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幼教大纲Te Whāriki内藏什么样的玄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3
Te Whāriki课程的框架正如其名(编织垫)的含义,是由健康、归宿感、贡献、沟通和探索五大维度为主线索,每个线索又由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穿插而成。其概念打破传统以生理、心理、智力、社会、技能等学科为单位的学校课程为架构,而是以对婴儿、学步儿与儿童这3个不同阶段的孩子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来加以定义。

斜向上的一排是线索、目标与学习成果。含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探索五大维度。

斜向下的一排是四大基本原则,包含:授权、全面发展、家庭与社区、关系。

根据我在新西兰园区的所见所感,以及实际教学实践,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五大维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和呈现吧。

1. 身心健康(Wellbeing)

健康,意味着强健的体魄。新西兰除了纯净的自然环境之外,更享有"户外运动天堂"的美誉。户外运动对于新西兰人与其说是一种运动, 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你会看到整个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隔一段距离都能够看到适合孩子探索的公共运动设施以及大片的森林覆盖和海滩,这些都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攀登,丛林探险,划艇,骑单车、滑板等户外活动锻炼的机会。幼教园区设备就更不用说了,攀爬、平衡、弹跳、空间探索等设备十分丰富。

孩子动得越多,懂得越多;孩子越想学,就越需要动 。

我们第一次和孩子们去丛林探险的时候,也不禁被孩子高超的攀登和跳跃等运动技能所折服,被眼前一幕幕孩子上蹿下跳的场景惊得目瞪口呆。 而室内园区倡导free movement,室内和室外活动可由孩子根据兴趣自由切换,给到孩子充分的空间和信任,并根据孩子的不同月龄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支持,从而让孩子们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层面也得到了肯定和满足。

不过只要有孩子在室外活动,园区都会确保至少有一位老师在场,并且确保孩子能够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活动,如果室外孩子较多,则会灵活调配多一个室内的老师出来协助。老师不仅要时刻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还要对环境非常警觉,一旦发现有潜在危险的环境因素,就要及时快速的调整环境。不过我们在园区及生活中也会发现孩子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没有失败的经验,孩子就永远学不会成长。所以,何不放宽心,把孩子的失败或错误当做一次让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呢。

2. 归属感(Belonging)

在Childspace,我们发现老师创造了不少有趣的帮助孩子归属感建立的“法宝”,比如家谱树,印有孩子名字和生日的石头和日历,照片墙,成长档案等等,而老师自制的《Thinking & Talking Book》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3. 贡献(Contribution)

小故事:《我们的餐桌我们做主》

用餐时间到了,老师邀请所有小朋友tidy up(收拾)后,我们看到Rylee,Bella和Alice非常自然地走到了餐食准备区,一人用心挑选着用餐时间的贝壳装饰品,一个人摆放着刚刚摘下的小菊花,一个人默默摆放着透明玻璃杯,并一一数着椅子的数量“1.2.3……8”并不断和桌上已摆好的玻璃杯进行数量的匹配。我们虽然将孩子的发展目标划分为了五大维度,但是这五大维度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孩子参与到用餐时间并为之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的同时,其实她也发展着数学逻辑,也培养着美感和社交,更重要的是他们享受这个合作和奉献的过程,进而在过程中建立对自我的欣赏和对周围环境和人的认识。

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吃饭,你是否也有想过让他一起参与到食物的制作,餐具的选择,甚至餐桌的准备中来呢?让我们一起期待让孩子参与并贡献后所带来的神奇变化吧。

4. 沟通(Communication )

孩子可以体验一个学习各种语言交流技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能够接触到当地以及其它不同文化里的故事和符号。孩子学会用不同符号和动作在不同语境下沟通,学会个人想法、经历和主意可以通过言语、图画、版画、数字、声音、形状、模型和照片表达出来,体验不同文化的故事与符号、数字符号和概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老师和孩子的沟通时时刻刻渗透在每一个互动之中,抱起孩子时请求“我可以抱你吗?”换尿布时给他描述他的身体部位和感受,进餐的时候分享食物的名称……足够的输入才能够有足够的输出。

园区故事:《小小调解员》

有一天,园内的2个2岁左右的孩子因为玩具而起了冲突,突然一个4岁的小女孩出现在了她们中间并把他们隔开了,小女孩抓着玩具,说“好的,这个给你,另一个给你,ok?”全然一副平时老师处理冲突时的复制版。 孩子的沟通能力并不是刻意去教他如何表达所能够学会的,它是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吸收和内化的。

