病机会,如多种肿瘤、肝硬化和神经心理性疾病。
  少量饮酒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饮酒,都不能避免对这些人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周饮酒量在1~6杯之间的人被视为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则是一周饮酒7杯以上。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轻度和中度饮酒者在饮酒后的确会引起脑量的萎缩。研究还发现,这种情况不分男女,也不分种族。
无论多少均可诱发哮喘发作 有资料表明,对哮喘患者来说,不论饮酒多少以及酒的度数高低如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这是因为酒除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外,还可诱发哮喘发作。

少量饮酒也要因人而异

  由此可见,少量饮酒对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病)也许是有益的,但同时也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机会。专家告诉我们,在决定是否采取饮酒养生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得失,切忌盲从。
  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喝酒,每天喝多少酒应当由医生来决定,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
  根据目前的研究,有关限制酒精的意见还不统一,但也有部分机构和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标准。2003年12月,华盛顿的国际酒政策中心对不同国家确定的标准饮酒量是,英国人每天为8克,美国人14克,但日本人可以饮19.75克,并证实每天1至2次少量饮酒可使心血管发病率降低20%~30%,但这只是针对年龄在45岁至55岁的群体。
长期从事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厉有名教授等,历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发病规律,并于前不久为“少量饮酒”定出了“安全界限”。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酒精的摄入量,即: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 0.8 。例如,一次饮 52 度( 52 %)的白酒 100 毫升,其酒精量=100 毫升× 52 %× 0.8=41.6 克酒精。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即累计73千克以上,有48%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厉有名教授特别指出,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安全剂量”是相对的。他们的调查还发现,不论是白酒、葡萄酒、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总量过大,对肝脏都有危害。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天分次饮酒要大。

过量喝酒更危害全身

  节日之际,亲朋好友相聚难免会觥筹交错,一些人在高兴之余,不停地喝酒或频频给人敬酒,直至喝得稀里糊涂不能自己。记者昨日从上海中山、仁济等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期因为喝酒过量导致旧病复发或前去输液的患者增多,个别少年儿童竟因过量喝酒最终送入医院。医务人员提醒市民,过量喝酒不光会伤肝、心、胃,危及到全身健康,还会影响孩子智商,严重者可引发猝死。

饮酒使儿童思维迟钝
上海儿童医院陈付国博士曾遇到过一位9岁的小“酒仙”,只要有人让他喝酒,不论什么酒端起来就下肚,颇有点“千杯不醉”的味道。原来只是亲友聚会时,家长为了逗乐,让其敬酒或陪大人喝,后来孩子渐渐对酒成瘾,最终因为经常头痛被送入医院。

  据介绍,酒精进入人体内主要由肝脏进行解毒,最终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及水,对机体亦不能提供任何营养成分。一次过量饮酒可对肝、肾造成损害,并影响脑细胞代谢。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还不是很完善。此时饮酒对机体的损害犹为严重。有人作过试验,小儿即使饮少量的酒,其注意力、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思维速度将变得迟缓,严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除此,幼儿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低,孩子饮酒过量轻则会头痛,重则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注意。

喝酒不仅伤肝更伤全身
人们总误认为喝酒只会伤肝,伤及不到其它部位。对此,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李继强教授指出,过量饮酒会危害到全身的健康。一般会出现下面一些症状:心率加快、皮肤升温、头晕恶心、神智不清、神经系统指挥失灵,由此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临床中,因为酗酒而猝死者也相当多。

  李教授说,不少人认为少量酒精刺激能使人注意力集中,但是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少量酒精仅有一些镇静作用,摄入较多则对记忆力、注意力等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对于肝脏来说,长期大量饮酒,几乎无可避免地会导致肝硬化或急性胰腺炎的发作;从皮肤方面说,酒精是血管扩张剂,可使身体表面血管扩张,身体组织过分散热,造成天冷时全身冰冷,体温过低;大量饮酒的人还会发生心肌病,更会导致严重胃炎及胃出血,给人体造成极大伤害,也给公共安全增添隐患。

