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魏三国时期,一万军马是多少人?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三国鼎立时期,吴蜀魏,三国各有多少兵力,人口?

220年十月,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 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建立吴国。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蜀,280000户,940000人。内带甲将士102000,占全数九之一。
吴,530000户,2300000人。内带甲将士230000,占全数十之一,
魏,660000户,4432881人。
两国加起来和北方冀州一州差不多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和战乱都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消灭和伴随的巨大物质财富的毁灭,
三国时期是更是中国人口的一个低谷。资料库中,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人口达五千六
百多万,大动乱后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
原来的七分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三国时人口虽然锐减,但应该不会低于1000万,因为有很
多“部曲”是不计入官方人口统计的。
史书公认仅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杀江淮难民就达数万口,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192年,董卓部将李隺、郭汜攻破长安,"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隺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
,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两年间数十万户人聚居的繁华地区竟然所剩无几,一片
荒凉。少帝刘协逃出长安后,住处是以荆棘编的门户,宫女缺衣食,许多饿死途中。随驾
官员出门打柴,往往倒毙在路边。袁绍军队在河北,有时靠桑椹供食。袁术军认在江淮,
不得不以蚌蛤充饥。更有甚者,孔融曾为人吃人制造理论根据。他说吃不认识的人,就好
比吃猩猩吃鹦鹉。程昱向曹操提供的军粮中就夹有不少人肉干。全国各地都是十室九空。

以下是一段汉朝人口综述:
两汉时期汉代的人口调查皆为户数和口数并列。口赋(算钱)是国家的主要
收入,户赋则指定为列侯、封君的收入。《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末元始二年103郡国
户口数总共为户1235.6490万,口5 767.140 1万。如以秦岭淮水为南北界线,北方人口占
4/5弱,南方人口占1/5强。如以汉武帝时所置14个监察区来划分,户数超过百万,口数超
过5百万的有司隶和豫、冀、兖、青、徐五州,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致相当今陕西关中
平原和黄河下游的冀、豫、鲁和皖、苏的淮河以北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关中平
原人口最集中的是长安附近,密度约达到每平方公里千人,为全国之冠。其次是太行山以
东平原地区,除了鲁中山地、胶东半岛和滨海地区外,人口密度估计也在每平方公里百人
以上。由此而形成二条人口比较密集的带状地区。东西向的是自京兆(长安)—河南(雒
阳)—陈留—济阴(定陶)—山阳—东海;南北向的是自清河—魏郡—河内、河东—河南
—颍川—汝南。这种分布显然与交通路线有关。长江流域人口集中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
和太湖平原,这无疑是由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促成的。
西汉末年的战乱,中原人士开始向长江流域迁徙,更远的还到了岭南地区。同时南方经
济进一步得到开发,人口显著增加。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的版籍,
全国有户933.6665万,口4789.2413万。秦岭淮河以北人口占3/5,以南占2/5。户数超过百
万,口数超5百万的有豫、荆、扬、益4州,除了豫州外,其余3州均在长江流域,其户数占
全国的42.2%,口数占全国的37.26%。可见经过了138年,南北人口的分布起了显著变化
。与西汉末年人口相比,扬州增加了1/4,荆州和益州都增加了一倍。其中增加最显著的南
阳郡(南阳盆地),人口从194万(尾数不计)增至244万,零陵郡(湖南南部湘、资、潇
水流域)从14万增至100万,长沙郡(湘、资水中下游流域)从23万增至105万,豫章郡(
今江西省)从35万增至166万,巴郡(四川东部)从70万增至108万。可见南方人口的增加
除了北方人口南移外,还由于原来中原王朝势力不及的地区深入开发的结果。而黄河流域
除了少数几个郡国外,人口普遍减少。而根据各处收集到的材料,人口数如下:
公元105年 (东汉永兴元年)5325
公元122年 (东汉延光四年)4869
公元140年 (东汉永和五年)4915
公元156年 (东汉永寿二年)5649万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
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
不可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争,“墟邑无复行人”。除了战争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人民多
迁往益州。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
以南惟有皖城”。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
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如
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以后魏
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
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
;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
实河南。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
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
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
于沿边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
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
(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
34%。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
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
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
户数都在5万以上。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
三万口,蜀魏的比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吴的人口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
若假设前述魏蜀人口不变(因史料考证欠缺,略以三国人口零成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
百分之五十六。三国时期总人口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 28 94

吴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计 183.3 767.28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
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
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
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
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
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
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
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
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
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此时孙吴有兵23万(
230万人口)。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
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
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
兵力在20万左右。(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

{个人意见}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口号而已,其
自己也知道。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
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历史
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
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史书上记载的三国著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 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
《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
战的有5.9万人。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有可能是泛指,因为古代喜欢把军队称为军马,如一万军马,很可能只是一万步兵,里面可能还得分战兵和辅兵,一万军马如果是实指的话,应该是一万骑士加上2万匹或三万匹马,一个骑士不可能只有一匹马,行军,装备加作战,一匹马马力不够,要知道2万匹或三万匹马的维护费用有多高,想想虎豹骑也不过2到3万,已经是倾魏国一国之力了,再说说里面水分的问题,三国时候的一万兵马也算不得多大的部队,如果是虚张声势的话,至少要佯装5W军马,就算去掉2到3万的辅兵,那战兵也有2W之众,如果只佯装1W军马,那就算全是战兵,也不算硬骨头,所以一万军马极有可能是一万兵,还得左右,没有马。

就是一万步兵,加上战马,统称为军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大概5000人,你知道的,古代根本那么那么多人服役。

这个没有一定的数字 里面有水分是肯定的 也许两三千 也许五六千都不好说 一般提及十万大军如何如何 前面那些数字 不过是给自己壮壮胆 吓唬吓唬敌人的

  • 三国中用计火烧连营把刘备打的大败的是谁?
    答:百余人入白帝城。后人有诗赞陆逊曰:“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 魏,吴王宁不敬书生。” 却说傅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 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挺枪纵 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
  • 三国人物简介
    答: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后来杜甫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
  • 《三国演义》读后感
    答: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答:其实诸葛亮对曹魏的攻击是有着很大的战略考量的,从道统的角度出发,蜀汉只是一个无法和曹魏并列的政权,三国历史中吴国和剩下两国有过无数次的媾和,而蜀魏的矛盾则是无法调和的,诸葛亮伐魏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对蜀汉政权来讲是异常重要的,本质上是外来势力的蜀汉从龙派,荆州派必须和本土的益州派有一个...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主要人物的名字,附带一点历史由来。
    答:三国时期魏蜀吴主要人物的名字,附带一点历史由来。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持續丶想伱 2011-05-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曹魏(魏国):曹操魏太祖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生于...
  • 三国时期所有人名字、简介,是尽量多
    答: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
  • 求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
    答:[蜀] 1,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
  • 三国里刘备是不是有八百里连营
    答:三国演义中确实有刘备布下八百里连营的故事。在夷陵之战中,陆逊火烧刘备八百里连营的故事如下: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
  • 对《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的评价(有观点,有事例
    答: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
  • 三国时期哪一势力人才最为鼎盛?
    答:曹魏在雄霸建立初期,由郭嘉掌管,其后有曹植、曹操、张辽和曹嵩等人的辅佐。这个强大的国家雄踞于中原,时常怀有吞并吴蜀的野心。曹操凭借卓越才能,继任为魏国第二代君主,朝中文鸯、曹植、典韦和司马懿等人辅佐他,巩固了其统治。蜀汉则由大将军姜维执掌,诸葛亮担任丞相,关羽作为上将军,总督各路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