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坏?隋炀帝其实也做过好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0
隋炀帝杨广,一个炀字就把他的一生打上了标签,人们斥责他是暴君,做了那么多劳民伤财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己之私的事情,于民来说实在是个祸害,也难怪隋朝会短命而亡了。不过,如果真的从长远来看,隋炀帝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什么恶劣的影响,相反还是惠国惠民,就好比京杭大运河。那么,隋炀帝究竟还做过些什么事,他做的事难道都是不好的坏事吗?
1.隋炀帝杨广,我们都知道是谁,隋朝最后一个皇帝,被世人称之为昏君,再者加上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隋炀帝的形象总是很不堪,所以现在很多的人也都认为杨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昏君,但是真正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到底如何呢?
首先史实对于隋炀帝杨广最贴切地描述首先高富帅,是真高、真富、真帅,而且资质绝好。史载: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其父杨坚称帝的时候,杨广被封晋王,担任并州总管,次年14岁的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
任上的杨广遍揽人才,笼络人心,任用贤能,为人称道。其后杨广在隋朝稳定时期做了三件大事,时年仅19岁。先是北破突厥,那是隋朝和突厥打过两次大仗,时间都长,第一次杨广主要任务是防突厥,劳苦功高,打得可汗称臣了,分成了两部;第二次杨广亲自指挥,逼死了都兰可汗,大获全胜,正式确认东亚霸主地位。继而南平陈朝,杨广出任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人攻陈,在杨素高颖两位名将辅佐下,一举突破长江天堑。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此时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完成了统一大业。最后是安抚江南,南北分裂太久,隋没有摆脱征服者心态,有过激措施,江南人普遍不满,开皇十年,陈旧地爆发反抗活动。杨广临危受命去扬州担任总管,在叛乱平定后,留在江东,长达10年之久,主要业绩是安抚人心。杨广充分尊重江南文化,笼络人才,让江南人摆脱屈辱心境,接受了隋朝的统治。
2.杨坚去世的时候,杨广34岁,这个时候也出现一件大事,杨谅叛乱。杨谅是杨坚的第五个儿子,十分得宠,杨坚在位时给他兵权,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不仅如此,杨坚怕他受穷,还特许他造钱,所以杨谅是真的有实力有野心。杨坚在位时杨谅就蓄谋已久,先以防突厥为名,加强军备。杨坚去世不久随即诏书激变,调动了30万大军,杨广仓促应战,只几万人,寡不敌众。再加上杨广的政治地位不稳固,这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所以杨广这儿政治上也没优势。在不利的情况下,杨广知人善用,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平乱。
当上皇帝不久,杨广35岁,这时他建造了洛阳城和大运河。当时杨广有诏书:一是安抚东部地区的需要,东部并不稳定,杨谅叛乱时有十九州叛乱,大兴在西部,要镇压应急不够,要加强管理就得建都。二是安抚江南的需要,杨谅叛乱也体现江南的不稳定,出于震慑江南的需要也要修治洛阳。三是运输便利,大兴在关中平原,往西荒凉,而关中平原往东富庶。所以建都关中,得关东支援各种物资,主要是粮食。但是东输的通道有三门峡在,东边的粮食要运来太困难了。一闹灾就得逃荒,洛阳就不会这样。如果建都洛阳,四方有事,随时反应,协调各方,也能平衡发展。
3.至于修建运河,一是南方的政治稳定问题,隋由北周、北齐与陈共同组成,但并不稳定。南方一旦叛乱,就得由中央政府做出反应。当时中央在西安,叫大兴,这是信息不畅的。要运兵也麻烦。凡是运东西,当时都是水路最方便。这比人力畜力大。杨广在扬州坐镇过十年,对此充分认识,所以营建东都,好及时对南方做出反应,还开运河,好及时运送兵力,这是稳固南方的需要。二是南方的经济发展间题。除了运兵,还能把南方粮食运到北方,秦汉时江南人烟稀少,魏晋之后,南方就有了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江南就成了鱼米之乡,在国家经济中占的份额就大了,成了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了,这种情况下,为经济考虑也得修运河了。他对此认识深刻,才决定修了这条运河。
