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命运为何和母亲一样,年轻时轰轰烈烈,晚年孤独终老?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张爱玲的母亲年轻时与丈夫离婚,远渡重洋;而父亲终日吸食鸦片,她的童年里没有爱,只有凄惶无助的印记。


“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见,鸦片、教我弟弟作《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张爱玲《私语》


身在浮华,内心孤独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初登文坛,张爱玲短短几年就成为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当金钱和名誉随之而来时,那种长在内心深处的孤独依然笼罩着她。出身名门却败落,渴望亲情却离散,她总是耀眼又落寞。

从那个时期的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心经》里,无论文字如何繁华绮丽,读者总能看到那一抹冷灰的底色。这种天生的孤独气质,对于作家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但作为一个女性,却难免缺少温度,令人望而却步。

恩爱纠缠,悲观绝望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留情》

张爱玲最著名的一段感情,莫过于与胡兰成之间数年的爱恨纠葛。写过那么多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多是曲终人散,而她自己的感情经历也逃不过悲剧的命运。

徜徉在甜蜜恋爱中的张爱玲也曾欢喜和憧憬,但她“低到尘埃里”的爱情观还是被无情践踏了。归根究底,父母失败的婚姻让她成为悲观主义者,患得患失,委曲求全,而渣男式的人生伴侣又让她从悲观走向绝望。给胡兰成的分手信中,张爱玲写“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

轰轰烈烈,冷眼旁观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一枝桃花。——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在张爱玲的笔下,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热热闹闹地生活,走完或长或短或幸福或悲哀的人生。她似乎是一个冷静到底的旁观者,时而诙谐,时而尖刻,时而残忍。

在《倾城之恋》中,流苏对范柳原说:“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甚至,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也像她看待自己。“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孤岛”,晚年的时候,她这样说。

文学之路,痛而深远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张爱玲《花凋》

看完张爱玲的一生,我突然恍然大悟,她的痛苦埋得太深太深,冷漠与孤独是从那片土壤里长出来的。很多人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如果没有一个痛苦的张爱玲,读者就根本看不到那些刻进灵魂的文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许痛苦的尽头,会与自己无声的和解。走过热闹的平庸,回归孤独的高贵。所以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无论家庭圆满还是孤独终老,这都是张爱玲的选择,而不是她的宿命。



这可能就是年轻时候的悲哀而已。因为她年轻的时候风光无限,但老了以后年老色衰。

我觉得她和她母亲一样,都在追求完美的爱情。但是现实确是这样子,你越渴望得到的东西越得不到。所以张爱玲的母亲最后离婚了,张爱玲也遇到了一个渣男。

  • 张爱玲的命运为何和母亲一样,年轻时轰轰烈烈,晚年孤独终老?
    答: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张爱玲的母亲年轻时与丈夫离婚,远渡重洋;而父亲终日吸食鸦片,她的童年里没有爱,只有凄惶无助的印记。“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见,鸦片、教我弟弟作《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父亲的房间里...
  • 张爱玲的命运像极了母亲,晚年频繁搬家,究竟什么原因?
    答:因为张爱玲本人一生比较喜欢独居,晚年的时候更是离群所居,过上了孤独的生活,她在晚年患有精神疾病,总是认为自己的住所当中有无数的虱子,非常的难受,所以需要频繁的更换住所。
  • 民国才女张爱玲,为何说她一生不幸?
    答: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从小缺少关爱的她,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在父亲为自己娶来了继母后,继母也对自己不好,而且还会出手打张爱玲,所以她与继母的关系也不好。小时候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时候。在她长大之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但是由于当时的战...
  •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一生?
    答:一,爱玲的童年 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矶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
  • 张爱玲上大学时被迫退学,出身贵族的她,为何还会被生活费难住?_百度...
    答: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作家张爱玲的求学之路也是十分坎坷的,虽说她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同,父母经常会因为她的教育问题,大吵大闹。后来,因为与母亲失去联系,父亲只能喂他支付学费,因为实在无法负担生活费用不得已而退学。张爱玲从小就是十分具有写作天分的,父母也是十分重视她这一点,...
  • 人物|张爱玲:她比烟花寂寞,生命不过一场繁华与苍凉
    答:这都是张爱玲亲身的经历,她非常厌恶这些生活在旧时代里的父亲和继母,决心要从那个腐朽的环境里挣脱出来。当父亲拿不出供自己上学的钱,把她赶出家门的时候,她选择了投奔离婚出国留学的母亲。母亲给了她两个"很公允的选择”:要么花钱打扮自己,进入社交界然后嫁人;要么学习,把用来装点自己的钱拿来当...
  • 遗世独立的民国才女张爱玲:一生多寂寥,“凉薄”知为何?
    答:这一刻,张爱玲就把从小到大对母亲的所有崇拜和思念,都狠狠地画上了句号。当她再次回到上海时,愤愤地告诉姑姑张茂渊,以后一定要把母亲为她花的钱都还回去。1943年秋季,弟弟张子静也想像姐姐那样有一番作为,就和几位同学合办了一本刊物。那时,他们希望张爱玲能看在张子静的面子上,给这个刊物投...
  • #年少不懂张爱玲读懂已过少年时#你眼中的张爱玲究竟是怎样的人?
    答:五、逆境中的奋斗 为了生存,张爱玲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却因母亲的行为而失去留学机会。她通过写作影评和书评,参与守城工作来抗争命运。六、爱情的苦涩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关系,虽是真挚的爱情,却充满了痛苦。胡兰成的花心与她的忠诚形成鲜明对比,她的深情最终未能获得回报。七、坚韧与传奇 张爱玲的一生...
  • 张爱玲凄惨晚年:3年搬家180次,身上爬满跳蚤,死时无衣物遮身
    答:张爱玲 于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一个 没落的名门贵族 ,爷爷是清末朝廷的 名臣张佩纶 ,奶奶是 李鸿章的大女 儿,她的 父亲张廷重 是典型的 官家大少爷。 母亲黄逸梵也是 朝廷高官家的大小姐 ,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 黄逸梵 与当时在 封建礼教 中长大的女孩子们 不大一样, 她的 个性大胆开放 ,向往 浪漫...
  • 张爱玲:岁月不曾静好,现世不曾安稳
    答:张爱玲就生于那样的年代,1920年的上海,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 曾外公,李鸿章,晚清重臣,慈禧太后心腹;祖父,张佩纶,“清流派”代表;祖母,李菊耦,李鸿章之女;父亲,张廷重,旧时官宦阔少爷;母亲,黄逸梵,南京黄军门的女儿,一个新时尚的女性;姑姑,张茂渊,新派女性。 看似规模宏大的家族,却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太多的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