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明:95后崛起,给了自主品牌更多机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8
徐长明:智能网联发展热潮之下,传统车企如何补充新的能力?



【易境思·2021中国汽车营销沙龙】4月2日,以“灵执天地 智犀全局”为主题的易境思·2021中国汽车营销沙龙在宁海举行。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也在努力探索新方向。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分享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的思考。
他认为,电动车看似是动力源的革命,其实是叠加在动力源上的新技术的革命。伴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新技术的大量应用,整个电动车产业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热点,热度还有可能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必须快速补充新的能力才能适应这一新变化。”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整理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经过长期跟踪观察,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智能网联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处于发展热潮。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三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供给侧:产业链关联主体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智能汽车
首先看供给侧,以美国为例,除整车企业外,还有三个不同类型的公司正在全力投入智能汽车。
第一个是特斯拉,属于全链条生产自主企业,芯片、工厂设备都是自己生产。第二个是苹果公司,苹果造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生态。目前智能座舱领域最重要就是生态和人机交互。第三个是Waymo公司,做自动驾驶系统,主攻智能汽车大脑。除此以外,今后可能还会有新的高科技公司进入汽车领域。
为什么这些公司以前不进入汽车而是选择现在进入?一是数字化程度在加深,二是这几年电动汽车的发展给它们的进入打下一个好基础,所以现在开始进入汽车领域。
同样,在中国,除整车企业外,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公司正在全力投身智能汽车。比如滴滴目标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百度主攻智能汽车大脑——自动驾驶系统;小米3月30号官宣进入汽车,有其生态优势;华为目前注意力是自动驾驶系统,但如果华为把硬件和软件结合想要进入汽车也比较容易;以及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出行公司。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这些方面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据普华永道数据显示,横轴为“谁来拥有”,纵轴为“谁来驾驶”。业界普遍认为第一个投入使用的智能汽车会是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
2、需求侧:消费者表现出显著的偏好接受智能汽车
从需求侧看,只有供给,没有需求,产业发展就比较慢。我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一定会大大促进电动车的发展。智能汽车与电动车的发展不同之处在于:电动车起步是由政府推动的。一开始消费者和很多传统车企的接受度并不高。
智能汽车却是被消费者所认可的。根据调查显示,不同世代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关注度与兴趣度也有所差异。可以发现年轻人对其感兴趣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越年轻的人群,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就越高。
按世代划分是个重要维度,假设现在智能汽车的购买群体是60、70后,估计其接受度是很低的,这类人群认准大品牌,主要是移动工具,身份象征,靠智能化很难挑战主流合资品牌的地位。
但是泛Z世代(95后、00后),这类人群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有自己的标签偏好:喜欢潮流、文艺范、热爱科技和环保等等。
Z世代人群关注的不仅仅是质量、实用性和性能,想在这方面打动他们是不够的,他们认为这些性能是天然应该具备的,除此之外,汽车需要有别的特点才能打动人。
为什么Z时代会有这种消费心理?实际上,每个人的价值观、消费观念是其生长环境造成的,环境塑造人。
Z世代生长在科技爆炸的时代。这些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环境中成长。一代人花两代人的钱,对于他认准的东西就愿意掏钱。同时,他们更了解西方和中国,见多识广,对国货洋货无偏见,而且国货品牌正在崛起。Z世代人群与生俱来的永远在线,对于一切跟智能有关的事物兴趣度、接受度高,我判断将来车联网发展后,不联网的车95后们可能就不喜欢了、不接受了。
随着未来的发展和变化,Z世代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假设现在(2021年)有100个买车人,00后群体大概有3人,90后大概20人。那么到2025年,00后大概占6%,90后大概32%。到2030年,00后大概占17%,90后大概占35%,90后加00后加起来就是50%多。这类人群对网联化、智能化高度接受,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智能汽车将高速发展。


