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东汉有多少兵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汉朝时期有多少兵力

汉朝初年汉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史书记载刘邦出动了70万军队,可是如果我们除掉为汉军提供后勤和临时参加军队的民夫的话汉军实际应该只有50万左右(具体数量实在难以估计,希望能找到准确资料的朋友补上)。其后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军队数量只可能比这个少,不可能比这个多。再加上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所以汉朝前期军队数量应该在30万左右。但是当汉朝进入中期,尤其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增加,这是因为汉朝对匈奴和西域用兵的结果,可是这种时期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因为农耕时代的常备军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经济包袱,所以之后汉朝军队数量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之后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时期,军队数量出现了小幅增加可是纵观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当时汉朝统治着6000万以上的人口,支配着庞大的领土,军队兵力上百万之众.而同一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常备军35万,驻扎在边境外国的也就30万,看见当时汉朝的军事是非常强大的
西汉军队建制 西汉前期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 期门军和羽林骑 侍从军有三支,就是期门、羽林和林孤儿。 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①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 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 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②... 西汉军队建制
西汉前期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

期门军和羽林骑

侍从军有三支,就是期门、羽林和林孤儿。

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①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

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

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②之意。

羽林孤儿是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养在羽林官署,教习战射,而有此称号。

八校尉

禁卫军是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因称“八校尉”。

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

军训制度西汉强调“非教士不得从征”(《汉书“武五子怜》),不仅注重平时因地制宜、因兵种而异的训练,还坚持定期校阅、考核,次行都试(大检阅)制度。即每年秋季,在京师,举行隆重祭祀仪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练阵法。在郡国,太守、都尉及县令、县尉组织材官、骑士、楼船,进行射箭、乘马、行船等项军事技能比赛和考核,评定优劣,罚的还以狩猎形式进行军事演习。在边境,由太守率领万骑巡察防务情况,并实行边塞秋射制度,对候长、士史进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赏,不足吉受罚。训练内容以张弩发矢为主,也综角抵(角力、摔跃)、手博(拳技)、蹴鞠(古代足球运动)等武术、技巧项目。东汉废都试制度。中叶以后,各种训练制度废弛,地方兵、京师兵皆无训练,战斗力明显下降。

两汉兵役制度

兵役制度两汉兵役制度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汉初,承秦制.实行征兵制。文帝时,正常征发不能适应戍边需要,晁错建议莫民实边,使边郡常驻之民与常驻之兵合而为一。武帝时,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批小农破产流亡,豪宫之家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权,又战事频繁,兵员需要量大,过去行之有效的征兵制度不能正常进行,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兼行募兵制。此外,如谪兵、奴兵、少数民族兵也被广泛使用。东汉刘,刘秀改革军制,取消郡县正卒轮流上制度,兵员以招募为主。

??汉初,民17岁博籍(登记),成为具有兵役义务的待役人员,称为“正”。“正”20或23岁起役.轮流应征,服现役两年。一年在本郡为材官或骑士、楼船了;一年赴京师当卫士,或到边郡充戍卒(一说在本郡为材官、骑士、楼船,是正卒;卫士、戊卒为同样性质的服役,均不是正卒。前者系兵役,后者系摇役)。“正”不服役时,为预备役兵员,遇有战事,须随时应征,到60或56岁止。应役年限内的免役,分为复身(本人免役)、夏家(全家免役)两种。凡有一定军功、资历、爵位者,饲养、捐献军马或粮食、钱币达到一定数量者,朝廷礼遇的功臣子孙、学者、高龄者,男子身高不足规定尺寸(6.2尺以亡)者,均可免役。

??武帝开始,兼行募兵制。初募熟悉胡、越的汉族及少数民族人当兵,不再按期更代。其后,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备征伐。用募对象多数是农民、流民,少量是犯罪而持许免罪(弛刑)的官吏或百姓,以及被放免的奴隶。又有选募,即择取身体好、胆量大、技能优的“勇敢士”从军。有时征募不足,则发刑徒为兵(谪兵),井实行“七科谪“,即谪发有罪之吏、无籍之人、嗸婿、商人(含曾作过商人或父母、祖父母作过商人者)为兵。西汉末年,为防匈奴,还曾招募奴隶为兵。

东汉时期,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征兵制亦末废止。募兵制盛行的结果是,国家以钱征集兵员,加重财政负担;一批农民长期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员,演变成私家部曲,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

??东汉时期,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征兵制亦末废止。募兵制盛行的结果是,国家以钱征集兵员,加重财政负担;一批农民长期离开土地,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员,演变成私家部曲,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 展开
.

