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性文化的婚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敦煌国际酒店在哪里?在它家办婚宴靠谱吗

亲,你好。你所问的酒店在成都青羊区。具体位置可以百度的。

敦煌及附近景点敦煌莫高窟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敦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敦煌及附近景点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登上鸣沙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敦煌及附近景点阳关遗址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滩”上,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

在敦煌发现的不少资料反映出当时的婚龄、以媒妁婚为主的婚姻途径和一些婚俗。《下女夫词》表明,在隆重的结婚仪式上新娘要询问新郎一些问题,直到获得满意的回答后,才最后正式地表示愿意嫁给他。这些问题包括对男方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志趣是否相同等。
晚唐12窟的《婚礼图》中的“男拜女不拜”也表明了当时女子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时,至少是敦煌地区的唐人还存在试婚的风俗。试婚不是随意的性行为,也要订立正式的契约,这就是《优先婚前同居书》。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形态是名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实际上的一夫多妻制,只不过有妻妾之分而已。资料表明,敦煌也不例外,如《敦煌拾零·十二时》云:“纵然妻子三五房,无常到来不免死。”《十二时》云:“广置妻房多系绊”;《目连变文》云:“纵令妻妾满山川”等。
同时,离婚较为简单,女子再嫁社会也不以为怪。那时离婚称为“放妻”,只要男子写一纸“放妻书”,并为女方和见证人认可,就可解除婚姻,各奔东西。离婚的原因有性格不合,妻子有过错,或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等。 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人白行简所著《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表明了唐人对夫妻之间的性爱十分重视,认为性爱是夫妻之间感情的重要基础,夫妻的性爱快乐是人生的一种根本的快乐,在新婚之夜夫妻双方应亲密配合地进行性交。
例如“于是青春之夜,红帏之下,冠缨之际,花须将卸,思心净默,有殊鹦鹉之言,柔情暗通,是念凤凰之卦。”说明新婚之夜第一次性交前有一种念凤凰之卦的习俗,因为凤凰有光明的象征,“凤凰于飞”象征夫妻生活和谐美好。所谓“合乎阴阳,从兹一度,永无闭固,或高楼月夜,或闲窗早春,读素女之经,看隐侧之铺,立障圆(围)施,倚枕横布。”这说明当时民间性知识书籍颇为流行,夫妻过性生活前有阅读这些书籍、参照以行事的习惯。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还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夫妻性交的全过程,具香汤,洗拭阴畔,整顿裤裆,开花箱而换服,揽宝镜而重妆“。看来在唐代,夫妻过性生活被为自然、正常的事情,虽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并不避待女,夫妻性交后还要待女侍候,进行清洗与换衣,讲求性卫生。
媚术和巫术:唐人由于对性爱的重视,而产生了一系列女对男、男对女的求爱法,即所谓媚术,《攮女子婚人述秘法》有不少内容与巫术有关,有的做法也可能有一些科学道理。例如已婚女子在得不到丈夫的爱时,可以:“凡令夫爱,取赤痒足,出夫脐处下看,即爱妇”。“凡欲令夫爱敬,取夫大拇指甲,烧作灰,和酒服之,验。”又如男子“凡欲令妇人爱敬,庚子日取东南引桃枝,则作木人,书名,安厕上,验”。“凡男子欲令妇爱,取女头发二十茎,烧作灰,以酒和成服之,验。”
当时,人们常以巫术来保平安、求子、求爱、祛病,而贴符、烧符、吞符则是另一种方法,在夫妻床笫之间也常使用,如在敦煌所发现的一种符,人们认为贴在床上可使夫妻相爱。
裸风:敦煌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壁画还反映出当时女子有裸体的风俗。裸装或半裸装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时髦装束,它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盛行看少女跳裸体舞的习惯。
对此,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确凿的记载,例如:“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云谣集·风归云》)“雪散胸前,嫩脸红唇”。(《云诱集·内家娇》)“胸上雪,从君咬。”(《云谣集·渔歌子》)以上所谓“素胸”,即裸乳;所谓“胸上雪,从君咬”,即表明了一种让丈夫吸吮乳房的性生活方式,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的性文化是比较开放的。



