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心的诗句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1、乐之为道,总在能顺。致乐之道,总在能顺时而动。

出自《周易阐真·卷一》。【译文】(豫卦所讲的)乐道,总是在与能够柔顺。获得快乐的方法,总在于能够顺时而动。

2、修道者,贵乎恒于正道,尤贵乎恒行于正道。

出自《周易阐真·卷一》。【译文】修道,贵在恒心于正道,尤其贵在恒久地行于正道。

3、修道者,当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须正人。

出自《周易阐真·卷一》。【译文】修道的人,当没有征得大道的时候,一定要先修正自己,既已经证得了道,又应该修正别人。

4、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出自《太上十三经注解》。【译文】道的隐形匿迹不可以说出来,道的发挥显现就可以说出来了。

5、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

出自《太上十三经注解》。【译文】名在无极的时候是不可以名状的,名在太极的时候就可以名状了。

6、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出自《七破论·破愚论》。【译文】不致力于修身养德,却求取不该期望的福分,不是愚蠢是什么?



  • 什么是道家心经/什么是道家心经?
    答:道家心经是指《太上老君说了心经》(简称了心经)。一卷。南北朝著作。不著撰人。《了心经》全文一百多字,重点在于说明“修道要修心”的道理。指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修心就是修道”要在“观心”中做到觉悟,“了心”,方能得道。原文如下: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
  • 关于道家的红尘炼心
    答:知得宗祖,降心应物,不为物迷,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在应物不迷处来。应物不迷,即是炼己之功。所谓炼己纯熟,还丹白结也。《了道歌》云:“未炼迈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性定自然丹信至,心静然后药苗生。”特以还丹最易,炼己最难。若炼已不炼到无己时,则性不定...
  • 求儒家和道家修身修心的句子,越多越好,最好来个总结
    答:心静如山、性澄似水,常淡泊无为大道归、故神人无光圣人无名、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万愿尽随流水去、何俱六根扰我心、性海函养功德水、心田润生吉祥云。
  • 修心当如何正心。
    答: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
  • 修心若镜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修养高尚的人心思就像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选段: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
  • "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哪?是道家思想吗?
    答: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大意为通过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
  • "静心者智,平心者德,修心者才,养心者健,问心者答"是什么意思?
    答:静心的人,不会有主观情绪干扰,所以能客观的看待事物,表现出智慧。平常心的人,淡泊名利,普通低调,所以德行非常好。修心者一心向道,具备前两者的特性,似若有才。问心的人,做事甚少用思维,潜意识就把方法计算好了,往往能找到答案。
  • 《庄子修心课》第二十六课:为是不用而寓诸庸
    答:其分也,成也:有所分散,必有所聚成。其成也,毁也:有所聚成,必有所毁灭。复通:融合,通融。不用:不用偏执于成心己见。我们都以为道在高处,但是真理就在最平常的地方。庸是指平常,日常。把心放在最平常的地方,去磨练,去锻造。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庸:循环变化。通:缘于同一。适得:...
  • (8)丘处机千里西行传道:“修行之道,重在修心”
    答:”丘处机赞叹到:“修行之道,重在修心,有此善念,你的功夫也必有大成就啊。一日丘处机漫步于崂山,见一洞三面皆群峰环绕,另一面对着大海,此时正好朝阳东升,彩霞映红半壁山峰,丘处机看此绚丽景象不禁大声称好,并要尹志平刻“明霞洞”三字于洞额上,忽听里面有人喝到:“谁在外面喧哗?”二人...
  •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答:儒道分家之后,道家提出了“修心炼性”;几百年后传到中国的佛学,提倡的是“明心见性”,只不过把“明心”和“见性”分为两个层次来修行。这可以看出,道家提倡“炼”,而佛家提倡“悟”。儒家的修炼方法则是:“存其心,养其性。”存的什么心?仁心、爱心、善心、一个纯洁无暇之心。养,则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