汉代兵力分中央军、郡国军、属国军、边防军,西汉的中央军由郎中令(光禄勋)领导的郎卫,卫尉统领的卫士,中尉(执金吾)统领的京师卫戍部队和城门校尉统领的城门兵组成。 西汉的中央军兵力在不断变化中,最少时有八九万人,多的时候达到十多万人,汉初中央军兵力少,武帝时最多,此后也逐渐在变化,最低应不少于八万,最多不超过12万。
东汉时光武帝大规模压缩中央军,中央军锐减到12000人左右。

根据西汉人口及征兵制度推算可知42万至70万郡国兵,应是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西汉王朝在平时拥有的郡国兵数量。但在战时,西汉王朝所征发的郡国兵数量会大于此数。
王莽时期及东汉初年,战争频仍,为应付战争需要,故发兵面较大。如战争连年的汉武帝时期,发兵面以36人出1人为兵计,则当时全国郡国兵的数量可达90余万。如平帝元始二年按战时发兵面63人出1人为兵计,则全国可征发到的郡国兵也达90余万。正因为战时西汉王朝可征发到近百万或更多的郡国兵,故当时有“发兵百万”、“将兵百万”之说。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平七国之乱时,“汉发兵百万”;《后汉书•光武帝纪》载,西汉末年昆阳之战时,王寻、王邑“将兵百万”。这虽非精确数据,但它或能说明,在战时西汉王朝能征发到近百万郡国兵这样一个事实。
东汉时期有36边郡,36边郡共有郡兵144000人。
汉代边防兵是指边郡部都尉统领的戍卒、农都尉领导的屯田卒、属国都尉统领的属国兵和长期屯驻边地的屯兵。
据《汉书》《地理志》、《匈奴传》、《赵充国传》、《冯奉世传》、《田广明传》、《扬雄传》、《西南夷传》及《居延汉简》等有关史料的记载,西汉在边地设部都尉56个、农都尉4个、属国都尉8个。
西汉56部都尉共有吏卒84000余人,农都尉约5、6万人。汉武帝元狩年间,汉朝在边地的戍边吏卒和屯田吏卒共有15万左右。汉宣帝时因为匈奴的威胁逐渐减少边兵屯卒的数量最低减少到2万多人。
东汉时期边陲萧条,17个部都尉和属国都尉的兵力约18000人到2万人左右。东汉时期西域兵力约千多人,由此可见东汉时边军常备兵力约24000人左右,征羌时发兵达20多万。

西汉时期属国兵力和少数民族降众约15万左右,可征发的属国兵力约4、5万人。

东汉和帝前归附汉朝的乌恒、南匈奴、鲜卑部众达55万,可征发的兵力约10多万人。
总结:汉朝时期常备总兵力不超过百万,但战时可征发的预备役部队能达到百多万以上。

汉朝初年汉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史书记载刘邦出动了70万军队,可是如果我们除掉为汉军提供后勤和临时参加军队的民夫的话汉军实际应该只有50万左右。其后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军队数量只可能比这个少,不可能比这个多。再加上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所以汉朝前期军队数量应该在30万左右。但是当汉朝进入中期,尤其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增加,这是因为汉朝对匈奴和西域用兵的结果,可是这种时期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因为农耕时代的常备军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经济包袱,所以之后汉朝军队数量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之后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时期,军队数量出现了小幅增加可是纵观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汉朝初年汉于匈奴的战争中虽然史书记载刘邦出动了70万军队,可是如果我们除掉为汉军提供后勤和临时参加军队的民夫的话汉军实际应该只有50万左右。其后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军队数量只可能比这个少,不可能比这个多。再加上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所以汉朝前期军队数量应该在30万左右。但是当汉朝进入中期,尤其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军队数量又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增加,这是因为汉朝对匈奴和西域用兵的结果,可是这种时期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因为农耕时代的常备军实际上是国家最大的经济包袱,所以之后汉朝军队数量出现的下降的趋势。之后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时期,军队数量出现了小幅增加可是纵观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具体的数字我也没找到,但我在书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汉朝的
当时汉朝统治着6000万以上的人口,支配着庞大的领土,军队兵力上百万之众.而同一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常备军35万,驻扎在边境外国的也就30万,看见当时汉朝的军事是非常强大的.

