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期是在几年后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9
教师,如何度过职业倦怠期

漫长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克服职业倦怠是必须引起重视的话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
引语: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提纲: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职业倦怠期四到五年。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形成了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期阶段:

第一阶段:个体的需求大于本身资源的阶段

疲乏性为此阶段的典型特征。这一阶段包括临床维度的生理枯竭和认知维度的才智枯竭。

第二阶段:紧张和焦虑阶段

厌烦性为此阶段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工作中长时期经历不断循环的资源丧失,慢性疲劳得不到及时缓和、清除,会使人的身心系统懈怠。这一阶段是职业倦怠的一个临界维度。

第三阶段:个人成就感降低阶段

怠惰性为其特征。这是一个评价性维度。

第四阶段:心衰阶段

即心神的衰败,心灵的扭曲。从业者对工作中的事和人甚至出现了嫌恶感,行为发生扭曲,整个人毫无生气,不能振作。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形成了职业倦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除个人外还包括工作任务、学校、社会、工作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1、 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要明显比其他职业的工作时间要长很多。教师除了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如果按一个老师任教两个班级来算:教师在上课前备课平均要花费2个小时。假如一个班有40名学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需要5分钟,那么一节课下来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就需要6个小时多。在加上上课时间,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就远远超过其他职业。这还是按照所上班级为同一年级来计算。如果所伤科目为不同年级那么时间将会更多。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话,一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2小时。如此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2、 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相关。学校管理能不能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感状态。如果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检查、评比过多,而提供给教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过少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人际交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此外学校在教学评比过程中不正常竞争、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领导与领导直接的关系不和睦等都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这些都会直接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3、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得不利用各种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客观上来说,教师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此外,随着社会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很容易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
  4、 工作对象因素。
  1)、学生管理困难。
  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工厂的机器,不是生硬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思想的王国,其思想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生方式、方法,必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同时,寻找其共性,尊重其个性,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2)家长要求苛刻。
  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然而部分家长不能够认识到学生成才的目标,对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但学生的表现与期望出现差距是将责任都归咎于教师,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巴别塔塔主崔冕说:很多英文老师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很新奇,但一两年之后就产生了“掏空感”。常有人问道:”整天输出,没有输入,我们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学生,那我们又从哪里获得新知识呢?“

凡事要先搞清楚定义。

“挖空感”并不是学生把你挖空了。你把东西给了学生,不代表你就没了。

举个例子:如果我摊了个煎饼果子,我给了你,我就没吃的了。这是实体物质的特点。但如果我用视频向你演示了摊煎饼果子的制作过程,我做了,你也会做了,而我依然拥有制作煎饼果子的知识。

其实没人挖空你,问题在你自己。

老师所谓的“挖空感”其实是一种停滞不前的恐惧。

这个问题是定时炸弹。我曾经说过培训行业教师神奇的“两年的诅咒”,很多人撑不过两年,都因每日 day in day out 的生活折损沉沦:车轱辘话一样地跟学生讲课,然后还有很多行政琐事。最后,最重要的是,还完全没有新东西进来,人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停止生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向死而生,也可以过地波澜壮阔,豪气万丈,有些人“虽然活着,但却已经死了。”

好,我们理清了定义:“挖空感”是停止生长的一种表现。小则对每个老师的幸福感有提升,且会带来物质奖励;大则对一个机构保留更多优质的老师,发挥大家专长也有借鉴。

理清了定义,就可以开始动手击败它!

怎么破?持续生长咯!

第一、在方向上,有内外两个选择。

向内生长,是指深挖目之所及的一切。就好像 Iyengar 一派的瑜伽老师在最后总要说:Bow to your inner self  (请向你的内心鞠个躬)。职业的向内生长也一样。

内向的做法:仔细地观察每天自己做的事情,哪些还可以求甚解,那就继续求下去。

例如,有学生上课不听你的话,作业不写,上课睡觉…… 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都遇到,而且今后也可能遇到。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消极?我不知道你想过没有,我想到过以下问题:

是什么影响了学习动机呢?

是课业的难度么?是课堂上的参与度低么?是学生的家庭问题让他分心了么?是他的自信心曾经被打击了么?是他在小小的青春期为了寻求身份建立,故意要反叛么?其他老师怎么处理呢?哪些处理方法有用呢?惩罚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呢?如何改正学生还能让他不记恨我呢?

