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科学课的分组学习更有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如何让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众多科目当中,科学科学的设置目的是便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的树立与提升有着非常巨大的启蒙作用,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敢于克服任何困难,敢于对同一件事情提出不同的见解。现阶段的小学科学课堂当中,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需要便是要在科学课堂当中有效提升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必然要发挥出其不可取代的教学功效,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最主流的教学方式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来真正参与到科学的学习当中,这种方式已经深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与喜爱,并且会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最主流的方式之一,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经验,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2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分组随意性较大
  在日常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小组成员的搭配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分组往往都是按座位前后几个人为一组或者同桌一组,这样的组合优势就是方便快捷,但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座位本身就是按照高矮编排的,人员搭配不合理,有的小组闭口不言;有的小组你争我抢;有的小组在那里聊天、逗乐,出现这样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进行,达不到实际效果。
  2.2 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
  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均衡,是许多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情。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每一组学员并没有全部主动参与,往往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在讲,学习差的学生一言不发,没有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无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二,有部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第三,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小组学习的参与度。
  2.3 小组活动重形式而轻实质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的科学教师都将自己的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备课、批改作业等等众多环节上面,对于课堂上所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没有表现出非常高的重视力度,甚至对于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是表现出比较排斥的态度的,很多的教师还是在一贯坚持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只有把课全部讲完才是他们最基础的教学任务,为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或者实际的学习需求,对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在上课的时候虽然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模式,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供外界欣赏的样子。
  3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1 科学分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科学分组是小学科学合作学习教学的首要任务。一个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相互促进,具有较强学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不应该随意安排,应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要考虑到每位学生个性特点、知识储量、技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组建。要坚决摈弃随意编排,虽然以往按座位分组活动比较快捷方便,但人员搭配不科学,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互补搭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本人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组一般以四人一组,其中包含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分组有利于各成员间相互互补,也利于各组之间公平竞争,防止出现一边倒现象。
  3.2 重视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科学教师就必须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面,一定要重视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过程决定结果。科学教师可以在科学课堂上创设与小学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情境,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小型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自己去参与实际的研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科学教师一定要给予科学有效的点拨,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启发空间,成功激发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密切关注好小学生的学习动向,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加深对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3.3 评价应多元化、多角度、多样式
  科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切忌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标准,而是要采取多元化、多角度、多样式的评价机制。一定要将多角度的内容都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去,包括基本的学习成绩、课堂学习表现、日常的学习态度等等。此外,科学教师必须要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态度,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表现分数、物质类的小奖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式,来调动起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多采用赏识类的教育方式,多多给予小学生肯定和鼓励,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维护好小学生的自尊心。对小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绝对不是教师的唯一权利,科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来自己评价自己,或者联合家长一起对小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这会是一件长期性、艰巨性的教学任务,但是这样任务所带来的功效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此任务,争取早日将小学科学课堂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罗晓艳.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
  [2]蒋易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
  [3]杜世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5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肯定,学生在愉快的小组合作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科学课堂,开展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
;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了科学学习、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动手做、用脑思,用嘴说”等多种感官进行自主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利于课堂活力不断呈现。但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多留于形式,学生不能实现真正意识上的合作,造成学生“假合作学习”的低效率状态。如:小组成员随意组合,随意合作,随意交流,参与度不高,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调控不当,评价不当等,多数学生成为了“看客”。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校基本上都是大班额,在大班额环境下,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好中差、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再次,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表达、守纪、有序活动等合作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力在哪里》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弹簧秤,一个苹果、一个文具盒、一本书。要求提起这些物体需要多少牛顿的力,并在记录本上进行准确的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都完成任务。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还是一直在努力,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通过老师的指导,果然一下子明白起来了,很顺利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摩擦力的秘密》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减小摩擦力大小的实验。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测力计、木块、小车、砝码、镊子、砂纸等试验材料。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采取小组竞争机制,对优胜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加分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执教《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首先,我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水槽、一块泡沫塑料、一块土豆、一个装有水的小玻璃瓶、一块橡皮泥、一个小烧杯,一包食盐,一支筷子、活动记录表。其次,教师演示,把泡沫塑料块、土豆块、装有水的小玻璃瓶和橡皮泥全部放进装有水的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学生汇报后,马上提出问题:如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接着,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比赛前提出要求:实验规范又快速,探究出的方法多,结论又正确的小组为优胜组。学生通过分工后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通过实验,各组基本上探究出了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的形状、减轻物体的重量、在水里加盐四种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但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提示和帮助,当发现各组很难想到在水里加盐的办法时,我就播放《死海不死》视屏,学生看后得到启示,马上想到此方法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比赛结束后,及时评比并给优胜组进行加分奖励。通过组间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竞争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取得的成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合作小组的荣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为小组出力,才能使小组探究取得成功。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一会”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二会”

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三会”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总结性发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生物都有哪些遗传现象。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理论与策略.学范出版社[J]教学与管理,2012(08).