  • 西汉和东汉有多少兵力?
    答:当时汉朝统治着6000万以上的人口,支配着庞大的领土,军队兵力上百万之众.而同一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常备军35万,驻扎在边境外国的也就30万,看见当时汉朝的军事是非常强大的 西汉军队建制 西汉前期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
  • 东汉的常规军有多少?
    答:东汉的常规军有12000人左右。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
  • 中国历朝历代兵员数量
    答:汉朝(西汉和东汉),中国常备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3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随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第一个混乱时期,三国。这个时期历史的记载往往存在非常的大的偏差,比如曹操和孙刘联盟的战争双方参加士兵数量从将近200万(曹150,孙刘20)到40万(曹30万左右,孙刘10万左右)的记载都有,由此可见。不过我们可以...
  • 汉军时期一个营大概有多少人?巅峰时期能达到多少人?
    答:根据《汉官六种》记载,汉朝的军队一般有以下几个单位,分别是伍、什、卒、旅、师、军等几个层级。汉代时期,一个伍一般有五个人,一个什一般有十人,一个卒一般有一百人,一个旅一般有五百人,一个师一般有两千五百人。至于军的人数就更多了,有一万两千五百之数。 除了这种从伍到军的军队编制之外,汉代的军队编制...
  • 东汉一个县有多少兵马
    答:东汉时期一个县的兵力在数百人左右。东汉光武帝刘秀改革兵制,中央军多采取招募,地方郡县不设常备军。遇到战争,临时招募士卒组成军队,将原来的西汉时期的征兵制改为募兵制。募兵制,以雇佣方法募兵的一种兵役制度,最早形成于战国时代,比如魏国的“武卒”。西汉时也曾招募一些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勇士组成精锐...
  • 东汉和西汉哪个地盘大,西汉与东汉谁更大?
    答:2,如果论主题版图的话,还是西汉大于东汉(也就多那么一块两块地) 3,论人口就不好说了,直接影响了军队的数量,因为那是的成年男子都要付徭役,为国争战是义务,人口多军队的数量就相对的庞大。 4,论影响力,其实是一样大的。 西汉和东汉疆域领土是不是一样大的? 不一样,东汉略小。 西汉的面积为:666.4万平方...
  • 吴蜀魏三国时期,一万军马是多少人?
    答: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 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 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此时孙吴有兵23万( ...
  • 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北方边郡的守军是多少,其兵种一般怎样配置?
    答:地方兵置于郡、县,一般由郡、县尉(亦称都尉)协助郡守或县令统率,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中央调遣。徵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西汉曾一度行分封制,分封的王国与侯国各自都有军队,王国之兵由中尉统领,侯国之兵隶属于郡。东汉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罢郡国都尉,后又下诏罢地方兵。从此,遇有战争,常派...
  •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西汉跟东汉有什么关系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西汉跟东汉有什么关系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东汉是西汉被王莽篡权后右,汉太子刘秀建立的新政权,史称汉光武中兴。 西汉末期,在汉平帝当政时外戚王莽正在地主官...
  • 东汉的骑兵没有西汉多,却为啥还经常以少胜多?
    答:西汉时期养马业的大规模发展,果然带动了骑兵数量的增加,汉文帝时已能抽调出八、九万骑兵来抵御匈奴。到武帝时,汉朝军队已转变为以骑兵为主,而步兵则多用来运送粮草辎重。武帝时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每次调动骑兵都是以十万起步,前后加起来总共动用骑兵一百二十万众。此后汉军充分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