据麦肯锡数据,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要高于其他国家。对于全自动驾驶的重要性,美国和德国有16%的消费者认为非常重要,我国有49%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非常重要。
消费者愿意为自动驾驶车辆支付多少费用?我国目前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6,但是我们肯为其支付的钱比美国还要高。
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的消费者占比多少?我国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的比重在2017年为62%,在2019年比重下降到25%。而其他国家下降速率缓慢。这说明我国消费者对新东西的接受度比其他国家更高。这跟我国互联网在生活领域广泛应用有关。
3、政策:国家及地方都在积极支持智能汽车
在政策端,政府的作用比较大,国家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在车路协同领域,关于智能交通、通讯、地图、定位、大数据、云平台等各个角度进行建设。
但是有些自动驾驶方面的高科技公司却不太认可车路协同,他们认为要以单车智能为绝对主体,其他都是辅助。认为单车智能是发展的方向,车路协同是辅助,不能依靠车路协同而把车做得相对简单。


据普华永道数据,预测2025年L4级自动驾驶车辆数大概600万,2030年L5级车辆数为1200万,L4级车辆数为2800万。
综上,我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要比电动汽车的发展快,两者的区别在于,智能化是被消费者所接受,电动车目前为止很大成分还是要靠政府推动。
目前智能汽车大概有几个方向:一是智能座舱,包含生态与人机交互;二是自动驾驶;三是云,包含服务器和计算能力;四是数字化运营。加上这几个方面,对传统汽车厂家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这会造成价值链的变化,今后肯定是软件定义汽车,目前汽车的盈利点都在硬件上。今后智能汽车的盈利,应该更多是在软件上,现在只有特斯拉是这个模式。假设特斯拉目标是1000万产量,10年下来保养1亿辆,每辆车服务费一万,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10000亿元。
第二,产业链的合作难度会加大,汽车行业传统厂商百年来都是老大地位,而今互联网公司陆续入场,它们是生态链的最顶端,这两方势力的合作肯定是一个挑战。
第三,对传统造车企业文化冲击。IT、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是扁平化运作,传统汽车是垂直控制型。
第四,营销运营方面也很不一样。传统厂商的企业运营是TO B,车通过经销商卖出去,卖完车基本结束了,跟用户接触很少;智能汽车基本都是TO C,与用户直接联系,互联网公司卖出车是第一步,要长期运营客户。
那么,未来数字化运营应该怎么进行呢?首先传统车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要适应这种方式,也要补充补大量新的能力。
几年前不少传统车企谈到新势力企业想靠电动车他们,几乎不可能实现。
然而现在电动车加上智能化,传统车企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智能汽车的发展即将到来,以美国苹果为代表,等苹果汽车出来,传统车企再行动就已经迟了,现在就要做很多能力的补充。
我相信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一定比以前电动化更迅速,未来它定将推动电动汽车加速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
谢谢大家。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第二高速增长期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题为“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的演讲中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预计该增长期将会持续15年左右的时间,年均增长率在13%~15%;同时,二三线特别是三线城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市场机遇。
2020年之前乘用车仍将快速增长
徐长明表示,2020年之前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增长率相当于GDP增长率的1.5倍左右,在时间分布上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徐长明介绍,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都有两个高速发展期,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从千人保有量5辆车发展到千人保有量20辆车,这一时期会持续5年的时间,
年均销售量增长在30%左右;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是从千人保有量20辆车一直发展到千人保有量100辆车,在这个期间销售量年均增长20%左右,这个高速发
展期一般会持续10年。
“我国汽车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2001~2008年。2001年我国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为4.5辆,2008年乘用车
千人保有量是21辆。”徐长明具体分析,“根据推测我国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将从2009年开始延续到2023年,大概15年的时间,期间年均增长率在
13%~15%。与日本和韩国相比,我国两个高速增长期的时间均长于日本和韩国,且销量的平均增速也略低于日韩。”
为何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期时间比其他国家长?徐长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研究表明,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与收入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分布越均等的国家,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而收入差距越大的国家,耐用消费品普及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地域收入差距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会花更长的时间,以比日韩更低的速度来完成汽车普及的进程。”徐长明进一步分析。
汽车总需求饱和点至少3000万辆
徐长明谨慎预计,中国汽车总需求量的饱和点至少在3000万辆,保有量4.5亿辆。 
 “这个结果是根据全球主要国家的汽车普及率测算得出的。如今欧洲和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都在600多辆,美国千人普及率最高,是800辆。”徐长明进一
步分析,“若按千人保有量600辆、人口15亿计算,中国汽车保有量甚至能达到9亿辆;但是我们在测算保有量的时候,谨慎采用了千人保有量300辆、人口
15亿的数据计算,进而得出了保有量为4.5亿辆。”
他认为,如果北京没有出台治堵限购的政策,那么北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在今年底或者最迟明
年底就能达到300辆。从发达情况来看,大都市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最低的,而中小城市是最高的,因为在大都市出行主要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中小城市出行以
私家车为主。就此可以推出,只要北京能达到千人汽车保有量300辆,那么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旦发展到北京现有水平,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300辆是毋
庸置疑的。
未来增量靠二三线城市
徐长明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点将由一二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 
 目前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汽车市场份额大致呈3∶4∶3的比例分布。2007~2009年,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走势,而三线城市的市场份
额从24.7%升至29.3%,以每年2~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徐长明预计,到2020年三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将扩大至55%,一线城市可能会下降至
15%。“这个判断主要来自两个依据,一是由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所决定的,二是产业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所带来的。”徐长明表示。
徐长明分析
三线城市的消费特点时特别指出,首先,三线城市的消费者非常爱面子,他们十分青睐外观气派、内部空间宽敞、车内配置齐全、皮实耐用,且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
的汽车;但是受经济收入的限制,三线城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和使用成本都较低的汽车。这样一来,销售到三线城市的产品就需要牺牲看不见的性能,即降低技
术含量。其次,就是要考虑制定适合二三线城市的营销模式与战略;再就是渠道要改变,做到单店盈亏平衡点要低、投资成本也要低,同时还要考虑区域覆盖的问
题。


