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吃斋念佛!那在唐朝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2
想在唐朝做一名合格的和尚仅仅靠吃斋念佛就可以了吗?

受很多古装电视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对和尚的理解仅局限于吃斋念佛上,认为他们除了吃斋念佛之外,便再无任何其他的活动了。其实不然,古代对和尚的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他们除了吃斋念佛之外,还要进行课业修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寺庙进行一系列的体力劳动,用来维持生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比较兴盛的一个时代,那么,今天我们以唐朝为例,来了解一下,在唐朝你当上和尚之后,还需要做哪些事,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一、熟悉生活环境
我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当地的环境。而在唐朝,成功当上和尚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庙环境,了解寺庙的大概布局。那么,唐朝的寺庙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唐朝,大多数寺庙的布局是差不多。当你成为和尚之后,正式进入寺庙时,你第一个穿过的门应该是“三门殿”,俗称“山门”,山门两边塑有“哼哈二将”两尊金刚护法。进入山门后,迎面而来的一般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的背后则是有名的“韦驮”像,院里两侧则是四大天王像。过了天王殿再往里,则是寺庙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正殿——大雄宝殿,大殿的最中间供奉着我们熟悉的释迦牟尼,旁边则是一些罗汉、观音等。全寺比较重大的宗教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剃度仪式、讲经等活动。
以上三殿是大多数寺庙都会修建的,当然,如果你运气好,进入了像大慈恩寺、大唐兴国禅寺这样的大寺庙中,这种寺庙不仅占地面积广阔,而且寺内还有像我们常说的藏经阁、讲堂、观音殿、祖师殿等,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你在念经枯燥之时还可以偷偷欣赏风景。当然,这种大寺庙一般的和尚是进不去,大多数进去的还是比较一般的寺庙。

以上所说,是你当了和尚以后念经、上香的工作区域,除此之外,还有生活区域。一般而言,寺庙的生活区域都差不多,包括僧寮(宿舍)、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招待人的区域)、职事堂(库房重地)以及厕所等,这些地方大多都建在一起,都集中在寺院的东边。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僧侣们住的地方——僧寮。由于当和尚讲究的是清新寡欲,所以在你住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陈设,只有简单的一张床,再多点可能就是一些放衣服的木箱以及蒲团啥的,而且床不是你一个人住的,通常是十几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通铺,并没有你想象的独立卧室,整座寺庙也只有方丈一般有一间独立的小卧室。
熟悉完工作及生活环境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和尚们的日常生活。
二、和尚们的日常生活
既然你选择做一名和尚,想必你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好吧,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做不完的功课以及念不完的经。在唐朝,和尚的日常生活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坐禅、课诵、布萨、安居、自恣、普请”,这些活动基本上会占去你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吃饭时间,你也别再想着有啥娱乐活动。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六个日常活动。
坐禅:这个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像我们在很多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到大雄宝殿去打坐,不能出声,自己冥想佛经真义,寺里一般会定时组织大家一起坐禅,当然个人在空闲时间也可以自己坐禅悟道。

课诵:这个也比较好理解,说白了就是“念经”,这个我们也经常见到,就是一群和尚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念着经。每天到了规定时间,所有僧人聚在大殿里,由住持带领,一边敲击木鱼一边有节奏地诵唱,是为“课诵”。关于课诵,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唐朝以前,佛教对课诵的要求是每天晚上课诵六次,不过到了唐朝,课诵的次数便减少了,由原来的六次变成了每天课诵三次或者早晚各一次,叫作“早课”、“晚课”,早晚所诵的经文是不同的。
布萨:这个相对于前两条,举行的次数就很少了,每月只举行两次,基本内容就是到规定时间,所有的僧侣齐聚在佛堂,由高僧向僧众们重申一下清规戒律,讲完之后,会向所有僧众提问一次“有犯否”,这时僧众们要齐声回答,自查自纠。
安居:安居每年举行两次,一般是在冬三月和夏三月。这是一个相对封闭性的活动,类似于“集训”,是把寺里所有的僧侣集中到一起学习修行,由寺中德高望重的僧人讲学。这期间,不准僧众外出化缘、云游,只能每天在一起念经坐禅听课,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修为。
自恣:类似于“吐槽大会”,一年举行一次,具体时间大概是每年的“夏安居”之后,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经过三个月的“安居”之后,早已经憋坏了,所以寺院这个时候组织大家坐在一起,相互批评或者自我批评,有看对方不顺眼的,还可以向住持检举,最后由专门的负责人来判断这个人是否犯过错。如果确实有错,则会受到惩罚。

