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真的没有人再用曹操这种铁锁连船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赤壁之战时,因为北人不习水,为了使这些人能在水上战斗不颠簸,曹操下令将所有的船联合起来以抗江中之风浪。孙权手下大将黄盖看到这种情况就向周瑜提出火攻之策。

周瑜认同黄盖的说法,于是两个合计先由黄盖向曹操请降,然后由黄盖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在船尾。黄盖在离曹操还有二里地的地方将这些船只点燃,借着风向冲向曹军,最终曹军船只着火,大败。

这是一起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是少数被国人熟知的经典案例。马云在《2020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中对这起经典战例作出新解,他说曹操将所有船只连起来,这就是全世界最早的航母思想,但是一把火烧了之后,一千年来,中国人连想都不敢去想,一旦想到那把火,谁还把船做大,谁还再有系统性的思考。

本着这个好奇心,知常容去翻了一些资料。

东汉名将马援带兵平定岭南及交阯一带,带了二千多艘船,两万多将士。简单计算一下可以发现平均每艘船上大约就坐十来个人。从这里看出东汉初年的造船技术并不高超,能坐十来个人的船应该并不是什么大船,这种船如果出海估计是走不远的。

过了二百年左右到了三国时期,中国人的造船技术有没有进步呢?作战的船只能达到多大呢?

东吴的战船到底发达到什么地步呢?

能坐三千人的大船比马援的能坐十几个的船不知道大了多少倍。能坐三千人的船是什么概念呢?

有人说泰坦尼克号能可搭载3547名乘客和船员,这样一说,大家应该有些概念了。泰坦尼克号是二十世纪初造的,东吴造的三千人的战船是公元3世纪,中间相差十几个世纪。

这样看来赤壁之战后,中国人并没有放弃将船只做大,虽然这艘三千人的大船没有用多久,下水遇到风暴坏了,留下败舶湾这一地名,不过正好证明中国人并没有在赤壁之战后放弃造大船。

赤壁之战之后,是不是就没有人在作战中敢使用连船?是不是真的如马云所说的一想到那把火就不敢?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连船还是出现了。

司马昭时期灭了蜀汉,到了司马炎时期自然要灭东吴了。灭东吴要打水仗,那就要造船。东吴的造船业是很发达的,所以逼着西晋也要造大船。

晋武帝司马炎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终于发动灭吴之战。

当时准备工作就交给西晋名将时任益州刺史的王濬。王濬当时造的船有多大呢?

造好大船,并且连船,如同一个移动的城,这不就是航母的思维方式。

船上可以跑马。能跑马的船说明这船是很稳也很大的。这样的规模当时史书记载用了8个字形容: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所以连船并没有因为赤壁之战而消失掉,相反还在继续应用,这一次连船并没有受到东吴人的火攻,王濬自己反而用起火攻。

因为吴人在江上连上了铁锁和铁锥刺,大船无法通过,他就做了几十个大木筏,筏上扎成草人,被甲执杖,命令游泳水平高的士兵乘筏先行。这样铁锥刺就被大木筏带去。他又做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

这样整个长江就畅通无阻了,最终将东吴灭掉。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在找茬,事实上我很佩服马云的奇特想法,至少很少有人在马云发表这个论点之前会联想到曹操这种做法是一种航母思想。马云引用连船也并不是想说赤壁之战,而是想表达失败之后不应该放弃 探索 ,不应该受到思想禁锢。

这个举例我认为非常好,虽然有点不够严谨。

失败之后,我们敢不敢重新来一次,同样失败之后我们会不会来一次,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问题,虽然马云说的是互联网金融。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需要突破这种禁锢,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挑战这种禁锢呢!



  • 赤壁之战时把曹操打垮了吗?怎么再也没敢南下呢?
    答:此时的曹操,可谓是志得意满、气吞山河。在与孙权的战书中,更是口气颇大地说:“愿与将军会猎于吴”。然而,天不遂人意。赤壁之战以曹操大败结束。自此,天下三分的局面初步形成。曹操,也一辈子没能涉足南方。为什么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不再为统一天下努力呢?首先,曹操并没有因为赤壁的...
  • 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是比孙权和刘备强大,为什么不继续打下去呢?_百度知 ...
    答:很多人小时候看三国,都会为关羽在华容道放跑了曹操感到扼腕可惜,要是曹操死了,正统的刘皇叔就少了一大竞争对手了,统一天下指日可待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设赤壁之战后曹操被关羽杀死,刘备和孙权谁会最终统一天下?首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就是因为各方势力你制衡我,...
  • 为什么赤壁之战后,曹操偃旗息鼓,他再也没有大的举动了?
    答:曹操如果想要发兵攻打刘备的话,那么只能将战场选在蜀汉,所以复杂的地形对于曹操来说,主动发动战争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的势力本来就被重创,如果还想要拿下蜀汉的话,势必需要付出更多的兵力以及财力,曹操本就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断然是不会做的。所以...
  • 曹操的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丝毫没有发挥作用?
    答:所以,赤壁之战前,荀攸就已经转行做了法院院长,结束了军旅生涯。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平定了河北,其后曹操想要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三国志·刘表传》记载:“(荆州)地方数里,带甲十余万。”所以曹操及手下人都认为,搞定荆州起码得几年的时间。基于这种想法...
  • 曹操赤壁之前战无不胜,赤壁之后怎么屡战屡败?
    答: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传闻中的曹操比较的有疑心,似乎不相信任何人,我们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前是战无不胜的,但是自从在赤壁之战中失利之后,好像就再也没有赢过,一直处于屡战屡败的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赤壁之战中大大的打击了曹操的自信心,从另一方面来说,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比较...
  • 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曹操,最后却依然惨败呢?
    答:两组数据对比,显然周瑜的分析更为可信。要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东拼西凑才拿出了三万兵力,而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对于七八万降军不仅没有收编,反而是全部坑杀。因此,平定北方后曹操虽然实力大涨,但军队显然不至于迅速扩充至数十万之众,况且当时西凉威胁仍在,曹操也要...
  • 在赤壁之战之后,孙权为什么就没有继续进攻曹操?
    答:赤壁的战斗没有记录曹操在历史书中的损失。然而,根据逻辑分析,曹操带领军队到荆州南部,刘伟没有打架,无论曹鲤带来了多少军队,都会投降,它增加了七八荆州军队曹操,尤其是水军,几乎超过一半。换句话说,Cao Cao推出了赤壁之战。大多数军方参加了荆州的军队投降,大多数人都是水军,因为曹操训练了水军...
  • 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是比孙权和刘备强大,为什么不继续打下去?
    答:3.曹操虽然没有再次发动赤壁之战,但他也没有放弃消灭孙刘两家的想法,只是他转变了战略,不直接打击荆州扬州,而是先取益州再顺流而下取荆州扬州。所以为了取得益州。曹操先后在赤壁之战后发动了对西部的攻势,先击败西凉以马超,韩遂为代表的联军,再拿下汉中张鲁打开益州大门。按曹操的想法,最后益州...
  • 赤壁之战后,曹操终生无法统一中国?
    答:赤壁之战后,曹操终生无法统一中国?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 匿名用户 2014-07-16 展开全部 东汉末及三国史中,曹操可谓一位真正的风云人物,他论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同一时期,无人能比。曹操是真正的豪杰,他上马能领军...
  • 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没有败,曹操是否能一统天下?
    答:首先来谈谈赤壁之战的意义: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使得赤壁之战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次战争之后,曹操便退回了北方,在今后的征战岁月中,他再没有机会像赤壁之战这样大规模的南下攻打荆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没有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复存在。那时候将只有曹操一个人独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