久保铁男:新兴国家正成为全球汽车增长中心
日本FOURIN副社长久保铁男在演讲中表示,新兴国家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大,正在成为增长的中心;未来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需依赖新兴国家市场的增长。他还具体分析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东盟等国的汽车市场特征。
全球一半汽车是在新兴国家销售的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危机改变了世界市场的平衡。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新兴国家的汽车市场仅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到了2009年已经
超过了50%,可以说全球汽车市场销售的2辆车中就有1辆是在新兴国家销售。中国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也在2010年接近25%,即全球汽车市场每销售
4辆车就有1辆是在中国销售。”久保铁男表示,“可以说,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市场在不断扩大,正在成为增长的中心,未来汽车市场规模的增长需要依赖新兴国家
市场的增长。”
印度——以小型车为主零部件高国产化
据久保铁男介绍,新兴国家中,印度汽车产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小型车市场。这也使得全球汽车制造商在印度展开投放低价小型车的竞争,进而产生了TataNano这样的超低价车。他还表示,以小型车为主的印度市场,来自摩托车的替代需求也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印度将力争在2015年生产640万辆汽车,2020年生产1120万辆汽车。能否达到以上生产目标,久保铁男分析称,这取决于印度的低价车
竞争和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化的可能性。印度市场未来发展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在需求,弱势在于道路基础建设的不完善。
值得一提的
是,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而使其成为新兴国家中少有的零部件高国产化国家,有效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零部件采购的优势促使印度产生
TataNano这样的超低价车。从产业分布看,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北、中、南部进一步扩大,预计印度汽车零部件年产值到2020年将增至5兆卢比,为
2009年的5倍。
俄罗斯——摇摆不定的政策可能阻碍产业发展 
 久保铁男认为,另外一个新兴国家中非常需要关注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作为历史上的汽车大国,自前苏联时代起长期为汽车产业先进国家的代表。但是由于国家政
治的变动和社会的动乱,使得俄罗斯汽车产业走了下坡路。目前俄罗斯国内形成了多层次的汽车市场,远东二手车、西欧二手车、本地国产车、欧美进口车和合资国
产车在这里发展和共生。
俄罗斯政府一直有扩大汽车产业的意向,但其摇摆不定的产业政策、现有产业的弊端都有可能阻碍其汽车产业的发展。究竟俄罗斯能不能实现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和平共存的局面,还值得进一步关注。
巴西——未来的汽车出口基地 
 “巴西市场的扩大也是值得关注的。”久保铁男指出,“巴西汽车市场的发展具有不持续性,经过长期停滞后,由于扩大内需,汽车产业才再次发展起
来,2010年的市场规模已发展至350万辆。”他总结巴西汽车市场的发展特点是,以排量1000cc级别的小型车为中心的低成本、低利润的市场竞争;国
内销售规模以小型车为中心稳步扩大,正在培育面向本国和周边国家的生产基地。未来巴西作为汽车出口基地进而扩大产业规模的前景令人期待。
东盟6国——探索各自的汽车之路 
 久保铁男指出,东盟市场也是近年来恢复较快的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东盟6国的汽车销量规模已达到250万辆。这个产业规模同其他新兴国家相比
可能不算高,但是东盟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自己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定位。例如泰国继皮卡出口基地化之后,又提出了EcoCar计划,即环保汽车计划;印度尼西
亚的摩托车市场急剧增加;马来西亚以国民车为中心发展,但是原有的战略执行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左右菲律宾和越南市场发展的是进口二手车政策,因为这两
个国家以进口二手车满足国民用车为主,所以国内的新车生产和销售都止步不前。”久保铁男分析。
久保铁男最后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从理论上来讲,其他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如墨西哥、波兰、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朗等的汽车市场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


