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行:修行人有两难,过了第一关,自会有高人相(转载)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诸位看官,请听我道来。修行分为两种:一种是身心俱出家的道士,第二种是心出家,身不出家的居士。无论是哪一种修行,都需发心立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才有机会得到祖师或圣人的提挈。因此,修行人有两大难,第一难是立志,第二难是难遇名师(注:这里的名师,不是说有名气,是指得道的人,已明悟大道的师父,也指祖师或圣人)。

发心立志和得遇名师两者有直接关系,前后相承。修行人发心立志,需要一生去践行,不是坚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而是要有抱道而亡,志心不退的大毅力,只要是志心不退,便有功行,但积累功行,自心不知;《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道不负人,自有圣贤暗中提挈。同时也要知道,不要做假修行,就是发心立志但身与心都做不到,这样只会给自己平添业债,谈不上半点修行。

数古今圣贤,在提挈后学的祖师、圣人当中,惟吕祖显迹最多,事迹流传最广,在民间被人熟知的有:度韩湘子,度何仙姑等八仙传说,除此之外,吕祖还指点过哪些修行人呢?在《海山奇遇》中就有很多记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二。

吕祖度侯道士:有一候姓的男子,在庐山寂真观出家,他志心向道,潜心专研丹道和岐黄之术,他医术精湛活人无数,不曾收他人半文钱;数十年如一日,志心不退。一日候道长回观,在山脚下遇到一青衣道人以地磨剑,见他磨剑方式不同寻常,就上去问道:先生,您磨剑之法颇为奇特,冒昧请教这为哪般?青衣道人答道:削平地上不平之事。在一番交谈后,候道长见青衣道人气度不凡,不似红尘中人,便邀约他到观中招待,在几番畅饮后,两人皆醉,趁着兴头,青衣道人道:你我因磨剑结缘,你请我饮酒,我还赠一首《磨剑诗》答谢。说完便拿起筷子,对着墙壁边比划边吟道:

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奸血默随流水尽,凶顽今逐渍痕消。

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

题毕,起初只听到吟诗声,不见有字,在片刻之后墙壁上突显四行墨迹灿然的诗句,侯道士惊叹而拜,吕祖曰:有道剑、有法剑。道剑出入无形,法剑以术治身,此俗眼所共见,第能除妖去邪耳。”

道要悟,法要传,侯道长志心不退,得遇圣人,因缘自定,道法自然;吕祖借此还礼之机,赠与侯道长丹诀提挈,吕祖告知:“人以神为母,以气为子,神存则气聚,神去则气散,但戮其神,则人将自没,或有假手于人。”

吕祖这段话是《磨剑诗》的核心,为上乘道家丹法,不以炼气入门。在《清静经》中老君说:“六欲不生而心自静,心静神自清,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三丰真人也曾说:“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未修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在吕祖传授后,侯道长明悟,笃志自修,数年后证圣成真。

以上的例子,就是诠释修行人的两难,惟有志心坚定,有抱道而亡的毅力,自然就有所成就,钟师曰:“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无论是修道,还是做其他事,凡有所成就的人,必是肯于坚持的人,是永不言弃的人。修行更是如此,若不能如一而终,注定与道无缘,非道弃于人,是人自离于道。

  • 道家修行:修行人有两难,过了第一关,自会有高人相(转载)
    答:修行分为两种:一种是身心俱出家的道士,第二种是心出家,身不出家的居士。无论是哪一种修行,都需发心立志,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才有机会得到祖师或圣人的提挈。因此,修行人有两大难,第一难是立志,第二难是难遇名师(注:这里的名师,不是说有名气,是指得道的人,已明悟大道的师父,也指...
  • 老道长:透露修行的诀窍
    答:2因人而异,效念不一。我们修行过程当中可能以心境去做善事,那就要心境合一,可能每个人层次都不一样,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慧根不同,有的人前世是仙道来转世的,有的人是修道者转这一世,有的是畜牲道转过来的。学习的能力就不同,悟力也不一样。心境不同,感应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例如同门师兄弟,师父传授每个人的...
  •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么样
    答: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道,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证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什么叫善行...
  • 道家修行丹道的程序、方法
    答:( 一 ) 炼己存诚。其要诀为惩忿窒欲、虚寂恒诚;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丹家收拾身心,凝神定虑,即归中宫祖窍,养自我本来一点灵光,常应常静,二年三年,积久益善,促开玄关一窍。( 二 ) 筑基培药 .其功法为择地入圜,身心意不动...
  • 《我来自江湖》道家心法:江湖心法:我的道家修行之路
    答:人道初心——对待生命、事物的态度 修行道家心法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修行,更是对于人道的一种维护,是关于人生的一种探索、思考。人道初心是指对于生命、事物的尊重和敬畏。人类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很多伤害自己或是挑战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始终需要透彻清澈,时刻保持对于生命、事物的尊重态度。只...
  • 思而辩方明,关于道家修行,一个可能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答:修就是修理、修改、修复的意思;行就是行为,包括千千万万,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言语与行为。修行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修改、修理自己错误的行为,使自己所有的行为达到与标准一模一样即修行成功。修行之所以虚妄的原因有许多:1、修行找不到修行的标准。因为人都各行其道,以自己为好,神说:“没有义人...
  • 什么叫修行人
    答:烦恼就多。所以不是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凡是对于我们的清净心有妨碍的,都要远离。“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真正修道人,就是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把过失改正过来,就是修行。心上无事,才叫作真修行人,才是真功夫。
  • 道家十六境界修行是指哪十六个?
    答:第十六重:天道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
  • 请专业人士推荐几部道家修行方法的书 简单点的 比较容易入门
    答:4. 存想:存想,又称存思、存神,是一种默想诸神形象的法术。道教认为,通过存想,可以通神达圣,达到修行的目的。5. 服食:服食,又称服饵,是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一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6. 辟榖:辟榖,又称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
  •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是越修越顺!
    答:因此,从俗世的眼光看,修行人的生活应该越过越舒坦,不是为了生活的舒坦而修行,而是认真修行之后才会有舒坦的生活。两者并不矛盾。因而,若生活中总是遇到坎坷,那必定跟自身修行有关,要么亏了德行,要么漏了福报。而当一个人顺遂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到命数和修行,因为很多人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