普请: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时候,基本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俗特征,僧人们的主要生活物资都靠化缘所得,本人基本上是不干活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单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逐渐融入我国本土之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僧人的生活来源除了要化缘之外,还得自己种一些粮食蔬菜等,做一些体力手工活,自力更生。基于此,寺庙里便有了一种专门的活动——普请,内容是由寺里率先通知,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到时候包括住持方丈在内的所有僧人一起去田里耕作劳动,是为“普请”。
除以上所说六点之外,寺里的普通和尚还要承担接待云游僧人、外来客人的任务。总之,当了和尚之后,你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念经就是在念经的路上。
三、吃的方面
在佛教刚传入中原的时候,对食物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多,甚至还可以吃荤腥。但是,自梁武帝以后,佛教“戒杀生戒肉食”的清规戒律便固定了下来。所以,在唐朝当一名和尚,你想要吃一点荤腥,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时候吃的是粥,条件好点可能还会有点腌菜之类的,那时候你能吃上一口青菜豆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因此,鉴于当了和尚之后既枯燥又吃不好的情况,很多受不了清规的小沙弥会选择偷偷逃跑,以至于大多数寺院每年都要清点人数,举行一次“安单”活动来确定寺内的常住人口。看到这里,你还想要去当和尚吗?

总之,在古代做一名和尚之后,生活的大多数时间是枯燥无聊的,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以对内修身养性、对外多做功德为主,是比较寂寞、辛苦的。所以,这时候就考验你的定力了,不过既然你选择做一名和尚,那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按时完成寺里所规定的任务,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想要越来越完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佛念佛。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对念佛法门就更加有信心,那是哪十种功德呢。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在《阿弥陀经》或者其他净土经典里,都讲到念佛之人会得到佛菩萨和龙天鬼神的护念,佛陀在涅槃的时候,诸天、修罗、药叉等等全都发愿说,在冥冥当中,以行乐道,布施念佛的人。所以在座各位只要保持精进念佛的心,好好念佛,冥冥之中自有龙天护佑。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大家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教化的净土,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都是阿弥陀佛随行的菩萨。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可以得到诸大菩萨的护佑,因为大家知道,菩萨发了一个愿,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像观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度无量众生,各位虔诚念佛,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护佑。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这刚好契合了弥陀本愿,大家知道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只要是念我佛名号的,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相应的愿力的加持,这是弥陀本愿。
  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
  当我们有了念佛的功德,有了诸位天神、菩萨的护佑,有了佛光的加持,自然一切的鬼神、罗刹啊、怨贼等等都会远离。念佛的人,不会遭到邪恶众生的侵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就是我们所遭受的命运,都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如果一个人心怀贪婪、嗔恨等种种不善的心念,他就招感恶的境界;念佛的众生,他的善业召感的必是平安、吉祥等具有福报的境界。所以,念佛的众生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通过念佛名号,能够与弥陀宏愿相应,就会远离横死灾害,这个也是念佛的功德。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业力所牵引,虽然过去世做过一些功德,让我们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更是造作了无量罪业。怎么能够消除业障呢?念佛一声,灭无量重罪,何况是连续七天的精进念佛。所以,一个精进念佛的人,能够通过念佛的功德,忏悔的功德,使宿世恶业得到削减乃至消灭,自己就更加容易走向解脱。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大家以前不念佛的时候,都会做梦吧?可能梦境有好有坏,是各种幻想或者欲望所显现,那么念佛以后,有没有做过吉祥的梦?如果你平日念佛特别精进,心中没有其他杂念,就能召感吉祥的,有瑞相的梦。我身边就有老菩萨梦见过佛陀金身,这是吉祥的梦。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颠倒妄想,全心全意只在一句佛号上,心与诸佛的功德相应,那肯定心生欢喜,是吧?我们心的状态,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一个人心常欢喜,自然颜色光泽,气力充盛,也就是说,念佛刚开始是改变我们的情绪,心态,甚至能够做瑞梦。慢慢的,会让我们身体由内而外更加健康,一些疾病也会痊愈,乃至极难医治的重症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一个精进念佛、心中有佛的人,他身上自然有一种庄严、超然脱俗的气质。念佛人得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护佑,恶缘远离,他的内心会变得特别的慈悲,令人感到亲切,而且他气力增盛,气色非常好,相貌也柔和,这样具有诸多功德的人,是不是会得到大家的恭敬呢?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执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前九种讲是现世功德,第十种就是我们在此生的修净土法门最终的目的,最终的愿望——命终之后往生西方净土。我们被佛菩萨接引到西方净土以后,与贤圣为友伴,能够速成佛道,并且享受胜乐,不再遭受轮回之苦。
 学佛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收听喜马拉雅FM里面的佛教内容学习。
推荐如下:
《净土圣贤录》,《星云大师:人生就是放下》《印光大师说净土》
《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听不困的佛教历史》等等。

