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经过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皮亚杰关于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主体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 *** 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 *** 的认知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认知发展阶段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不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儿童发展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皮亚杰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中心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的什么阶段

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新的心智慧力的出现是每个新阶段到来的标志,而这些新的心智慧力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为复杂的方式来理解世界;
虽然不同的儿童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一个发展阶段。
同一个个体或许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这明显地表现于一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转折时期。

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皮亚杰的哪个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 儿童根据数目的多少来判断对错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继承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一些学说基础上,就道德教育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进行专门的探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个人的主张。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个总称,就像一个母亲,她会有很多的孩子。其中教育心理学就是她众多子女中的一个。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可以包含于教育心理学类里的,当然也就属于心理学这个大类当中。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什么阶段

学前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前运算阶段(2-7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前运算阶段:以“表象性思维”为特点,将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由于思维尚无符合逻辑的推理,因而无法理解“守恒”的原则。 ②思维具有集中性,即只能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特性而忽视其他方面或其他特性。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④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 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他律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
  •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答: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
  •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通过一些 对偶 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 儿童 道德 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 他律道德 和 自律道德 两种水平,把儿童的 品德 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可逆性阶段即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4)公正阶段。
  •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6~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l0岁);(4)公正阶段(10~12岁)。其中,6~8岁的儿童处于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
  • 阐述代表性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协作而制订的,也可以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和集体...
  • 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有( )。
    答:【答案】:A、C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从而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
  • 什么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
    答: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是: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性、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1)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强度影响。换言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人的自然天赋与相应的社会因素相互...
  •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道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为( )。
    答:【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相关内容。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
  • 简述并评价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的异同
    答: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1)品德的发展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认知的发展决定着道德发展的阶段 (2)总体趋势:他律到自律 (3)四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 岁~5 岁)?权威阶段(6 岁~8 岁)?可逆性阶段(8 岁~10 岁)?公正阶段(11 岁~12 岁)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