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忠于元朝,为什么朱元璋对他评价很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2
一个王朝如果到了即将覆灭的地步,那么下一个即将建立的王朝,或者已经取代的王朝,必然会对前朝的一些事情进行抹黑,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清朝对明朝、汉朝对秦朝的抹黑一样。不过,在明朝取代元朝时,朱元璋却对元朝的王保保大加赞赏。王保保是元朝一位著名的将领,而且十分忠于元朝,为什么朱元璋会给他如此高的评价呢?
1.元末明初,大部分蒙古王公贵族都已经失去了先祖的勇武。唯有王保保一个人能够站出来对抗命运的安排。甚至连朱元璋都对这位大元忠臣是高看一眼。那么王保保有何才能,让朱元璋对其有这样高的评价?
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是元朝末年少有的蒙古猛将,在蒙元阵营一边算的上是鹤立鸡群。而拥有着不输于任何明军将领的实力,连朱元璋都惋惜不能拥有这样的人才。但王保保的成功,恰恰反应了蒙元军事力量的衰退。他在很多方面其实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蒙古人。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而成为了蒙古势力退回草原前的回光返照。
和很多人设想的不同,王保保时代的蒙元朝廷,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过去封建时代的蒙古特性。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武力与勇气。他们内部还要经常陷入集权帝国式的内乱与混战,全然顾不上京畿之外的局势有如何发展。
这也是农民起义军迅速壮大,并长期难以被扑灭的重要原因。蒙元的混合式制度,让各地的封建领主与军队力量不足。以大都为核心的中央,又忙于内部倾轧。至于基层处理实际事物的官员,则大都已经完全汉化。王保保虽然擅长打仗,却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所以,但王保保所代表的恰恰不是蒙元朝廷的核心。他的壮大,更多反映了当时北方汉人地主集团的利益诉求。
2.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蒙古势力进入中原开始,就跟随帝国作战的汉军世候后裔。虽然屡遭政治变化的打压,还是在地方上保有自己的小小财权与兵权。也是各大小不等区域内的领袖人物。其余的人虽然没有这样的地位和权益,却也分享着蒙元相对宽松制度带来的红利。
这让他们都比较倾向于继续拥戴日渐汉化的蒙古皇帝,而不是去把宝压在煽动暴民起兵的红巾军身上。在红巾军第一波浪潮消退后,更不可能去拥戴开始具有淮西地方主义特色的朱元璋集团。相比之下,他们可能对两面三刀的张士诚、方国珍和陈友定,更具有理解和好感。
作为蒙元朝廷和地主集团这两股势力的凝结核,王保保在元朝大厦将倾之际,站出来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主要以汉化的蒙古人和广大北方地主集团提供的武装,作为自己的军事与政治资本。尽管被册封了河南王等高级荣誉,实际上却是一个以山西、河北和河南为基地的大型军阀。不仅南方的众多农民军势力与他对峙,连北方草原和其他蒙元属地也对他有所顾忌。
此外,王保保本身并没有特别牢固的地方根基。大部分麾下的投靠者,只是出于一个共同目的而对其认可。王保保并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去将自己的广袤地盘进行同质化处理。因为那就意味着他必须架空整个蒙元朝廷,走向曹操式的权臣之路。同时,这种力量结构也逼着他必须以强硬姿态来应对向北扩张的朱元璋。否则他自己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因而,当朱元璋在南方击败了同样具有很大实力的陈友谅集团后,肯定会与之发生剧烈冲突。两个集团在这个方面是如出一辙的。绝无可能像张士诚、方国珍和陈友定这几位纯地方派那样,幻想着做保境安民的土皇帝。
3.不过,相比朱元璋已经建立的明朝政权,王保保的利益同盟还是在很多方面具有天然劣势。
首先,北方数省在可供调配资源反面,已经不是江淮流域的对手。尤其当朱元璋兼并淮南与整个江南,就捏住了供养北方朝廷的粮赋大头。虽然还有陈友定从海路不断为大都输送粮食,但除去沿途损耗之后,能为大汗继续消费的粮食已是杯水车薪。
王保保能够掌握的地区,已经在元末动乱、黑死病和红巾军浩劫之后,陷入凋敝。但局势的发展,又无法给这些地区以足够的时间去休养生息。能够凑出来抵抗朱元璋北伐的钱粮,自然是不足以应付。
其次,朱元璋集团在南方的长期斗争中,已经形成了更为集权的结构。这更利于明朝势力在南方汲取战争所需的一切资源。在元朝统治下被养肥的地主与商贾,无法不用手里的家产去支持朱元璋的军事行动。被俘的地方封建武装和蒙古、色目匠人,也被集中组织起来,为明军贡献兵源与武器。
相比之下,王保保并没有竖立自己乾纲独断的核心地位。尽管有蒙元朝廷的委任,依旧是一个大号的封建盟主。在资源已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更松散的体制,很难对抗坐拥丰厚资源的集权对手。王保保再有军事才能,也不可能用自己的幕府去硬抗朱元璋的帝国。这迫使他索性放弃了河南、山东两地,甚至对大都的防御都没有信心。只能专注于以山西为基地,以蒙古高原为大后方,节节抵抗。
结果,这个战略选择反倒给了高歌猛进的明军以巨大的麻烦。虽然朱元璋的势力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但补给线的拉长还是会抵消这个优势。王保保则可以在山西利用地形优势来进行本土作战。若非蒙元长期有意识的弱化草原腹地的实力,王保保可以在山西抵抗更长时间。
4.在其生涯的末期,退回草原的王保保还在继续辅佐北元皇帝,继续抵抗明朝的进攻。他最让人侧目的一战,就发生在这个阶段。面对兴师动众的猛将徐达,王保保采取了典型的草原式战争谋略,将这支明军重创。这场漠北之战,也是明朝早期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溃败。以至于史官都不敢对过程做详细的记录。若是考虑到王保保大半辈子都在指挥汉族地主武装,这样的暮年转型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尽管王保保在理论上符合被新朝批判的所有条件,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比较中肯的评价。这完全取决于朱元璋对其能力的欣赏。明朝长期注重吸纳有能力的蒙古人效力,这个传统就是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的。对王保保的可观定论,不仅有助于招纳更多蒙古军人投效,也是朱元璋对于自己统治合法性源自蒙古的态度体现。
当然,王保保最后还是没有能坚持更长时间。他的死也基本预示着北元失去了起码的招架之功。明朝军队将在土木堡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对蒙古南部地区的压制趋势。

  • 王保保忠于元朝,为什么朱元璋对他评价很高
    答:尽管王保保在理论上符合被新朝批判的所有条件,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比较中肯的评价。这完全取决于朱元璋对其能力的欣赏。明朝长期注重吸纳有能力的蒙古人效力,这个传统就是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的。对王保保的可观定论,不仅有助于招纳更多蒙古军人投效,也是朱元璋对于自己统治合法性源自蒙古的态度体现。当然,王...
