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本质简述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5
简述宗教构成的基本要素?

按照国内的宗教学权威理论,宗教的构成有四个要素。发现已经有人整理的非常好了,把原帖的地址也贴出来,注意一下引文:

宗教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

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约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实际上有四个层次。

1、基础层/核心层:宗教观念(主要是神道观念)

2、第二个层次:宗教体验(以神道观念为逻辑前提所产生)

3、第三个层次:宗教行为(即宗教的崇拜行为,是宗教观念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4、最外层: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固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最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根据宗教四要素,可将宗教定义为: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各种类型的宗教规定都离不开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具有超人间、超自然的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在宗教体系中构成核心的、本质的要素。但是,宗教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包含有比神观念更广泛的内容。

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外部力量,或具体或不具体,一旦被人们的幻想超人间化、超自然化以后,它就变成了某种神秘或神圣的东西。这种虚幻的宗教观念要想成为信众共同崇拜的对象,就不能始终局限在主观的幻想世界之中,而必须把它表象为信众可以感知和体认的感性物。因此,各种宗教都把其所崇奉的神圣对象客观化为某种具有感性形态的象征系统。例如,原始宗教所崇拜的图腾;天主教把十字架、圣母像等作为上帝的象征和神圣事物,把耶稣基督作为上帝和圣灵的感性象征。

有了宗教崇拜的偶像或其他象征表现,还必须有宗教象征物的安息之所、供奉之地,以便为信仰者提供宗教活动的场所。例如:寺庙、教堂。这说明宗教的神不仅是信仰者主观的观念,还客观化、社会化了,并进一步体现在宗教信仰者的行为中。这些行为是信仰者用语言和肉体进行的外在活动,是内在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感情的客观表现,即崇拜活动。各种宗教都通过一定的仪式把这些原为自发而分散的宗教行为规范化、程式化,并附加上神圣的意义。这些行为和活动是规范的、有组织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宗教的社会性更具体的表现为宗教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和活动把每一个氏族成员凝结在氏族社会的组织当中。在阶级社会,由于多种宗教的同时共存和彼此竞争,以及新兴宗教和教派的不断出现,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斗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宗教组织。宗教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消除了原始宗教信仰上的自发性,使宗教成为以宗教组织为基础的社会性宗教。为了对外立异和对内认同,宗教组织把本教的基本宗教观念教义化、信条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戒律规范和教会生活制度。这种共同的礼仪行为、共同的教义信条、共同的教会生活制度、共同的戒律规范,强化了宗教的社会性,把广大信仰者纳入共同的组织和体制,规范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以至决定了他们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使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而宗教的教义、信条、行为规范、礼仪规定等常通过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铸型信仰者的信念和灵魂,更规定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