  [2]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陈喜燕.浅谈对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12(12).
  [4]刘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策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4).







以上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高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种,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善于把握课本,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最佳的切入点和发散点,这就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以其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打破了原有传统授课的结构,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为多样、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生愿意上科学课,愿意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孩子畅游在科学的殿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认识还不够深入透彻,现有的合作学习存在许多弊端,还停留在表面化、操作形式化。有些合作学习只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有些合作学习只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或没等到深入就草草收场。再看学生的表现,有的学生从班级的旁观者、旁听者,又转为小组的旁观者、旁听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诸如此类的现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作为教师,如何真正理解合作的意义,如何通过引导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3、我国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表述的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揭示的许多共性的东西对于我们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活动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合作学习的各种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下面以《物体形状改变以后》一课谈谈师生如何合作学习。在学具准备方面,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我选择了10种典型的、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有硬币、玻璃片、橡皮泥、方便筷、海绵、弹力球、橡皮、弹簧、橡皮筋、钢尺、塑料套(女孩子扎头发用的)。在小组的划分上,孙老师把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为每组分发了这10种学习材料。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师:请小组四名同学分别承担这样的角色,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取放;记录员——负责记录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操作员——负责安排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
(学生在小组内安排了各自的角色。)
师:现在请各组的材料员取回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实验记录。
(材料员取材料)
师:用双手对海绵拉一拉、压一压、拧一拧、挤一挤,给海绵一个力,看看海绵有什么变化?把力去掉后,海绵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操作员开始安排实验顺序,每名学生带着任务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活动,有的用手拉,有的用手拧,有的用手挤、压等,一边活动,学生一边讨论他们的发现,记录员记录活动结果。)
生:对海绵拉一拉、压一压、拧一拧、挤一挤后,海绵的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去掉力之后,海绵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学生汇报同时,展示实验记录)
学生有了对海绵比较感性的认识后,我又布置任务:
师:在托盘中的十种物体当中,如果我们也对它拉一拉、压一压、拧一拧、挤一挤,哪些和海绵比较像?哪些和海绵不太像?请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动,记录员开始记录。学生一边对这10种物体施加不同的力,一边讨论分析,并进行分类:和海绵像的分在一组,和海绵不太像的分在一组。在活动的时候,材料员对材料进行分配,使每个组员都在进行实验活动。)
生:和海绵像的有弹力球、橡皮、弹簧、橡皮筋、钢尺、塑料套;和海绵不像的又硬币、玻璃片、橡皮泥、方便筷。
……
再以《探索宇宙》一课为例,谈谈如何生生合作,第一步,我把全班56人分成8个学习小组,从A组到G组,每组7人,然后,给各组布置了相同的7个问题。……
每个小组都承担了对上述7个问题的研究,每个问题分别由小组中的一个人承担,第A组承担第一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1,承担第二个问题的同学简称A2,以此类推。
接下来,我又对小组进行了划分,把承担相同问题的同学又划分为一个新的小组,这样,又分为了7个新的组,即A1、B1、C1……G1为一组,A2、B2、C2……G2为一组,等等。新组的每一组都是承担同一个问题的学生,因此可称为“专家组”,共有7个“专家组”,每组8名同学。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发给每个“专家组”。除了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之外,教室中,还准备了十台能上网的计算机,提供给学生用。
第二步,学生以 “专家组”的形式进行研究
每个“专家组”的成员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方式讨论所承担的问题,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他们充分利用了王老师提供的计算机上网查找资料。最后,他们采取“自由发言”方式,通过相互之间的争论,最后就问题的解决达成一致的意见,个别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可以保留意见。
当每个“专家组”都就自己的问题做出解答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专家”讲解,小组讨论
“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来的小组,即又回到原来的A、B、C……8个小组。由每个问题的“专家”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承担的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把在“专家组”个别同学的保留意见提出来让大家讨论。7个人讲述完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对每个问题形成小组的解答。答案可以与“专家组”的一样或稍有差别,也可以不一样。
第四步:小组汇报
……
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科学实验课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材料的种类和准备方式有多种。案例中这两节课,材料的准备是由教师课前完成。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呢?究其原因,这两节课需要的材料都是典型性的、针对性比较强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所以,由教师准备这些典型材料就显的比较重要。如果让学生自行准备,他们带来的材料会五花八门,因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欢,或者是寻找那些在身边比较容易得到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可能不具备典型性,这样一来,对学生科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就没那么大。可见,教师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这样让每名学生在活动中都可以共享这些科学资料,这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之间的合作。同时,我在小组的划分以及小组的安排上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小组中,每个组员都有固定的角色,他们都相应的承担不同的任务。在活动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角色活动。而学生的小组角色活动,有的是为了小组活动的有序进行,比如在第一个案例中,我对学生进行的材料员、记录员、操作员、小组长的安排,让每个学生明确了自身的职责,相互间能更好的进行协调、合作。在第二个案例中,我非常巧妙的让每个学生承担一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重新组成小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从分散到集中,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所承担的问题,然后带着集体解决的问题答案重新回到原来小组。让思维从集中到更加集中,等于是每个小组都拥有了全班的智慧,生生之间的合作巧妙之极。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用到了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却并没有抓住合作学习的本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合作?在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注重从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开始,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技能的培养包括:
1、在组中谈话时使用合适的语气;
2、轮流使用科学仪器;
3、共享科学资料;
4、承认小组中他人的贡献;
5、项目过程中专注于任务;
6、按时完成工作;
7、帮助其他人理解科学思想;
8、多使用“我”(说出个人的想法而不是责备他人)
9、用积极的态度去评价;
10、主动倾听;
11、耐心;
12、协商,必要时让步;
13、对科学答案/反应进行判断;
14、探索或改动小组问题;
如果教师能够从上述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备了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那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又应该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呢?
