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常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1. 古代文学、文言文、基础知识

[固定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表达基本固定的意思,现总结部分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后序》

5、如何、若何、奈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吾知所以拒子矣。

7、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何以伐为?《论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8、得无……乎,得无……耶,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9、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2.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 伶官传序文言文化常识
    答:1. 文言文化常识 文言文化常识 1.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有哪些 知识点总结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
  • 文言文常识记忆
    答: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五步阅读法。 一、预读 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
  •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有哪些?
    答: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有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
  • 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
    答: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 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匿名用户 2016-07-22 展开全部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
  • 高中的文言文常识有哪些?
    答: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
  • 古代文言文常识
    答:2. 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
  • 谁能告诉我文言文的文学常识
    答:常见的固定结构:1、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2、……,抑…… 译为“是……,还是……”或“……,或者……”3、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5、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
  • 高中文言文常考知识点
    答:2. 高中文言文常识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1—6册全) 第一册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 关于古文的基本常识
    答:一. 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一.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1.实词的古今异义:有一部分文言实词的古今意义没有变化,可以用它的今义去理解文言文。一部分实词在文言中古义与今义都用,这个语境用的是古义,那个语境用的是今义,阅读时必须结合它所在的句子去分析斟酌。多数文言实词的古义和今义是...
  • 【古文基础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什么是文言文
    答: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 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 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