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上,王安石为何要发起变法,因此得罪了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7

众所周知,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积贫积弱的一个中原王朝,对外征战几乎是逢站必败,外交上也是一改往日中原王朝的高傲,而处处称臣,与之相对比的是,北宋民间经济的繁荣却达到了封建时期中国的顶峰,即使是后来的明清也得望其项背,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北宋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而为了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国家的力量,改变北宋朝廷积贫积弱的现状,宋神宗时期,丞相王安石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

这场变法被后人称做“王安石变法”,但这场看起来利国利民的改革,在推行十余年后,不但举步维艰,而且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引起了极大的怨言,那么这场变法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从而搞得天怒人怨呢?



动了体制内权贵们的奶酪

北宋在对外战争中的连连失败,跟北宋的军事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北宋实行募兵制,这种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士官制度,士兵都是国家花钱雇来服役的职业军人,与义务兵役制不同,北宋的百姓不用强制服兵役,而采取志愿报名参军的做法,同时为了提高大家参军和备战的积极性,北宋大幅度提高了兵员的待遇,将之前由士兵自己携带作战工具的制度改为朝廷统一配备,减轻了兵员的负担。

按照常理来讲,这样的制度,不但有利于提高士兵的作战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宋军的作战能力,然而事实却相反,这又是为何呢?



北宋初年的募兵制,确实提升了宋军的战斗力,至少在与辽军的对抗中还能够保持平衡,然而时间一久,这样一个待遇优厚的岗位,自然被从上到下的官宦权力阶层所垄断,大量的官二代、富二代们通过募兵制进入了国家的公务员系统,他们成为北宋军队乃至朝廷里的寄生虫,闲时睡觉、战时逃跑,宋军战斗力由此急转直下。

王安石在变法之前自然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变法中对北宋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调整,在保留部分募兵制的前提下,开始试行强制性的义务兵役制,而保留的募兵制的兵员全部派驻北方前线。



这样的制度对于富人权贵而言,可以说是堵塞了他们成为国家蛀虫的机会,让那些本来想要在军队里作乐享福的各种二代们不得不找借口离开军队,从而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

如此一来,这一改革,已经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反对。

动了中产阶级的奶酪

如果说改募兵制为义务兵役制是王安石变法中的节流,那么王安石的市场和税法改革则完全是为了开源。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市场交易无论大小、巨细均应在市场管理部门处登记纳税,严禁流动销售和私自贩售,货物出入城门有专门的关卡费,水路运输有专门的漕运费,如此一来,北宋财政收入逐日见长,但此刻以商人为代表的广大中产阶级却叫苦不迭。

插手金融事务,北宋时期繁荣的商业贸易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民间借贷蓬勃升起,各类钱庄开始在北宋各地成立,每天的交易额可以堪比北宋户部的半年银根,如此大的一笔收入自然逃脱不了王安石的火眼金睛。



王安石命各府县衙门设立专门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以朝廷法令强制所有民间钱庄停止一切信贷交易,改由官府成立的金管办垄断市场金融交易,如此一来,北宋各级衙门确实收获了不少的信贷收入,但整个商业市场却受此影响而萎缩,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北宋时期开钱庄的银行家们,他们在官府的威逼之下不得不改换行业,甚至是失业,从而对变法抵触极深。

触动了广大的工农阶层的利益

王安石的市场改革和税法改革,以及金融改革,致使本来欣欣向荣的北宋商业一度凋零,成千上万的手工业者因此而失业,而这些手工业者其实大多数是失地的农民,他们在失去土地以后,本来就已经没有了归宿,一旦失去城里的工作,那就只能成为不稳定因素了。



而农村的农民也因为变法而变得穷苦,一方面,王安石的军事制度改革,让那些原本不想当兵,只想安安静静在家种地当农民的人们,不得不放下锄头被征召入伍,使家里的健壮劳动力突然减少,影响了耕种,降低了收入。

另一方面,变法对农业税也做出了新的调整,王安石在调研中发现,农业税基本没有征到地主豪强的税,反而征到了普通农民的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安石在变法中要求对全国土地重新进行丈量,按拥有土地多少递增税率。



这一改革,不但能够提升财政收入,又能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然而现实却总是比制度残酷,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地主豪强们通过各种手段,将沉重的赋税转移到了农民的身上,特别是对许多依靠租田耕种的农民而言,这一改革致使本就贫穷的他们雪上加霜。

而贪婪的地方金管办,也利用变法中的官府强制收购粮食的政策,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农民粮食,再以高价卖出,并将高额利息的贷款通过金管办贷给农民,致使农民即使是抛家弃子也难以还清债务。

广大的北宋工农阶层由此对变法深恶痛绝,各类上访和暴利维权不断上演。



如此一个奔着富国强民的变法改革,就因朝廷在各方面的过度介入,而使得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天怒人怨,可以说这是一个全面不受欢迎的改革,没有细心的雕琢着实难以做到。



变法原因:当时宋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比较严重,国内的经济也很萧条,人民贫苦,王安石想改变现状,因此发动了变法。得罪了当时保守派的人如吕诲,韩琦一类

因为王安石所在的社会已经风雨飘摇了,王朝因为官吏的独断专行和贪污腐败,已经快要解体了,所以王安石为了拯救国家,要发动变法,因此得罪了那些官吏

如果王安石不发动变法,那么宋朝统治将会变得岌岌可危。由于王安石发动变法,所以得罪了朝廷中的权贵。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答:4、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5、内忧外患。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目的 内容和结果 成人高中历史
    答: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
  • 历史: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答:1。目的上看,变法是在北宋积贫积弱、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展开的,适应时代方向。2从最终结果看,变法失败了。变法措施被悉数废除,期望的富国强兵也没能完全实现。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因此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官话)。具体来看,...
  • 王安石变法背景,答案最好结合历史选修书,要上台演讲的。
    答:1、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对立严重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 1、冗官2、冗兵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2)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3)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4)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以上是对楼上的引用。算是对变法的正面评价。5)变法过于...
  •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答:(3)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2、弊端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
  •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有哪
    答:3、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变法侧重点在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历史作用如下: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皇...
  • 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答: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 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 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 宁...
  •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也有积极意义,为什么史书对王安石褒贬不一?_百度知 ...
    答:其实光是从这些变革内容上来讲,王安石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却忽略了该变法是否符合当时的北宋国情。最后的失败结果证明,该变法还是过于理想化。例如该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本来想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兴水利、垦荒等措施来增加百姓的收成,但是最后却因为官员想要提高业绩而强制百姓进行劳作,所以反而...
  • 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什么样的?真的一无是处吗
    答: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事实上,王安石的心胸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