酒不可和胡萝卜汽水同食  
李教授提醒,人们在用餐喝酒时一定要适量,不要喝高度白酒,更不要将酒与胡萝卜同食。因为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与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导致肝病的发生。还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饮酒。因为空腹饮酒直接刺激胃粘膜,易导致胃炎和胃出血、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病变,长期如此会发生慢性酒精中毒。最后,还要忌白酒与汽水同饮。因为白酒与汽水同饮后,酒精会很快在人的全身挥发,并伴随大量二氧化碳,对胃、肠、肝以及心脑血管有损害。

什么时候不能喝酒
东方网

  喝咖啡时

  酒精能毒害人体的一切细胞。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适当的饮用,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过量同样可造成中毒。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服药时

  有上百种药物在酒后服用,可以增加毒性及副作用。如酒后服痢特灵等药,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反应;又如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特别是年老体弱或患有心、肝、肾疾病的人更应避免酒后服药。

  患感冒时

  患有感冒者如果喝酒,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使感冒更加严重。原因是感冒病人,尤其是严重者,多半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偏高、升高,也就是俗称的发烧。医生必然要开退烧药服用,一般多是扑热息痛。如果一旦饮用了白酒、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将产生严重损害,直到完全坏死。

  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是绝对禁止喝酒的,包括啤酒。至于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酌量喝点啤酒是可以的,因为啤酒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的作用,同时啤酒里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因此适量饮啤酒对改善慢性肝病病人的食欲与营养状况有益。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来源:家庭医药

俗话说烟伤肺 酒烧胃 烟酒能尽量少抽少喝下面是烟酒的一些危害
吸烟的人们,你们可知吸烟的危害有多大?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体。烟草燃烧时(吸烟时)所产生的烟气中,大约含有一千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尼古丁的危害最大。一支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足以毒死一只小白鼠。
吸烟还容易患各种疾病,如肺癌,胃癌,食道癌及肺气肿等。世界上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每13秒就有一个被烟草夺取生命。
吸烟还使周围的人被烟气感染不得不“被动吸烟”,损害他人健康。这也是一种很不文明、道德的行为。
吸烟对成年人来说是“慢性自杀”,对青年人危害就更加大。青少年儿童吸烟后会突然出现一时头晕现象,脚站立不稳;咳嗽、多痰等症状出现更为普遍。
烟草潜伏的危险性更大。小于15周岁便开始吸烟的青少年,比不吸烟的青少年肺癌的发病率增高了竟17倍。
易患艾滋病:主要表现在吸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吸烟可使活化的免疫细胞cd4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吸烟可影响阴道、子宫颈和免疫系统,使免疫力下降。
肺部疾病。香烟燃烧时释放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份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二哑英和刺激性烟雾等。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烟草烟雾中的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的功能,使痰增加,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便函会产生。
心血管疾病。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使供血量减少或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吸烟可使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影响血液循环而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
吸烟对智力的危害。吸烟可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有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神、消除疲劳、触发灵感,这毫无科学。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香烟中尼古丁进入体内刺激植物神经系统,引起血管痉挛,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使人的智力减退。
饮酒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各种酒的来源,酿造工艺及乙醇含量即酒精度数各不相同。酒精度数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 (按容量计)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约11-16%,通常称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称为低度白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七条是“如饮酒应限量”,并有一段文字说明过量饮酒的害处。少量饮低度酒并不一定有害,但过量饮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益。那么究竟可以饮什么酒?又如何限制饮酒的量呢?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大量数据提示,如果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4克乙醇,即相当于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则危险性降低。
长期饮酒可以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酒是纯热能食物之一。在体内可分解产生能量。但不含任何营养素,过量饮酒第一减少了其它含有多种重要营养素 (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的摄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减少,以及长期过量饮酒损伤肠黏膜,影响肠对营养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
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乙醇减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于膳食脂质的储存,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酗酒还可引发暴力事故等,对个人健康及社会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们常常谈到果酒的有益作用。法国有一项报告发现某些饮酒地区的冠心病较其它地区少。但是,心脏病危险性的减少不能全都归因于红酒中的某些成分,因为在法国红酒消费量高的地区,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较高。这些资料表明是饮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较少,蔬菜,水果消费量高等)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减少。
综上所述饮酒对人体健康有利有弊,少量饮用低度酒有些益处,但长期多量饮酒有害。尤其对青少年及孕妇。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酒精的危害更为敏感。因此青少年不能饮酒。乙醇对孕妇的有害作用波及胎儿发育,甚至诱发胎儿先天性畸形,所以孕妇绝对禁止饮酒。