运河其一通渠之时,杨广37岁,这时他迫不及待下令巡游。这个行为就是我们后世所熟悉的铺张浪费极度奢华,但是我们来看看杨广到江南除了巡游还做了什么:炀帝主要还是做了两年事,一是安抚江南,二是炫耀文物。先看第一件事,安抚江南:首先讨好当地百姓,十月份时下诏,赦江淮已南,扬州给复五年,五年不用交租。辖区内也可以免三年。然后讨好原陈朝皇室,陈朝宗室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陈虽然灭亡了,政治影响力还在。杨广此举让陈后裔认可了隋政权。最后讨好佛教徒,愿意借宗教来巩固统治。再来第二件事,炫耀文物:杨广每次出行,礼仪都摁出二十里,都合乎礼仪传统,还特别光鲜美丽。当时扬州人把北方人看作蛮人。江南一游炫耀的是文化,他们对于这个兴于中北的隋朝文化心服口服了。出游与开运河是把准了脉搏,政治眼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些惠及后世的工程之后,杨广开创了科举制度。大业二年杨广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之后为历朝所沿用。但这也触动了当时门阀大族的利益,为后来隋末动乱时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
杨广三十九岁的那一年,西域边防岌岌可危之时,这时他派军灭了吐谷浑。自丝绸之路之后,到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已无暇顾及西域,此地再次受制于游牧政权了。杨广自比汉武帝,想重现辉煌,发兵西征,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原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4.次年,杨广亲自西巡河西走廊。杨广在位14年,但他在长安城里的时间不足2年,在东都洛阳的时间不到4年。其他时间都是在各地巡游督工。这次杨广把目光放在了西方,在他看来要想了解西域最直接就是亲自去看看,于是有了这次西巡。杨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西部自古是苦寒之地,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一路上杨广凤餐露宿,冰雪交加,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杨广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杨广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身为皇帝苦巡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也仅有杨广一个。
因为这次西巡,杨广首先得以进一步扩张领土,设置了河源郡、西海郡、鄯善郡、且末郡等4个郡,而且派人来屯垦。把青海及新疆的一部分纳入版图。在疆域上超过了汉武帝。其次开通道路,新的丝绸之路,与原来的互为拱卫,中原与西域往来就更加频繁。杨广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这是举世创举。
5.当然杨广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也是其缺憾,东征高句丽之时,杨广已是43岁,但远在杨坚在位时期,征讨高句丽就已是既定的隋朝国策,在横扫北西南三方以后,杨广把目光瞄向了东方。这时的杨广极度骄傲膨胀,带上大量乐队、宗教职业者、女眷、外国使节之类闲杂人员随军观点东征高句丽,结果遭受重创。为了挽自己的面子,杨广急急发动了笫二次东征,这一次,杨广再度回复以往名将作风,一路坡荆斩棘,就在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杨玄感在后方的叛乱了,杨广不得不火速回军平叛,并且成功击溃叛军。
隋末动乱之时,48岁的杨广这在时遭遇兵变无力回天。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义军蜂起,但全国大部分地方仍然效忠于杨广,朝廷的势力仍然很庞大,各地的重镇还大多控在朝廷手中,义军不过是割据一些偏远的城县而已,隋朝的统治还远未到彻底崩塌的地步。宇文化及等人弑君前说: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这句话也从侧面证实了杨广在死前仍然有很大的威望和势力,尚有制裁四处叛逃者的实力。
6.河南大乱后,杨广久留扬州而不北归长安,并非如那些丑化他的宣传中所述,是自欺欺人地逃避,一心在扬州混吃等死,爽最后几年。杨广的想法非常清楚,他此时已经对剿平北方的叛匪失去了把握,北方的局势太险恶了,突厥、高句丽、李渊、罗艺,还有不计其数的农民军,个个都对洛阳形成威胁,与其在虎口战战兢兢,倒不如干脆驻跸到比较安全的江都,这样万一北方的局面完全失控,还能像凭借长江天险在江南保聚半壁江山,稳扎稳打,割据江东一隅。可惜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打破了杨广的计划,宇文化及扬州兵变将杨广杀害,隋没有亡于外敌和农民军,却毁于萧墙之祸。煌煌大隋,竟然两世而终,着实令人叹惋。
总体来看,杨广绝对算是一个有理想,有精力,有功业,有才情的皇帝,但是好大喜功的史评可谓不偏不倚。大一统、建东都、修运河、兴科举、扩版图、征蛮夷,这6件事情任何一个皇帝只要做好其中一件都足以青史留名了,在短短14年的皇帝生涯里杨广想全任务达成的理想实在是太过个人英雄主义,不过饶是如此,那个隋炀帝的炀字对他仍是太不公正了。

  • 隋炀帝杨广真的那么坏?隋炀帝其实也做过好事
    答:其后杨广在隋朝稳定时期做了三件大事,时年仅19岁。先是北破突厥,那是隋朝和突厥打过两次大仗,时间都长,第一次杨广主要任务是防突厥,劳苦功高,打得可汗称臣了,分成了两部;第二次杨广亲自指挥,逼死了都兰可汗,大获全胜,正式确认东亚霸主地位。继而南平陈朝,杨广出任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人攻陈,在杨素高颖两位...