5. 探索(Exploration)

孩子自发的玩耍被视为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获得自信,学会探索,形成主见,还有锻炼批判性思考,初步形成并发展出一套对自然、社会、物质世界的认识理论。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异常着迷,并且季度渴望发展各种运动机能,来正面他们超凡的能力和学习力。

Holly看到了教室外的栏杆,自信流畅地做出了双手着地,双脚挂杆的高难度动作。这一“举动”把其他孩子们给乐坏了,不由分说的纷纷模仿起来,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马上成功,毫无气馁之意,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摔倒,再爬起尝试,再摔倒,直到我们所看到的图片中捕捉到的“大获全胜”之状。

有了这份既灵活又科学的“编织垫”国家教案,怪不得新西兰的幼儿教育在国际上如此出名了!

可以看到新西兰教学大纲《Te Whāriki》非常完整科学的将孩子一生要发展的能力和目标做了诠释,但同时又给到了新西兰幼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灵活而不失严谨。我们看到小小的新西兰,早幼教领域却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早幼教机构类别丰富多彩,有公/私立幼儿园、早教中心、学前学校、游戏中心、家庭托管、医院托管、以某种语言为载体的浸入式学习中心;教育流派也是极具多元化,而主流园更多的是以瑞吉欧,蒙台梭利,华德福,皮克勒,RIE为核心理念和特色。在多元的新西兰教学大纲指引下,幼儿教育也绽放着多元的色彩!

用什么样的教学法,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环境创设,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是否以孩子为主导,它是否给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尊重。我们不应该被任何体系或理念的框架去限制我们的教育实践,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实践遇到问题时,学会问自己“Who is it for(为了谁而这样做)?”,只要答案是真正为了孩子,那就是最好的答案。

(部分案例信息选自立文德)

  • 新西兰幼教大纲Te Whāriki内藏什么样的玄机?
    答:可以看到新西兰教学大纲《Te Whāriki》非常完整科学的将孩子一生要发展的能力和目标做了诠释,但同时又给到了新西兰幼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灵活而不失严谨。我们看到小小的新西兰,早幼教领域却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早幼教机构类别丰富多彩,有公/私立幼儿园、早教中心、学前...
  • 新西兰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
    答:新西兰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如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将“课程”定义为“一个专为支持学习和发展设计的早期教育环境中所有直接或间接经验、活动和事件的总和”,新西兰的幼教工作者需要把和儿童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幼教工作中的一草一木,幼教工作中的所有人(儿童、教职工和家长)都被视为课程的一部...
  • 学习故事来源哪里
    答:学习故事的起源 “学习故事”这个概念性名词最早出现于《TeWhariki》即新西兰国家幼教课程大纲,它是新西兰幼教改革中不可或缺的。MargaretCarr教授则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故事可以真实记录学习的复杂性,其中包含了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政策以及如何鼓励幼儿学习;同时也融合了学习的情境性,在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
  •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学前教育怎么样?有哪些就业前景呢?你都了解吗?_百 ...
    答: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新西兰近年来大量年轻新移民的涌入,人口数量逐年上涨,年轻家庭都愿意将孩子送到专业的看护机构就读,幼教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当然,幼儿教育专业有很大的劳工市场需求,完全不必为找不到工作而烦恼。就业方向:早期儿童教育教师、幼儿园教师、儿童音乐教师、育婴师、...
  • 幼儿生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答:新西兰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特发瑞奇》幼儿教育课程,2017年进行了修订。 “特发瑞奇”(Te whāriki)一词,在毛利语中原指编织地毯、垫子、草席,这个编制过程是漫长艰辛而复杂的,需要注意众多线条交叉相连;不同的编织图案,如同蜘蛛网一样交错,以此比喻新西兰国内多元民族文化背景。 特发瑞奇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框架,以...
  • 学习故事记录什么
    答:1.学习故事的起源 “学习故事”这个概念性名词最早出现于《TeWhariki》即新西兰国家幼教课程大纲,它是新西兰幼教改革中不可或缺的。MargaretCarr教授则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故事可以真实记录学习的复杂性,其中包含了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政策以及如何鼓励幼儿学习;同时也融合了学习的情境性,在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
  • 学习故事的读者是谁
    答: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