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

水浒的作者对北方的地理知之甚少,你仔细看会发现小说里有很多地理位置方面的纰漏。

开封是豫东,走山东近些,开封有个曹门,是通往曹县的路,曹县就是过去的济州府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自身有着很深的文化价值,但是它就真的没有错误?人们常说水浒是三分真,七分假,三国是七分真,三分假,毕竟这两部都是小说,是供人们消遣的读物,而不是历史史书,所以难免会有一些艺术加工,所以出现错误也是合理的,有的可能是为了推动情节的需要,有的则是作者自身的问题。关于水浒中生辰纲一段,有一处描写似乎存在问题。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经典桥段,讲述了青面兽杨志带领着一众兵卒押运生辰纲,为了防止遇到强盗,选择天热赶路或者夜间赶路,但是老督管等一行人多有抱怨,最终不听杨志领导,坚持走黄泥岗,一条可以歇息,但是时常有强盗出没的地方。

晁盖从刘唐那里得知杨志护送生辰纲,想要劫走这笔不义之财,于是伙同白胜,阮氏三兄弟还有智多星吴用,他们扮作客商,而白胜则是卖酒的商贩,当时天气炎热,他们将掺了蒙汗药的酒卖给杨志他们,一会他们纷纷倒地,而晁盖等人顺利劫走生辰纲,因为杨志喝得少,所以早醒,为了不被怪罪,选择逃跑,而众人则是向官府报案,称杨志伙同贼人劫走生辰纲,这便是经典的智取生辰纲的桥段。

人们会疑惑从河北到汴梁,为何要绕道山东郓城,这不是徒增危险吗?首先我们不能否认作者对于地理知识的混淆,毕竟那个年代没有导航,而作者很明显文学底蕴很深厚,但是地理知识未必都懂,比如林冲雪夜上梁山,朱贵划着船来接他,那个时候整个湖面该结冰了,为何还能够划船?所以作者可能故意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忽视客观实际。

再者杨志自己的考虑,杨志也明白这批生辰纲非同小可,走寻常路线势必会有很多灾祸,也许那些贼人就在路上等着他们,所以他宁可选择远路,安全一些。又或者生辰纲其实是对蔡京的贿赂,这种东西走官路本就不合适,也许正是蔡京授意走这条路的。

还有黄河的决口问题,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治理水患,北宋时期开封是黄河泛滥区,除了水源外还有大量的泥沙,这种道路非常难以通行,杨志自然需要绕远路,选择山东郓城来走,毕竟自己曾经押运花石纲可是掉过水里的,这点顾虑还是有的。

所以水浒中这个细节确实值得考虑,还有人说这是原本中的错误,因为智取生辰纲这段,施耐庵是仿照《大宋宣和遗事》写的,也许作者没有细细考量,只是觉得这个确实足够新颖,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为什么杨志押镖不走直线近路,非要绕一圈呢?难道施耐庵真得如一些人所说,地理知识欠缺,只是为写小说而写小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施耐庵的写作是非常严谨的。

水泊梁山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徽时代,就是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而在这个时代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的杜充决黄河以阻金兵的事件。

金国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前夕,杜充镇守北京大名府,杜充不敢与之交锋,于是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夺淮入海”,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但是杜充决河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黄河线路,是1855年也就是清文宗咸丰五年,黄河决铜瓦厢改道后形成的现行河道。而近代最有名的黄河决口就是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其原因和宋朝的杜充如出一辙,不能不说,历史的轮回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而花园口决堤使两淮地区的百姓蒙受长久的苦难,直到1947年的花园口被堵复。新中国成立后,举全国之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治理淮河,才彻底改变了两淮地区灾祸连连的历史,这也是两淮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所在。

施耐庵“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就是黄河泛滥,而杨志的押镖路线施耐庵所给出的是出了大名县径直朝东南走,到了郓城然后再去开封,整整多了将近100公里。为什么要这么走?因为在当时只能这么走。

施耐庵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能够中到进士,施耐庵无疑是古代精英人士了,这样的古代精英其所学是非常庞博的。而且在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在苏州是参与了张士诚的军事谋划的。按今天的话说,施耐庵是做过军事参谋的,你认为他会看不懂地图?

其实,题主的问题,施耐庵在书中就已经交代了。因为这个问题在当时就是一个常识性问题,施耐庵也就没必要多费笔墨。

书中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里,杨志对梁中书说了这样一句话: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甚是不好,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梁中书道:恁地时多着军校防护送去便了。杨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

“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这里就说已经清楚了,在当时,黄河还没有流经开封,黄河流到郑州一带之后,朝东北方向去了。所以,开封城在北宋时期,还看不到黄河。没有黄河横道,不是更好走吗?为什么杨志说这条路不能走呢?还说“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原因很简单,还是和黄河有关,因为这片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黄泛区”。