  • 隋炀帝杨广的名声褒贬不一,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昏君?他对历史有没有贡献...
    答:杨广的对与错究竟有哪些?首先来看看杨广的坏,杨广本是杨坚的第二个儿子 ,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大哥,也就是隋朝的太子杨 勇,但是这个杨勇没有杨广有心机,杨广为了坐上太子的位置,处心积虑的想着法陷害他的大哥杨勇 。杨广利用他母亲痛恨男人娶小妾不疼爱自己正室妻子的心理,在他母亲的面前说杨勇...
  • 隋炀帝杨广真的只是骄奢淫逸,祸国殃民?是不是世人没有给予应有的理性认...
    答:隋炀帝杨广确实骄奢淫逸,祸国殃民,但这只是从坏的方面看,其实隋炀帝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
  • 真实的杨广是史书上记载的昏君吗
    答:真实的杨广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只是没有处理好建功立业与民生的关系。杨广在位期间、修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科举、重开丝绸之路等都是影响中国千年发展历史的大事件,但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杨广是隋朝的末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后世演绎抹黑的程度较多。中国封建...
  • 杨广坏吗?他父亲是谁?
    答: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
  • 历史中的隋炀帝杨广真的如此荒淫无道吗?我们都冤枉他了
    答:在后人的笔下、口中,他们便是恶的象征,他们所在王朝的灭亡则是上天做出的正确处罚。除了他们,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也被认为是导致王朝覆灭的昏庸君主。那么,隋炀帝杨广真的是荒淫无道吗?其实,被骂了上千年的杨广,可能在有些地方是被世人冤枉了。在后人的评价中,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从品性到...
  • 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他做的事情真的都是祸国殃民的吗?
    答:除了修建大运河以外,隋炀帝杨广还完善了科举制度,给了寻常人家读书的机会,并且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在此之前,科举制度都是被名门世家所垄断的,地方还有乡绅土豪打压普通百姓的学习机会。完善科举制和修建大运河是隋炀帝的两大利国利民的举措,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特别是造福了唐朝的繁荣...
  • 隋炀帝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答:如果用现代的成语来归纳,应该有阴险奸诈,荒淫无度,赏罚不公,大兴土木,严刑酷法,滥杀无辜等,但似乎仍有不足。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史书称之美姿仪,少聪慧。十二岁时就被封为晋公,官拜柱国,任并州总管(今山西太原),负责京师的外围拱卫,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二十岁时他就挂帅...
  • 杨广为何留下骂名 隋炀帝杨广真有那么差吗?
    答: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 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和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 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
  • 隋炀帝真是个昏君吗?
    答:《隋书》之中对于隋炀帝的一生有一个完整的总结,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他其实是有大才的,比如书他曾经被派去征收晋阳,晋阳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而是一个军事重地,北齐和北周曾经多次争夺此地,由此可见,杨光这个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会放心把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他。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