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做到了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我国历史悠久,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多数战争是在华夏大地上进行的,顶多和四周少数民族玩玩,很少和遥远的外国发生战争。咱们今天要讲的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和外国进行的战争。距今约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年间,唐朝和印度发生了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当时唐朝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仅仅依靠吐蕃兵将便大败印度军队,一举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唐朝外交官王玄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还得从唐朝和印度是如何建交的说起。

玄奘(唐僧)西天取经,开启中印建交新纪元。

玄奘(唐僧)

玄奘法师(即西游记执着的取经者唐僧)为了宣传大乘佛经,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他到了天竺后,到处求法讲经,一一拜见了当时天竺有名的高僧,行踪遍布整个印度大陆,其中就曾到访了摩揭陀国。摩揭陀国是当时印度联邦的一个强国,相当于我国战国末年的秦国。当时印度并不统一,国内王邦林立,其中大的诸侯国有十六个,摩揭陀国即为十六个大邦之一。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视为佛教圣地,因为相传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内度过的。因此玄焋西游,就到了摩揭陀讲经。

大唐、吐蕃、印度地图

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焋除了讲经学法,还向戒日王简单介绍了大唐的繁荣盛况以及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不禁神往,自言自语“我当东面朝之”。在玄奘回国后不久,戒日王便遣使朝贡,并向大唐递交了国书,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开明,“降玺书慰问”戒日王的使者。之后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回访印度,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关系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

摩揭陀兵变,王玄策不幸被虏,后逃出虎口,借师吐蕃讨伐,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王玄策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唐太宗照常派遣王玄策使团出访印度,结果这次出访却发生了意外。而正是因为这次意外,引发了中印历史上第一次的兵戈相见。这个叫王玄策的使团团长,没用大唐一兵一卒,仅仅借师南下,就把兵强马壮的摩揭陀国给灭了,大壮中国国威。

王玄策是唐朝的外交官,多次次出使印度。在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当时摩揭陀国内已经发生了政变,戒日王病死,其臣属阿罗那顺趁机起兵,自立为王,掌控了政权。但是当时通讯不发达,唐朝没有收到讯息,还以为一切正常。要是在现在,有现代通讯早就知道了。阿罗那顺听说大唐遣使到来,并不欢迎,于是出兵拦截,拒绝唐使入境。他不但抢夺了唐使带来的礼品,还将王玄策及随从全部俘虏,投入狱中。后来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才侥幸逃脱,跑到吐蕃去搬救兵。

王玄策借兵

吐蕃是中国西南边陲崛起的强国,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联姻后,松赞干布接受唐朝官位和封爵,吐蕃与大唐和为一家,关系甚为亲密,民间接触更为频繁,如同兄弟一样。王玄策请兵救援,吐蕃自是大为支持,于是松赞干布不但派了精锐骑兵,还从泥婆罗(今尼泊尔,当时是吐蕃属国)调遣7000骑兵,全部交由王玄策调遣。

王玄策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印度兵溃不成军,被斩首三千多人,水中淹死上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被副使蒋师仁追上生擒。王玄策声威大震,远近城邑望风而降,连下580余城。东印度(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一看这阵势,吓的闻风丧胆,赶忙进献珍奇异宝,就此向大唐臣服。

中国和印度在古代史上发生刀兵相见的战争,就只有这一次。而这一次,王玄策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说,虽然有些夸大,但当时的印度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大唐盛世,国运兴隆,万国来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再加上王玄策底气十足,又遭受侮辱,怒发冲冠,知耻而后勇。

二是靠了吐蕃的兵,吐蕃在大唐的帮助下刚刚崛起,兵强善战,听说大唐有难,自然实打实的去帮助王玄策。

印度僧侣

三是印度向来崇尚佛教,武力羸弱,没有可以带兵打战的将领和兵法,吃斋念佛是打不败敌人的,关键时刻还得靠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四是摩揭陀国适逢内乱,政局不稳。本来就是政变得来的天下,还没人心,没有广大群众支持。这点从戒日王的妹妹帮助王玄策逃狱不难得出。