这种深挖,就是向内生长。

最后的成果:你的每天都是一次新的社会实验,每个学生都是你的新样本,每本书籍都激励你和实践结合,每一次学生的输出都会变成你的数据。你看待人际关系的方式也会出现变化,你甚至会更加善于跟别人沟通。

我见过没做到这一点的老师,最后变成一位愤怒的、有控制欲的、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的江郎或江女郎。

另外一个方向,是向外。

向外的做法:把工作变成原点,把一切可能都变成了触角。这些人的触角总去试图碰触跟英语有关,但不仅仅限于英语的知识。

例如,教交通工具的时候,这些老师提到了火车、汽车、自行车之后,会自己去看看无人驾驶的车是怎么回事,他们还会接着看Elon Musk 的电动车怎么样,然后就接着找到一本 Elon Musk 的自传看看,然后又去看了一个人类移居火星的纪录片…… 看见这些人的思维路径了么?

这只是一个人的层面。这些人还有可能会从几个回访电话里发现一些 customer service 的程式,然后去找找 CRM的网站看看,然后做个 excel 表格,注意积累自己的客户,不管是续班还是自己的小工作室,都有了自己的小档案。

这些人还有可能常常找外教们聊天,了解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然后深夜回家自己上网看学校,找奖学金,搏命三郎准备个语言考试,两年之后出国念了个教育学硕士,要么继续在国外生活,要么回国也有了学术和语言资本。

把课堂的内容、工作的种类、接触到的人都变成你成长的触角,任何一只触角只要够长,够坚实,就会变成一条不断为你输入养料的通道。这就是外向的成长。

内外兼修的示意图: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塔主爪子画的一张内外生长示意图

有了方向之后,就要考虑内容了。

击败”挖空感“的杀手锏,不外乎三个:

读书、旅行、见人

读书成本最低,买一本、打开看、就好了。你真以为就这么好了么?

读书的能力还要拆分成两个:选择和速度。

选择书籍不外乎两个指向:我马上要用的,和无用而快乐的。当然,这两个也完全可以重合。

例如,你要参加TKT考试了,你就得看一本TKT的书,考完之后,过了,你就很开心。(这本书写得很精辟,给小白看很适合,塔客学院的课程里也有对它的句读和精讲。)也可以例如,你就是喜欢东野圭吾,你就买一个全套,放在枕边读,读完之后就失眠了,也很开心。

在读图泛滥的年代,把文字符号转换成信息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个能力就是阅读能力。为什么?这群人虽然看不到图,却可以运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显卡来处理信息 —— our imagination.

看似一本书很厚,好像不如看电影来的快。但读一本书之后获得的信息,比看两个小时电影之后得到的信息要丰富得多,你换算一下比率,依然是书籍的效率高。(当然,这都得是好书和好电影,烂书烂片到处都有,还有些烂书改编成烂电影,这你就自求多福了。)

来喊喊口号,来,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1、2、3、go!

阅读能力

选择好书,加上阅读速度,会让你在自我提升以及比较优势上一路领先。为了帮助老师们选择好书,我在塔客学院里也把我看的一些书的精华做成了视频课,带你一小时读完一本好书。

但读书也有缺点,毕竟那是别人的生活,你只能隔空打牛,接触着二手的、A4面积大的人生。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读书旅行见人各有优缺点,一起做才能互补。

所以得走出去,旅行。

旅行,不一定非要环全世界、梦回西藏。如果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算周末去一趟门头沟的农家院、坐个小火车爬一爬慕田峪长城…… 都可以是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亲眼看。书上这样说,他们真的那样吗?电视剧里这样表演的,他们真的这样吗?电影里的场景好绚丽,真景色是这样吗?你有了对比,有了真实的感受,灼热的空气烧着你的双臂、凉爽的风吹动你的衣裙,鲜红的辣椒让你打了喷嚏,香浓的奶茶咕噜噜地喝到肚子里…… 这些感受,书给不了你,网络视频也给不了你,电影给不了你,你只能自己站起身,自己索取。

The World says: I'm here.  Help yourself.