下川浩一:汽车产业持续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日本自动车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下川浩一在演讲中,通过分析通用破产和丰田出现巨额赤字及召回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了一些汽车企业经营的经验,并就新兴国家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下川浩一提出,21世纪汽车产业进入模式转换时期,而模式转换的导火线就是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事件。 
 下川浩一表示,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后出现了两大标志性事件———即通用破产和丰田出现巨额赤字及召回事件。他认为通用之所以会破产是由以下几点因素造成
的:一是通用的收益过分依赖GMAC贷款,而非汽车;二是20年错误战略的误导;三是工厂改革迟缓,他们在开发新型乘用车的道路上止步不前,遗留的巨额成
本和给职工的高薪让通用不堪重负;四是劳资谈判破裂;五是全球M&A(收购与兼并)的巨大失败。
雷曼破产对美国汽车产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丰田来讲也构成了巨大冲击,当时的丰田削减了20%的生产能力且出现了大额赤字。 
 导致丰田召回的主要原因,下川浩一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丰田的全球经营尚不成熟;二是当时人才匮乏和人才培养滞后导致执行力低下;三是汽车软件技术
并没有伴随零部件的电子化和高科技化同步发展;四是零部件全球采购大幅削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存在着零部件与零部件整合的问题,造成了潜在隐患,未吸取上世
纪90年代中期的TQM(全面质量管理)经验;五是丰田的大企业病导致初期应对措施迟缓,信息沟通不畅。下川浩一认为,丰田在召回事件之后必须重新构建新
型危机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重新审视全球零部件采购。
 通过吸取通用破产和丰田召回事件的教训,下川浩一总结了一些未来汽车企业在经营中关注
的问题。他提出,应革新旧商业模式、构筑新商业模式;变更对前沿研发的投资方向;重新重视长期且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杜绝只追求短期股票价格和分红的投机型
股东;力求股票行情长期稳定发展,与愿为其做重点投资的投资家合作;面向创新型知识社会,必须培育各式人才;杜绝目光短浅且无原则的经营者;杜绝只把人工
成本看做固定成本且深受陈腐的全球主导理论毒害的经营者;培养有远见、有志向、有思想的经营团队;仅凭借部分精英人才无法实现模式转换和两种创新的统一。 
 谈到新兴国家汽车产业的未来,下川浩一说:“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正面临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能源供需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宏观调控难度大等问题。”他认
为,新兴国家应缩小贫富差距,尽量避免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的产生,警惕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过剩消费社会出现,警惕效仿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追求量产型扩大的危
险性。
下川浩一同时认为,新兴国家拥有先天的优良环境,可以不受现有产业模式局限或技术转移的影响,有独自挑战新技术的可能性,还可通过改良
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超越;新兴国家在向脱化石燃料和脱碳社会转移中没有过去包袱的牵绊,存有更大的机会;这些国家是潜在的环境技术大国,将来会为实现环境
技术和脱碳社会贡献持续发展模式。
下川浩一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基于对环境重视而采取的一些做法和推出的政策措施,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不断地成长。