五是犯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弱国无外交,强国强外交。国家强大,外交官的气势也强大,只要人心齐事情就成了一半了,再加上王玄策的指挥得当,自然势如破竹,屡战屡胜。

王玄策借兵复仇

后来王玄策又多次出使印度,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并着有《中天竺国行记》,只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朝陈汤做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同时唐朝王玄策做到了“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汉朝和唐朝不愧是我国古代齐名的两个强盛的王朝。



  •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做到了吗?
    答:五是犯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弱国无外交,强国强外交。国家强大,外交官的气势也强大,只要人心齐事情就成了一半了,再加上王玄策的指挥得当,自然势如破竹,屡战屡胜。王玄策借兵复仇 后来王玄策又多次出使印度,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并着有《中天竺国行记》,只可惜这...
  •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谁说的?
    答:这句话的原文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看来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汉朝人,也应该是名武将。我们熟悉的汉朝的猛将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是不是他们呢?不,不是他们,说这句话的这个人叫陈汤。汤公像 在班固的《汉书》卷七十有这样的记载:孝元皇帝建昭四年(丙戌,公元...
  • 大唐最霸气的8个字说了什么,不下于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答:我们都说大汉是我国历史上外交态度最为强悍的朝代,可是在繁荣至极的大唐来说,那也是特别的傲气的。对于大汉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可是在繁荣之际的大唐,他不仅仅有着昌盛的经济与繁荣的文化,同样在这样国力强盛,人民富强的国家也同样是自傲的,所以才会有“西极道九...
  • 读书笔记|枕上诗书: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答:️顶着凄冷的寒风,终于到了皇城。帝王终归是大唐的帝王,汉皇按剑起,还照李将军。大唐帝王终于是怒了,遣将行师,大军离京,剑指龙城。️这一刻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西去长驱直捣匈奴也。️沙场,雪越下越大,风愈演愈烈。冷风侵袭着将士们的躯体,大雪也遮蔽了眼前,遮蔽了...
  • 汉唐时期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答:2、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实力排名
    答:每一个汉族心中都记着祖上传下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外国人称呼我们为汉族,汉民足以证明了当年大汉帝国的强大,哪怕是在现在生活中汉朝对我们影响可是随处可见。汉朝对强大的时候,就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这个时候汉朝对匈奴的由之前和亲态度,直接变成戎马相见,尤其是在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
  • 历史上,真正做到“虽远必诛”的5个帝王有哪些?
    答:唐太宗李世民可以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不但有唐朝盛世,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世当作榜样和模范。而且对于外敌,也是豪不留情,他说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他仅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就消灭了东突厥,同时他灭掉了多个周边犯大唐的国家。且西域的各个国家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五、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
  • 贞观攻略的目录
    答:(中) 二百一十三 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下) 二百一十四 战场 二百一十五 麻烦的西突厥 二百一十六 大唐发威 二百一十七 千里追杀 二百一十八 回报 二百一十九 自身难保的西突厥 二百二十 阿史那泥孰 二百二十一 夜访泥孰 二百二十二 活下来 二百二十三 斛薛的末日(上) 二百二十四 斛薛的末日(下) 二百...
  • 唐朝盛世多少年???
    答:蔡老的《唐史演义》写得还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唐史也是我们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候,唐太宗的一句“敢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正是气吞万里,就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临死时就在他的床边儿子李治还与媚娘眉来眼去,死后也不免要做乌龟,的确是中国帝王后妃制的一大特色!3揭穿“贞观之治”的谎言《旧唐书》是...
  • 历史上唐朝外交官王玄策借外兵灭亡印度是真的吗?
    答:大唐帝国的国力强盛和国威之远可见一斑! 当真是:英雄风流不尽数,刀马所至皆汉土。真应了汉朝大将陈汤那句话: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壮哉王玄策!壮哉大唐帝国!