旅行也许是三项当中最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但也是记忆最深刻,影响极深远的一种。举一个赤裸裸的例子,我们常常有些厌烦这样的人,一张口就是:当年我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 其实他只是在Vegas转机一次而已。

但为什么会这样?也许那短短的三个小时,他浸泡在摆满了老虎机的机场里,可能还试试手气赌了一小把,赚了50美元。那是经历,他亲自摸过那些转盘、手柄;他亲耳听见过隔壁玩家输钱之后的叹息;他亲眼看见了各式各样的外国人;他也可能闻到了世界风味的体臭…… 这全方位的浸泡,让他无法忘怀,于是多年之后,还会说“我当年在拉斯维加斯的时候……” 犹如他就是沙漠里的赌王。

所以,我强烈建议英文老师要到英语国家走一走,就算是一星期的旅游也可以先走起来。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请当地的朋友带你玩,去见识游客世界之外的本地人的生活。讲真,英文老师还没去过英文国家,真的应该自己先捉急一下。

但是旅行也并不完美,第一成本貌似高,很多人就是压根挤不出时间,也没钱;第二,很多人就算去了一个美西十日游,也整天都跟团,去的都是挤满中国游客的经典,就连朋友圈照片背后的人都是中国人,看不出到底是环球影城还是深圳世界之窗。

所以,我说还要有最后一条:见人。

如果你自己亲自到不了,就和来自这里的人聊聊。一个人口述的经历可以跨时间空间,也可以涉及眼耳鼻舌身。他在你面前,眉飞色舞或者正襟危坐,都是信息,都是新知识。见人,能让你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都是流动的智慧,会让你觉得有力量,更加充实。

见人的做法:多参加圈子以外的活动,例如书友会啦,联谊会啦,登山小组啦,摄影社团啦…… 在工作生活当中,碰见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对他们的生活友好地表示好奇。

当然,你也可以在旅行当中见人,这就是为什么各种“五日游”“十日游”欠缺的地方,你来不及见到一个可以深入了解的本地人,就要浮光掠影地离开,最后留下几个朋友圈的微信定位分享,就此结束。

见人并非是单项的索取,你毕竟在交朋友,并非是读一本纸质书。例如一句越南俗语:人情像银行,先存才能取。你一味缠着外教练口语,结果人家要倒节课的时候,你嫌他那节课太早,懒得起床,拒绝帮忙—— 这就不对。我们要见人,不要贱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说过了方向和内容,你就可以做一个矩阵了。

向左转|向右转

图解:塔主是sample矩阵,也是下半年的计划。

按照你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所及,来填写这个矩阵,它就是填充你“挖空感”的第一步。

当然,后面还有很多步要走,例如做计划、每日执行、调整计划等等。

—— 嗯,躺在被窝里的看的人莫好奇,有“挖空感”的培训学校老师,今天都是上班的。

如果你今天不上班,还不赶快起床,The World is Waiting for You.  



  • 职业倦怠期如何度过?
    答:一般一个人的职业倦怠期是多久 3年,绝对正确 为什么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倦怠期? 工作本来就是这样的啊`1不过你还是要在工作的时候自己找快乐!~ 如何度过职场倦怠期 一旦职业倦怠如“流感”般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被传染者”会无心工作,没有了向心力的团队更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企业和个人如何...
  •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再加上老师在经过了前几年的职业新鲜期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是比较难管理的,而且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非常的消耗精力。很多老师也会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没有任何的突破,有很多的老师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所以说出现职业倦怠期是比较正常的。主要还是因为老师没有一个很好的上升空间,而且...
  •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论文
    答: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外出教书,有的千方百计跳槽,有的办课外收费补习班,有的与校外机构联合从中收取回扣;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
  • 教师职业倦怠三个阶段
    答:教师职业倦怠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提出的。一般情况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不能顺利地应对教育教学工作压力时所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在工作中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症状,概括而言,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
  •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什么?
    答:一、社会(职业特征)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造成教师心理矛盾的加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就学历而言,国家明文规定到2010年小学教师本科化,在初中、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可是,现在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是中专学历和部分专科学历,中学教师专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
  • 什么是职业倦怠,它与教师职业道德有关系吗?
    答: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
  •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答:3. 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的多样角色在表明教师职业要求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对教师构成沉重的角色负担,教师不仅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还要在各种角色之间轻松切换。这为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弗罗伊登伯格提出,意思是指人的专业服务处于筋疲力尽状态。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职业...
  • 一上班就浑身不舒服,一下班就浑身舒坦,这是厌班吗?
    答:不一定是厌班,如果不是一开始做这个工作就这样的话,而是近期或者是前段时间才开始一上班就浑身不舒服,一下班就浑身舒服了,很有可能是到了职业倦怠期。根据2010年的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在以100万上班族为对象的网络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
  • 何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期
    答:作为一名园长,经常性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制订发展规划。然而,这些发展目标怎样才能顺利的落实呢?其中学问真不少,这里牵涉一个园长的治理理念,治理策略与治理艺术。如果你的教师队伍出现类似以下状况的职业倦怠现象,你该如何调整你的治理策略呢?这是收集的几句我园教师的感慨:镜头一:我工作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