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施耐庵写书是非常严谨的,《水浒传》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可谓一处都没错。如果我们也像作者那样,仔细阅读文本,认真考察故事的寓意,仿佛错了的地名及其地理位置,实际上都有其深刻的寓意。绿野老道曾经考证过书中的清河县到底在哪里,武松为何要在景阳冈打虎。也论证过宋江题写反诗的江州并非浔阳江边的九江,而是江苏镇江。

这些故事中的地名及地理位置之所以出现错乱,是施耐庵在其中隐写了其创作意图,以及为即将写到的历史真实伏线。这个题目所讲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同样有地理上的模糊。但是,假如认真的探讨一番,施耐庵真的没写错。怎么回事呢?

智取生辰纲有故事蓝本

施耐庵作《水浒传》依据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宋史》、《挥尘旧录》等正史野史。其中,最主要的参考蓝本,则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就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这个《水浒传》蓝本故事是这样讲的:

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

这八个大汉就是《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当时,马县尉也像杨志等人那样,喝了参着蒙汗药的酒被麻翻,晁盖等人劫走了生辰纲。

《水浒传》中讲到,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劫走生辰纲的地点,也由五花营堤改为黄泥冈。这一改,似乎就改变了生辰纲的押运路线,让杨志他们绕道到郓城县,故意让晁盖他们劫走。这也难怪一同押运的蔡夫人的奶公老都管,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青面兽,还说他与强贼勾结,抢走了生辰纲。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绝对不是,生辰纲不可能途径郓城县,然后再送到东京汴梁。

《水浒传》在晁盖打算劫取生辰纲时,就提到过一个地名:石碣村。书中说,石碣村是阮氏兄弟的家乡,与梁山同在一个泊子里打鱼谋生,距离梁山泊很近。《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讲到,晁盖等人劫走生辰纲之后,在宋江的帮助下,从石碣村上了梁山。

因为石碣村这个地名,就有可能把生辰纲的运输路线搞得很清楚了。晁盖他们完全可以按照施耐庵的设计,劫取生辰纲。而且,施耐庵绝对没有出现地理位置上的差错。

晁盖本是东溪村保正吗?

小说毕竟要经过二次创作,否则,照搬《大宋宣和遗事》就好了,多省事。但这样干,就不会有《水浒传》这部伟大的名著了。

且说《水浒传》第十三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中说,刘唐不知从哪里打探到了生辰纲的消息,前来找晁盖,试图劫了这套富贵。刘唐见到晁盖时,书中是这样介绍的:

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

那么,东溪村属于哪个县管辖呢?毫无疑问,就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因为,这个县里的马步军都头朱仝、雷横经常来这里巡逻,东溪村属于郓城县治下,晁盖与他们很熟。

话休絮烦,施耐庵笔下,晁盖就是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然而,《大宋宣和遗事》中,晁盖却不是东溪村人:

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住,姓晁名盖,人号唤他做“铁天王”;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劫了生辰纲)。

晁盖并非东溪村人,而是石碣村人,也就是吴用前往说服三阮撞筹的所在。而《水浒传》中却提到了东溪村与石碣村所隔的距离,大约有百余里地。

施耐庵改写了《大宋宣和遗事》的这段故事,把晁盖从石碣村挪到了东溪村,是为了为后文做铺垫:晁盖是被吴用逼迫不得已上了梁山。假如按照蓝本故事,就把晁盖写成石碣村人,那么,吴用说三阮撞筹、暗地里了解水泊梁山情况就写不下去了。

即便如此,不管晁盖是石碣村人,还是东溪村人,《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都讲得很清楚,这两个地方都在郓城县。

既然晁盖是郓城县人,那么,生辰纲就必定会经过郓城地界了吗?上文讲到,生辰纲不可能从郓城县过道,那么,晁盖他们又是到哪里劫取的生辰纲呢?

《水浒传》的石碣村在哪里?