高杉健郎:汽车市场和汽车技术将更加多元化
原日产汽车调查部行业分析师高杉健郎在演讲中表示,近十年来世界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走向大众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未来汽车产业采取的技术也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根据高杉健朗的统计分析,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速不断加快。截至2010年,世界汽车保有量超过10亿。回首过去,从
1945年到2010年,世界汽车保有量从2.5亿辆增长到5亿辆用了约15年的时间;从5亿辆增长到7.5亿辆也用了约15年;但从7.5亿辆增长到
10亿辆仅用了10年。根据《世界汽车统计年鉴》的数据,按地区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尤其惊人,2000年到2009年短短九年中,中国汽车保
有量由1400万辆迅速增长至6100万辆;而美国、印度和巴西三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分别增长了3600万辆、800万辆和1100万辆。
高杉
健郎指出,近几年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新兴国家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新兴国家的汽车走向大众化,汽车市场将朝着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向发
展,从大的方面看,会出现更多以多用途、超低价为特点、满足新兴国家市场的车型;从小的方面看,个别市场还存在融入了本土的社会氛围、历史和文化气息的特
有细分车型,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市场上的皮卡、日本市场上的轻型车和中国市场上的低价微型车。
除了车型的多样化,高杉健郎表示,为应对全
球气候变暖,未来汽车产业采取的技术也将呈多元化发展。他认为,借某一关键技术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向拥有特定技术的企业集中的可能性将会降低;随着环境技
术开发方向的日益明朗,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将倾向于共同企划和开发技术。在高杉健郎看来,要实现车型小型化、车身轻量化,除了动力系统之外,简洁
实用技术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各国都制定了油耗改善的目标,日本也不例外。据高杉健郎提供的资料,日本在
2007年就定下了2015年汽油乘用车的平均油耗要降至16.8km/L的目标。而据权威统计,日本2008年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就已达到16.9km
/L,2009年为18.1km/L,提前完成油耗改善目标,当前正在制定2020年度的油耗改善目标。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传统汽车
和新一代汽车在未来乘用车普及中所占比重的目标。资料显示,按日本政府计划,2020年日本传统汽车占乘用车的比重应为50%~80%,新一代汽车所占比
重为20%~50%;而到了2030年,传统汽车占乘用车的比重将下滑至30%~50%,新一代汽车所占比重将占到50%~70%,其中混合动力车占整体
乘用车的比重为30%~4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比重为20%~30%。


周锦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产业动向
北京富欧睿汽车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锦程在论坛上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的电动车以及混合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产业政策。
日本主导混合动力汽车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规模已达90万辆。从构成比例来看,2010年中国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仅占全球的0.6%,占比前三的是日本、美国和欧洲,分别占比53.5%、30.5%和11.2%。 
 周锦程分析:“日本混合电动车的增长已成为世界混合电动车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09年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美国混合电
动车销售的下滑主要是受美国本土燃油价格相对平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欧洲,混合动力乘用车与柴油汽车相比在价格和油耗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除此之外,数据还表明,2010年世界混合动力乘用车90%以上的销售份额被丰田、本田和福特三大公司瓜分;其中丰田以高达77%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
一大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公司。“当看到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被日系车大范围占据后,目前德国的奔驰、宝马等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大了对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研发力
度,力求满足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的高端客户需求。”周锦程谈道。而拥有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实绩的中国制造商仅有华晨金杯、长安、东风汽车等少数几家企业。
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电动车产业