受很多古装电视剧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对和尚的理解仅局限于吃斋念佛上,认为他们除了吃斋念佛之外,便再无任何其他的活动了。其实不然,古代对和尚的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他们除了吃斋念佛之外,还要进行课业修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寺庙进行一系列的体力劳动,用来维持生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比较兴盛的一个时代,那么,今天我们以唐朝为例,来了解一下,在唐朝你当上和尚之后,还需要做哪些事,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一、熟悉生活环境

我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当地的环境。而在唐朝,成功当上和尚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庙环境,了解寺庙的大概布局。那么,唐朝的寺庙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唐朝,大多数寺庙的布局是差不多。当你成为和尚之后,正式进入寺庙时,你第一个穿过的门应该是“三门殿”,俗称“山门”,山门两边塑有“哼哈二将”两尊金刚护法。进入山门后,迎面而来的一般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的背后则是有名的“韦驮”像,院里两侧则是四大天王像。过了天王殿再往里,则是寺庙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正殿——大雄宝殿,大殿的最中间供奉着我们熟悉的释迦牟尼,旁边则是一些罗汉、观音等。全寺比较重大的宗教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比如剃度仪式、讲经等活动。

以上三殿是大多数寺庙都会修建的,当然,如果你运气好,进入了像大慈恩寺、大唐兴国禅寺这样的大寺庙中,这种寺庙不仅占地面积广阔,而且寺内还有像我们常说的藏经阁、讲堂、观音殿、祖师殿等,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你在念经枯燥之时还可以偷偷欣赏风景。当然,这种大寺庙一般的和尚是进不去,大多数进去的还是比较一般的寺庙。

以上所说,是你当了和尚以后念经、上香的工作区域,除此之外,还有生活区域。一般而言,寺庙的生活区域都差不多,包括僧寮(宿舍)、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招待人的区域)、职事堂(库房重地)以及厕所等,这些地方大多都建在一起,都集中在寺院的东边。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僧侣们住的地方——僧寮。由于当和尚讲究的是清新寡欲,所以在你住的地方并没有太多的陈设,只有简单的一张床,再多点可能就是一些放衣服的木箱以及蒲团啥的,而且床不是你一个人住的,通常是十几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通铺,并没有你想象的独立卧室,整座寺庙也只有方丈一般有一间独立的小卧室。

熟悉完工作及生活环境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和尚们的日常生活。

二、和尚们的日常生活

既然你选择做一名和尚,想必你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好吧,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做不完的功课以及念不完的经。在唐朝,和尚的日常生活一般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坐禅、课诵、布萨、安居、自恣、普请”,这些活动基本上会占去你一天内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吃饭时间,你也别再想着有啥娱乐活动。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六个日常活动。

坐禅:这个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像我们在很多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到大雄宝殿去打坐,不能出声,自己冥想佛经真义,寺里一般会定时组织大家一起坐禅,当然个人在空闲时间也可以自己坐禅悟道。

课诵:这个也比较好理解,说白了就是“念经”,这个我们也经常见到,就是一群和尚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念着经。每天到了规定时间,所有僧人聚在大殿里,由住持带领,一边敲击木鱼一边有节奏地诵唱,是为“课诵”。关于课诵,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唐朝以前,佛教对课诵的要求是每天晚上课诵六次,不过到了唐朝,课诵的次数便减少了,由原来的六次变成了每天课诵三次或者早晚各一次,叫作“早课”、“晚课”,早晚所诵的经文是不同的。

布萨:这个相对于前两条,举行的次数就很少了,每月只举行两次,基本内容就是到规定时间,所有的僧侣齐聚在佛堂,由高僧向僧众们重申一下清规戒律,讲完之后,会向所有僧众提问一次“有犯否”,这时僧众们要齐声回答,自查自纠。

安居:安居每年举行两次,一般是在冬三月和夏三月。这是一个相对封闭性的活动,类似于“集训”,是把寺里所有的僧侣集中到一起学习修行,由寺中德高望重的僧人讲学。这期间,不准僧众外出化缘、云游,只能每天在一起念经坐禅听课,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修为。

自恣:类似于“吐槽大会”,一年举行一次,具体时间大概是每年的“夏安居”之后,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经过三个月的“安居”之后,早已经憋坏了,所以寺院这个时候组织大家坐在一起,相互批评或者自我批评,有看对方不顺眼的,还可以向住持检举,最后由专门的负责人来判断这个人是否犯过错。如果确实有错,则会受到惩罚。