生辰纲案子破获后,郓城县派一直闯董平前去捉拿捉拿晁盖。郓城县押司宋江得知消息后,赶紧跑到石碣村报信,晁盖因此上了梁山。

按照《水浒传》中宋江报信的情节,可知《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石碣村距离郓城县衙不远,就像是施耐庵笔下的东溪村到县衙的路程。

宋江、晁盖都是郓城县人,这一点施耐庵严格的遵守了史料记载,只不过改写了其中的细节而已。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北宋时期的石碣村真的是郓城县辖区内的一个村寨吗?

查看地图得知,现在确实还有石碣村,而且还不止一个。按照《水浒传》及其蓝本故事的记载,本文所讲的石碣村大致应当在山东境内,那么,是不是在郓城县呢?

查看地图得知,山东石碣村在东平湖最北端,完全符合《水浒传》所描述的地理位置。然而,按照现在的辖区,这个地方应当属于山东省东平县旧县乡。换做北宋时期,石碣村应当归属东平府管辖。如此,是不是施耐庵弄错了呢?

我觉得,不是施耐庵弄错了,而是现在的石碣村并不一定就是当年的石碣村。《大宋宣和遗事》讲得很清楚,石碣村就在郓城县附近:

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暮夜逃走去也。宋江天晓,进将文字呈押差,董平引手三十人,至石碣村追捕。

宋江一夜之间能打个来回,单程最多三十里地。假若把当时的石碣村弄到东平湖的最北端,则距离郓城县少说也有二百多里路程,与两本书所描述的情况相去甚远。因而,《大宋宣和遗事》的石碣村就是《水浒传》的东溪村。而施耐庵所写的石碣村,则在梁山附近,也就是距东溪村百余里的地方(郓城县距梁山县约一百五十里)。

水泊梁山在北宋时期,水域宽阔,现在只剩下东平湖的一部分。当年的石碣村现在大概已经在远离湖泊的陆地上了,因而,被现在东平湖北端的石碣村取代了《水浒传》中的石碣村。这一点,《大宋宣和遗事》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水浒传》的晁盖是从石碣村上的梁山,却应当是在郓城县境内的石碣村。假如从郓城县到东平县的石碣村再上梁山,晁盖他们就真的是路痴了。

因为,梁山就在郓城县的附近,相距不过八九十里地。而如果要从现在的石碣村上梁山,则必须是先经过梁山再到石碣村,又从石碣村折返上梁山。这样走道,岂不是神经病吗?

这样,晁盖是东溪村人,也是石碣村人,只不过施耐庵根据《大宋宣和遗事》把石碣村改做东溪村,又在梁山附近虚拟了一个石碣村。上文讲到,这都是为了编故事。

晁盖是在哪里劫取的生辰纲

上文讲到,晁盖等八人是在“五花营”麻翻了马县尉,劫走了生辰纲。那么,这个五花营在哪里呢?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应当在河南南洛,也就是现今的南乐县。这个地方是从大名府到汴京开封的直线路径,押送生辰纲绝对不会绕道郓城县,更不可能经过石碣村附近。难道施耐庵又出错了?

施耐庵绝对不会出错,他写了黄泥冈是在郓城县境内吗?

《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到黄泥冈这个地名的,是入云龙公孙胜。当时,七个人在晁盖庄上聚义,商议打劫生辰纲的具体行动,吴用说正要辛苦刘唐再跑一趟,搞清楚生辰纲具体起运时间和所经路途。公孙胜接过话头,说道:

此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

听了公孙胜的话,晁盖说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乐村。”这两人言语之间,都没有提到黄泥冈的具体地址,谁又能说施耐庵的黄泥冈就在郓城县呢?