过量饮酒:危害不浅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令人扼腕,过量饮酒酿悲剧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年来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男女饮酒率分别为 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到了 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的比例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
说到饮酒引发的悲剧,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刚恢复正常出院的中年患者,适逢新春佳节婚宴接二连三,开始他还能牢记出院时医生的一再嘱附,做到了不管什么酒,也不管什么人劝说,确实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挚友问他闻到什么味道时,他终于也拒绝不了扑鼻而来的茅台诱惑,心想只饮一小杯尝尝新总该不会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这杯酒后的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发黄了,乏力、恶心……就是这杯酒引起他肝炎复发,并很快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终因抢救无效而丢掉了性命。
过量饮酒不仅酿成了不胜枚举的悲剧性事件,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个人甚至国家的形象。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三级笑话”。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过量饮酒,身体很受伤

“饮酒过量,最受伤的莫过于肝脏。”瞿瑶教授指出:“酒最核心的化学物质是酒精(即乙醇),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因为酒精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 40 克~ 80 克酒精, 10 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 160 克, 8 ~ 10 年就可发生肝硬化,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一个科研小组,曾对浙江省城乡共 2 万人口做了一个有关酒精摄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 4.34%,连续 5 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者,48%的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基本发生在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千克的饮酒人群中。
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30%~150%,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70%。妇女发生乳癌的机会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本来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则肝癌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还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大脑 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
生殖器官 酒精会使男性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对于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增高。
心脏 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胃 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1)大量喝酒会造成以下的坏处
1.死亡:酒精会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血糖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
2.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

(2)长期大量饮酒的影响
1.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2.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3.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4.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份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份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5.酒精性胎儿徵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各种伤害,包括胎儿畸型、胎死腹中、生长迟滞及行为缺陷等。

(3)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刺激敏感、有高犯罪率。
2.配偶与子女常成为暴力行为发泄攻击的对象。
3.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
4.亲友疏离,使酗酒者心理承担更大的挫折与压力,而更加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二)
股市令人愁眉不展,不少人藉酒消愁,医师今天指出,酒精虽可短暂地麻醉自己,暂时逃避眼前困境,但长期饮酒会导致忧郁症等精神疾病,也易造成营养不良,有害身心健康。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师杨尚儒指出,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饮酒过量除有害身体健康,也会损害注意力或记忆力,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

他又说,长期饮酒后若突然停酒,会出现戒断的症状,原本长久被抑制的神经组织,会出现反弹现象而呈现过度兴奋状态;约有百分之四十的酒瘾患者都曾出现重忧郁症症状,忧郁症的患者也大都藉酒逃避现实,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过量酒精也易诱发痴呆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他指出,酒瘾患者长期以酒精为主要能量来源,缺乏摄取其他食物营养,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良。

杨尚儒强调,心理问题应寻求心理医师或其他管道纾解,藉酒消愁不仅只会使愁更愁,还会伤害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过度饮酒的坏处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1.抑制糖质新生作用,造成低血糖。

2.产生酮体,酮酸中毒,糖尿病人甚至可造成酮酸昏迷。

3.增加三酸甘油酯血中浓度,增加胰脏炎的发生率,死亡率颇高。

4.与乳癌发生率有关。

5.加重胃炎、肝病。

6.成瘾,精神异常等。

过度饮酒在有任何疾病存在时都是不被允许的。

其实也就是这样的 多喝点也没啥!