普请: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时候,基本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俗特征,僧人们的主要生活物资都靠化缘所得,本人基本上是不干活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单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逐渐融入我国本土之后,发生了较大改变,僧人的生活来源除了要化缘之外,还得自己种一些粮食蔬菜等,做一些体力手工活,自力更生。基于此,寺庙里便有了一种专门的活动——普请,内容是由寺里率先通知,规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到时候包括住持方丈在内的所有僧人一起去田里耕作劳动,是为“普请”。

除以上所说六点之外,寺里的普通和尚还要承担接待云游僧人、外来客人的任务。总之,当了和尚之后,你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念经就是在念经的路上。

三、吃的方面

在佛教刚传入中原的时候,对食物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多,甚至还可以吃荤腥。但是,自梁武帝以后,佛教“戒杀生戒肉食”的清规戒律便固定了下来。所以,在唐朝当一名和尚,你想要吃一点荤腥,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时候吃的是粥,条件好点可能还会有点腌菜之类的,那时候你能吃上一口青菜豆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因此,鉴于当了和尚之后既枯燥又吃不好的情况,很多受不了清规的小沙弥会选择偷偷逃跑,以至于大多数寺院每年都要清点人数,举行一次“安单”活动来确定寺内的常住人口。看到这里,你还想要去当和尚吗?

总结

总之,在古代做一名和尚之后,生活的大多数时间是枯燥无聊的,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以对内修身养性、对外多做功德为主,是比较寂寞、辛苦的。所以,这时候就考验你的定力了,不过既然你选择做一名和尚,那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按时完成寺里所规定的任务,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寺院生活》《中国古代僧人生活》



  • 不仅仅是吃斋念佛!那在唐朝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和尚?
    答:一、熟悉生活环境我们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当地的环境。而在唐朝,成功当上和尚之后,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庙环境,了解寺庙的大概布局。那么,唐朝的寺庙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唐朝,大多数寺庙的布局是差不多。当你成为和尚之后,正式进入寺庙时,你第一个穿过的门应该是&ld...
  • 古代哪个朝代的和尚可以做生意?
    答:我认为是唐朝,因为唐朝这个朝代是非常发达的,而且人们也非常的开放,一些和尚并不是只可以在寺庙里面吃斋念佛,他们也是可以出来做生意,保证自己的收入,所以我们觉得这样也是非常可以的事情。
  •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做到了吗?
    答: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焋除了讲经学法,还向戒日王简单介绍了大唐的繁荣盛况以及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不禁神往,自言自语“我当东面朝之”。在玄奘回国后不久,戒日王便遣使朝贡,并向大唐递交了国书,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开明,&ldquo...
  • 唐代诗人有哪些趣闻轶事?
    答: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此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
  • 为什么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不应该是吃斋念佛的地方吗?为什么要练武...
    答:少林寺练武,有特殊的背景。在南北朝时期,周边战火纷争,世道比较乱,所以僧人多练武,而达摩来到少林寺以后,把印度的武功、结合中国武术,编撰了不少武术套路,成为少林武术的先驱。及至唐朝“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册封少林寺并特许少林寺拥有僧兵以后,名声达到顶峰,自此武术成为少林寺的特色,也...
  •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什么人?
    答:为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唐太宗请他开“水陆大会”,又被观音菩萨选定为取经人,与唐太宗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什么人?
    答:7. 唐太宗请他开“水陆大会”,并选定他为取经人,与唐太宗结拜后前往西天取经。8.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虽无本领,但妖魔鬼怪因想吃他而自食其果。9. 他是一个地道的领导者,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10. 在所到之处,唐僧宣扬佛法和没袜弯亲民敬君的思想...
  • 大唐江山三代后为何落入武则天之手?
    答:这一问,若稍作迟疑或者回答不得当,便逃不脱杀身之祸、灭顶之灾。 武则天慌忙双膝跪地:“臣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一死相报,但是圣上病体一定会痊愈的,妾还要忠心侍君。若圣上怜爱,臣妾愿削发为尼,吃斋念佛,为圣上祈祷拜祝长生,以报恩宠。” 这是武则天急中生智自保的想法,也是与佛结缘的率真举措,也是她巧妙逃避...
  • 没有空调的唐朝 人们为什么热衷去寺院避暑
    答:首先在唐朝的时候寺院一般都在山里林中山林之间,都是比较清凉的安静地方,还有就是寺院都要吃斋念佛吃饭,吃的那些清淡食品,利于消化会,感觉到舒适一些
  • 李世民死前跟武则天说了什么?武则天如何巧妙获得生机呢?
    答: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就在自己临死前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宰相李绩从京城贬到外地去,对太子李治说到,我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徐茂公犯了错误,而是等你继位后,将他召回京城,直接官复原职,让他记住你的恩情,就会好好的辅佐你了。便让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