黄河历史上下游曾经26次改道,黄河水决口之地,洪水过后,泥沙淤积,土地变得贫瘠且盐碱化,这就是黄泛区的实际情况。

汉代以后,中原人口加剧,环境影响越来越严重。黄河逐年水灾频繁,泥沙淤积,决口改道不断。宋代黄河更加泛滥,“黄泛区”的人们生活极为艰辛,大名府到开封中间的这一片地区更是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这里的民风极为凶悍。在五代至北宋末期3次黄河改道过程中,洪水在梁山脚下汇集成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梁山,就在现“黄泛区”山东西南部梁山县境内,这片水域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有八百里的水泊梁山。

宋江在梁山举旗聚义,号称十万之众,就是因为这里的人生活困苦,民风凶悍。历史上的刘邦是今天江苏北部的丰县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的,这两个地方刚刚好也是处在黄泛区。所以,施耐庵之所以这么写,就是因为他对这一片地区的情况太熟悉了。这样的行进路线,对当时身带财货的人来说,就是必然的选择。

这条路线,别说杨志不会走,就是一般的行脚商人都会选择绕道山东郓城。就如杨志所言:“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只要逢山遇林,有岗有坞的地方,就会有强人出没,就是去500人都不够。那有这么多强人?只不过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而已。

综上所述,杨志从山东走远路,正是为了绕开这一两百公里的黄泛区。这一点,作为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但是施耐庵却是完全懂得。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原因,这是由于他们临时更改了路线,所以会经过山东郓城县。

因为杨志想要出其不意,防止上次生辰纲被截取,于是特意选取了一条道路,结果还是被刘唐和公孙胜打听到了消息。

因为押运的人认为那样走比较安全,毕竟那个地区人比较多,盗贼不敢在那里下手,即便是被抢了,去找官方人马也容易。

  • 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呢?
    答:这个题目所讲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要经过山东郓城县,同样有地理上的模糊。但是,假如认真的探讨一番,施耐庵真的没写错。怎么回事呢?智取生辰纲有故事蓝本 施耐庵作《水浒传》依据了很多历史资料,包括《宋史》、《挥尘旧录》等正史野史。其中,最主要的参考蓝本,则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绝对不是,生辰纲不可能途径郓城县,然后再送到东京汴梁。 《水浒传》在晁盖打算劫取生辰纲时,就提到过一个地名:石碣村。书中说,石碣村是阮氏兄弟的家乡,与梁山同在一个泊子里打鱼谋生,距离梁山泊很近。《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讲到,晁盖等人劫走生辰纲之后,在宋江的帮助下,从石碣村上了梁山。 因为石碣村这个地名...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关于水浒中生辰纲一段,有一处描写似乎存在问题。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的经典桥段,讲述了青面兽杨志带领着一众兵卒押运生辰纲,为了防止遇到强盗,选择天热赶路或者夜间赶路,但是老督管等一行人多有抱怨,最终不听杨志领导,坚持走黄泥岗,一条可以歇息,但是时常有强盗出没的地方。晁盖从刘唐那里得知杨志护...
  • 《水浒传》里的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怎么会经过山东郓城县呢?_百 ...
    答:首先,生辰纲的路线是一定的 从大名府到东京城,不经过水路,只是陆路。根据后面杨志所说,这条路线是固定的,而且一定会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等地,由于这几处远离人烟,所以经常有强盗贼人在这里抢劫。二龙山、桃花山已经有邓龙、周通、李忠等人...
  • 《水浒传》生辰纲从河北大名府到汴梁,为何会经过山东?
    答:生辰纲是从大名府(河北大名县),押送到东京(河南开封),可杨志制定的路线着实令人费解: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 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二龙山、桃花山和赤松林都在山东青州境内,黄泥冈在山东巨野县,...
  • 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生辰纲从大名府到开封为什么不一直向南走,而却要拐...
    答:回答:开封是豫东,走山东近些,开封有个曹门,是通往曹县的路,曹县就是过去的济州府
  •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的情节漏洞:为何在盛夏贩枣?
    答: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情节似乎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首先,关于地点,生辰纲从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出发,目的地是东京(今河南洛阳),而智取者声称的出发地濠州(今安徽凤阳)与之不符。合理的路线应该是沿水路而行,靠近梁山泊所在的山东济宁-枣庄一带,而非千里之遥的凤阳。这表明...
  • 大名府在河北邯郸,东京在河南开封,黄泥冈在山东郓城,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
    答: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最让他头疼的应该是他贫乏的地理知识。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地点是在山东济州府的黄泥岗上,而杨志押运货物是从北京大名府出发(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前往东京开封的,此路一马平川,一路南下即到。何以绕道而行山东呢。杨志...
  • 生辰纲从哪送到哪怎么会路过梁山泊
    答: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是从河北大名府出发,送往河南开封府的。开封在大名府的正南方,杨志押送生辰纲,只需从大名府出发向正南走,即使跨入河南境内,经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封丘,即达开封。何必由鲁西,绕道鲁中,再由鲁中绕回鲁西,经郓城黄泥岗去开封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很显然这又是《水浒》...
  • 《水浒传》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是什么?
    答: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