一、分组合作的目的要明确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哪些内容比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或随便一个问题都要小组交流,否则小组交流又成了一种形式。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交流呢?
1、为了让学生扩大个人的信息量,彼此交流信息;2、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3、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体会,促进彼此情感的沟通;4、在进行一些操作时,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凝聚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实验操作;5、对于某些观点的阐述,可以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共同进行表述。
二、师生的课前准备一定要精心
课前准备,一方面包含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又包含教具、学具的准备、知识与方法的准备,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教具,或者没有根据下节课教材的教学需要布置学生准备学具,这都将导致小组活动无法进行,或者部分学生只在观望与等待,如果教师课前对下节课小组活动的所需知识与方法准备不充分,就不能引导学生在活动前先复习有关知识与方法,造成学生小组活动的低效,甚至会对教学目标产生偏差。
三、在小组的划分时,每名组员的分工要到位
如果小组各成员没有明确分工,就是造成一部分学生依赖于别人提供的现成结论,懒得动手、动口、动脑,而另一部分学生似乎不可推卸地挑起这个重担,要么压力过大,反而约束了自己的许多想法,要么能力过强,每次都能轻松自如从而会滋生自满情绪,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
四、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调控要得当
首先应明确合作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给予恰当的调控。具体的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启发,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探索;当学生取得进展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当活动到一定阶段时,引导他们进行回顾与反思,使他们学会学习;当小组内个别成员意见不统一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使他们学会合作。
五、对于小组活动,教师要反馈及时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就是想获取新知,一个概念或一个实验结果、一个结论等,这无可非议,但是很少对活动之中的方法与经验进行提炼,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像做好及时反馈,如合作的情况、分工的情况、记录及观察的情况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规范小组合作学习。
六、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有科学评价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如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否与同伴尽兴合作,能否想出好的学习方法,并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充分发挥师评、生评、自评、组间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应该继续发扬的地方,有哪些不足而应该改进的方面。
在新课程中,一个完整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生生、师生、教师之间乃至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的合作。现在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可以说“合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我们应给予关注的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正如美国的斯莱文教授指出的那样,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当然,随着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它的本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杰克布斯就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的原理,或者说,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策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 科学课中如何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答:由于科学课的特点,经常需要学生分组实验。但在实验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材料一发下去,了“灵感”,偷偷地做着与学习内容无关联的所谓“实验”,另一部分学生却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跑到人家小组去“助阵”了。实验结束后,老师不断地叫“停“,可就是停不下来,学生仍然忙自己的,好不容易停...
  •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新课程理念强调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取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
  • 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实验课 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分组实验
    答: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它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精心准备,课内规范操作,改进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成功,采用间接方法,突出实验现象,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自制实验教具,因陋就简实验。但是如果只是教师演示,又不...
  •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答:然而,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等方面都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形成合理的分组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
  •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答:1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匿名用户 2016-11-08 展开全部 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
  •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答:对学生讨论的方法给予具体指导,使学生能成功地讨论,提高讨论的自信心。总之,只要我们都来关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提高科学课堂讨论的效率,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答: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
    答: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这种方式如果运用的不恰当,也可能适得其反,这是这些年的课改实践所证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小组合作的方式,努力发挥小组合作的真正优质,以便更好...
  • 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答: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处在连接独立自主的先学与展示交流互学的特殊地位,其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十分关键、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研究这一问题,必须将小组合作学习放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来思考,理清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各个因素,才能对这一问题形成一个...
  •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构建高效教学
    答:这种课的上法集中体现在“有效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分组、分层次、学生讲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师生交往,一个人的学习很多同学给予关注、补充、鼓励,学生学习有序,教师点拨到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力。二、《全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操作情况及上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