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曹操,最后却依然惨败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4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受此影响,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其余两战为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可以说是最为著名的一战。那么,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的过程到底如何,曹操又为何会惨遭失败呢?

战争简述:曹操平定北方挥军南下,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一方面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另一方面则调张辽、于禁、乐进等人率军向南移动,积极准备南征。同时,令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充作人质,以减轻西北方面的压力。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刘琮继任徐州牧。九月,曹操率军抵达新野,面对曹操大军,刘琮选择了投降。驻军于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无奈之下只得弃城南逃。曹操率军抵达襄阳后得知刘备逃走,遂率领五千骑兵追击,双方在长坂坡展开激战,刘备不敌丢妻弃子慌忙逃窜,曹操追至当阳桥,因张飞拆毁桥梁,这才停止追击。之后,曹操抵达江陵,大肆封赏功臣。

江东方面,得知曹军南下的孙权派鲁肃前去探查虚实,在得知刘琮投降、刘备南逃之后,鲁肃找到刘备,劝说其与孙吴联盟共同抗曹,刘备同意后进驻樊口。而诸葛亮则与鲁肃返回江东劝说孙权,虽然东吴官员大多主降,但在鲁肃、诸葛亮和被召回的周瑜劝说之下,孙权最终决心与曹操一战。

下定决心后,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自率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同时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谋划战略。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合兵一处,逆水而上、抵达赤壁。曹操方面因主力多为北军不识水性,水师主要以投降的荆州水军为主,于是将军队分为水陆两军,中央水军顺流而下,陆军则兵分南北两岸,与水军一同前进。

双方军队在赤壁相遇交战,初战曹操水军战败,曹操只得将军队“引次江北”,与北岸陆军会合,而将战船停靠在北岸乌林一侧,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等待良机。周瑜也知道曹操主力乃是陆军,因而击败曹军水师后并未追击,而是将战船停靠于南岸,于曹操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解决北地将士不习水战的问题,将战舰首尾相接,以便于人马行于船上(《资治通鉴》),吴军得知后黄盖献“火攻之策”,之后便发生了黄盖诈降、火烧乌林之事,曹操战船被焚毁一空(另说曹操撤军前自己烧掉战船)。

曹军战败之后,经华容道撤至江陵,而孙刘联军则率军水陆并进、紧追不舍。曹操因战船被焚,军中又遭受瘟疫,不得不放弃南征,担心后院起火的他不得不返回北方坐镇,但为了将来再度南下,他还是命令曹仁、徐晃留守南郡,文聘驻守江夏,后又令乐进驻守襄阳,满宠驻守当阳。

曹操实力占优却惨遭战败,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实力远在孙刘联军之上,尤其是荆州刘琮投降之后,更是大大降低了曹操南下的阻力,那么曹操为何最终还是惨遭战败呢?个人认为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1、双方兵力对比。虽然《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挥军八十万南下,且《江表传》中曹操给孙权的信中也的确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但之后周瑜便对曹军的兵力进行了分析,并说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两组数据对比,显然周瑜的分析更为可信。要知道,官渡之战时曹操东拼西凑才拿出了三万兵力,而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击败袁绍之后对于七八万降军不仅没有收编,反而是全部坑杀。因此,平定北方后曹操虽然实力大涨,但军队显然不至于迅速扩充至数十万之众,况且当时西凉威胁仍在,曹操也要留兵驻守各地,因而十五六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此外,荆州刘琮虽然投降,但荆南四郡只是名义上归属于曹操,因此荆州降军虽然有七八万之多,但实际上跟随曹操出战的,其实也就是襄阳一带的两三万人马。此外,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等等,因此

曹操实际抵达前线的军队也就十万上下。而孙刘联军方面,史料明确记载了周瑜率领三万兵马,而刘备和刘琦方面虽然拥军两万,但刘备只率领了两千余人跟随周瑜出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其实只有3.2万人左右。

2、曹军境况不佳。《三国志·曹操传》有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而《三国志·孙权传》同样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曹操在兵力方面虽然处于优势,但军队的情况却极为糟糕,不仅出现了粮草不足,士兵忍饥挨饿的情况,而且还遭遇了水土不服和瘟疫袭击,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可以说极为严重。此外,曹操主力多为北军,根本不习水战,刘琮投降之后虽然曹操寄希望于以荆州水军对抗东吴水军,但两军在赤壁相遇后的初战证明,荆州水军根本不是东吴的对手,因而才有了之后曹操用铁索连船的情况。

3、曹操败于大意。初战失败之后,曹操未必便没有取胜的机会,毕竟他的主力陆军并未遭受损失,之所以最终战败,应该还是源于他的大意。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周瑜打黄盖”事件,但黄盖的诈降和火攻却是发生了。对于曹操来说,水战失利之后他的南下之计便已经等于宣告了失败,因此东吴大将黄盖的投降应该是令其极为高兴的,至于曹操有没有考虑到诈降之事,那就不知道了。不过,由于曹操麾下将领不习水战,或许没有考虑到火攻之事,最终导致了战船被焚毁。战船被毁之后,曹操再想要南下攻吴显然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过,赤壁之战虽然最终以曹操战败告终,但曹操方面损失的更多只是荆州降军,而曹军主力的损失应当并不大,这应该也是东吴后续进攻遭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赤壁之战后,孙权亲自率军北攻合肥,却因中计退兵。周瑜则率军与驻守江陵的曹仁对战,另遣甘宁攻向夷陵,曹仁则同时分兵围攻,甘宁求救于周瑜。周瑜于是和吕蒙前往营救,以凌统断后。甘宁之围被解后,东吴军队围攻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却反被曹仁两次突入包围圈救出。之后,双方交战多次,东吴方面最终因周瑜中箭而不得不退兵。