却说杨志押着生辰纲从大名府出发,南下汴京。《水浒传》中交代,杨志他们走了十四五日,便来到了黄泥冈。施耐庵这么写,似乎有点夸张了。不过,这正是为了晁盖他们从郓城县赶到黄泥冈腾出足够的时间。

也就是说,晁盖等人从郓城县东溪村出发,赶到外地劫了生辰纲,然后又悄然返回。济州府破案后,晁盖便从东溪村逃了出来,到数十里外的梁山落草。这个情节,与《大宋宣和遗事》讲得毫无二致,郓城县石碣村的晁盖,也是赶到了五花营劫了生辰纲的。《大宋宣和遗事》没有写生辰纲从郓城县经过,《水浒传》同样也没写黄泥冈就在郓城县境内。

至于《水浒传》中说,吴用假称他们是濠州枣客,前往东京贩卖枣子。这是吴用故意暴露晁盖的一个损招,绝对不是施耐庵出了差错。

濠州的治所就在现今的安徽凤阳,从这个地方去开封,绝对不会经过郓城,更不可能先北上绕道南洛,再南下取道汴京。施耐庵曾经在张士诚帐下效力,而张士诚的势力曾涉及安徽。这一点地理常识,想必施耐庵先生还是具备的。为了故事的需要,才故意绕了这么大的圈子。

生辰纲绝对不会经过郓城县,施耐庵没写,蓝本故事也没讲,而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晁盖是郓城人,黄泥冈也就一定在郓城县了。



  • 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呢?
    答:这个题目所讲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同样有地理上的模糊。但是,假如认真的探讨一番,施耐庵真的没写错。怎么回事呢?智取生辰纲有故事蓝本 施耐庵作《水浒传》依据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宋史》、《挥尘旧录》等正史野史。其中,最主要的参考蓝本,则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绝对不是,生辰纲不可能途径郓城县,然后再送到东京汴梁。 《水浒传》在晁盖打算劫取生辰纲时,就提到过一个地名:石碣村。书中说,石碣村是阮氏兄弟的家乡,与梁山同在一个泊子里打鱼谋生,距离梁山泊很近。《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讲到,晁盖等人劫走生辰纲之后,在宋江的帮助下,从石碣村上了梁山。 因为石碣村这个地名...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关于水浒中生辰纲一段,有一处描写似乎存在问题。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经典桥段,讲述了青面兽杨志带领着一众兵卒押运生辰纲,为了防止遇到强盗,选择天热赶路或者夜间赶路,但是老督管等一行人多有抱怨,最终不听杨志领导,坚持走黄泥岗,一条可以歇息,但是时常有强盗出没的地方。晁盖从刘唐那里得知杨志护...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首先,生辰纲的路线是一定的 从大名府到东京城,不经过水路,只是陆路。根据后面杨志所说,这条路线是固定的,而且一定会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等地,由于这几处远离人烟,所以经常有强盗贼人在这里抢劫。二龙山、桃花山已经有邓龙、周通、李忠等人...
  • 《水浒传》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会经过山东?
    答:生辰纲是从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押送到东京(河南开封),可杨志制定的路线着实令人费解: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 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都在山东青州境内,黄泥冈在山东巨野县,...
  • 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生辰纲从大名府到开封为什么不一直向南走,而却要拐...
    答:回答:开封是豫东,走山东近些,开封有个曹门,是通往曹县的路,曹县就是过去的济州府
  •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的情节漏洞:为何在盛夏贩枣?
    答: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情节似乎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首先,关于地点,生辰纲从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出发,目的地是东京(今河南洛阳),而智取者声称的出发地濠州(今安徽凤阳)与之不符。合理的路线应该是沿水路而行,靠近梁山泊所在的山东济宁-枣庄一带,而非千里之遥的凤阳。这表明...
  • 大名府在河北邯郸,东京在河南开封,黄泥冈在山东郓城,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
    答: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最让他头疼的应该是他贫乏的地理知识。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地点是在山东济州府的黄泥岗上,而杨志押运货物是从北京大名府出发(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前往东京开封的,此路一马平川,一路南下即到。何以绕道而行山东呢。杨志...
  • 生辰纲从哪送到哪怎么会路过梁山泊
    答: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是从河北大名府出发,送往河南开封府的。开封在大名府的正南方,杨志押送生辰纲,只需从大名府出发向正南走,即使跨入河南境内,经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封丘,即达开封。何必由鲁西,绕道鲁中,再由鲁中绕回鲁西,经郓城黄泥岗去开封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很显然这又是《水浒》...
  • 《水浒传》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是什么?
    答: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