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皮亚杰认为什么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权威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
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他不但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 )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或其建构主义,从本质上阐释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其思维发展过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与外部环境(或者说是教育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中,增进了知识和思维的发展.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学生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活动的主体.“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今天,我们要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教学的优化、科学化来对学生施加影响,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必须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
(二)教学应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皮亚杰关于“活动”的理论对我们当前教育,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优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活动在内,并不能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扩展资料: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形式具有动力性的特点。随着环境和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智力的结构和功能必然不断变化,以适应变化的条件。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机体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子结构,又可被看成是认知结构中的一个元素。认知结构就是协调了的格式的整体形式。

他将生物学的同化这一概念应用于心理学中,意指人们把知觉到的新鲜刺激融于原有的格式中,从而达到了对事物的理解,同化是个体认识成长的机制之一。

依据皮亚杰的观点,平衡化指通过多重的去平衡与再平衡,导致从一接近平衡的状态向着质上存在差异的平衡状态递进发展。而自动调节是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第三者,对同化与顺应进行调整以达到两者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从功能机制上说,是同化与顺化的统一;从结构机制上分析,则是主体认知结构的内化产生和外化应用的统一。而运算是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各个运算联系在一起就组成了结构的整体。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让·皮亚杰   百度百科-皮亚杰理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认知发展阶段论。

20世纪20年代末,J.皮亚杰对品德形成和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首先认为,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由于认知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有差别,因而就表现为思维发展的阶段性,道德发展和思维发展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表露出它自己的阶段性来。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与智慧发展的阶段是相平行的。皮亚杰又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种由他律的品德逐渐向自律的品德过渡的过程。

扩展资料

关于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心理学理论。对品德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迄今仅几十年时间,这是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发生的。近代心理学从不同方面对品德形成和发展进行科学实证研究,提出了关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理论,影响较大的是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品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还有一种说法:
前道德阶段(1-2岁),此阶段没有意识,谈不上道德观念发展
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分为自我中心和权威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 可逆性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公正阶段



  • 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他律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
  • 皮亚杰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是什么?
    答: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
  •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通过一些 对偶 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 儿童 道德 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 他律道德 和 自律道德 两种水平,把儿童的 品德 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可逆性阶段即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4)公正阶段。
  •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6~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
    答: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l0岁);(4)公正阶段(10~12岁)。其中,6~8岁的儿童处于权威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
  • 阐述代表性的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协作而制订的,也可以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和集体...
  • 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有( )。
    答:【答案】:A、C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从而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
  • 什么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
    答: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是: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性、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包括:(1)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则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强度影响。换言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人的自然天赋与相应的社会因素相互...
  •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道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为( )。
    答:【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相关内容。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
  • 简述并评价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理论的异同
    答: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1)品德的发展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是一致的,认知的发展决定着道德发展的阶段 (2)总体趋势:他律到自律 (3)四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 岁~5 岁)?权威阶段(6 岁~8 岁)?可逆性阶段(8 岁~10 岁)?公正阶段(11 岁~12 岁)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