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教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外在表现,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共同问题。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接受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与学、师与生是处于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兴趣越浓,自觉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学习上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实践表明: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时,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接受。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会很情绪化,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完全得到自身的控制,因而,在小学生接受教师的讲学内容时,往往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就积极接收,不感兴趣的就会有所排斥。因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感觉到有兴致,从而喜欢上学习。另外,学生对于一节课的内容的兴趣并不是持久的保持,会因为某些因素而间歇性的持续,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对学生有方法有控制的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
  二、方法灵活善于疏导
  “方法灵活、善于疏导”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的情感过程。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仅仅是看教师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更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是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要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得到了教师的尊重以及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否发挥作用。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我个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单这个“惑”字而言,师者所认为之“惑”未必是学生心中之“惑”,学生心中之“惑”也未必是老师精讲细读、循循善诱之“惑”。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和谐的认知过程诱发健康的情感,成功的认知能够激发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创造融洽、和谐、民主、热烈的课堂气氛,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促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尽量多地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信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语言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应该在“引”字上下工夫,“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并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三、尊重个性,激发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的创见,教师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学方法的选择、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教材、学生的实际而定。教学中,要保护学生创造性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给全体学生足够的思维和练习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使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去“读、思、划、议、写”,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听,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中,理解由浅到深。
  四、热爱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及其形象,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以热爱学生为主要指导目标。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片融洽、真诚且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待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稍微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好的学生,教师要继续鼓励;对于学习成绩稍微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以正面的教育为主。对待学生的处理问题上,要做到以理服人,公正无私,批评要有所根据,不能够盲目地乱批评一通。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做到从心底深处爱学生,并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好教师。
  教师的一切行为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感染、熏陶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发展创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服务。

一、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决定着教学的效益和成败。化学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具有一定的体系。统摄这个系统的“灵魂”就是 “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只是从不同侧面、不同维度为“科学素养”这个“灵魂”服务的。有了这个“灵魂”,系统才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整体效应,才能更协调、更有效地导引化学教学。而这个“灵魂”它需要有一个载体-教材,因此,教师要首先要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透彻理解它所体现的总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明确透过整个初中教材这个载体,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哪些思想、观点、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东西,通过学生去体验去领悟,最终达成“三维目标”,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引导学生的终身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下苦功夫,在教材上做足文章,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明确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对教科书所选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知识呈现的次序、编写的意图,对相关内容在整个学段甚至更高层次的化学体系的构建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要传播的基本观念,对引导学生形成怎样的学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怎样的学科素养等等都必须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各章各节的教学始终围绕这一“灵魂”并为其服务。
理顺了教材的线索及所承载的任务,那么一节教学内容、一个教学范例摆在那里,作为教师就会放眼大处,首先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方向去思考。对所教的内容,关注它究竟在学科里面占据怎样的地位,是关于哪个层面上的,其中蕴含了哪些思想、方法,包含了怎样的智慧、技能,其目的是什么,学了以后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等,这样就不会与总目标脱节,然后再根据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状况、参照教参等资料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能促使学生在学科素养方面得到最大发展的课时教学目标。有了目标准确的定位,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心中装着大目标,就会产生实现大目标的想法,教师就会调动所有的力量,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设计完备的教学环节、得当的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手段来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 教师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下功夫
学习过程是人的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过程,要使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需要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激励的良好外部环境来支撑。在一个机械、沉闷、缺乏生命力的课堂上,大脑的兴奋点、人的精神状态是被压抑的,思维的流畅性及发散性自然就会受到抑制,创造力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使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更新教学观念,放下架子,不耍权威,树立民主化、协商化的教学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赏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重视学生的自尊,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允许学生犯错、质疑,使他们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更要想尽办法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满足自己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友爱,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从而也创造了高层次的和谐课堂,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无形中起到了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的重大作用。
三、教师要在运用教学的智慧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智教”和“教智”的过程,就是教师利用自己教学的智慧向学生传播化学的智慧,如何把最本质、最具迁移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既掌握书本知识从而取得好成绩,又具备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学科能力,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付出艰苦卓绝的的劳动,因为这需要对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精致的打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效,也才能挖掘人的最大潜力,实现人的最大发展。
1、教学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设计。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琢磨我们所教的东西学生在认知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如何去克服这个障碍。课堂上要做到耳聪目明,既要听到学生说了什么,也要看到学生的表现是什么。当学生对我们所问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要去琢磨问题是否设计难了,该搭怎样的台阶帮学生走上来;当学生说出的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不同步的时候,教师要去琢磨学生的理解有无可取之处,为什么会有认识上的差异,是否理解偏了,该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顺利理解。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临时生发的东西及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性东西,琢磨如何引导学生畅想、迁移、创建,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琢磨教材所承载的目标实现了没有,实现了多少,没实现的部分如何弥补等等。
2、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智慧就是考虑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科总的体系的高度上大手笔设计课堂,把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学生学完以后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整体认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而不要把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互相孤立,让学生死记硬背,等到下课或一段时间后头脑里一片散沙。因为一个没有结构化的东西是不容易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只有结构化系统化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在大脑里储存起来,提取的时候才能迅速、快捷、准确,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科书体系的构建包括教科书单元主题内容的确定及其编排顺序两个方面,往往不是按严密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安排的,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安排,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学科,从学科走向社会”的思路以及“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特点。教师对所教的内容处在这个体系的哪个面,该面上的哪条线,该线上的哪个点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做到瞻前顾后、前钩后连,使知识不断地得以重复、再现、识记、应用、提高,不出现脱节,达到熟中生巧、熟中得法、熟中生智的境界。
3、“以学生发展为本”,恰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用技术支持手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学生由主体地位引向主动发展。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诱发学习欲望的情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出发,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 从这一原型出发,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 创设真实、生动、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活动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切忌创设那种只有花里胡哨的外形,而与学习主题无关的伪情景。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要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该控的时候,要控制好;该放的时候,要放充分。譬如合作探究的问题,并不是任何学习都需合作,任何内容都需探究;象文本的精彩点、疑难点,思维碰撞的分歧点,解题的错误点等,该合作的就得合作,该探究的就得探究。凡是学生经过讨论或实验、调查能够弄清楚的地方,就要放;凡是放开后学生无法探究(超出了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的地方,就要收。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位老师能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
学生自己能学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必要时,设置“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相互帮助学;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老师讲解——领着学生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驱动式、情境式、竞赛式等,并且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教法的综合。但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一定要确确实实地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体验乐趣——培养品格”。切忌单纯追求那种读而不思、问而不启、合而不作、探而不究的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回过头去又转过身来的假氛围。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现在的教学手段既现代化又多样化。选准内容、选准时机,善用、巧用、实用实验、模型、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是增强知识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防止手段的堆砌、滥用,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3)、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
因为听懂不等于记住,记住不等于会做,唯有动手动脑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达到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角度、梯度、精度、效度等多个层面对题目进行挑选与设计。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查找漏洞、弥补缺陷、归结思路、寻找方法、学会迁移、拓展延伸。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题目的意图、解题的关键、各种解法的优劣、变换角度条件会引起结论怎样的变化、暴露了哪些方面的弱点、如何防范和弥补等,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用类比法同中求异;多题归一,用对比法异中求同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向导、是引路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无处不在的、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论文摘要】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针对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现象进行阐述分析,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从改进方法、变换手段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Abstract】The psychologists think that learning interest is not inherent but just produces and develop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tnatal condition and education. Aimed at the phenomena that students have no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writer has made an analysis and expatiation. The writer suggests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mutual combination of parents with teachers, starting from changing the way and means.
  【Keywords】Interest Reason Patriarch Teacher Inspiring Cultivation Method
  