  • 裸装为当时的时髦装束,敦煌裸风与性文化
    答:当时的性文化比较开放,至少敦煌的唐人甚至有试婚的习俗,离婚再婚也比较简单。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石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其中大量的壁画、雕塑、遗书等资料反映了中国从唐代到五代的许多文化现象,其中性文化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性观念有些壁画和雕塑反映了古人的性观念。456窟内有多幅喜佛壁画,其中“王铭...
  • 敦煌性文化的婚俗
    答:这些问题包括对男方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志趣是否相同等。晚唐12窟的《婚礼图》中的“男拜女不拜”也表明了当时女子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时,至少是敦煌地区的唐人还存在试婚的风俗。试婚不是随意的性行为,也要订立正式的契约,这就是《优先婚前同居书》。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形态是名义上的一...
  • 影响古代敦煌婚姻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你好,有教育,宗教,习俗等因素,二十世纪初发现的敦煌石窟是一个世界文化宝库,其中的大量壁画、雕塑和其他资料反映出中国唐朝至五代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文化现象,其中性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在敦煌发现的不少资料反映出当时的婚龄、以媒妁婚为主的婚姻途径和一些婚俗。《下女夫词》表明,在隆重的结婚...
  • 敦煌巫术文献——《攮女子婚人述秘法》
    答:另外,《敦煌性文化》把“秘法”第9条和第10条误混为一。本文括号内文字皆为录入者所加。凡令夫爱,取□□足土,夫齐(通“脐”)处下着,即爱妇。(《中国民俗探微》将此条释读为:“凡令夫爱,取赤扬(痒)足,出夫哜(脐)处下着,即爱妇。”)(《敦煌性文化》将此条释读为:“...
  • 敦煌性文化的性观念
    答:有些壁画和雕塑反映出古人的性观念。元456窟有许多欢喜佛的壁画,“明王”、“明妃”作交合状,胯下还有小鬼以盘接他们流下来的阴水。这表明古人并不认为男女交合为猥亵之事,而是神圣之举。还有一人猴儿的雕塑,一手举桃,一手抚摸生殖器,面露喜悦之色。这表明“食、色”是一切动物的本能需要。
  • 性文化知识
    答:②丰富性。性风俗内容十分丰富,如性禁忌各式各样;婚姻形式五花八门,有试验婚、抢亲、交换婚、冥婚、偷婚等;婚俗习惯也千姿百态,如中国《仪礼》、《礼记》中便记载了汉族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③生动性。性风俗生动活泼。如敦煌中的“媚术”记载就颇为生动。妻欲求夫爱,...
  • 从"武媚娘被剪"谈唐朝到底有多开放
    答: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石室遗书,数万卷的敦煌写本是我国古老文化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是7世纪到10世纪唐和五代人亲手抄录的,这些未经文人修饰的文字记录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状况,当然,也包括了当时的婚俗、性观念、性生活状况等性文化的内容。由于唐代经济发达,商业高本节资料主要采自高国藩:《...
  • 古代女戒是什么?
    答:1、《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2、原文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 在古代情人之间分手信
    答:抄两个离婚书的精彩节选给大家共享一下。是敦煌遗卷,我从《敦煌性文化》上抄来的。当时离婚对财产的分配是共同分配,大不同于过去和以后男方占据全部财产,见其中一份放妻书:两共取稳,各自分离。以下是另一纸《放妻书》的部分:“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
  • 何为敦煌文化
    答:这个概念上的跳跃可以理解,因为莫高窟中的辉煌壁画与雕塑构成了当地古代美术和视觉文化的主要遗存,不断地吸引和震慑着美术史家(图1)。但是这个概念上的跳跃有着相当严重的后果,因为它在基本的设论中取消了由敦煌佛教艺术所协同构成的一个复杂、丰富的空间性文化结构,反过来也阻碍我们去深入理解敦煌佛教艺术的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