而刘备则趁东吴与曹操交战之际,南下谋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上表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诸葛亮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因为曹操的军队都是陆军,对于海上战斗并不擅长,所以即便他的兵力是十分雄厚的,也是败北的下场。

因为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水土不服,军中出现瘟疫,加上把大船首尾相连,被东吴用火攻,火烧赤壁,最后曹操惨败而归。

一个是曹操中了黄盖的骨肉计,导致己方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对方袭击。还有一个就是曹操的兵更擅长陆战,第一次在水上作战导致不适应。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占据了优势,但是他骄傲自满,不听手下谋士的进言,而感觉自己是最正确的,所以才落得了赤壁的大败。

  • 赤壁之战中曹军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答: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曹操消灭了袁绍,统一了北方以后,挥师南下,想趁势统一全国,当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已失去靠山,孙权实力也不强,在诸葛亮、鲁肃等人的谋划下,孙权决定结成联盟,调集了3万军队,共同对抗曹操的十...
  • 在赤壁之战中,导致曹操大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然而,志得意满的曹操本欲更进一步,攻破江东孙策,从而迈出一统天下的重要一步,却不想在赤壁遭遇大败。关于“赤壁之战”的经过,大家想必已经极为熟悉,在此就不赘述了。只是,占据极大优势的曹操,为何会落得战败下场?其实乃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看他们交手就知道了,胡斐是含怒出手,不留余地...
  • 曹操兵多将广占据军事优势,为什么却在赤壁之战中败的
    答:第一曹操手下都是北方人,都不擅长水站,而孙权手底下基本上都擅长水战,而且士兵也一样,就这样曹操的人在水上战斗力基本上为0孙权手底下加持各种状态,第二,曹操本来有降将蔡冒张允也算是水将了,可是曹操中计还被杀了更是中了苦肉计 第三,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东吴和刘备联军的实力 ...
  •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不主动出击?曹操是如何丧失主动权的
    答:不过赤壁之战曹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优势,而且兵力更是多于吴蜀四倍以上,为何最后还会惨败而归?最让人想不通的是,曹操竟然是被对方打了个先手,为什么曹操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呢?实际上,曹操手中的主动权是一步步被东吴给蚕食掉的。刘琮都已经把荆州拱手让给曹操,曹操也以为自己可以就此打开南征的大门...
  •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答: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实力是不占优的,但却获胜了;而在赤壁之战时,实力是明显占优的,反而大败而归。这两次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么为什么曹操在实力弱的时候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是实力强大后,却战败了?要回答这个问题们就要从两方面来分析:1、心态的不同 在这两次战争中...
  • 为何敌强我弱的官渡之战曹操能获胜,敌弱我强的赤壁之战却惨败呢?
    答:而曹操当时所面临的敌人有非常多个,不止有当时实力非常强大的袁绍,还有吕布和刘备等人。要知道袁绍当时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他手中有10万士兵并且他还有非常多的后勤保障。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却能够战胜袁绍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在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当时曹操是明显占据着战争优势的,而刘备...
  •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为什么后期势力还是很强大
    答:不得不说曹操在政治上真的是。如果不是诸葛亮特意派关羽去饶曹操,恐怕曹操早就被刘斩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派出的七万水师死了,逃了,逃了,基本上是在逃亡。但赤壁之战后,曹操仍有能力发动其他战争。为什么?曹操统一北方后,肯定是想趁热打铁迅速统一全国,成为真正的天下霸主,而曹操的...
  •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原因
    答:3、兵力夸张。《三国演义》中,曹操自称有大军83万,诸葛亮在游说东吴时描述的曹操大军数量是不下于100万,很明显,这都是吹牛,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根本就不可能支撑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4、强弩之末。我们看看,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经历了什么吧,公元200年打了徐州之战和官渡之战,公元...
  •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为什么后期势力还是很强大?
    答:不然就不会有火烧赤壁,这一次战争被人们广为传颂了,因为火烧赤壁就是借助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少胜强的典型战争,所以才被人们所熟知,真正论到排兵布阵,诸葛亮很聪明,周瑜也不差,但是也不要小看曹操,曹操手下的谋士也是很多的,更何况曹操本人可非常的不简单。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曹操有那么多谋士,怎么在赤壁之战中没识破火攻之计?
    答:在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想必我们怎么都无法回避的就是赤壁之战,这样一场战役,在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原本曹操的军队明显占据优势,可后来居然被周瑜和诸葛亮等人联合采用火攻之计,导致曹操最终大败。也许人们会十分好奇,曹操麾下那么多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