  引言: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学生过渡到教师,我的感触很深,无论学生还是教师,我们都对学习产生了:“它是你生活的一种负担的这种想法。”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枯燥的。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挣脱我的这种想法,觉得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不让学生、家长、老师头疼,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羁绊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把学习看成了一种负担,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呢?
  
  1.了解兴趣的原因。我的学生大多七、八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从心理特点上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乐于接纳新生事物,但感觉、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化都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外来刺激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来看,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难以集中,意志力也相当薄弱,往往是仅凭兴趣去认识事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李老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怎么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问题一提出来,小朋友们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了观点,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顺畅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教学平台”。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都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教材,让学生深入教学内容,扮演其中的某种角色,深层次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例如:教《麻雀》一课,姜老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头饰装扮几位表演的同学,在恰当地配上情景音乐,让学生充分地进入老麻雀深沉伟大的爱,进而联系实际,谈论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此外,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唱一唱,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品尝赏识的魅力,彰显学生个性。周弘在《赏识教育大全》中说:“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其原因就是在孩子的生活当中缺少赏识。现在生活中的孩子,得到更多的不是赏识和鼓励,而是批评和训斥。因而,学生对学习不能萌发出太多的兴趣,缺少了获得知识的快乐。正如新课改所倡导的,让教师蹲下身来和同学讲话,作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在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组织教学各个环节中,我不失时机地运用引导赏识、鼓励的教学机制,放大学生的进步点,努力寻找最为适合的表扬语言,赞赏他们,鼓励他们。大力践行皮格马利翁效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转变学生的被动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精彩纷至而来。三年来的教学实践,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益显著提升,师生关系也变得日益融洽与和谐。

 4.深入生活,亲密家长,建设联合网络平台。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尽管琐碎,却是人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基于这种意识,我在教学工作中,广泛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奔走于每一个学生家庭,和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网络,使学生的每一个成长历程都受到关注和呵护,都有他们施展才华的教育空间。在生活中,学习中,劳动中感受困难,体验挫折,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家长们也不再溺爱,不再把孩子当作太阳供奉着,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小结: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尽自己所能,使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充分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奇妙变换,感知学习的精彩纷呈,增强学习的内动力,扩展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余彩珠.《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http//www. sxzyd.net/his/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653
  2 孙艳兵、王萍.音乐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第9期.http//cn.qikan.com/ article/xink/xink200809/xink20080965.html
  3 周弘著.《周弘作品集》之《赏识教育大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4 刘强主编.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吴永汉 文章来源:转载浙江《语文教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则不足20%。可见教师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但遗憾的是一些语文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守陈旧的教学模式,搞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学生逼进了学语文的胡同,推到学语文的对立面,造成学、厌学甚至不学的后果。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关爱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愿听这个老师的课,那么,即使这个老师学问再高,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明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故教师应主动采取措施与学生搞好关系。最基本的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平时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味地批评他们,更不能“一见差生就来气”。如果那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情绪会直接导致他们对该老师所教课程的反感。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爱护他们,对他们要格外耐心。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能对他们发脾气,应该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批评,也要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了。