  • 朱元璋为什么会崇拜手下拜将王保保?
    答:王保保之所以能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是因为他曾经两次打败朱元璋。公元1368年,明军大举北上,徐达的部下汤和进军至韩店,与王保保的军队交锋,结果明军大败,“战于韩店,明师大败”。汤和的部队和王保保的部队都是当时天下最精锐之师,最终王保保胜。当然,在元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王保保也...
  • 元末,王保保基本上都打败仗,朱元璋为何那么喜欢他,屡次招降他?
    答:3.元朝虽然已经腐朽落寞,朱元璋敬重王保保的忠诚。在那个腐朽的年代,像真正的忠臣猛士已经很少了,这个时候就越加突出了王保保的品质的难得可贵。虽然王保保是朱元璋的敌人,但是朱元璋依然很敬重他,甚至想着把他招降为己用,一旦王保保投降的话,对于还在反抗的元朝势力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可以为朱元璋...
  • 王保保那么效忠于元朝,为什么却能得到朱元璋的赏识?
    答:其实朱元璋之所以特别喜欢王保保,除了他比较有才华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王保保这个人忠心耿耿,而朱元璋年老的时候,我们也都知道她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生性多疑。正是因为对王保保的希望过高,才让朱元璋对自己的身边人猜疑更大。
  • 屡次南犯的元末将领王保保,为何仍被朱元璋称赞为“天下奇男子”?_百 ...
    答:第三,王保保一生忠心侍主的品德,被朱元璋所器重。朱元璋虽然误认为王保保是汉人,但王保保作为元朝将领,在与元末农民起义及明朝作战中,虽然九死一生,数次差点被杀死,而且朱元璋七次招降他,他都不为所动,这种品德,深得朱元璋所敬重。所以朱元璋称他是“天下奇男子”,一定要得到他。(参考资料:...
  • 朱元璋很佩服哪位元朝将领,将其称为奇男子呢
    答: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靠着起义,征战四方成为明朝的开国君主的,而王保保则是元朝当时唯一一个能打的将领,朱元璋对他也是有爱惜之心,常常希望能招降他,但是王保保非常忠诚于元朝,一直在战场上和朱元璋相持。要说朱元璋手下能打的将领也是很多的,在明朝开国将领中,徐达、常遇春等都是万人敌的猛将,但是在...
  • 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答:王保保的结局 此役对明朝造成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而元昭宗也高度评价王保保使元朝“几于中兴”,更加倚重他。但是王保保回天乏术,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只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明太祖朱元璋对王保保十分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
  • 王保保打仗非常差劲,为何朱元璋还称他是奇男子?
    答:朱元璋以为王保保是汉人,但他不投降明军,使得朱元璋认为他奇怪。当时汉人多是痛恨蒙古人的,毕竟蒙古人对于汉人而言,是个异族人,而汉人把蒙古人赶出中原,是正确的想法,但是朱元璋认为王保保一个汉人,改名为扩廊帖木儿,并且到处宣扬,洋洋自得。可事实上,王保保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蒙古人。王保保...
  • 元末将领王保保为什么能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
    答:此次战役对明军最大的打击是,此后,在朱元璋时期,明朝军队再也没有能力大规模出击北方了。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明军长途远袭,失去地利,同时明军带的火器虽然杀伤力大,但因为其笨重,长距离运输反而成为负担。而王保保又善于防御战和奇袭战,明军吃亏,也是很自然的事。还因此在明朝的史书背上了“忘中国...
  • 王保保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朱元璋都夸赞他?
    答:结果,明军长途奔袭到了岭北,正好遭遇了以逸待劳的王保保,虽然明军人数占了优势,但仍然被王保保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丢下了万余尸体,铩羽而归。这场战役极大地打击了明军的自信心,以至于,终朱元璋一朝,再也没能形成大规模地对元作战。朱元璋很是佩服王保保,大宴群臣之时,曾对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