周锦程在演讲中指出,通过整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对电动车生产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的支持政策的情况来看,截至2010年12月,大多数的汽车生产国
都出台了相关的电动汽车产业扶植政策。通过比较各国和地区的电动车产业扶植政策,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扶植力度比发达国家要大。
从中国中长
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来看,根据《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草案,就混合动力乘用车(HEV)而言,到2015年,中国
要实现HEV的产业化且标备具有怠速起停功能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力争中度、全混合动力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到2020年,中度、全混合动力车的年销
量力争达到300万辆。就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和电动车(EV)而言,到2015年,EV/PHEV将实现初步产业化,保有规模力争达到50万
辆,建成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EV/PHEV保有规模力争达到500万辆,在EV率先投放的城市群中完善充电设施。
就EV零部件的发展,周锦程表示,到2015年,蓄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要分别培育3~5家中坚企业,产业集约度力争达到60%;到2010年,培育2~3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蓄电池、电机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企业,产业集约度力争达到80%。
“这是为实现能源供给的稳定,以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为根本的产业政策。”周锦程认为。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高峰研讨:汽车产业数字化赋能与革新”中,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表了题为“从消费端看汽车产业数字化”的演讲。

徐长明在演讲中提到,未来几年汽车市场中的95后消费者占百分比会大幅度提升。而这一人群生活早物质富裕、技术爆炸的年代,这一成长环境导致这部分消费者的价值观多元,并且明显跟60、70后不一样。他们更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潮流、文艺、智能环保等;这些人买车更看重质量、性能、适用性等属性,反而并不太在意价格和品牌;并且对 智能化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消费特点特点,也让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今天想从消费者、购买者的角度来看一下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实际上也是智能汽车发展。

我们国家消费者未来几年会出现这样一个大变化,95后占百分比会大幅度提升,60后和70后会越来越少,80后基本不动,这是一个大趋势。

我们看看60、70后,60、70后成长的背景是物质匮乏,发展缓慢,社会经济技术变化都比较小,这是一个特点。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是跟成长环境、成长背景绝对相关的,这种成长的环境有他们的特点。我们看1960年人均GDP是90美元,到70年是131美元,80年是195美元,60、70后就是在这么人均GDP水平下成长,所以有他们的特点。

但是95后就不一样,这一代人生活环境有两大特点,第一物质富裕,第二是技术爆炸。我们先看看物质富裕情况,2000年的时候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到2010年4000多美元,也就是95后在物质非常富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这些人是消费资源,60后、70后是积累资源,95后物质条件非常好。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技术爆炸。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层出不穷,95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一切跟智能有关都是这些人率先去消费。所以我们说这两个年代就有很大的区别,60、70年代人消费东西讲究大品牌,很多占比跟95后不一样。

如果说自主品牌的汽车,你想针对60和70年代人去做,我觉得是非常难的,也是非常固化的印象。买高端车就是BBA,一般就是丰田本田大众,但是95后就不一样,价值观是多元的,明显跟60、70后不一样,是有标签文化的。大家都要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潮流、文艺、智能环保等。这些人买车质量、性能、适用性是必备的属性,东西不好肯定不行,但是光有这个不行,他们会被质量之外的一些东西打动。现在的智能东西是非常重要,所以95后一代人可以花两代人的钱,他们消费能力比较强。

我们经常做调研,很多人买车父母帮着首付,然后自己月供,还有就是贷款,他们消费能力强一些。第二个特点买衣服可以很便宜,但是可以花一百万买特斯拉。

另外一个特点对于自主品牌极大的利好,那就是95后人群对于国货和洋货没有偏见,很多人出国留学,有的很小就出去了,有的出去旅游非常多,这些人见识广,美国什么好,日本、韩国什么东西好都知道,所以没有偏见,中国什么好都知道,这和这一轮国货崛起也有很大的关系。

上次去理想做调研,他们说一个国家国货崛起发生在人均美元一万美元左右,我们看韩国是、日本是,这个节点产品生产质量有保障,技术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另外老百姓自信了,所以现在我们国潮风最近几年兴起,就是人均GDP一万美元前后。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讲也是利好,互联网原住民与生俱来的,这种情况下对于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就比较高。

华为去做调研的人讲,其他领域智能化比较深,范围比较广的人容易率先接受智能汽车。率先接受智能汽车肯定不是60和70后,有人接受但是占比会比较低,但是95后在其他领域智能化程度很高,很多家居都是智能化,家里大量智能化的东西。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我觉得从消费侧来讲,给我们数字化的产品提供非常好的契机。