二、巧用导语

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听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头。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千方百计地做到先声夺人,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的导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事迹追念、诗歌朗诵、故事引入、设疑引思、温故知新、背景介绍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设计了这样一则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兵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致哀。”听了这样的导语,全班同学的情绪都沉浸在了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堂课的兴趣就浓了。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新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该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段话揭示了巧用导语的特点。我们要尽可能博学多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努力使导语成为“引火线”、“冲击波”和“兴奋剂”,收到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

三、巧妙提问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提出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会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一个好的提问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分析《石壕吏》这首诗时,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问他的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有的学生表示同意,有的不同意,于是大家纷纷从诗里去找根据,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后来统一了认识——杜甫在这首诗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是同情谁、憎恨谁,态度是明确的,说《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平淡中找出新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安排比较

安排比较,是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容易揭示学习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于分清歧义,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比如,同学们感到学习议论问比较困难,特别是不知道如何开头,我就把一些议论文的开头的特点给学生比较:(1)《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开头是“开门见山式”,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中心论点。(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以事引议式”,从所给材料中引出论点。(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剖析现实式”,即首先根据现实中存在的论调提出论点。(4)《讲讲实事求是》是“正反比较式”,从相关或相反事物的比较中引出论点。(5)《劝学》是“比喻切题式”,先打比方,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再给学生比较一些议论文的结尾:(1)《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总结全文式结尾。(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祝愿和评价收尾。(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以揭示本质的东西作结。(4)《讲讲实事求是》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结尾。(5)《劝学》是比喻作结。这样对开头结尾进行比较,使学生学有兴趣,写有遵循,也就容易掌握议论文的开头结尾的写作了。

五、引导想象

魏书生老师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办法更多,能激发学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可供想象和需要想象的内容很多,它们既有趣又重要。如在《荷花淀》这篇小说中,孙犁在写水生嫂听到自己的丈夫要到部队上去时,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是什么意思?这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其中也许有对亲人的埋怨,也许有对家庭的忧虑,也许有对亲人的依依不舍……又比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雪峰的描写:“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是怎样的一个美景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想象,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理解来画画儿,这样会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更有效果。

不仅阅读教学需要想象,写作教学也需要想象。如《我们相遇在太空》、《二十年后回母校》、《站在月球上想到的》、《飞碟发射之前》、《书包里的辩论》等作文的写作,没有丰富的想象能行么?

六、帮助成功

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发展,依赖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且这些成果能受到别人的重视。班级中常受表扬的学生成绩往往越来越好,这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采用成功刺激,激励进步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对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不要忘了表扬肯定,尽量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把课教活教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好之”、“乐之”的热情,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其实我看见你补充问题,我感觉有点糊涂,所以你能不能详细告诉我,你的问题是什么!我的QQ:912280950

  • 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引领之功表现在这五个方面
    答:由于立场、观点、角度的不同,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根本作用就是引领。这个看法笔者已在多篇文章中做过论述,这里不再饶舌。这篇文章只就语文教师究竟在哪些方面进行引领做一探讨。语文教师究竟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展开引领呢?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引领之功主要体现...
  • 谈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题的关系(教师论文)
    答:进学生头脑”的突破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等。因此,在教学中,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要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思维的兴奋点。为此,...
  •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x0d\x0a首先,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的成败关键在自己。如果要从理论上提醒自己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我想首先把教学设计上的“学习目标”再表述为“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清楚地明白了教学设计中教师教的作用和学生学地作用同等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
  •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浅谈语文教学中金山嘴中心小学吴凑长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发挥教学民主,创建良好的教学心里环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的主导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发挥好...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与学、师与生是处于一个整体中的两个方面,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动力。兴趣能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兴趣越浓,自觉...
  • 如何发挥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答:如何发挥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答题得新春福袋】你的花式拜年祝福有哪些?fanhage 2016-06-15 · TA获得超过7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论文摘要】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 初中语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有了这个“灵魂”,系统才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整体效应,才能更协调、更有效地导引化学教学。而这个“灵魂”它需要有一个载体-教材,因此,教师要首先要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透彻理解它所体现的总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明确透过整个初中教材这个载体,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如何发挥教师在语文美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宋翔
    答:其实,在教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
  •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倾心导学
    答:语文导读法教学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为主要目的的,学生是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体现,必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导”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
  • 如何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能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持怎样的学生观,采取怎样的方式。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