[参考书目]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2004年5月重印),第74页至79页。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文化现象,如佛教僧侣的托钵行脚、基督教神父的布道传教、道士的深山修炼等等,在这些现象中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所谓宗教的本质呢?若无,宗教如何区别于其他事物?若有,但人类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关于宗教的本质的得到普世认同的定义.或许正如柏拉图感慨美是难的一样,宗教对于人来说也是难的.但人并不因为难而止步,亦如历代美学家对美的探索一样,尽管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美的本质,但是人类在美的本质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止步,过去如此,将来也会这样.\x0d一、“本质”释义\x0d首先,我们来看“本质”这个词.“本质”二字连用在中国古代便有.古代单音节词很多,“本质”并不是一个词,而是“本”与“质”这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其意义不同今天作为一个词用的“本质”,而是由“本”与“质”两个词义组成.如《史通·言语》中说:“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犹鉴者见嫫姆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其中“本质”即是指“本来的事实”.从字源上看,《说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从下.”段注:“本末皆于形得义,其形一从木上,一从木下,而意即在是.“”本”的本义就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质”亦有“本”的意思,《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郑玄注曰“:质,尤本也.”本质”二字在中国古代通常指事物之本来面目,并没有西方哲学意义上与“现象”所对立的意味.\x0d古典西方哲学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追寻万物的本质,及万物具体形态上的多样性与本质唯一性之间的关系,即一与多的关系问题.现象与本质的划分在柏拉图那里便出现了,他将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存在的根据,“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编者注:实体即理念),别无其他办法”.亚里士多德最先使用“本质”一词,其希腊原文是“to ti en einai”,按苗力田等人的理解,其中文意思为“是其所是”,表明了本质先于事物存在的先在性.在康德那里,物自体(本质)与现象对立起来,二者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黑格尔反对这种划分,在黑格尔那里“,本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被确立下来,他认为:“某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说某物是自身同一或异于对方……而在于表明一物的存在即在他物之内,这个他物即是与它自身同一的,即是它的本质.“”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黑格尔认为本质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它自身同一又包含着有差别的规定.现代西方哲学对本质的讨论,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现象学认为本质并非是超越现象的东西,而就是现象,本质就是事物向我们显现出来的有关它是什么的方面,现象学意在说明本质概念如何在意识中被构成;另一个方向是本质主义者的讨论,他们从区分事物本质特性和偶有特性分析角度分析.\x0d二、宗教的本质\x0d几乎每个研究宗教的学者都很关心宗教的本质问题,前辈学者在他们深入思考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此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不同的回答,塞罗芬尼认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德谟克里特认为,人们畏惧不可知的自然和统治者想约束人们的行为才创造了神.总的来说,对宗教本质的讨论从以下几种角度展开的.一是理性主义的,将宗教视为一种错误的解释形式.如休谟认为宗教起源于人们对真实原因的错误推断.一是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和投射.如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只是一种心理工具,通过这种工具我们人类把自己的道德理想与希望粘附在一个想象的超自然存在上,同时贬低了我们自身.他的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命运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的反映,“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者已经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投射论在马克思在世时代并没有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随后弗洛伊德发展了投射论,他主张宗教不是一种实在,而只是一种表象,是心灵中无意识心理动机的表现,这时投射论受到普遍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从社会的角度讨论的.迪尔凯姆(亦译:涂尔干)认为宗教是表达社会理想的一种信念与行为体系.这种看法将过去归于神的力量归于社会.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吸收了不同社会阶级的伦理和意识形态,然后再反射回去.斯达克和本布里奇认为宗教是“主要提供以超自然假设为基础的一般补偿物的人类组织”.以上所述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宗教的本质,他们认为宗教是有本质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宗教没有本质.比如当代著名宗教学哲学家希克认为,可以仿照维特根斯坦定义“游戏”的族类相似的概念来定义宗教,他认为没有一种特征是每个宗教都具有的,但有分散在不同宗教中的特征.每种宗教具有这摘要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自身与生存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通过思考,人们往往认为与自己的生存状况相比存在着更加美好的生存状况,并且这一生存状况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而达到.它信仰的是神圣的存在,并且它的认识方式是非对象化的.
欢迎采纳~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近百年来,随着宗教学的发展,宗教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应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对宗教所下的定义日趋多样化。在近代宗教学中,对于宗教的研究有三种方法和倾向最有影响,一是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二是宗教心理学,三是宗教社会学。它们对宗教的本质和基本特性问题的看法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说。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神秘权能,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四、它说明了人间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宗教的本质就是一群傻子遇上了一群骗子,一堆不事生产的人骗一群傻子奉献然后自我救赎。正常家庭谁信这个,最开始信的要么坏事做多了为了自求安慰,要么家庭不幸寻求寄托,这批人最轻的都是家里有人生病还要被以奉献救赎的名义剥削。定时洗脑让你拉人入教,每拉一个人就多一点福报,然后就拉着身边的人入教简直和魔怔了一样。在我看来这和邪教组织的差别仅仅是头目的野心有大有小,完全有邪教的特质或者说潜质,只要一个野心家爬上高位,这群连这种东西都信的人无疑是最好煽动的

  • 简述宗教的本质
    答:——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寻求思想皈依与精神寄托的一种意识形态。
  • 宗教的本质简述
    答:"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揭示了宗...
  • 宗教和科学本质上是什么关系
    答:宗教和科学本质上是对立关系。一、简述 1、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世界。宗教的本质决定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规律。2、对超自然力量的...
  • 简述宗教多层次多方面的本质
    答:他认为没有一种特征是每个宗教都具有的,但有分散在不同宗教中的特征.每种宗教具有这摘要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自身与生存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通过思考,人们往往认为与自己的生存状况相比存在着更加美好的生存状况,并且这一生存状况可以通过某种方法而达到.它信仰的是神圣的存在,并且它的认识方式是非对象化...
  • 宗教的四要素指的是什么?谢谢!很急!
    答: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体验和宗教体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内在要素,其中有两部分: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一类是宗教的外在要素,也有两部分:1、宗教的行为或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
  • 社会心理哲思录01社会心理的影响
    答:循环往复的甚至是轮回的(这看起来是动态,但它是一种过程的静态机制,或者可以称为是茶杯里的风暴,影响只在框架内,无法出于框架外,因此还是静态机制),因为动态(是人生的自由选择带来的不稳定性的动态)会给人带困扰,这样人就会大大失去人本身自己的一种能动性,从而向往一种永恒稳定的生活,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实现...
  • 北京舞蹈学院教材·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研究目录
    答:一、人类种族的多元性二、中国地理环境与历史根源概述三、古文化类型及中国文化的地位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术观点三、文化四要素的深刻探讨第四讲,宗教的本质与特性:一、宗教发展的历史概览二、宗教的深层含义三、中国宗教状况的独特性第五...
  • 哲学问题 急问
    答: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7.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的区别是:哲学以世界的整体及其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个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该领域的特殊规律。它们...
  • 对与西方宗教文化这本书可以提问什么问题
    答:2.没有人能给宗教的本质一个周全的解释,正因为此,现实的宗教的形式总大于实质 3.对此问题持否定态度的人可能看到的形式大于实质宗教对于科学的影响应该主要体现在对人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影响,所以两者是否冲突,也就决定于人的科学思维是否受到宗教的束缚,观察世界宗教,就会发现,虽然在历史的描述中,宗教迫害在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