我们看一下不同年代的人,对于自动驾驶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年做这个调研,每年做十来万个样本调查,越是年轻的人对于自动驾驶感兴趣比重越大,00后跟90后又不一样。中国在日常生活里面智能化东西太多,消费者已经养成习惯,车上也是这样,所以车联网也是肯定是大趋势。

再加上现在产业链,很多高科技的公司也看到了趋势,纷纷加入。美国一个特斯拉,一个苹果,特斯拉车我们已经看到销量很好,苹果官宣造车,大家对于苹果的车给予非常高的希望。

我们国内一大批高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我昨天看见小米汽车注册地在北京,还有华为也在做硬件加软件的系统。所以我们对于消费者调研来讲,大家对于小米抱以很高的期望。说现在智能汽车都是高价位才能享受的到,大家估计小米会造比较便宜的智能汽车,因为小米整个来讲就是做性价比,小米这个车我不了解,也没跟他们接触过,但是我感觉跟消费者预期是一样的,不会走太高端的路线,应该是产品很不错,但是价格比较合理,这个如果出来又是一片蓝海,目前车都是高的和低的,中间这个档次还没有,大家也在做。

另外我觉得电动化为我们的智能汽车铺了路,这个做了非常好的贡献。电动车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连续9个月月均197600,今年上半年前七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到目前为止增长了一倍,现在几个新势力的品牌发展都比较好,特斯拉现在一个月在2.8万左右,最近两个月受了影响。蔚来也到了8000的水平,理想也到了8000,最近小鹏也是8000,这个数据是刚刚出来,这还是芯片有制约情况下的发展情况。我们说智能汽车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智能座舱。国产的智能汽车目前主要在智能座舱比较好,一个是生态,一个是人机互动比较好,这都是消费者比较愿意接受,对于汽车安全行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L3和L4级达到4000万辆左右,这个有点偏乐观,但是这是一个大趋势。

为什么说电动车为智能化铺路,传统汽车实现高度的智能是有难度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服务器都带来影响,下一步软件定义汽车,我估计是大的趋势,一方面价值链里面软件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决策的角度不一样,他们会从软件加雨刷器,传统是从硬件考虑。产业链合作将来也是难度比较大,还有一个是文化冲击,传统制造业是纵向控制型的,高科技公司是互联网+,完全不一样。另外还有营销,我们传统营销基本上都是toB的,现在是直接toC,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总的来讲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只是介绍数字化产品,其实运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大家可以看看各个厂家APP,新势力企业做的跟传统车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今天从消费侧来看跟大家分享一下,消费者的构成变化对于将来汽车数字化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影响。谢谢大家!

 

 



  • 徐长明:95后崛起,给了自主品牌更多机会
    答:徐长明在演讲中提到,未来几年汽车市场中的95后消费者占百分比会大幅度提升。而这一人群生活早物质富裕、技术爆炸的年代,这一成长环境导致这部分消费者的价值观多元,并且明显跟60、70后不一样。他们更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潮流、文艺、智能环保等;这些人买车更看重质量、性能、适用性等属性,反而并不太在意价格和品...
  • 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答:针对汽车市场的走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预判,在结构方面,由于“95后”逐步成为购车主力,并到2030年会超过1/3的比重,届时会倒逼汽车市场加速智能化、电动化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会处于有利地位。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保有量的40%以上,销量、保有量、生产量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得益于...
  • 徐长明:智能网联发展热潮之下,传统车企如何补充新的能力?
    答:同时,他们更了解西方和中国,见多识广,对国货洋货无偏见,而且国货品牌正在崛起。Z世代人群与生俱来的永远在线,对于一切跟智能有关的事物兴趣度、接受度高,我判断将来车联网发展后,不联网的车95后们可能就不喜欢了、不接受了。随着未来的发展和变化,Z世代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
  • 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答:针对汽车市场的走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预判,在结构方面,由于“95后”逐步成为购车主力,并到2030年会超过1/3的比重,届时会倒逼汽车市场加速智能化、电动化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会处于有利地位。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保有量的40%以上,销量、保有量、生产量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