  •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有人认为也有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酒精能使人解除疲劳...
    答:《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虽说无酒不成席,但酒也是穿肠毒药。 元朝医学家胡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饮酒的利弊总括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
  • 世界上有能喝酒的人吗?没有,只有能扛的人!
    答:中国有句俗语叫“无酒不成席”,但凡是成年人,多半都会遇到饭局时被人灌酒的情况。在中国,酒是喜怒哀乐情绪的表达的方式,是面对情感、婚姻、事业受挫时的消愁;是事业成功、心情舒畅、家庭幸福、亲朋好友聚会时的喜悦。而更多时候,酒对是一种沟通的媒介,交流的平台,喝酒就是为了谈生意和沟通。什么...
  • 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段人希、无钱不成世道、无财反被人欺、想知道是...
    答: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上人稀, 无财谁肯早起,无气反被人欺。也有别的版本: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不成买卖,无气反被人欺。
  •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农村办酒席的多了,为何爱喝酒的少了?
    答:一、这些年全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大大好转,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缺吃少喝”,那时候是只靠过年过节或有婚丧嫁娶坐席的时候才能吃到肉喝上酒,所以不少“见酒走不动”的人。二、目前不光是城市人,农村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的饮食 健康 和身体 健康 ,也逐渐认识到酒对人身体的...
  • 对酒情有独钟的挚爱是什么
    答:俗话说“无肉不欢,无酒不成席”,喝酒已经成为我们聚会吃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不光是现代人喜欢聚会喝酒,古时由于科技不发达,不能上网、不能看快手、也不能刷微信,生活比较单调,因此他们更偏爱饮酒。但是你想光喝酒也没有什么意思,那就边喝酒边作诗吧,诗写得好就可以多喝,写得不好自然...
  • 人过五十才懂得,喝酒定律,有以下五个规矩
    答: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如今的 社会 ,每个人都会有过在外面参加饭局的事情,几个人或者是八九个人,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都是亲朋好友或者是邻居、同事。参加饭局,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时,如果没有美酒助兴,饭桌上就会显得不够热闹。但喝酒也有讲究,不管是你请客,还是别人请客,或者是大型...
  • 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上人稀,无财谁肯起早,无气任人欺侮。怎么翻译
    答: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上人稀。 无财谁肯早起,无气反被人欺。意思是:没有久久没有酒席,没有女人路上的人就会少,没有钱赚就没有人会早起,没有脾气的人就会被人欺负。出自郭德纲定场诗。部分如下: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无烟火炮。无酒不成宴席,无色人类灭绝,无...
  • 为什么喝酒后不爱吃饭,对身体有何危害,有科学依据吗?
    答: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吃饭时喝两盅就已经成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但中医认为,有些食物不适合和白酒一同食用。《本草纲目》中指出,“酒后食芥及辣物,缓人筋骨。”意思是说,喝酒后吃辛辣食物是属于大热,刺激性很强,二者相加,无异于火上浇油,让体内产生虚火。如果阴墟的人食用,害处更大。
  •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用酒来助兴...
    答:中国人喝酒的地域差异也很明显,“酒量最高的省市”前十位分别是: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辽宁、安徽、山西、吉林和湖北。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论是亲朋欢聚,还是工作应酬,都少不了用酒来助兴。中国人对酒的偏爱,成就了酒类消费市场的火暴,尤其每年春节,更是达到高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有多少...
  • 中国酒文化有多少年历史
    答:可以说无论在红白喜事,宴亲赠友等各种活动中,“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喝酒,无外乎总会有醉酒出现。,可以说,醉是酒的精华。对于普通人,有“灌夫骂座”,则对于那些历史名人,因醉酒更引出了许多故事。汉高祖刘邦醉酒斩白蛇而得天下;“贵妃醉酒”,让洛阳所有牡丹都为之凋谢;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